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馬鹿-3

阿爾泰馬鹿為大型鹿種,成年公鹿體重200-300 kg左右,體長 127-136cm左右;成年母鹿體重150-200kg左右,體長115-125cm左右。體質結實,四肢強健,目光溫和,頭部較大,寬額大眼,大耳且耳緣有黑色毛圈。被毛呈棕紅色,冬季公鹿生黑灰色髯毛;有深褐色背線,臀斑呈圓形,淡米黃色,面積較大,蹄冠大,副蹄發達,角基距寬,茸主幹和眉枝、冰枝粗長,茸毛灰褐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阿爾泰馬鹿-3
  • :Cervidae鹿科
  • 亞科:阿爾泰馬鹿
  • :阿爾泰馬鹿
  • :Cervus elaphus Linnaeus馬鹿屬
  • 種質外文名:Aertai Wapiti-3
  • 原產地:阿勒泰、哈巴河
  • 來源地:中國新疆
  • 資源類型:培育
  • 功能特性:高生產力;抗逆;耐粗飼;耐高溫
  • 主要用途:肉;藥用;保健;研究教學;觀賞
  • 氣候帶:寒溫帶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表格
生活習性
圈養
繁殖周期
年產1胎
性成熟期
16月齡
生命周期
約20年
形態特徵
阿爾泰馬鹿為大型鹿種
具體用途
茸用;肉用 肉用
海拔
2000-3000
經度
8133-8465
緯度
3414-3855
年平均溫度
3-5
年平均降水量
500
極端均高溫
23
極端均低溫
-10
年平均濕度
35
護照信息
平台資源號:1322C0001000002643 :資源編號:CSWDLNA0104-003
種質資源名稱:阿爾泰馬鹿-3 :資源別名:
種質外文名:Aertai Wapiti-3:科名:Cervidae鹿科
屬名:Cervus elaphus Linnaeus馬鹿屬:種名或亞種名:阿爾泰馬鹿
原產地:阿勒泰、哈巴河 :省:新疆 :國家:中國
來源地
中國新疆
標記信息
資源類型:培育
功能特性:高生產力;抗逆;耐粗飼;耐高溫高濕
主要用途:肉;藥用;保健;研究教學;觀賞
氣候帶:寒溫帶
基本特徵特性描述信息
生活習性:圈養 :繁殖周期:年產1胎
性成熟期:16月齡 :生命周期:約20年
形態特徵:阿爾泰馬鹿為大型鹿種,成年公鹿體重大於300kg,體長大於136cm;成年母鹿體重大於200kg,體長大於125cm。體質結實,四肢強健,目光溫和,頭部較大,寬額大眼,大耳且耳緣有黑色毛圈。被毛呈棕紅色,冬季公鹿生黑灰色髯毛;有深褐色背線,臀斑呈圓形,淡米黃色,面積較大,蹄冠大,副蹄發達,角基距寬,茸主幹和眉枝、冰枝粗長,茸毛灰褐色。
具體用途:茸用;肉用 肉用
海拔:2000-3000 :經度:8133-8465 :緯度:3414-3855
年平均溫度:3-5:年平均降水量:500
極端均高溫:23:極端均低溫:-10
年平均濕度:35 : :
其它描述信息
記錄地址:特性數據信息:圖像:
如果有,參考同類圖片
收藏單位信息
保存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 :單位編號:1322C0001
保存資源類型:活體;精子;卵子;胚胎;組織器官;生物分子 :保存方式:保護區;保護場;低溫;其他
實物狀態:正常
共享方式
共享方式:公益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智慧財產權性交易共享;資源純交易性共享
獲取途經:現場獲取
外貌特徵
Top
阿爾泰馬鹿為大型鹿種,成年公鹿體重200-300kg左右,體長127-136cm左右;成年母鹿體重150-200kg左右,體長115-125cm左右。體質結實,四肢強健,目光溫和,頭部較大,寬額大眼,大耳且耳緣有黑色毛圈。被毛呈棕紅色,冬季公鹿生黑灰色髯毛;有深褐色背線,臀斑呈圓形,淡米黃色,面積較大,蹄冠大,副蹄發達,角基距寬,茸主幹和眉枝、冰枝粗長,茸毛灰褐色。
繁殖性能
Top
繁殖周期為年產一胎,性成熟期約16月齡。
中心產區及分布
Top
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哈巴河、布爾津、阿勒泰縣等。
產區自然生態條件
Top
阿勒泰馬鹿產區地處寒溫帶,海拔在2000-3000米,經度81°33′-84°65′,緯度34°14′-38°55′,年平均溫度為3℃-5℃,年平均降水量500㎜,年最高溫度為23℃,年最低溫度為-10℃,年平均濕度為35%。
生物學特性
Top
野生阿勒泰馬鹿棲息于海拔1000-2500米的森林草原地帶。隨季節轉換其棲息地有規律的變化;春秋季在2300-1300米的森林草甸地帶;夏季活躍在2300米以下上的亞高山草甸地帶;冬季遷移到1300米以下的森林草原地帶,以樹木枝條為食。在大雪年份,多遷移到河谷和村落附近覓食。9-11月份公母鹿群居,每群10-20隻,發情配種結束後,公母鹿分居,公鹿3-5隻一群或單獨活動。母鹿7-10餘只一群。生茸期公鹿多隱於林間覓食。5-6月份母鹿產仔期,臨產母鹿尋找視野開闊、僻靜地產仔,清晨、黃昏採食飲水,行動路線一般保持不變。
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Top
擴繁母鹿群,顯著提高繁殖指標,同時,將年輕的公鹿與天山馬鹿(母)或東北馬鹿(公)雜交,培育茸肉兼用型品種是當務之急,阿勒泰馬鹿是最佳的父本鹿。採用草原放牧飼養方式馴養。
生產性能
Top
產茸性能:1-7鋸鮮茸平均單產4.937千克。據記載,1982年哈拉空蓋鹿場1隻4歲鹿鋸三杈茸乾重4.6千克。茸的鮮乾比例一般為3.0-3.1比1。90年代初引種到東北地區至今5-6鋸的阿勒泰馬鹿,一般鋸四杈鮮茸量9-12千克。
繁殖性能:繁殖成活率不到20%。近些年引種到東北地區,1996年的繁殖成活率已達60%。母鹿妊娠期約235-262天。
遺傳指標
Top
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進行了分子遺傳多樣性的研究。
飼養方式
Top
圈養為主要飼養方式,少量阿爾泰馬鹿採用草原放牧飼養方式馴養。
生理生化指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