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榮旗志(1991~2005年)

《阿榮旗志(1991~2005年)》是由阿榮旗志編纂委員會編撰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阿榮旗志(1991~2005年)
  • 作者:阿榮旗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志書性質 《阿榮旗志(1991~2005年)》(以下簡稱“志書”)為斷代志,是首部 《阿榮旗志》的續志,也是全面記載1991~2005年阿榮旗建置、自然、人文、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

作品目錄

封面
阿榮旗志
《阿榮旗志(1991~2005年)》總監修、副總監修
《阿榮旗志(1991~2005年)》編纂委員會成員
《阿榮旗志(1991~2005年)》編輯人員名單
《阿榮旗志(1991~2005年)》評審委員會
圖片
2006年7月16日,原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左三)為王傑廣場題詞
2004年10月19日,原中紀委常務書記韓光為阿榮旗抗聯英雄園題字
1992年7月22日,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布赫(右二)視察阿榮旗董家溝金礦
1996年7月2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劉明祖(左一)視察阿榮旗松雪絹紡公司
1996年8月4日,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康泠(右二)到阿榮旗音河鄉視察
2005年5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陳光林(左一)在阿榮旗視察
2006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楊利民(左二)在阿榮旗奈倫澱粉公司調研
2007年5月31日,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郭子明(右四)在阿榮旗社會福利服務中心調研
2007年9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烏蘭(右三)在阿榮旗王傑紀念館調研
2002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郝益東(右一)參觀那吉鎮振勝養牛小區
2007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雷·額爾德尼(左三)在阿榮旗調研
1996年7月3日,中共呼倫貝爾盟委書記劉玉祥(左一)視察阿榮旗松雪絹紡公司
2006年6月21日,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連輯(右一)在同榮旗調研
2006年4月,中共呼倫貝爾市委書記梁鐵城(左三)在阿榮旗調研
2007年3月17日,中共呼倫貝爾市委書記曹征海(左五)在阿榮旗視察工業項目
2006年8月,呼倫貝爾市市長羅志虎(右一)在阿榮旗社區調研
2001年3月13日,中共阿榮旗旗委書記譚宏宇在阿榮旗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講話
2007年11月12日,中共阿榮旗旗委書記鄭俊在阿榮旗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次會議上講話
2006年8月5日,中國共產黨阿榮旗第十三次代表大會
2007年11月12日,阿榮旗旗長陳立新在阿榮旗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4月10日,阿榮旗代旗長潘金生在阿榮旗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11月13日,阿榮旗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洪珠在阿榮旗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2007年11月11日,阿榮旗政協主席郭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阿榮旗第八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作政協阿榮旗委員會工作報告
2008年9月10~11日,內蒙古自治區小城鎮建設現場會在阿榮旗召開
2007年9月3日,阿榮旗建旗60周年慶祝大會主席台
2006年9月4日,呼倫貝爾市兩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在阿榮旗召開
2006年8月25日,阿榮旗查巴奇鄂溫克族鄉、得力其爾鄂溫克族鄉、新發朝鮮族鄉、音河達斡爾鄂溫克民族鄉建鄉50周年慶祝大會
1947年11月13日,參加阿榮旗首屆農、工、牧、獵大會代表在會場前合影
1958年8月,“大煉鋼鐵”中那吉鎮首戰報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阿榮旗首屆一次全體委員會議於1980年5月25日在那吉屯召開
1968年9月,百名北京知膏赴阿榮旗在原王傑紀念館前合影留念
1998年8月,水災後,曾在阿榮旗下鄉的北京知青捐款捐物人員合影
1986年7月,阿榮旗第—任旗長卓立格圖(前排左三)在音河達斡爾民族鄉參加建鄉30周年慶祝活動
1998年8月,阿榮兒女奮力抗洪
2004年8月,中共同榮旗旗委書記譚宏宇(左一)看望原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抗聯戰士李敏
2004年8月,中共阿榮旗旗委書記譚宏宇(右一)看望住院療養的原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抗聯將領王明貴
2007年4月14日,中共阿榮旗旗委書記鄭俊率團在浙江省溫州市舉辦重點項目推介會
2008年5月,阿榮旗鑫源商務會館項目簽約儀式
2004年8月,阿榮旗與遼寧莊河市在那吉屯舉辦“兩地緣,故鄉情”經貿座談會
2007年7月18日,阿榮旗蒙西年嚴500力噸熟料基地一期工程開工建設。2008年9月17日舉行工程投產暨二期工程和100萬噸水泥粉磨項目開工奠基儀式。
阿榮旗蒙西水泥有限公司
奈倫集團阿榮旗澱粉公司
阿榮旗雙娃乳業公司
阿榮旗興農專用肥有限責任公司
阿榮旗興安雪澱粉有限公司
阿榮旗淳江油脂公司生產車間
阿榮旗蒙源肉聯車間
高油大豆示範區
豐收的水稻
科學現代化種田
內蒙古九豐種業有限公司試驗田
向陽峪無公害穀子生產基地
玉米制種基地
得力其爾鄉絨山羊
查巴奇鄉草庫倫圍牧
林區畜牧業
霍爾奇鎮雙娃乳業公司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
水草肥美
阿力格亞原始森林施業區
植樹造林
人工林
貯木場
森林防火
木耳
猴頭
蕨菜
蘑菇
榛子
野雞
大鵝
火雞
非洲雁
狐狸
梅花鹿
豐收的蠶繭
內蒙古最大的蠶業基地
阿倫河
新發鄉水稻灌渠
聖水水庫
那吉灌區渠首
節水噴灌
復興水庫大壩
那吉鎮鳥瞰
鑫星家園
燕宇名都
中央大街
體育館
檢察院
法院
宣傳文化中心
行政中心
呼倫貝爾東北抗聯紀念館
王傑紀念館
2005年6月29日,阿榮旗抗聯英雄園開工建設,2006年9月1日竣工。
2008年5月16日,呼倫貝爾東北抗聯紀念館開工奠基儀式
朝鮮風情一條街
新發朝鮮族鄉東光村
阿榮旗社會福利服務中心
霍爾奇敬老院
中國人民銀行阿榮旗支行
宏達百貨
中央商廈
人民醫院
中蒙醫院
呼倫貝爾市嶺東特殊教育學校
那吉屯第一中學高三部
那吉屯第一中學
阿榮旗那吉屯東山三和碑
阿榮旗王傑廣場夜景
濱河公園一角
迎賓廣場
明月園
丁香園
兒童公園
那吉鎮西小河
彩虹園
城區綠化
廣西北海至內蒙古阿榮旗省際大通道北起點
301國道阿榮旗段
阿榮旗電視塔
110千伏變電站
阿榮旗光明熱力公司
中國網通阿榮旗通信分公司
阿榮旗移動通信公司
廣西北海至內蒙古阿榮旗省際大通道阿榮旗段
民族舞
春節晚會
廣場文化活動
太極扇
赴港演出
挑花籃
中韓文化交流
全旗運動會
團體操
省際文化交流
朝鮮族長鼓舞
盪鞦韆
祭老神樹
朝鮮族頂罐舞
歡快的鄂溫克族
跳板
篝火晚會
達斡爾族頸力比賽
2007年6月19日,阿榮旗首屆丹敖節開幕式
朝鮮族鬼臉舞
朝鮮族扇子舞
2007年6月19日,旗長陳立新為首屆丹敖節鳴鑼開節
王忠范近照
王忠范作品
萬路近照
2006年7月29日,20集電視連續劇《小村紀檢官》在阿榮旗開機拍攝。
2005年7月,20集電視連續劇《歡騰的阿倫河》在阿榮旗開機拍攝。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連輯為該電視劇題寫片名
與《侯大官》主演鞏漢林研究劇本
與《怪王外傳》主演李大強說戲
《興安杜鵑》開機儀式
與《小村紀檢官》劇組研究劇情
根雕《群龜》
油畫《山林》
國畫《富貴天香》
剪紙《迎春》
國畫《生命之光》
書法(鄭治家)
書法(劉志強)
書法(朱恆昌)
根雕《生命之舟》
彩繪臉譜
上香
牧人寨
阿倫河漂流
彩虹谷
金界壕
仙人洞
抗日烽火群雕
抗聯英雄園
查巴奇四月風光
牧人寨風光
庫倫溝尖山子晨霧
彩虹谷杜鵑
秋韻阿倫河
三號店風光
《阿榮旗志(1991~2005年)》編輯人員合影
《阿榮旗志(1991~2005年)》評審會部分評審合影
阿榮旗行政區劃圖
阿榮旗那吉鎮城區圖
凡例
目錄
總述
第一篇 政區
第一章 建置區劃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建置沿革
第三節 行政區劃
第二章 鄉鎮簡況
第一節 那吉鎮
第二節 亞東鎮
第三節 霍爾奇鎮
第四節 六合鎮
第五節 向陽峪鎮
第六節 新發朝鮮族鄉
第七節 查巴奇鄂溫克族鄉
第八節 音河達斡爾鄂溫克民族鄉
第九節 得力其爾鄂溫克族鄉
第二篇 自然環境自然災害
第一章 地質地貌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貌
第二章 氣侯
第一節 四季劃分
第二節 氣候特徵
第三節 日照輻射溫度
第四節 濕度降水
第五節 風向風速
第三章 水文
第一節 地表水
第二節 地下水
第四章 土壤植被
第一節 土壤
第二節 植被
第五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土地
第二節 森林
第三節 水
第四節 礦產
第五節 野生植物
第六節 野生動物
第六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乾旱
第二節 洪澇
第三節 冰雹
第四節 風災沙塵暴
第五節 低溫災害
第三篇 人口民族宗教
第一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分布
第二節 人口變動
第三節 人口構成
第四節 人口控制
第五節 人口普查
第六節 人口與家庭
第二章 民族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民族分布
第三節 民族結構
第四節 少數民族生產生活
第五節 蒙古語文工作
第六節 民族團結表彰
第七節 少數民族風俗
第三章 宗教
第一節 宗教活動
第二節 宗教管理
第四篇 詞語
第一章 諺語
第一節 節令性諺語
第二節 氣象諺語
第二章 歇後語新詞新語
第一節 歇後語
第二節 新詞新語
第五篇 經濟綜述
第一章 經濟區劃
第一節 地域區劃
第二節 產業區劃
第二章 經濟結構
第一節 所有制結構
第二節 地區生產總產值
第四節 產業結構
第五節 投資結構
第三章 經濟發展
第一節 發展戰略
第二節 運作措施
第三節 發展進程
第四章 資金引進
第一節 國內資金引進
第二節 國外資金引進
第五章 經濟效益
第一節 重點建設
第二節 工業經濟效益
第三節 投資經濟效益
第六章 減輕農民負擔
第一節 負擔狀況
第二節 治理措施
第七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城鄉居民生活
第二節 小康達標
第六篇 城建環保
第一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城市建設規劃
第三節 城市建設
第四節 鄉鎮駐地建設
第五節 村屯建設
第六節 城市管理
第二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環境質量
第三節 污染防治
第四節 環境教育
第五節 環境管理
第七篇 建築業房地產業
第一章 建築業
第一節 建築企業
第二節 建築設計
第三節 施工與設備
第四節 建築管理
第二章 房地產業
第一節 房屋管理
第二節 房地產市場管理
第八篇 交通電力
第一章 交通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公路建設
第三節 公路養護
第四節 公路運輸
第五節 公路管理
第二章 電力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配電
第三節 輸變電
第四節 電網改造
第五節 用電
第六節 電價
第七節 經營管理
第九篇 郵政信息產業
第一章 郵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主要業務
第三節 郵政儲蓄
第四節 郵路
第五節 郵政設施設備
第六節 郵政編碼
第二章 信息產業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網路建設
第三節 經營業務
第十篇 工業鄉鎮企業
第一章 工業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工業體制
第三節 體制改革
第四節 行業結構
第五節 工業生產
第六節 技術改造與開發
第七節 企業管理
第二章 鄉鎮企業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產業結構
第三節 企業構成
第四節 經濟效益
第五節 管理
第十一篇 農業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節 事業單位
第三節 企業單位
第四節 鄉鎮農業服務站與獸醫站
第二章 體制改革
第一節 改革綜述
第二節 穩定完善責任制
第三節 二輪土地延包
第四節 產業結構調整
第五節 組建農村合作基金會
第六節 組建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第七節 農村財政體制改革
第八節 農村稅費改革
第九節 服務體系建設
第十節 農業經濟發展
第三章 耕地
第一節 耕地面積
第二節 耕地治理與保護
第四章 新栽培技術
第一節 高油大豆
第二節 馬鈴薯
第三節 白瓜籽
第五章 農業豐產措施
第一節 選擇良種
第二節 種子包衣
第三節 合理密植
第六章 農作物保護
第一節 病害防治
第二節 蟲害防治
第三節 草害防治
第七章 蔬菜
第一節 種植品種
第二節 溫室大棚
第三節 無公害蔬菜
第四節 成本效益
第五節 經營管理
第八章 糧油產量
第一節 作物種類
第二節 耕作技術
第三節 科技服務
第四節 成本效益
第五節 種植業結構
第九章 農業綜合開發
第一節 二期開發
第二節 三期開發
第三節 四期開發
第四節 五期開發
第五節 其它開發
第十章 項目建設
第一節 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
第二節 高油高產大豆
第三節 風力發電省柴節煤炕連灶
第四節 農村市場信息服務網點建設
第五節 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
第六節 高油高產大豆良種推廣
第七節 國家青貯玉米良種推廣
第八節 產業化基地青貯玉米良種推廣
第九節 綠色高油大豆綜合配套技術
第十節 農民科技培訓“四個一”工程
第十一節 國家標準糧田建設
第十二節 科技人戶示範工程
第十三節 高油大豆良種補貼
第十四節 “三電合一”農業信息服務試點
第十五節 大豆專家系統推廣
第十一章 農牧業機械
第一節 機械種類
第二節 農牧業機械“套用推廣”培訓
第三節 項目實施
第四節 農牧業機械服務
第五節 管理
第十二章 漁業
第一節 漁業資源
第二節 養殖
第三節 捕撈
第四節 漁種場
第五節 漁政管理
第十二篇 農墾
第一章 那吉屯農場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機構
第三節 體制改革
第四節 農場建設
第五節 基礎設施建設
第六節 黨群組織
第七節 政法武裝
第八節 企業文化
第二章 格尼河農場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機構
第三節 體制改革
第四節 農場建設
第五節 基礎設施建設
第六節 黨群組織
第七節 公安
第八節 教育衛生
第九節 農場管理
第十三篇 畜牧業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行政管理機構
第二節 事業單位
第三節 經營企業
第二章 體制改革
第一節 改革綜述
第二節 改革步驟
第三節 服務體系建設
第三章 草場飼料
第一節 草場資源
第二節 草場建設
第三節 牧草飼料
第四節 農作物秸稈轉化利用
第四章 畜禽種類
第一節 大畜
第二節 小畜家禽
第五章 項目建設
第一節 提高奶牛單產
第二節 商品瘦肉型豬基地建設
第三節 牲畜種子工程
第四節 秸稈養羊示範縣
第五節 養鵝基地建設
第六節 養羊基地建設
第七節 養牛基地建設
第六章 家畜改良
第一節 牛
第二節 細毛羊
第七章 疫病防治
第一節 傳染病防治
第二節 寄生蟲病防治
第八章 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
第一節 定點屠宰檢疫
第二節 運輸檢疫
第十四篇 林業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行政機構
第二節 林政執法機構
第三節 事業單位
第四節 企業單位
第二章 體制改革
第一節 企事業改革
第二節 穩定完善責任制
第三節 產業結構調整
第四節 服務體系建設
第五節 林業稅費改革
第六節 林木產權變革
第三章 林種類型
第一節 林業分類
第二節 樹種分布
第四章 種子與育苗
第一節 苗圃
第二節 種子
第三節 苗木生產
第五章 植樹播綠
第一節 人工造林
第二節 城區綠化
第六章 森林經營
第一節 林業區劃
第二節 退耕還林與封山育林
第三節 更新改造
第四節 次生林改造
第七章 森林保護
第一節 護林防火
第二節 森林病蟲害防治
第八章 林權林政
第一節 林場類型
第二節 林場建設
第三節 管理
第十五篇 水利水保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水利管理機構
第二節 防汛抗旱機構
第二章 水利重點工程
第一節 蓄水工程
第二節 堤防工程
第三節 灌區工程
第四節 人畜飲水工程
第五節 城鎮供水工程
第三章 水利勘測設計
第一節 水田灌區項目區
第二節 節水噴灌項目區
第四章 水土保護
第一節 水土流失現狀
第二節 水土流失治理成果
第十六篇 旅遊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旅遊景觀
第一節 紅色旅遊紀念地
第二節 地貌地質景觀
第三節 氣象氣候景觀
第四節 水域風光景觀
第五節 生態旅遊景觀
第六節 自然風光攬勝
第七節 古遺址攬勝
第三章 旅遊經營
第一節 旅遊線路
第二節 旅遊賓館與飯店
第三節 旅遊管理
第四章 遠景規劃
第一節 民俗之窗
第二節 自然風光
第三節 紅色旅遊
第十七篇 商糧物流
第一章 機構與體制改革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商貿流通體制
第三節 體制改革
第二章 商業行銷
第一節 日用品
第二節 生產資料
第三節 集市貿易
第四節 經濟效益
第三章 糧油購銷
第一節 收購與銷售
第二節 加工儲運
第四章 副食蔬菜
第一節 農副產品收購
第二節 農村食品供應
第三節 城鎮副食品供應
第四節 蔬菜購銷與供應
第五章 供銷合作社
第一節 綜述
第二節 基層網點
第三節 聯社直屬公司
第四節 業務經營與服務
第五節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
第六章 專賣商業
第一節 菸草
第二節 鹽業
第三節 石油
第七章 對外貿易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出口商品
第八章 飲食業服務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理髮淋浴
第三節 餐飲飯店
第四節 日用修理攝影
第五節 家政與中介服務
第十八篇 財稅金融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財政收入
第三節 財政支出
第四節 財政管理
第五節 預算外資金管理
第六節 會計事務管理
第七節 財政信用資金管理
第八節 財政監督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國家稅務
第二節 地方稅務
第三章 金融
第一節 中國人民銀行阿榮旗支行
第二節 中國工商銀行阿榮旗支行
第三節 中國農業銀行阿榮旗支行
第四節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阿榮旗支行
第五節 中國建設銀行阿榮旗支行
第六節 阿榮旗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第七節 保險
第十九篇 經濟綜合管理
第一章 計畫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計畫編制
第三節 專項規劃
第二章 統計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統計報表
第三節 統計調查
第四節 統計服務
第五節 統計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工商所建設
第三節 市場建設管理
第四節 企業登記管理與監督
第五節 經濟契約管理
第六節 商標管理
第七節 廣告管理
第八節 個體經濟與私營企業管理
第九節 經濟檢查
第十節 法制建設
第四章 物價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價格管理
第三節 收費管理
第四節 物價監督檢查
第五節 農副成本調查
第六節 價格調節基金徵收
第五章 質量技術監督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監督管理
第三節 執法稽查
第四節 檢測服務
第六章 審計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國家審計
第三節 社會審計
第四節 內部審計
第五節 經濟責任審計
第七章 國有資產管理
第一節 固定資產管理
第二節 國有資產清查產權授權
第三節 國有資產產權登記
第四節 國有資產評估與管理
第五節 行政事業資產管理
第八章 國土資源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土地管理
第三節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四節 基本農田保護
第五節 土地儲備
第九章 礦產資源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礦產資源開採管理
第十章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食品藥品監管
第十一章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安全檢查
第三節 各類事故情況
第二十篇 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
第一章 黨員代表大會
第一節 代表選舉
第二節 黨代會
第二章 機構
第一節 中共阿榮旗委員會
第二節 基層黨組織
第三章 重大決策會議檔案
第一節 重大決策
第二節 專項工作
第三節 會議
第四節 重要檔案
第四章 黨務
第一節 組織工作
第二節 宣傳工作
第三節 統一戰線工作
第四節 政法工作
第五節 調查研究
第六節 督促檢查
第七節 直屬機關工委
第八節 老幹部工作
第九節 黨校教育
第五章 編制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機構編制
第三節 機構改革
第四節 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管理
第六章 紀律檢查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黨風黨紀教育與廉政建設
第三節 違法違紀案件查處
第七章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目標管理
第三節 市民道德建設
第四節 文明單位創建活動
第二十一篇 地方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章 人民代表
第一節 選舉程式
第二節 代表選舉
第三節 代表資格審查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阿榮旗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 阿榮旗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節 阿榮旗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節 阿榮旗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章 常設機構
第一節 阿榮旗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二節 工作機構
第四章 常務工作
第一節 常委會會議
第二節 幹部任免
第三節 議案辦理
第四節 調查視察評議
第五節 法律監督
第六節 指導鄉鎮人大工作
第二十二篇 地方人民政府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阿榮旗人民政府
第二節 職能部門
第三節 內設機構
第四節 鄉鎮人民政府
第二章 政務紀略
第一節 “八五”計畫時期
第二節 “九五”計畫時期
第三節 “十五”計畫時期
第三章 重要會議
第一節 “八五”計畫時期
第二節 “九五”計畫時期
第三節 “十五”計畫時期
第四章 綜合政務
第一節 法制工作
第二節 政務信息
第三節 檔案管理
第四節 信訪
第五節 督察與調研
第五章 行政監察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糾正行業部門不正之風
第三節 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
第四節 執法監察
第五節 違法違紀案件查處
第二十三篇 政協地方委員會
第一章 政協委員會議
第一節 政協委員
第二節 歷屆全體委員會議
第二章 機構設定
第一節 政協阿榮旗委員會
第二節 工作機構
第三章 主要工作
第一節 常務委員會議
第二節 提案工作
第三節 調研與視察
第四節 文史資料工作
第五節 對外交流
第六節 自身建設
第二十四篇 人民武裝
第一章 地方武裝
第一節 機構與部隊
第二節 部隊建設與主要工作
第二章 駐軍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部隊建設
第三章 兵役工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徵兵
第三節 預備役登記
第四章 民兵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軍事訓練
第三節 戰備工作
第五章 國防教育與國防動員
第一節 國防教育
第二節 國防動員
第六章 人民防空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主要工作
第三節 人防工程與通信警報
第四節 人防教育
第二十五篇 群團社團
第一章 工會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機構
第三節 主要工作
第二章 共青團地方組織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機構
第三節 主要工作
第四節 思想政治教育
第五節 組織活動
第六節 團隊活動
第七節 少先隊工作
第八節 “星火”科技活動
第三章 婦女聯合會
第一節 婦女代表大會
第二節 機構
第三節 主要工作與活動
第四節 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第四章 工商業者聯合會
第一節 會員大會
第二節 機構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機構
第三節 主要工作與活動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機構
第三節 科普活動
第七章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機構
第三節 創作活動
第八章 紅十字會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主要工作
第九章 消費者協會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主要工作
第十章 個體勞動者協會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主要工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主要工作
第二十六篇 公安司法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隊伍建設
第三節 社會治安管理
第四節 戶政管理
第五節 出入境管理
第六節 交通管理
第七節 案件偵察
第八節 監所管理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刑事案件檢察
第三節 經濟案件檢察
第四節 民事行政檢察
第五節 技術檢察
第六節 監所檢察
第七節 法紀檢察
第八節 控告申訴檢察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隊伍建設
第三節 刑事審判
第四節 經濟審判
第五節 民事審判
第六節 行政審判
第七節 告訴申訴
第八節 執行工作
第九節 審判監督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隊伍建設
第三節 法制建設
第四節 民事調解
第五節 公證
第六節 律師
第七節 普法教育
第八節 基層法制服務
第二十七篇 民政扶貧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行政機構
第二節 事業單位
第二章 基層政權建設
第一節 鄉鎮政權建設
第二節 村民委員會建設
第三節 社區建設
第三章 優撫安置
第一節 優撫對象
第二節 優待金
第三節 復員退伍軍人安置
第四章 社會救濟
第一節 災害救濟
第二節 社會救助
第三節 最低生活保障
第五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五保戶供養
第二節 有獎募捐
第六章 社會事物管理
第一節 婚姻管理
第二節 殯葬管理
第三節 地名工作
第四節 勘界工作
第五節 僑務工作
第六節 老齡工作
第七節 救助工作
第八節 社團工作
第七章 軍民共建活動
第一節 擁政愛民
第二節 擁軍優屬
第八章 扶貧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措施
第三節 投入
第四節 成果
第二十八篇 人事勞動社會保障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行政管理機構
第二節 事業單位
第二章 人事
第一節 幹部管理
第二節 專業技術人員管理
第三節 離休退休退職人員管理
第四節 工資
第三章 勞動
第一節 勞動制度改革
第二節 職工隊伍
第三節 就業服務
第四節 勞動培訓
第五節 勞務輸出
第六節 勞動契約
第七節 勞動保護
第八節 安全生產
第九節 勞動仲裁
第四章 社會保障
第一節 社會保險
第二十九篇 教育科技
第一章 教育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普通教育
第三節 民族教育
第四節 特殊教育
第五節 職業教育
第六節 電化教育
第七節 教師隊伍
第八節 學制與課程設定
第九節 考試
第十節 教學研究
第十一節 教育經費
第十二節 設施建設
第十三節 勤工儉學
第十四節 旗政府教育督導
第二章 科學技術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科技隊伍
第三節 科技活動
第四節 科技情報
第五節 地震監測
第六節 氣象測報
第三十篇 文化廣播電視報刊
第一章 文化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文化建設
第三節 文化場所
第四節 民眾文化
第五節 文藝創作
第六節 藝術
第七節 圖書閱覽發行
第八節 電影放映
第九節 文物保護
第十節 文化市場管理
第二章 廣播電視報刊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視
第三節 報刊
第三十一篇 檔案史志編纂
第一章 檔案
第一節 機構與管理
第二節 檔案收藏
第三節 編研利用
第四節 管理升級
第二章 史志編纂
第一節 黨史編研
第二節 地方志編纂
第三十二篇 體育衛生
第一章 體育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民眾體育
第三節 競技體育
第二章 醫療衛生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體制改革
第三節 醫療衛生隊伍
第四節 醫療網點
第五節 醫療
第六節 衛生防疫
第七節 衛生保健
第八節 衛生監督
第十節 醫政藥政管理
人物
一、傳記
(一)烈士
(二)知名人士
二、簡介
(一)領導幹部
(二)長壽老人
三、名錄
大事記
附錄
一、重要文獻輯錄
二、前志勘誤
三、阿榮旗歷屆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名單
四、《阿榮旗志(1991~2005年)》編輯分工
五、《阿榮旗志(1991~2005年)》供稿人員名單
六、《阿榮旗志(1991~2005年)》提供照片人員名單
七、主要參考書目
八、《阿榮旗志(1991~2005年)》三審驗收表
修志始末
索引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