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辛貝神廟

阿布辛貝神廟

阿布辛貝神廟(阿拉伯語:أبو سنبل‎或أبو سمبل‎),位於埃及亞斯文以南290千米處,建於公元前1300-前1233年,據說名字來源於最早帶西方人去到現場的嚮導(一個小男孩)的名字。它坐落於納賽爾湖(Lake Nasser)西岸,由依崖鑿建的牌樓門、巨型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摩崖雕像、前後柱廳及神堂等組成。阿布辛貝勒和它下游至菲萊島的許多遺蹟一起作為努比亞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

1966年因興建亞斯文水壩,神廟整體遷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餘米的後山上,是世界文物建築保護方式的成功嘗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布辛貝神廟
  • 外文名:Abu Simbel Temple
  • 遺址地點:埃及亞斯文
  • 所建時間: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233年
  • 遺址象徵:埃及統治者的力量
  • 相關奇觀:太陽節奇觀
  • 其他譯名阿布辛拜勒神廟
  • 附屬建築哈索爾神廟
  • 最佳遊玩季節:春、秋兩季
  • 建議遊玩時長:2小時
  • 開放時間:全年
  • 門票價格:30埃鎊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遺址概況,文化遺址,古埃及建築一覽,歷史傳承,歷史,遷移原因,遷移過程,完成遷移,詳細介紹,相關奇觀,太陽節,太陽節奇觀,對奇觀的解密,推論,最新觀點,附屬建築,

遺址概況

文化遺址

阿布辛貝神廟(阿拉伯語:أبو سنبل‎أبو سمبل‎),是埃及南方城市亞斯文的重要旅遊景點,位於亞斯文以南280千米處。建於公元前1300-前1233年,古埃及新王國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 Ramses Ⅱ)建造了這座大型岩窟神廟,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了,也是新帝國的法老王時代最受保護的遺蹟。
神廟由勘察者伯克哈特於1813 年發現,後來由貝爾佐尼挖掘。據說名字來源於嚮導(一個小男孩)的名字。阿布辛貝和它下游至菲萊島的許多遺蹟一起作為努比亞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因興建亞斯文水壩而整體遷移,是世界文物建築保護方式的成功嘗試。太陽節奇觀,即太陽光一年兩次照進聖殿,照亮聖殿地區的神像,是該神廟的神秘特色之一。
神廟坐落於納賽爾湖(Lake Nasser)西岸,由依崖鑿建的牌樓門、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後柱廳及神堂等組成,共有兩座由岩石雕刻而成的巨型神廟,分別為:獻給普塔赫神、阿蒙拉神、拉一哈拉西臺神和神化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大神廟及附近的獻給女神哈托爾和拉美西斯二世最寵愛的夫人奈菲爾塔瑞王后的小神廟。
神廟意在通過埃及最高統治者的力量征服當地的努比亞人。在大神廟裡,壁畫不僅刻畫了在所有神廟中都能發現的宗教儀式,而且刻寫了描述國王軍隊作戰的紀念場面和銘文。
這座神廟是公元前13世紀著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坐落於尼羅河盤,成為埃及力量的象徵。大法老巨像俯瞰於神廟前,巨像戴獨特頭巾,高20米。

古埃及建築一覽

歷史傳承

歷史

神廟建築群約於公元前1284年開始興建,為時約20年,直至公元前1264年完成。這座宏偉的建築物被稱為“受阿蒙寵愛的拉美西斯的神廟”,而這亦是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間為其最寵愛的妻子──奈菲爾塔莉,在努比亞所興建六座石建神廟的其中一座,目的是為了向埃及南面努比亞宣示國威,並在該地區鞏固埃及宗教的地位。

遷移原因

由於20世紀人口的大量增加,埃及和蘇丹政府決定建造一座新的大壩以更有效地調節和分配水源,增加土地灌溉,以便生產更多的糧食,大壩的水電能力也將為民用和工業提供更多的能源。這樣一座大壩像一個屏障,其後面將出現一個大面積的水域,取名為納塞爾湖,這將覆蓋一塊長312 英里、12 到16英里寬的地域。實際上,這塊古時候稱作努比亞,現在由埃及和蘇丹各擁有一半的土地將消失在水中。其結果是居住在那裡的人將失去他們的家園和農田,許多重要的古建築和遺址也將不復存在,其中包含阿布辛拜勒神廟。
阿布辛貝神廟

遷移過程

由於這些神廟與其背景十分協調,所以拯救方案決定將它們移到一個同樣的背景中去。這樣,為了保證神廟重新落腳在納塞爾湖的水面上,新地址高出以前所在位置210 英尺,從尼羅河後移590 英尺。瑞典公司VBB(現為瑞典工程諮詢公司SWECO)設計的這一方案優於各其他方案而被選中,其他方案有很多技術上的問題和較高的花費。
兩座神廟於1964 年到1968 年間成功遷移。
在這四年的時間裡,神廟上邊懸崖邊緣的大量石頭被去掉,以便將建築從它們最初的位置上釋放出來。工程師們建造了一個圍堰擋住湖水;然後建築被切割成一塊塊地拆除,再運到神廟的正面和內牆被重新建成的新地點之前,最大個的石塊被先挪離到一個存放處。在新址的後面部分,建造一個加固的混凝土拱頂形的結構,包圍並聚合住恢復的部件,支持住岩石正面;實際上,這個建築取代了原來懸崖邊緣上完整的神廟。

完成遷移

遷移完成後,阿布辛拜勒神廟於1968 年重新開放。參觀者仍然能夠進入神廟,原來大神廟的一個重要特色——太陽節奇觀(陽光一年兩次照亮聖殿神像)被保留了下來。不過因為無法如古埃及人般確切掌握天文,現在陽光照進的時間比原來提前了一天。
雖然如此,神殿的遷移仍舊伴隨著一些批評。一部分人堅稱,神廟從它們原來的地點移走破壞了建築的整體性和視覺效果。但是,這個搶救行動被認為總體是極為成功的。不僅使神廟得以保存,使未來一代代人讚嘆研究,還有許多不同國家的專家參與工程,這就為前所未有的考古國際合作做出了榜樣。

詳細介紹

阿布辛貝神廟建於公元前1300-前1233年,古埃及新王國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 Ramses Ⅱ)建造了這座大型岩窟神廟,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了,也是新帝國的法老王時代最受保護的遺蹟。
神廟深達60餘公尺,每年春分及秋分這兩天,陽光會直接照進洞內最深處,讓整個神殿閃閃發光。後來因為亞斯文水壩的興建,聯合國決定將神廟切割並上移200公尺,以避免神廟遭水淹沒,不過因為無法如古埃及人般確切掌握天文,現在陽光照進的時間已有偏差。
哈索爾神廟哈索爾神廟
阿布辛貝神廟決非是一塊塊巨石的堆砌物,而是在尼羅河西岸粉紅色砂岩懸崖的山體上,用人工劈鑿出的宏偉建築。廟高30米,寬36米,縱深60米,門前4座巨型石質拉美西斯巨型坐像,每尊高20近米(65英尺),重1200餘噸,像旁還精心策劃且有序散落著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無不栩栩如生。雕像歷經三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仍完好無損,可見其石質之堅硬,以及古埃及人三千多年前所具有的選料水平,都會令世代後人驚嘆不已。跨進神廟第一道門後,映入眼底的還有二道石門。尤其引人注目的就要算左右兩排的柱廊大廳,它顯然成為大跨度的核心構件,正是這些石柱承受著洞頂極為沉重的壓力。身著盔甲的勇士群雕整齊對稱分立在石柱旁,大廳四周刻滿壁畫,記述著拉美西斯二世遠征古努比亞所建樹的卓著戰功。 從選址到定向,從廟門設計到內部結構,從廟內壁畫到廟外各尊神像的雕刻,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再現。
古埃及阿布辛貝神廟鳥瞰圖古埃及阿布辛貝神廟鳥瞰圖
神廟內部是一個大列柱室,是由8座高達10米的模仿俄塞里斯神的拉美西斯二世立像構成的。大列柱室兩側牆上的雕刻絕對不容錯過。上面刻著拉美西斯二世在卡疊什(現敘利亞地區)和西臺人激戰的壯觀場面。大列柱室深處的前室中的觀光亮點是奈菲爾塔利王后的浮雕。
穿過第三道石門,步入處在大廳盡頭一間小石室,這裡是最深處的聖地。聖地內並排有四尊石像,從左至右分別是普塔赫神、阿蒙·拉神、神格化了的拉美西斯二世、拉·哈拉西臺神。
30多年前,當亞斯文高壩開始動工修建、努比亞古蹟面臨著永沉湖底的厄運時,它的價值才為世人矚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世界各國發出拯救努比亞的呼籲,51個國家作出了反應。從1960年至1980年,專家們進行了40多次大規模的挽救古蹟活動:由24個國家的考古學者組成的考察團實地勘察了受湖水威脅的地域;22座廟宇經過測定方位和計算,拆散後化整為零轉移到安全地帶,然後以其舊貌重建。
阿布辛貝位在埃及最南方,地理位置就有點像台灣的鵝鸞鼻,再往南一點就到蘇丹境內了。附近幾乎沒有什麼人家,除了阿布辛貝機場設備、神廟,以及尼羅河外,就是一大片的沙漠。在距離阿布辛貝神廟50米左右的地方還有1座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為她美麗而動人的愛妻所建的附廟。

相關奇觀

太陽節

3000多年前的神廟設計者和建築師們,精確地運用天文學、星象學、地理學等知識,按照要求把神廟設計成為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2日)和奠基日(10月22日),旭日的霞光金輝才能從神廟大門射入,穿過60米深的廟廊,披灑在神廟盡頭的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巨像的全身上下,而左右的其他巨型石雕都享受不到太陽神賜予的這種厚愛,人們把這一奇觀發生的時日稱作“太陽節”。

太陽節奇觀

聖壇里供著神並不神奇,神奇的是這是一個幽深的岩洞,濃重的色彩就在於三千多年前的神廟設計者精確地運用天文、星象、地理學、數學、物理學相關的知識,按照拉美西斯二世的要求,把神廟設計成為只有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2日和奠基日10月22日,旭日的金光才能從神廟大門射入,兩次穿過60米深的廟廊,依次披撒在神廟盡頭右邊三座雕像的全身上下,長達20分鐘之久,讓神殿熠熠生輝,而最左邊的冥界之神卻永遠躲在黑暗裡。“太陽節奇觀”是古埃及人智慧的象徵。
為了保留太陽節的奇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募捐,派出當今國際第一流的科學技術人員,運用最先進的科技測算手段,將阿布辛貝勒神廟原樣向上移位60米,以確保神廟不會被水淹沒。儘管煞費苦心,竭盡一切力量,太陽節的時辰還是被錯位而誤差了一天。

對奇觀的解密

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稱之謂公轉軌道。而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地軸的空間指向和黃赤交角的大小,在人類歷史時期內可以看作是不變的。因此,地球處在公轉軌道不同位置時,地表接受太陽垂直照射的點(太陽直射點)也不盡相同。
由此而產生的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南北回歸線之間周期性往返的運動被稱之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周期為365日5時48分46秒,也叫做1個回歸年。由回歸運動的規律,我們可得出以下三點推論:
被太陽照到的黑暗之神被太陽照到的黑暗之神
(1)地球上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南北回歸線除外),任一地點都存在著兩次太陽直射日。而且任一地點的兩次直射時間T1、T2有下列規律:T1=冬至日+T0 T2=冬至日-T0 或T1=夏至日+T0 T2=夏至日-T0 T0為常量,隨地點不同而不同。
(2)由(1)可推論在T1、T2這兩天對地球上任一地點來說,太陽都會出現在同一位置上。
(3)由(2)可推知地球上任一地點,在T1、T2這兩天裡正午太陽高度相同。
(4)根據(3)可知,只要在T2這一天奠定好阿布辛貝神廟的位置、方向、門框高度及寬度,那么,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T1這一天,這種光學現象也會出現。
若T0=2個月,則T1=冬至日(每年公曆12月22左右,一般是12月21—12月23)+T0 =12月22日+2個月=2月22日 T2=冬至日- T0 =12月22日- 2個月=10月22日。也就是說,地球上任何地方,在這兩天太陽不但在同一時刻同一地點東升,還在正午時刻出現在同一高度的地方。所以阿布辛貝神廟只要在2月22日出現的太陽現象,在10月22日也會出現。

推論

綜上所述,設計者集天文、數學、地理、物理多學科跨領域的研究成果,處處都是以拉美西斯二世一人為中心,讓他受寵在最為顯赫的位置上。如此豐厚文化底蘊的神廟,不愧為世界歷史上最傑出的建築藝術的顛峰之作。
阿布辛貝神廟是古埃及鼎盛時期的象徵,神廟主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幽暗昏黃,但在2 月21日與10 月 21 日這兩天,太陽的金色光束射入神殿,穿過黑暗長廊,照射在神殿內莊嚴肅穆的神像上。據說,2月21日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誕辰日,而10月21日則是他的登基之日。

最新觀點

為什麼要在人煙罕至的阿布辛貝雕鑿一座如此雄偉的神廟?
人們在人煙罕至的阿布辛貝雕鑿一座如此雄偉的神廟的原因,有一種說法是拉美西斯二世最愛的王后奈菲爾塔莉就是此地的人。但最新的說法是:古努比亞人沿尼羅河前往埃及進貢,或埃及軍隊前往努比亞徵稅時,船隊均會行經此處,而阿布辛貝神廟就是宣示國威與提振士氣的最佳象徵。

附屬建築

哈索爾神廟
在距離阿布辛貝神廟50米左右的地方還有1座哈索爾神廟,是拉美西斯二世為他的妻子奈菲爾塔利修建的。這座神廟規模較小,也是在峭壁斜坡上雕鑿而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