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薩斯時期 儘管1826年憲法意在調和集權派與聯邦派之間的矛盾,但其集權的色彩仍然激起了內地各省的不滿,
科爾多瓦 、拉里奧拉、卡塔馬卡和聖地亞哥—德埃斯特羅4省甚至建立
軍事同盟 ,反對新憲法。而且,
里瓦達維亞 的改革“完全脫離了阿根廷的政治節奏,惹惱了內陸省的考迪羅省長,使其家鄉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地主們開始抱有敵對態度”。本意是在兩派之間進行調和,結果卻得罪了雙方,里瓦達維亞被迫於1927年6月28日宣布辭職,其改革措施旋即失敗。
里瓦達維亞 1827年7月5日,維森特·洛佩斯(Vicente Lopez)被國民議會任命為臨時總統。洛佩斯重新召開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省
眾議院 ,恢復了該省的自治,並任命羅薩斯為
布宜諾斯艾利斯 省武裝部隊總司令。8月12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議會選舉曼努埃爾·多雷戈(Manuel Dorrego)為該省省長。8月15日,洛佩斯辭職,阿根廷聯邦共和國國民議會宣布解散。
拉普拉塔 地區再次陷入了各省分立自治的局面。
為了解決拉普拉塔各省共同的問題,尤其是與巴西作戰的問題,各省與
多雷戈 之間達成協定,授予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省長外交處置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省長在拉普拉塔地區的超越各省領袖之上的特權,成為該地區事實上
政府首腦 。
1828年8月27日,在英國政府的斡旋下,多雷戈政府與巴西簽訂契約,結束了兩國之間圍繞東岸地區的戰爭,承認
烏拉圭 獨立。同年12月1日,胡安·拉瓦葉(JuanLavalle)和何塞·瑪麗亞·帕斯(Jose Maria Paz)利用和約在拉普拉塔地區引起的不滿,發動了反對多雷戈的起義,拉普拉塔地區混亂依舊。
1829年4月,聯邦派首領
羅薩斯 領導的、主要由護莊民兵團和高喬牧民組成的軍隊擊敗了拉瓦葉領導的部隊,迫使拉瓦葉辭去布宜諾斯艾利斯省長的職位,由胡安·何塞·比亞蒙特(Juan Jose Viamonte)擔任臨時省長。12月6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議會選舉羅薩斯為省長和該省
武裝力量 總司令,從而開始了其長達23年之久的獨裁統治。
羅薩斯 對於羅薩斯,有學者這樣評價說:“1829年到1852年統治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及其同盟省份的
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 ,大概是19世紀最著名的領袖,他體現了19世紀拉丁美洲獨特的品質。他粗魯、勇敢、冷酷、專橫,是一個精明的政治
戰略家 。作為軍事專家,羅薩斯具有平易近人的美德。他從小在一個大牧牛場長大,學會了生活在廣闊潘帕斯平原的居民——包括間或猛烈抵抗
殖民者 襲擊的
印第安人 和加烏喬人——的作風和語言,他過著他們那樣的樸素生活,學會平原居民能做的一切事情,而且做得更好。”也有學者強調,羅薩斯“是阿根廷最反動的封建寡頭、上層商人和
天主教 勢力的政治代表。他的政權得到英國的大力支持。……當時所有的史學家都毫不掩飾地證實英國歡迎羅薩斯政權”。
羅薩斯的獨裁統治帶給拉普拉塔地區的
現代化 進程最大的影響之一是,它促進了一個新的經濟利益集團——
莊園主 ——的崛起。獨立初期,阿根廷革命的主要領導階層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商人,他們崛起於殖民地後期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進程。在獨立運動中,他們逐漸通過與土生白人官員、職業政客、形形色色的“
考迪羅 ”結盟,獲得了對權力機關的控制。
然而,“大約從1820年起,許多商人家族開始謀求其他出路並且向土地、牛和醃肉工廠投資。這些人是未來的居支配地位的社會集團,是紮根於商業和來自城市社會的、擁有土地的寡頭集團”。他們最初並沒有控制國家權力機構的能力,但控制了本地區的經濟命脈。於是,在拉普拉塔地區出現了一種比較尷尬的局面:“擁有
經濟力量 的人並不進行統治,而進行統治的人又缺乏經濟基礎。”羅薩斯的上台,實際上是順應了新崛起的
利益集團 控制國家政權的需要,從而也進一步推動了這一利益集團的發展。
為了鞏固
大莊園主 集團的利益,
羅薩斯 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首先,羅薩斯通過“荒漠遠征”行動,派出大批軍隊,驅趕、屠殺潘帕斯草原上的印第安人,**拓寬了
布宜諾斯艾利斯 省的疆界,並在軍隊、政客中瓜分新奪占的大片土地。1833—1834年,羅薩斯領導的“荒漠遠征”活動奪占了印第安人的大量土地,在“西至安第斯脈,南抵內格羅河流域”的廣袤區域內,僅在1834年和1836年兩次供分配和出售的土地就高達1 550平方里格,約合682萬平方英畝。與此同時,羅薩斯還廢除了
里瓦達維亞 政府規定的國有土地不得轉讓的法律,允許土地自由交易,使土地集中的趨勢愈演愈烈。1830年,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538名土地所有者占有土地865.6萬公頃;到1840年,293名土地所有者就占有860萬公頃土地。其次,羅薩斯通過獨裁統治和高壓政策,確立了對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絕對控制,並在一定程度上對其他省份施加影響。羅薩斯建立的秘密暗殺隊“馬扎卡”(Mazorca,即“大棒子”之意)就是這種
恐怖統治 的典型體現。第三,儘管羅薩斯在其執政早期進行了
保護主義 的一些嘗試,1835年的
關稅法 就是這種努力的一種體現。但由於英法等列強的反對,它們先後多次對
拉普拉塔 地區進行封鎖,造成了物資短缺和物價飛漲,政府收入銳減。最終,羅薩斯轉而奉行
自由貿易 的政策,強調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出口部門,放棄了對幼稚工業的保護。其結果,一方面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出口經歷了迅速的增長,從1822年的大約70萬英鎊增長到1851年的200萬英鎊,同年
畜牧業 出口在全部出口中的比重高達78%;另一方面,“工業仍然處於局限在由作坊和
手工業 者組成的經濟生活的邊緣”。
沙漠戰役 烏爾基薩時期 羅薩斯政權長年的恐怖統治,內外戰爭,使國庫空虛,人民深受其害。羅薩斯的統治越來越不得人心,極權派和聯邦派之間開始出現聯合反對羅薩斯獨裁統治的趨勢。當羅薩斯的統治日趨動搖時,恩特雷里奧斯省長
胡斯托·何塞·德·烏爾基薩 積極聯合各省反對羅薩斯的勢力,並爭取
巴西 、
烏拉圭 、
巴拉圭 等國的支持,壯大自己的力量。1852年2月3日,在巴西和烏拉圭軍隊的參與下,烏爾基薩的軍隊與羅薩斯的軍隊在卡塞羅斯山一戰,羅薩斯全軍覆沒,使長達23年的
羅薩斯 政權就此結束。
1853年阿根廷憲法制定 1852年,烏爾基薩主持召開聖菲制憲會議。1853年5月1日,制憲會議公布阿根廷國家憲法。1854年2月13日,他被選為阿根廷邦聯總統,不久把首都遷往
巴拉那 。布宜諾斯艾利斯集權派拒不承認巴拉那政權,於是阿根廷出現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1861年的帕翁戰役中集權派領袖
巴托洛梅·米特雷 擊敗
烏爾基薩 後,布宜諾斯艾利斯回到邦聯,建立了現代
阿根廷共和國 ,巴托洛梅·米特雷次年當選為國家重新統一後的首任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