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阿拉斯加大地震
- 時間:1957年、1964年、1965年、2018年
- 地理位置:阿拉斯加州
- 震中經緯度:北緯61.02度,西經147.65度
- 震級:芮氏9.1級、芮氏9.2級、芮氏8.7級、芮氏8.2級、芮氏7.2級
- 傷亡人數:死亡178人(1964年)
- 大地震次數:五次
歷年地震,地震影響,經濟損失,次生災害,地震預測,
歷年地震
2018年地震(兩次)
2018年1月23日,美國阿拉斯加灣附近(北緯55.87度,西經149.35度)發生芮氏8.2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2018年11月30日早上8:30左右(格林尼治時間11月30日17時29分,台北時間12月1日1時29分),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發生7.2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61.35度、西經150.06度,震中距安克雷奇東北約10英里,深度21英里,震源深度40.0公里。當地地面道路因地震發生塌陷。
1957年地震
當地時間1957年3月9日14時22分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德烈亞諾夫群島的安德里亞島及烏那克島附近海域發生地震,震級為芮氏9.1級,地震矩規模9.1,震中位於北緯51.57度,西經175.34度。此次地震導致休眠長達200年的維塞維朵夫火山噴發,並引發15米高的大海嘯,影響遠至夏威夷群島。
1964年地震
台北時間,美國阿拉斯加南部的威廉王子海峽發生了一次巨大地震。震級為芮氏9.2級,死亡178人,經濟損失約5億美元,是北美洲,也是北半球有史以來震級最大的地震。因地震被毀的民用樓房215幢,商用樓房157幢,有好幾幢大樓被夷為平地,高層或占地較廣的建築物差不多均受破壞。此次地震破壞性雖然很大,但由於當地人口密度相對較小,遭受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也比較輕。
1965年地震
1965年2月4日,美國阿拉斯加州的拉特島發生地震,震中位於西經178.5度,北緯51.21度,震級為芮氏8.7級。地震引發了高達10.7米的海嘯,席捲了整個舒曼雅島。
地震影響
經濟損失
震中以西64公里的威提爾是一個商港兼軍港,建於1942年。地震時,有居民70人,因地震死亡13人,約占1/5。港埠設備和房屋建築差不多全被破壞,地面整體下沉約1.6米,海岸滑塌嚴重。震後又遭受狂浪席捲,海中的大小石塊(直徑2米或更大者),被狂浪捲入陸地撒滿街頭。陸上有座大油罐,能容載3800立方米汽油,也被狂浪掀起了好幾米。木材廠的整幢建築物亦被狂浪推移,發生位移。
震中西南153公里處的蘇厄德港在小峽灣三角洲上,地震時,由於海岸下地基滑塌,使碼頭至陸內100餘米的地帶都產生了地裂縫,整個港區地面下陷約1米。震後又遭海嘯狂浪和火災襲擊,港埠設備全部被毀,民房倒塌86幢,遭破壞的房屋260幢。因為港區破壞,重建困難,震後不得不將原港區開闢為旅遊區。
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沿海小鎮克雷森特城遭受海嘯5次襲擊,第一次浪高6米,最大一次浪高達9米,幾乎全部摧毀了這個城市。狂奔的海浪上岸後,衝倒建築物近百幢,沉船十多艘,傷亡200餘人,淹沒碼頭、倉庫和一座水泥廠。一些儲油管激起了三層樓高的海浪,浪尖上是燃燒的油層,一名倖存者回憶說:“我從未見過到這樣奇怪的情景,巨大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浪尖上滿是燃燒的火焰。”
次生災害
地震時地表變形規模很大,地震造成的地表岩層破裂總長度達800千米,與阿留申海溝平行。當地震瘋狂地襲擊而來時,安科雷季的地面和建築物像波浪一樣上下起伏。地震隨著大範圍的垂直錯動,範圍達4452萬平方公里。主要的隆起區在科迪亞克島南部至威廉王子海峽一線,垂直錯動的幅度抬升達11.5米,下降達2.3米。鬧市區的地面突然崩裂,出現了兩條3.66米深,15.25米寬的大裂縫。正在野餐的一位男子和他帶著的兩個兒子被裂縫活活吞沒。在安克雷奇以東有一塊岩層長640公里裂為兩半,阿拉斯加海岸地區隆起達10米。遠在夏威夷的地殼都發生永久變形。在震中320公里半徑範圍內的沿海區有許多裂縫。地震造成的地下水變動,影響到歐洲、非洲和菲律賓。
由於地震造成海岸線變動和大面積海底運動,這次地震還引發了大海嘯。當地時間1964年3月28日,即大地震後20——30分鐘,美國阿拉斯加南部的瓦爾迪茲港灣發生大海嘯,海嘯每隔11.5小時襲擊一次海岸。最大海嘯產生在半夜,又正值當地海潮之時,在瓦爾迪茲的入海口處,海嘯波高達30多米。到灣頂端其波峰倒卷時,巨浪高達50多米。到達科迪亞克島時為20多米。阿拉斯加受災最重,130餘人喪生,財產損失約5.4億美元。海嘯波及到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夏威夷和日本,直至南極,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