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萊城姑娘

阿萊城姑娘

比才的《阿萊城姑娘》(L'Arlesienne)本來是戲劇配樂,劇本為法國著名文學家都德所作,原為三幕劇。戲劇演出並未取得成功,而根據戲劇配樂編成的兩套組曲卻成為傳世佳作。《阿萊城姑娘》第一組曲由比才自編,第二組曲由法國另一位作曲家吉羅編成.

戲劇《阿萊城姑娘》描寫了法國普羅旺斯青年農民弗雷德里的愛情悲劇。劇情大致為:弗雷德里準備與一位阿萊城姑娘(這姑娘在原劇中並未出場)結婚,突然得悉姑娘的名譽不好,於是弗雷德里想忘掉這姑娘,而與童年女友薇葉特成婚。 婚禮當天,一個不速之客帶來了那位阿萊城姑娘與其情人私奔的訊息。內心依然深愛著阿萊城姑娘的弗雷德里無法控制自己,從閣樓視窗跳下去自殺了。

《阿萊城姑娘》是比才應邀為法國文學家L.都德的話劇《阿萊城姑娘》寫配樂。由於條件的限制,只允許他用26人的小樂隊。這不僅沒有束縛住他的手腳,反而促使他發揮自己的特長,創作了這首至今仍在各國演出的名曲。《阿萊城姑娘》描寫一個農村青年本來可以和心愛的姑娘維爾塔成家立業,安分守己地過一輩子,但是由於他迷戀放蕩的阿萊城姑娘不能自拔而自殺。比才以鮮明的色彩描寫了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的農村生活,成功地烘托出劇中主人公的悲慘結局,加強了戲劇的感染力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萊城姑娘
  • 職務:作曲家
  • 地址:法國
  • 生日:1838年10月25日
作品簡介,作者簡介,作品背景,作品由來,IGS原創音樂,

作品簡介

作者簡介

比才,法國作曲家。1838年10月25日生於巴黎,1875年6月3日卒於同地。父親是聲樂教師,母親出身於音樂世家。9歲從師A.-F.馬蒙泰爾學鋼琴。同年考入巴黎音樂學院。 比才的重要作品有C大調交響曲、戲劇音樂《阿萊城姑娘》、歌劇《採珠者》以及《卡門》。

作品背景

比才特別顯示了他在配器上的清新風格。他模擬鐘聲鈴聲以及各種民間樂器的音響,運用人的閉口哼唱,使音樂獨具風格。他以薩克斯管吹奏的旋律,表現痴呆少年的天真無耶,以弦樂小柔板表現年輕時曾相戀的老農和老嫗重逢時的心情。話劇的演出並未獲得成功,音樂卻被改編為兩套管弦樂組曲而流傳下來,第一套是比才自己選編的,第二套是比才的朋友E.吉羅在他死後選編的。歌劇《卡門》是比才的頂峰創作.

作品由來

在阿爾方斯·都德1866年出版的《磨坊書簡》中,用了好幾頁的篇幅記錄了阿萊城的姑娘的故事。6年以後,都德以這個故事為基礎創作了一出三幕悲劇。1872年10月1日,在巴黎,Léon Carvalho把這齣戲搬上舞台,喬治·比才為該劇編曲。
青年農夫弗雷德里克熱戀著阿萊城中的姑娘馬姆瑪伊,一心一意要娶她為妻。但因她過去聲譽不佳,弗雷德里克的親友們都反對這件婚事,並為他另選了他幼時就認識的少女薇薇特。薇薇特也一直在暗戀著弗雷德里克,所以婚事就一撮即合。在慶賀婚禮的晚上,弗雷德里克又聽到了阿萊城姑娘所跳的法蘭多舞曲,而引起了他對她的戀情。這份狂熱的戀情勝過了他的理智,弗雷德里克由樓頂上跳下自殺。
羅朗·佩蒂被馬賽市市長委任創建馬賽芭蕾舞團之後不久,就創作了芭蕾舞《阿萊城的姑娘》。
比才作品的民音特色曾經啟發過很多位芭蕾大師和編舞。但是羅朗·佩蒂是第一個在音樂中融入敘事色彩。他將都德的故事進行簡化和提煉,將劇中其餘的人物略去,而將所有的筆墨集中在一對情侶弗雷德里克和薇薇特的故事上。
“這齣芭蕾顛覆了目前的舞蹈發展潮流。《阿萊城的姑娘》從小故事著筆,穿著傳統民間服裝,使用明亮而扣人心弦的音樂,而音樂中的節奏讓人不由得翩翩起舞。
勒內·阿里奧的布景設計帶有西北地區的簡潔和樸素。舞台的盡頭一塊巨大的油畫布,靈感來自於凡·高的風景畫。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黃的太陽,這樣綠的天空,然而,一切又都似乎是對大自然最深刻的詮釋。畫布與沉重的木頭天花板構成一個直角,而天花板則一直延伸向劇場。克里斯蒂娜·羅朗設計的服裝借鑑普羅旺斯民間服裝的特色:黑白相間,男孩子的腰間束一條紅色腰帶。配合已有的音樂、主體和布景,羅朗·佩蒂為這齣芭蕾畫上了最重要的也是最後的一筆——編舞。” ——伊格爾·誒斯奈爾

IGS原創音樂

歌 名:阿萊城姑娘
演出者:林正平
原作「阿萊城姑娘」是法國作曲家 Bizet 的作品,屬於歌劇音樂,經由 UltraWave 巧手改編,賦予了此曲全新的生命。
「阿萊城姑娘」是一部悲情歌劇,故事描述的是主角費德列與在阿萊城街上邂逅的女子,所發生的悽美愛情故事。
出版:IGS
阿萊城姑娘
IGS遊戲中出現條件:
《鐵琴·第二樂章》普通歌曲
《唯舞獨尊》5月1日到5月31日限定歌曲
《muzibox音炫瘋》2012年5月1日限定歌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