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藝術生涯,鋼琴天賦,巴黎音樂學院,歐洲音樂世界,愛情,巴黎音樂演奏社團,藝術追求,歷史污點,作品簡介,基本信息,專輯介紹,舒曼的鋼琴音樂,個人評價,
藝術生涯
鋼琴天賦
阿爾弗雷德·德尼·科爾托(Alfred Denis Corto,1877-1962),法國鋼琴家,指揮家。1877年生於瑞士日內瓦附近的尼溫。其父是法國後裔,母親是瑞士人,都是造詣不凡的鋼琴家。幼年,他學習鋼琴的進度之快令氣父母難抑欣喜之情。
巴黎音樂學院
但9歲時他來到巴黎,卻未能通過巴黎音樂學院的入學考試,便在埃米爾·德貢布(Emile Descombes,1829-1912,法國鋼琴家、教師,蕭邦的助手和追隨者,也很可能是蕭邦最後的學生之一)的少年鋼琴班上旁聽。一年後才正式入學,不久即獲得“具有特殊才能”的評價。1896年,科爾托終於脫穎而出,連獲學院鋼琴比賽一等獎、“唯一優等生獎”兩項桂冠。
歐洲音樂世界
畢業後,科爾托一頭闖入了斑斕奇麗的歐洲音樂世界,期望能以一位音樂家(而不僅僅是鋼琴演奏家)的身份來獲得某種發言權。同時他醉心於當時頗為盛行的華格納音樂,這便燃起了他對指揮藝術的嚮往。1898—1901年,他以助理指揮的身份,先後結合搜福利克斯·莫特爾和漢斯·李希特的指導,潛心研究華格納的作品。他回到巴黎後他創辦了歌劇節協會,不遺餘力地向法國聽眾介紹華格納的作品,並在巴黎水塔劇院上演了《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及《諸神的黃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愛情
1902年,25歲的科爾托結識了克洛蒂爾德·布雷爾(她曾是羅曼·羅蘭的第一位妻子),經過閃電戀愛結了婚。
巴黎音樂演奏社團
同年,他組建巴黎音樂演奏社團,以音樂會形式演出了華格納的《帕西法爾》、貝多芬的《莊嚴彌撒》和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四年後,他出任里爾市的大眾音樂會和社會群島音樂聯盟的指揮,成為法國音樂界公認的指揮家。1905年,在指揮台上過足了癮的科爾托重新將主業鎖定在鋼琴演奏上,他同小提琴家蒂博、大提琴家卡薩爾斯組成“卡薩爾斯三重奏”,一出世便風靡歐洲,被稱為20世紀上半葉獨一無二的“黃金三重奏”。1919年,他與馬熱奧創辦巴黎高等音樂師範學校,培養了一大批類似哈斯基爾、里帕蒂、弗朗索瓦等優秀學生。
藝術追求
科爾托演奏蕭邦作品享有盛譽,雖是以性格和智慧取勝,而不是以準確見長。他的演奏追求高貴的氣質、抒情性與迷人的音色的結合,他演奏的舒曼與蕭邦的作品,突出了其亮麗和細膩,強調了他們豐富的表情。曾編注許多鋼琴作品,講述鋼琴技巧和表現頗多卓見。
歷史污點
作品簡介
基本信息
資源類型:APE
版本:1928-37,Dante
發行時間:1991年
專輯歌手:AlfredCortot
地區:法國
專輯介紹
法國學派在20世紀的鋼琴演奏藝術中屬於相對另類卻也十分重要的一群。他們的演奏追求音色的豐富多變,尤其是對弱奏的音色控制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最重要的大師當屬阿爾弗雷德·德尼·科爾托,他使法國鋼琴演奏學派真正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和承認,並作為偉大的鋼琴教育家培養了大量的優秀演奏家。
科爾托是彈奏舒曼極為出色的鋼琴家,又是最激昂與善變的一位。科爾托的舒曼錄音,主要演奏於20—30年代。這些錄音都多次發行過,在科爾托的演奏中彰顯了舒曼作品中的起伏不平的情緒,給人以無窮的想像。他把我們帶入一個狂熱、間或雜有一些任性無束的熱情世界。科爾托帶給我們的舒曼音樂有各種可能性,也有離經叛道的危險。在舒曼的內心世界裡,他是衝動的弗洛萊斯坦而不是內斂的尤塞比烏斯,因此科爾托在彈奏《克萊斯勒偶記》慢板樂章或是《狂歡節》時,“沉著”根本不在他的語彙里,但是卻以豐富的想像力與洞察力讓人驚訝不已。
舒曼的鋼琴音樂
鋼琴對於舒曼的意義,一如對於蕭邦,是自我的延伸。舒曼的作品顯示他對鋼琴的音色及特性有與生俱來的直覺。他喜愛強而有力的和弦架構,但並不打算將鋼琴轉化為管弦樂團,也不向李斯特那樣要展現鋼琴家燦爛的技巧。相反的,舒曼是要徹底利用平台式鋼琴的響亮聲音、結構上的豐富感及音調的份量。舒曼對所有的鋼琴音樂,幾乎都有所指涉,試圖將文學閱讀產生的情緒具象化,或是描寫真實或想像的人物,以及這些人物在他的心靈構思、小說及抒情詩篇之間的互動作用。因此要想成功演奏舒曼作品的鋼琴家,必須具有哲學家素養的氣質,且須有能力因應音樂的情感,並收放自如。《蝴蝶》(Papillons,Op.2)是舒曼的一首浪漫主義音樂代表作,旋律上奔放詭異,感情上也是濃郁激烈。寫於舒曼20歲時,這部短小美麗的作品,揭示了他的作品基調:結合音樂與文字、詩與音樂的情感。舒曼本身有極高的文學造詣,除了藝術歌曲之外,其它音樂也常常流露出他結合文學與音樂的巧思。《蝴蝶》這部作品即是取材自Jean-Paul Richter的自傳體小說中的一景,標題“蝴蝶”有雙關的意味,一指真正的蝴蝶,另一個意義則是指狂歡節舞會上的蝴蝶面具(以此而言,封面插圖選得相當貼切)。嚴格來說,這是一組由12段小品組成的鋼琴曲,每段各有音色與情感的變化,雖然形式上沿用既有的圓舞曲形式,但是我們可以在最後一段聽見舒曼的獨特之處:漸弱的feminine ending、一顆顆慢慢釋放開來的音符,就像是描寫舞會散場後,在黑暗中漸漸翩然消隱的蝴蝶。
《大衛同盟》(Davids bund,Op.6)是舒曼最偏好的意象,由想像人物構成,就像聖經中對抗巨人的大衛,這些人物要挑戰當時藝術界的偽君子。組成分子包括:衝動外向的弗洛萊斯坦((Florestan)與細心內向的尤塞比烏斯(Eusebius),以及影射舒曼的老師與其未來的岳父威克(Friedrich Wieck)的瑞羅大師(Meister Raro)。舒曼以尤塞比烏斯的精神創作時,會呈現出溫柔的抒情性,飄散著紫羅蘭的芳香;相反地,當他以弗洛萊斯坦的精神創作時,則槊造出強有力的節奏、輕快的速度、閃電雷霆般的音效。這首“大衛同盟”與他絕大多數的鋼琴作品一樣,均是與這兩個輪流出現的自我而共同展開情感之旅的。
本片是法國鋼琴大師阿爾弗雷德·德尼·科爾托在巴黎高等音樂專科學校舉行的大師班的珍貴錄音。講解和示範的曲目包括:巴赫:帕蒂塔,作品825;莫扎特:第8、11鋼琴奏鳴曲;C小調幻想曲;貝多芬:第26—28,30和31鋼琴奏鳴曲;舒曼:第2鋼琴奏鳴曲中的小行板;幻想曲,作品17;蕭邦:第2、3鋼琴奏鳴曲;第1、3、4敘事曲;第3詼諧曲;5首馬祖卡;第2、4、5、8、17、20前奏曲;第1圓舞曲;夜曲,作品55之1。由美國鋼琴家姆拉·佩拉西亞撰寫說明文字。
科爾托的演奏,剛中帶柔,又柔中帶剛,觸鍵時的聲音晶瑩剔透,閃閃發光,再加上他對於蕭邦作品獨有的想像力,使這套唱片充滿了美妙無窮的感覺,從而使之成為科爾托獨有的風格。但是,又不得不承認,科爾托在演出時,太小心了。所以有時錯誤連連,甚至是一些極為簡單的音符,都有可能會犯錯誤。並且在演奏時,往往會與作曲家不相和諧的地方,將自己的意願加入了進去,但假如蕭邦聽到了他的演奏,說不準會從棺材中爬起來,修改樂譜也說不定呢?
科爾托的這種隨心所欲,人們經常能夠聽到,這其實是他對高音階太在乎的緣故。儘管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科爾托總能很好地找到蕭邦作品的靈魂,使其發揚光大。其實,科爾托在演奏蕭邦時,讓人想起了施納貝爾,貝多芬作品的權威。同樣的,在他那套名滿天下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集中,也是時有錯誤發生,但是他卻將貝多芬那些讓人難以捉摸的作品的內涵才得以真正地體現。足可見老一輩演奏家,不僅真正理解了作品,並且能將作品得以再創作。這才是難能可貴的。正如科爾托的弟子所說的那樣:“他指間的錯誤正如上帝所犯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