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漢(巴利語:arahant)意為應當的,值得的,有資格者,是上座部佛教佛弟子修行的最高果位(四果),亦是佛陀的十種德號之一。...
阿羅漢按巴利語應翻譯為“阿拉漢”。“阿拉漢”是對佛陀的尊稱,也可以指一切的漏盡者(khinàsava,斷盡煩惱者),包括諸佛、獨覺佛及阿拉漢弟子。...
無學者即阿拉漢聖者,因為阿拉漢聖者對所應修、所應學之法,皆已圓滿,更無所應學,故稱為無學者。...
阿爾罕布拉宮是西班牙的著名故宮,為中世紀摩爾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納達埃米爾國(阿拉伯語:إمارة غرﻧﺎﻃﺔ ;英語:Emirate of Granada)的...
漏盡者 (khināsava;àsava):南傳上座部譯偉 “阿拉漢”。北傳佛教譯為“阿羅漢”。漏(àsava),煩惱的異名。有四種漏:欲漏、有漏、見漏和無明漏。因為透過...
從這部《長老尼偈經》及其註疏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佛陀時代諸尼出家的原因、修習止觀證得阿拉漢的過程;同時這部經也表現了佛教的業果思想,反映了古代印度的各種社會問...
俱分解脫者 (ubhatobhàgavimutto):即已證得四種無色定的阿拉漢聖者。因他們能依無色定解脫色法,依聖道解脫不善名法,故名“俱分解脫者”。...
佛隨念:巴利語 buddhànussati的直譯。禪修者思維佛陀的九種功德:“彼世尊亦即是阿拉漢、正自覺者、明行具足、善至、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導師、佛陀、...
詞語釋義 無餘依涅槃界:巴利語anupàdisesà nibbànadhàtu。阿拉漢聖者般涅槃後,以諸蘊完全寂滅故,稱為無餘依涅槃界。 佛陀在《如是語》中說: “諸比庫,哪...
慧解脫者 (pa¤¤àvimutto)是相對於“俱分解脫者”來說的,即未能證得四種無色定的阿拉漢。...
第二個千年是六通阿拉漢的時期。如果在那個時期證悟阿拉漢果的話,有可能同時擁有六神通。 第三個千年是可以證得三明阿拉漢的時期。現在是佛滅2500多年,也即是...
阿羅漢按巴利語應翻譯為“阿拉漢”。“阿拉漢”是對佛陀的尊稱,也可以指一切的漏盡者(khinàsava,斷盡煩惱者),包括諸佛、獨覺佛及阿拉漢弟子。...
《擺渡人》是由克里斯·格雷厄姆導演,約翰·里斯·戴維斯、朱利安·阿拉漢加等主演的恐怖驚悚電影,於2007年上映。影片主要講述了6個年輕人一同外出旅行,航行過程中救...
領導僧侶為大阿拉漢 Maha Kassapa (大迦葉尊者),Ananda (阿難尊者),和 Upali (優波離尊者) MahaKassapa 從僧團中選取了五百阿拉漢來重述佛陀所說過的話。由在佛陀...
有餘依涅槃界(sa-upàdisesà nibbànadhàtu。依(upàdi),即依賴作為過去世渴愛之果報的五蘊。阿拉漢聖者雖然已斷盡煩惱,但在未般涅槃期間,由於身心尚存,仍須...
出世間定,與聖道相應的一境性為“”。包括入流果定、一來果定、不來果定和阿拉漢果定。在定學中的修法只教導降伏煩惱的世間定,慧學才開示導至徹底解脫的。...
明昆長老(mingun sayadaw 1911-1993)是1956年佛教第六集結中兩尊長老阿拉漢之一,(另一位阿拉漢為大長老 馬哈希西亞多 1904 - 1982 )緬甸明昆三藏持者大長老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