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共和國

埃及共和國

埃及共和國為1952年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埃及王國建立的共和國。

1958年2月,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9月,敘利亞脫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埃及失去西奈半島1970年,納賽爾去世,由薩達特繼任總統。1971年9月,改國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埃及共和國
  • 英文名稱:Republic of Egypt
  • 簡稱:埃及
  • 所屬洲:非洲
  • 首都:開羅
  • 貨幣:埃及鎊
  • 政治體制:總統制共和制
地理位置,歷史,

地理位置

埃及共和國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埃及共和國地處歐亞非之洲的交通要衝,北部經地中海歐洲相通,東部經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西連利比亞王國,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接壤,北瀕地中海,東南與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相望海岸線長2700多千米。蘇伊士運河是連線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道。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戰略位置和經濟意義都十分重要。
埃及共和國地圖埃及共和國地圖
埃及共和國的疆土略呈不規則的四方形。東西寬1240千米,南北長1024千米,地形平緩,沒有大山,最高峰凱瑟琳山海拔2637米。
埃及共和國面積為100.145萬平方公里,疆域橫跨亞、非兩洲,當中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埃及有著獨特的地緣位置:在陸路上,它連線亞、非兩洲;在海路上,透過蘇伊士運河及紅海亦連線了地中海及印度洋。所以有歷史紀錄以來,埃及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

埃及地區的歷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發祥地之一。公元前3100年出現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1世紀至前7世紀,斷斷續續被亞述波斯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公元4—7世紀併入東羅馬帝國古埃及文明滅亡。公元7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入侵,建立阿拉伯帝國1249年開始由馬木魯克軍團指揮官統治。1517年土耳其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行省。1798年~1801年一度被拿破崙占領。1882年英國軍隊占領。1914年埃及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22年2月28日,英國被迫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對埃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權,埃及王國仍然是英國控制下的傀儡王朝,按英埃政府間協定英國可以隨時為了保護英國在埃及利益對埃及出兵。
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並於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國。1954年,英國被迫同意分批從埃及撤軍,直到1956年英軍才全部撤出埃及,但仍然保持對蘇伊士運河區的事實治權。1956年,納賽爾將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引發第二次中東戰爭,英國與法國、以色列組成聯軍,突擊控制了西奈半島與蘇伊士運河區,圍殲了多支埃及軍隊,並對埃及的多座大城市展開戰略轟炸以震懾埃及軍民。埃及被炸毀民房1萬多棟,炸死1000多人,受傷20 000多人。戰後埃及奠定它在中東的領導地位中心;英國上下也認清了現實國力,宣布“從蘇伊士運河以東撤退”,放棄對新加坡、馬來亞、科威特、巴林、肯亞、坦尚尼亞等地的殖民統治。
1958年2月同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敘利亞發生政變,退出“阿聯”。1970年納賽爾病逝,薩達特繼任。1971年9月1日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