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羌鎮(新疆于田縣阿羌鎮)

阿羌鎮(新疆于田縣阿羌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阿羌鎮,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于田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別行政單位。阿羌鄉位於縣城南面50公里處,南北長170公里,東西寬122公里,總面積10247.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442畝,林業面積 2617.1畝 ,草地面積5818500畝,冰川、山脈、戈壁面積 8876.2 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 66.83% 。下轄10個村莊,約100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阿羌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西北
  • 下轄地區:下轄10個村莊,約10000人。
  • 地理位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于田縣
  • 面積: 總面積10247.26平方公里
  • 人口:10000人
建制沿革,地理位置,地理環境,1面積,2海拔,3氣溫,自然資源,1農業資源,2礦產資源,

建制沿革

阿羌鎮,西漢時屬扜彌國;神爵二年(前60年),西漢建立了西域都護府,扜彌屬西域都護所領三十六國之一。
三國時期,扜彌國被于闐國吞併。
宋朝,鹹平四年(1001年)喀喇汗王朝攻占了于闐國,于田人由佛教、摩尼教改奉伊斯蘭教。
從13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于田一帶歸屬蒙古察合台汗國統治。
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中央政權平定了準噶爾部,統一了新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設定奇木柏克;光緒八年(1882年)始置於闐縣,縣址在哈拉哈什城(今墨玉);光緒十一年(1885年),于闐縣址遷移到克里雅。
阿羌,維吾爾語意為山坡上的分叉路之意。據考證,因地形而得名。該鄉境普魯村,曾盛產銷藏民傳統手工業毛製品氆氌,有採礦業和傳統氆氌等布、氈手工業,清代已設官廠采玉。1969 年建國營煤礦,主供民用煤和水泥配料。舊時有傳統商道南逾克里雅山口入西藏。
1990 年在普魯村南側發現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民國27年(1938 年)年稱于田縣第六區 ,民國 32 年( 1943 年)設永裕鄉,1953 年改稱為于田縣第八區,1959 年成立人民公社,稱崑崙公社。1982 年改名阿羌公社。 1984 年建鄉稱為阿羌鄉 。2013年撤鄉建鎮。

地理位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于田縣阿羌鎮位於縣城南面50公里處,東與民豐也亦克鄉相接,南靠西藏,西與策勒縣的奴爾鄉相連,北與奧依託格拉克鄉、阿熱勒、阿熱希和蘭乾鄉毗鄰。

地理環境

1面積

南北長170公里,東西寬122公里,總面積10247.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442畝,林業面積 2617.1畝 ,草地面積5818500畝,冰川、山脈、戈壁面積 8876.2 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 66.83% 。

2海拔

鎮境地處崑崙山脈和山前礫石戈壁帶,地形分三個區域:南部崑崙山地槽褶皺帶,海拔3300 — 6962米;北部為山前礫石戈壁地,海拔在 1431.9 — 2500米;其次是山腰起伏拗陷帶,海拔在 3300 — 6962 米。

3氣溫

鎮境年平均降雨量113.1毫米,年平均氣溫6.2 ℃,1月最低氣溫零下30 ℃,7月最高氣溫 25 ℃。全年無霜期 170 天,一般風力4級,最大風力8級。

自然資源

1農業資源

全鎮農牧兼作,生產小麥、玉米、青稞、豌豆、油菜,盛產核桃、杏、等水果。該鄉鄉域遼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誘人。

2礦產資源

鎮境的崑崙山儲藏有黃金、煤、鐵、硫磺、雲母、銅、石膏石等礦。于田縣較為著名的四大礦區均分布在該鄉的崑崙山中,馳名中外的于田羊脂玉就產於該地。除此之外,還產花崗石、石灰岩,火山岩等用石材料。
該鎮還有崑崙探險、旅遊之鄉的美譽。這裡有崑崙雪峰,冰川群帶,高原湖泊,高原村寨,舊時器文化遺址,亞洲最年輕的火山群等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