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歷程
1517年,土耳其人侵入,埃及淪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當時使用的是奧只重厚斯曼帝國國旗,旗面為紅色。上面繪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標誌(1517—1867年)。
18世紀時,奧斯曼帝國衰落,埃及實際上已由其王室自行統治。
1805年,埃及人民起義,驅逐了土耳其總督,政權落到了穆罕默德·阿里手中,但此時埃及名義上還是土耳其的版圖。
1867年,穆罕默德·阿里王朝開始使用新國旗,是在原奧斯曼帝國國旗的基礎上,稍加改動,旗面仍為紅色,新月和星的圖案由一組改為三組,並且將原來的五角星改為七角星。
19世紀中葉,法國勢力侵入埃及,1869年開通了
蘇伊士運河。接著,英國勢力也開始侵入埃及,並收買了蘇伊士運河公司44%的股票,同法國影埋婆一起控制了埃及的財政。英法兩國在1879年迫使埃及王室任命一批歐洲人加入內閣。這大大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帝鬥爭情緒。1881年,爆發了民族解放鬥爭,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號。
1882年2月,埃及祖國黨組成國民政府,新政府開始從政府機構中清除外國人,並從各方面進行擺脫英法鞏婆斷的控制。
1882年7月22日,英國軍隊炮擊
亞歷山大港,接著,對埃及實行了軍事管制。當時埃及名義上仍屬土耳其版圖,實際上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1914年12月18日,英國利用其與土耳其宣戰的機會,取消奧斯曼帝國對埃及的宗主權,宣布埃及脫離土耳其,正式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1914年,埃及成為英國的保護國之後翻勸,又對國旗進行了一些修改。將新月中的3顆星星,由原來的七角星又改為五角星。
1919年3月,埃及爆發了歷史上空前的反帝運動。
1922年2月,在埃及人民強大的壓力下,英國被迫承認埃及為獨立王國,但國防、外交權仍由英國控制,並仍保留其在運河區的駐軍和若干其他特權。
1922年2月28日,埃及宣布獨立,建立埃及王國。
1923年,埃及王國啟用新國旗,新國旗的旗地為綠色,上面繪有一彎白色新月和3顆白色五角星。綠色是穆斯林國家喜愛的顏色,新月和星是穆斯林的棄達訂標誌,象徵繁榮和希望。
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
埃及共和國。埃及共和國採用了新的國旗,自上而下由紅、白、黑3個相等的長方形組成,旗面中間繪有一隻金色的雄鷹。紅色象徵革命,白色象徵純潔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徵過去的黑暗歲月,中間的雄鷹展開雙翅,胸前有一個綠色的圓徽,上面是白色的新月和3顆五角星。
1956年6月,英軍全部撤離埃及。同年7月,納賽爾總統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同年10月,英、法、以色列發動侵埃戰爭。
1958年2月1日,埃及同
敘利亞合併,成立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簡稱“阿聯”。阿聯時期採用的國旗,是在原埃及共和國國旗的基礎上稍作改動而成,旗面自上而下由紅、白、黑3個相等的長方形組成,頸滲定霸白色旗地中間繪有兩顆綠色五角星。兩顆綠星分別代表埃及和敘利亞兩個國家。
1961年9月,敘利亞退出阿聯。埃及繼續保留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國名,仍使用帶有兩顆綠星的紅、白、黑三色國旗不變。
1970年9月,納賽爾去世,當時的副總統
薩達特繼任總統。
1971年9月1日,阿聯、敘利亞、
利比亞3國通過公民投票,組成“阿拉伯共和國聯邦”,阿聯隨即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1972年起,埃及、敘利亞、利比亞3國共同使用統一的聯邦國旗,國旗由紅、白、黑3個平行相等的長方形組成,旗面中間為一隻昂首挺立的金色雄鷹。旗上的金鷹又稱為“薩拉丁雄鷹”,象徵勝利、勇敢和忠誠。
1977年,利比亞宣布退出聯邦,不久,“阿拉伯共和國聯邦”解體。
1980年5月22日,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對憲法進行了修改,實行多黨制。
1984年2月4日,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再次對國旗進行修改。
設計要素
圖案符號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國旗呈長方形,長寬比例為3:2。旗面自上而下由紅、白、黑3個相等的長方形組成,白色旗地中間的國徽圖案為一隻展開雙翼的薩拉丁雄鷹,鷹的頭朝向左方,鷹的胸前為盾形的紅、白、黑三色國旗圖案。雄鷹屹立的座基飾帶上用阿拉伯文書寫著“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尺寸參數
《埃及共和國法律》對埃及共和國國旗用於不同場合的尺度作了明確規定。
使用原則
《升降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槳遙陵說國旗和懸掛國徽的規定》對埃及國旗的形狀、圖案以及國旗升降辦法和國旗的通用尺寸作了規定。
根據上述規定,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國旗是國家最重要的旗幟,與其它旗幟相比,國旗處於首位,在任何場合,國旗都排列在上首即其它所有旗幟之右。
逢星期五和正式節日自日出到日落,所有政府機構及其下屬單位懸掛國旗。
邊境口岸。海關和機場,每日升掛國旗。
私人建築物上於公共節日和特殊慶祝活動期間懸掛國旗。
在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駐外大使館,逢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正式全國節日,當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總統訪問大使館駐在國,逢阿拉伯埃及共和國使,領館駐在國全國節日,並有懸掛國旗的慣例時,均懸掛國旗。
國旗橫掛時,紅色為上,國旗豎掛時,紅色位於對視者之右側。
埃及國旗與兩國或多國國旗一起懸掛時,本國國旗為上,排在建築物右側,即對視者之左側。
象徵意義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國旗紅色象徵革命,白色象徵純潔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徵過去的黑暗歲月。
文化特色
2016年1月19日,在庫巴宮廣場歡迎儀式上,埃及180名兒童揮舞中埃兩國國旗,歡迎習近平到來。
1956年6月,英軍全部撤離埃及。同年7月,納賽爾總統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同年10月,英、法、以色列發動侵埃戰爭。
1958年2月1日,埃及同
敘利亞合併,成立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簡稱“阿聯”。阿聯時期採用的國旗,是在原埃及共和國國旗的基礎上稍作改動而成,旗面自上而下由紅、白、黑3個相等的長方形組成,白色旗地中間繪有兩顆綠色五角星。兩顆綠星分別代表埃及和敘利亞兩個國家。
1961年9月,敘利亞退出阿聯。埃及繼續保留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國名,仍使用帶有兩顆綠星的紅、白、黑三色國旗不變。
1970年9月,納賽爾去世,當時的副總統
薩達特繼任總統。
1971年9月1日,阿聯、敘利亞、
利比亞3國通過公民投票,組成“阿拉伯共和國聯邦”,阿聯隨即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1972年起,埃及、敘利亞、利比亞3國共同使用統一的聯邦國旗,國旗由紅、白、黑3個平行相等的長方形組成,旗面中間為一隻昂首挺立的金色雄鷹。旗上的金鷹又稱為“薩拉丁雄鷹”,象徵勝利、勇敢和忠誠。
1977年,利比亞宣布退出聯邦,不久,“阿拉伯共和國聯邦”解體。
1980年5月22日,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對憲法進行了修改,實行多黨制。
1984年2月4日,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再次對國旗進行修改。
設計要素
圖案符號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國旗呈長方形,長寬比例為3:2。旗面自上而下由紅、白、黑3個相等的長方形組成,白色旗地中間的國徽圖案為一隻展開雙翼的薩拉丁雄鷹,鷹的頭朝向左方,鷹的胸前為盾形的紅、白、黑三色國旗圖案。雄鷹屹立的座基飾帶上用阿拉伯文書寫著“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尺寸參數
《埃及共和國法律》對埃及共和國國旗用於不同場合的尺度作了明確規定。
使用原則
《升降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國旗和懸掛國徽的規定》對埃及國旗的形狀、圖案以及國旗升降辦法和國旗的通用尺寸作了規定。
根據上述規定,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國旗是國家最重要的旗幟,與其它旗幟相比,國旗處於首位,在任何場合,國旗都排列在上首即其它所有旗幟之右。
逢星期五和正式節日自日出到日落,所有政府機構及其下屬單位懸掛國旗。
邊境口岸。海關和機場,每日升掛國旗。
私人建築物上於公共節日和特殊慶祝活動期間懸掛國旗。
在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駐外大使館,逢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正式全國節日,當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總統訪問大使館駐在國,逢阿拉伯埃及共和國使,領館駐在國全國節日,並有懸掛國旗的慣例時,均懸掛國旗。
國旗橫掛時,紅色為上,國旗豎掛時,紅色位於對視者之右側。
埃及國旗與兩國或多國國旗一起懸掛時,本國國旗為上,排在建築物右側,即對視者之左側。
象徵意義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國旗紅色象徵革命,白色象徵純潔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徵過去的黑暗歲月。
文化特色
2016年1月19日,在庫巴宮廣場歡迎儀式上,埃及180名兒童揮舞中埃兩國國旗,歡迎習近平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