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阿羌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
- 下轄地區:4行政村
- 電話區號:0996
- 地理位置:縣城南面96公里處
- 面積:1.4萬平方公里
- 人口:1169人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機場:且末玉都機場
- 火車站:庫爾勒站
- 車牌代碼:新·M
村情概況,文化教育,經濟文化,未來阿羌,
村情概況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阿羌鄉位於縣城南面96公里處,總面積1.4萬平方公里,山與沙漠占總面積的90%以上,平均海拔3100米。2002年被列為自治區級貧困鄉。下轄4個行政村、5個村民小組、29個牧點。全鄉現有人口1169人,均為維吾爾族。氣候乾燥多霧少雨,平均年降水量157毫米,年蒸發量2308毫米,無霜期為120天,1月最低氣溫-20℃,7月最高氣溫36℃,一般風力4-5級,最大風力12級。全鄉為半牧半農經濟,草場為131.25萬畝,主要以根系粗壯、枝葉小、臘質多的芨芨、蒿草、黑刺等,現有耕地3047畝,主要種植飼草(苜蓿)、豌豆、青稞、小麥等,無自然林木,有人工林2.8萬株。鄉境內主要山脈為崑崙山和阿爾金山,各種礦產資源豐富,如銅、鋅礦石、玉石等,主要河流14條,湖14個。境內野生動物有盤羊、青羊、狼、雪雞、氂牛、駱駝等。
文化教育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阿羌鄉
目前,全鄉七站八所健全。鄉有綜合學校一所,教師29人,學生273人,國小6個年級7個班159人,國中3班114人;國小喀特勒什分校2個班37人;各村均已解決了照明用電,各村都有電視發射器一台,廣播發射接收器一台;鄉衛生院一所,職工11人,病房2間,床位8張;全鄉有文化站一個,建築面積300m2;郵電所一個,職工1人,安裝有衛星電話。治保會4個20人,調委會4個23人;村聯防隊4個36人,重點人口3名。
經濟文化
近年來,阿羌鄉把牧民增收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等不靠,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確立了“立草為業,養加結合,依託資源,加快發展”的總體經濟發展思路和“一個依託、兩個幫扶,三個產業,四個目標”的“1234”經濟發展戰略。即依託礦產資源,加快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進一步深入開展“二幫一”黨員聯繫富裕戶共同幫助貧困戶的“結富幫困”活動;做大做強草業、地毯業、礦業三個產業;對山羊、驢、綿羊、氂牛進行品種改良,實現人均3畝草,人均圈養6隻羊,人均增收300元的目標。思路就是出路,思路清析的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確定的“3821”經濟發展戰略上,結合本鄉實際,找準了鄉經濟發展的最佳結合點。2003年,阿羌鄉牲畜存欄已由2002年的39979頭(只)增加到2003年的44449頭(只),增長了10.6%。牲畜成活率由2002年的78%提高到現在的93%,羊羔成活率和存欄數都達到了歷史較好水平。生產母畜達到30550頭(只),較2002年增長了21.9%。國民生產總值由2002年的306.034萬元增加到2003年的391.348萬元,增長了29.18%。人均收入達到824元。
2003年10月30日,阿羌牧區300多戶1100多名牧民難以忘記那個激動人心的日子。那一天,總投資1082萬元,新架設35千伏線路78公里,惠及阿羌高寒牧區兩個村上千牧民民眾的農網建設工程項目竣工通電。189戶724名牧民用上了農村網電,116戶445人用上了光伏電源。現在,阿羌鄉大部分家庭同縣城居民一樣照上了電燈,看上了電視,他們徹底告別了祖祖輩輩點油燈的歷史。包鄉住村的63610部隊贈送10萬元現金,20台電腦。如今高山牧區的學生用上了電腦。
過去的阿羌鄉,由於山高路遠,土地貧脊,生活在這裡的牧民常年處在貧困的生活線上。對此,阿羌鄉黨政一班人與住村幹部一起,在總結民眾自發幫困的基礎上,提出了"六幫助民奔小康"模式,即:幫思想、幫信息、幫技術、幫資金、幫生產、幫生活,吹響了向貧困宣戰的號角。通過紮實有效地開展黨員“結富幫困”活動。採取一名黨員聯繫一名富裕戶或致富能手,共同幫扶一名貧困戶,從信息、技術、資金、生產、生活方面給予結對幫扶。2003年,全鄉44名牧民黨員聯結44名富裕戶,共同幫扶了44戶特困戶,使特困戶增收累積達21萬餘元,特困戶人均增收954.55元。
未來阿羌
近年來,阿羌鄉通過探索和實踐,實施的黨員“結富幫困”活動,為解決農村黨建和解決貧困問題探尋到了“一個載體,兩個切入點”,即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的載體;發揮農民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切入點和自行解決不斷出現的新生貧困問題和返貧問題的切入點。成為加強基層黨建,增加農民收入,提高黨在民眾中的威信,鞏固基層政權的一條有效途徑,為加強了農村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為了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鄉黨委、鄉政府一班人積極商討,探索出了利用牧民家庭女勞動力空間多,發展織毯業增加牧民收入。“思則變通”,通過發展織毯業,有200戶戶均1人從事織毯,年人均收入增加182.20元。
與此同時掀起“品種改良革命”,大力推行“立草為業,養加結合,依託資源,加快發展”,走上一條畜牧發展的快車道。引進的72隻絨種山羊,預計3年100%完成品種改良到2006年僅此一項人均增收690元,引進的庫車大種驢,在縣上舉行的品種改良展示會上,獲頭冠得一等獎,到2006年人均增收132.72元;從巴音布魯克引進黑頭種羊,預計到2006年100%完成綿羊改良,預計屆時人均增收可達486.47元。以上合計,預計到2006年人均增收可達2540.78元。
近年來,阿羌鄉通過加大陣地建設力度,自行籌措資金啟動新建四個村委會辦公室,將結束依山乾村、薩勒肯其村兩個村建國以來無辦公室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