姚江濱

姚江濱,字公振。電視劇《鑒真東渡》文學顧問。知名農業經濟專家。揚州大學文學院院長姚文放之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江濱
  • 別名:公振
  • 職業:知名農業經濟專家
  • 代表作品:《鑒真東渡》文學顧問
人物簡介,姚江濱與梁實秋,姚江濱與葉聖陶,

人物簡介

一九一五年農曆正月初一生於江蘇泰興田河鄉(今屬泰州高港區)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就讀於江蘇省立界首鄉師。畢業後,先後在泰興、鎮江等地任教。一九三八年考入重慶國民黨中央教育部教科書編輯委員會,任編輯。一九四二年考入中央經濟部農本局工作。一年後調入中國農民銀行從事農業經濟研究。建國後重返教育界,先任教於蘇州華東銀行學校,後到蘇北農學院(今江蘇農學院)工作至退休。治學之餘,姚先生喜與文人交遊,與易君左、梁實秋、葉聖陶、豐子愷、呂鳳子等交往密切。抗戰期間,他的《江山情詩》、《西湖煙雨》兩冊新體記游詩,受到過葉聖陶的賦詩稱讚。著述過《中國農業金融史》等多種專業著作。
2007年8月8日病逝揚州。

姚江濱與梁實秋

抗戰時期在重慶,使揚州詩人姚江濱最難忘懷的,莫過於與教科書編委會負責人梁實秋的友誼了。
作為文學前輩,梁實秋對後學青年始終異常關切。他從姚江濱報考教育部時送審的材料中,讀到姚發表的一些文學作品,所以對姚甚為看重,屢屢關照姚江濱多多寫作,拿一些給他編的《中央日報·平明》發表。
得到梁實秋的勉勵,姚江濱十分高興,創作熱情更高了。他曾取孟子“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意為主題,寫了一部十三四萬字的長篇小說《新生第一年》,反映在全民抗戰大潮中的閃光浪花和動人故事。雖然作品不盡理想,但梁實秋十分重視作品的積極傾向,決定先選出其中七八章,親自作了修改處理,使之各自獨立成篇,取名為《守江陰》、《流民圖》、《郝鎮長》、《打郯城》、《戰馬當》等,在《平明》副刊連續發表。
1941年左右,中央經濟部農本局招考工作人員。梁實秋知道後,便主動建議姚江濱去赴考。這不僅是因為姚曾經搞過農村經濟,到農本局去工作更能發揮專長,也是因為農本局工作人員享受銀行的待遇,比教育部要優厚得多。在米珠薪桂的當時,梁實秋為了使姚能改變清貧的生活,不惜讓這個得力的助手離開自己另謀出路。姚江濱雖然不願意離開這位誼兼師友、情同兄弟的忠厚長者,但又不忍拂了他的一片盛意,只好接受了建議,踏上了新的工作崗位。

姚江濱與葉聖陶

提起葉聖陶扶掖文學新人之事,人們往往會想到巴金、丁玲、戴望舒、秦牧、胡繩、徐盈、子岡等人。這裡,葉聖陶與揚州詩人姚江濱的友誼,恐怕知之者不多。
姚江濱是上世紀30年代中後期湧現的進步作家。他早年參加過朝霞文藝社。抗戰開始後,輾轉於鎮江、武漢、重慶等地,積極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工作。1938年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時,他是首批會員之一。他寫過小說和戲劇,但主攻詩歌創作,先後出版過三本詩集。抗戰勝利後,他回到家鄉江蘇,為了生活,常奔波於湖山之間。劫後的殘山剩水,處處給人以滄桑之感,他聯想起這些山水的歷史,更是無限感慨。於是提起筆來,把他漫遊揚州、蘇州、鎮江、無錫等地名山勝水的見聞感想抒寫成詩,1947年又編成一集題名《江山情詩》,交上海中國圖書雜誌公司出版。
在交付出版之前,姚江濱曾將書稿寄呈葉聖陶審閱。過了些天,他去上海開明書店拜訪葉聖陶。葉聖陶那天穿一身淺灰色長衫,見姚江濱來了,便親熱地招呼他坐下,然後小心翼翼地從書櫥里取出《江山情詩》書稿還給他,並與他促膝相談。
葉聖陶對姚江濱以新詩的形式寫遊覽湖山勝景的嘗試頗為關切,認為這是很可喜的一個創新。為此,他吟詩一首《題江山情詩》書贈姚江濱,詩云:“懷古情深不自持,悉歸新體記游詩。鎮揚我已廿年別,歷歷前游宛見之。”
姚江濱對葉聖陶的勉勵十分感激,在詩集《江山情詩》出版時,他便將這首詩刊於卷首,以志紀念。
這以後的數十年間,姚江濱歷經人生路途的坎坷,一直未與葉聖陶聯繫。但葉聖陶對他的勉勵和友情始終溫暖著他的心。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他先後寫成《梅花嶺》、《東渡使者》、《南屏山》、《閻應元》等四部長篇歷史敘事詩。其中描寫唐代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法講經的《東渡使者》,幾經修改,終於在1980年3月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出版之前,姚江濱將油印本寄給葉聖陶,又像當年那樣請求得到指教。不久,便收到葉聖陶的覆信。信云:
江濱先生惠鑒:
大札並油印本長詩頃已由文藝報社轉到。所敘種種,備悉尊況。鑒真塑像今年將渡海到揚(指揚州。引者注),足下此詩似宜亟謀印行,以襄其盛。我目力衰退,病後益甚,如是扁體鋼筆字,雖兼用眼鏡、放大鏡亦無能為役,以故未能閱讀,良為歉疚。唯有陳於書架,無使塵積,永志厚貺耳。患病在去歲六月杪,就醫割除膽結石。住院至十月上旬始返寓,迄今又三個月,而心思體力仍遠不如前。閱讀書寫幾乎全廢,足下觀我此書,可知其況矣。余不一,即請撰安。
葉聖陶
一月十日
這封信寫於1980年初,當時葉聖陶大病初癒,但仍熱情復函,肯定了長詩對促進中日友好的重要意義,並對它的出版殊為關心。
姚江濱捧讀著葉聖陶的覆信,遙望北天,激動萬分。而此時,他想得更多的則是葉老的身體。不久,他趁前往天津對《東渡使者》定稿之機,順路赴京登門拜訪了葉老。暌違三十餘年,葉老已是鬚髮皆白了,走路由兒子葉至善攙扶,談話還得用助聽器,但故友自遠方來,葉老心情非常愉快。他親切地詢問了姚江濱這些年來的情況,稱讚他對詩歌創作的一往情深和執著追求。當他得知《東渡使者》即將正式出版時,非常高興地說:“你以詩的形式描寫這千年以前中日友好的歷史,可以說是詩歌創作中的一個開拓。據我所知,中國和日本都還沒有用這種體裁反映鑒真東渡的作品,我真為你的成績感到欣慰啊!”這次會見以後,姚江濱還同葉老通過一次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