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馬鹿為大型鹿種,成年公鹿體重200-300 kg左右,體長 127-136cm左右;成年母鹿體重150-200kg左右,體長115-125cm左右。體質結實,四肢強健,目光溫和,頭部較大,寬額大眼,大耳且耳緣有黑色毛圈。被毛呈棕紅色,冬季公鹿生黑灰色髯毛;有深褐色背線,臀斑呈圓形,淡米黃色,面積較大,蹄冠大,副蹄發達,角基距寬,茸主幹和眉枝、冰枝粗長,茸毛灰褐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阿爾泰馬鹿-1
- 界:動物界
- 科:Cervidae鹿科
- 亞科:阿爾泰馬鹿
- 族:阿爾泰馬鹿
- 屬:Cervus elaphus Linnaeus馬鹿屬
- 種質外文名:Aertai Wapiti-1
- 原產地:阿勒泰、哈巴河
- 來源地:中國新疆
- 資源類型:培育
- 功能特性:高生產力;抗逆;耐粗飼;耐高溫
- 主要用途:肉;藥用;保健;研究教學;觀賞
- 氣候帶:寒溫帶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表格 | |||||
生活習性 | 圈養 | 繁殖周期 | 年產1胎 | ||
性成熟期 | 16月齡 | 生命周期 | 約20年 | ||
形態特徵 | 阿爾泰馬鹿為大型鹿種 | ||||
具體用途 | 茸用;肉用 肉用 | ||||
海拔 | 2000-3000 | 經度 | 8133-8465 | 緯度 | 3414-3855 |
年平均溫度 | 3-5 | 年平均降水量 | 500 | ||
極端均高溫 | 23 | 極端均低溫 | -10 | ||
年平均濕度 | 35 |
外貌特徵
繁殖性能
分布範圍
外貌特徵 | Top 阿爾泰馬鹿為大型鹿種,成年公鹿體重200-300kg左右,體長127-136cm左右;成年母鹿體重150-200kg左右,體長115-125cm左右。體質結實,四肢強健,目光溫和,頭部較大,寬額大眼,大耳且耳緣有黑色毛圈。被毛呈棕紅色,冬季公鹿生黑灰色髯毛;有深褐色背線,臀斑呈圓形,淡米黃色,面積較大,蹄冠大,副蹄發達,角基距寬,茸主幹和眉枝、冰枝粗長,茸毛灰褐色。 |
繁殖性能 | |
中心產區及分布 | |
產區自然生態條件 | Top 阿勒泰馬鹿產區地處寒溫帶,海拔在2000-3000米,經度81°33′-84°65′,緯度34°14′-38°55′,年平均溫度為3℃-5℃,年平均降水量500㎜,年最高溫度為23℃,年最低溫度為-10℃,年平均濕度為35%。 |
生物學特性 | Top 野生阿勒泰馬鹿棲息于海拔1000-2500米的森林草原地帶。隨季節轉換其棲息地有規律的變化;春秋季在2300-1300米的森林草甸地帶;夏季活躍在2300米以下上的亞高山草甸地帶;冬季遷移到1300米以下的森林草原地帶,以樹木枝條為食。在大雪年份,多遷移到河谷和村落附近覓食。9-11月份公母鹿群居,每群10-20隻,發情配種結束後,公母鹿分居,公鹿3-5隻一群或單獨活動。母鹿7-10餘只一群。生茸期公鹿多隱於林間覓食。5-6月份母鹿產仔期,臨產母鹿尋找視野開闊、僻靜地產仔,清晨、黃昏採食飲水,行動路線一般保持不變。 |
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 |
生產性能 | Top 產茸性能:1-7鋸鮮茸平均單產4.937千克。據記載,1982年哈拉空蓋鹿場1隻4歲鹿鋸三杈茸乾重4.6千克。茸的鮮乾比例一般為3.0-3.1比1。90年代初引種到東北地區至今5-6鋸的阿勒泰馬鹿,一般鋸四杈鮮茸量9-12千克。 繁殖性能:繁殖成活率不到20%。近些年引種到東北地區,1996年的繁殖成活率已達60%。母鹿妊娠期約235-262天。 |
遺傳指標 | |
飼養方式 |
形態特徵 :阿爾泰馬鹿為大型鹿種,成年公鹿體重小於200 kg,體長小於127cm;成年母鹿體重小於150kg,體長小於115cm。體質結實,四肢強健,目光溫和,頭部較大,寬額大眼,大耳且耳緣有黑色毛圈。被毛呈棕紅色,冬季公鹿生黑灰色髯毛;有深褐色背線,臀斑呈圓形,淡米黃色,面積較大,蹄冠大,副蹄發達,角基距寬,茸主幹和眉枝、冰枝粗長,茸毛灰褐色 。
收藏單位信息
保存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 :單位編號 :1322C0001
保存資源類型 :活體;精子;卵子;胚胎;組織器官;生物分子 :保存方式 :保護區;保護場;低溫;其他
實物狀態 :正常
共享方式
共享方式 :公益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智慧財產權性交易共享;資源純交易性共享
獲取途經 :現場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