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一般指本詞條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1940年6月22日出生於伊朗德黑蘭,伊朗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攝影、剪輯,畢業於德黑蘭大學美術學院。

1977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報告》。1987年,執導劇情片《何處是我朋友的家》,該片獲得第4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銅豹獎。1990年,編導劇情片《特寫》獲得第14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魁北克影評人獎。1994年,編導劇情片《橄欖樹下的情人》獲得第47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1997年,執導劇情片《櫻桃的滋味》獲得第5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1999年,編導劇情片《隨風而逝》獲得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

2002年,編導劇情片《十段生命的律動》獲得第55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2004年,憑藉紀錄片《十段生命的共振》入圍第57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2005年,獲得第5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榮譽金豹獎。2010年,執導劇情片《合法副本》,該片獲得第6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2012年,執導劇情片《如沐愛河》,該片獲得第6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2014年,擔任第6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和電影基金會單元”的評審會主席。

2016年7月4日,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因癌症在巴黎去世,享年76歲;同年10月6日,獲得第21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年度亞洲電影人獎"。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演藝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導演作品,編劇作品,製片作品,攝影作品,剪輯作品,獲獎記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英文名: Abbas Kiarostami
性 別: 男
生 日: 1940-06-22
角 色:編劇,導演,演員
1940年6月22日生於伊朗首都德黑蘭,自小就表現出對藝術的強烈興趣。畢業於市立美術學院。他發現自己並不適合走美術道路,為了生活,便暫且為交警局設計交通海報,同時給兒童讀物畫插圖,後來開始拍攝廣告和短片。對各種工作的嘗試為他日後從影積澱了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
1969年是伊朗電影史上不可磨滅的一年——伊朗新浪潮(Iranian New Wave)誕生了,青少年發展研究院聘請阿巴斯組建電影學系,此後的二十三年間(至1992年),他一直在此拍片。電影系成為了製作伊朗新電影的溫床,而對阿巴斯本人來說,這同樣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正是從六九年開始,作為一名導演、劇作家、製作人以及剪輯師,他如一顆新星在伊朗電影工業浪潮中冉冉升起。
1970年,阿巴斯完成了他的首部抒情短片《麵包與小巷》,從中我們已可洞見他日後集大成作品的藝術風格:紀錄片式的框架,即興式的表演,真實生活的節奏,和現實主義的主題。積累了幾年拍短片的經驗,1974年阿巴斯推出了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旅行者》(當然也只有74分鐘),細膩地描繪了一個叛逆的鄉村問題少年,他執意要到首都德黑蘭去看一場足球比賽。八十年代,他相繼拍攝了一些反映伊朗學齡兒童面臨的問題的紀錄片,如《一年級新生》(1985),《家庭作業》(1989)等等。
二十餘年的從影生涯早已使阿巴斯在本國成為支柱型導演,但他真正登上世界影壇、確定了其國際大導演的地位,還是在進入八十年代末期以後。1987年,樸素的兒童題材影片《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第一次讓他得到了西方世界的承認,在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上拿回了大獎。1990年,阿巴斯把鏡頭對準了貧苦的大眾,拍出了可能是迄今為止他最鐘愛的影片《特寫》。一個潦倒的影迷因為冒充著名導演騙取錢財而被送上法庭,阿巴斯就此進行了紀錄片式的採訪調查。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新鮮而獨特的手法,交疊著電影的真實與現實的真實。自《特寫》始,導演沿用並發展了這一手法,有意識地模糊紀錄與虛構之間的界限。譬如在1994年完成的《生活在繼續》(又譯《生生不息》),其線索即是尋找在《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中飾演主人公的那個孩子。1994年的《穿越橄欖樹林》(又名《橄欖樹下的情人》)是關於一個電影攝製組選演員拍片的故事,而該攝製組正在拍攝的影片就叫作《生活在繼續》。正是這種實與虛的交織,使觀眾強烈地感到所觀看的影片不只是創作出來的藝術品,也是每天都在發生的現實生活。也正是由於三部作品間微妙的聯繫,有人將它們稱作是阿巴斯的三部曲。事實上,這並不是導演本人的屬意,但它們的確是阿巴斯眾多影片中的精品,為國外觀眾和評論家熟悉且讚賞。《生活在繼續》成為阿巴斯首次攜與參展紐約電影節之作,更在坎城電影節上獲得羅西里尼人道主義精神獎和金攝影機獎。1997年,思索生死問題的哲理影片《櫻桃的滋味》為阿巴斯贏得了更大的聲譽,於坎城影展上奪得金棕櫚大獎。阿巴斯成為伊朗首位獲此殊榮的導演。1999年他推出了最新作品《風將把我們帶向何處》(又譯《隨風而去》),榮獲威尼斯電影節評審會大獎。
同時,阿巴斯還不時為他人編寫劇本,如八七年的《鑰匙》、九五年的《旅程》,以及最廣為人知的《白氣球》,都出自他的手筆。
阿巴斯的電影風格得到了眾多著名導演的認同與讚賞,昆汀·塔倫蒂諾、埃米爾·庫斯杜里卡等都對他推崇備至,新浪潮猛將戈達爾甚至公然宣稱,“電影始於格里菲斯,止於基亞羅斯塔米!”而黑澤明則說得更為懇切,“很難找到確切的字眼評論基亞羅斯塔米的影片,只須觀看就能理解他們是多么了不起。雷伊去世的時候我非常傷心。後來,我看到了基亞羅斯塔米的影片,我認為上帝派這個人就是來接替雷伊的。感謝上帝。”
也許是一個接一個國際大獎,照亮了這位偏夷之邦的藝術家,九十年代,世界各國的電影評論家和愛好者都關注起阿巴斯的影片,電影學院也把它們當作觀摩課的必經驛站。但憑心而論,看完後能說是真正喜歡的人卻委實不多。大部分觀眾尤其是普通影迷認為阿巴斯的電影平淡乏味,情節簡單,幾乎看不出藝術創作的痕跡。那么,難道是他利用西方社會對神秘東方的獵奇心理浪得虛名?抑或他是繼德·西卡之後又一位踏實的現實主義電影大師?

演藝經歷

2005年,與肯·洛奇埃曼諾·奧爾米聯合執導劇情片《航向幸福的旅程》,影片由三部以火車上發生的故事主題的劇情短片組成。2007年,與其他34位導演聯合拍攝了“慶祝坎城電影節60周年”的3分鐘短片《每人一部電影》。
2008年,執導由馬納茲·阿什哈爾塔蘭涅·阿里多斯蒂朱麗葉·比諾什合作主演的劇情片《希林公主》;同年,獲得第6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導演萬歲獎”。
2010年,執導由朱麗葉·比諾什威廉姆·西梅爾合作主演的劇情片《合法副本》,講述了一名英國作家和一個經營美術館的法國女子在義大利小村莊邂逅的故事,該片獲得第6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之後,該片被《視與聽》(英國電影雜誌)評選為“年度榜單”之一、被《電影評論》(北美電影雜誌)評選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2012年,執導由高梨臨、奧野匡、加瀨亮合作主演的劇情片《如沐愛河》,該片獲得第6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他憑藉該片獲得第7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2013年,與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沃爾特·塞勒斯等70位導演聯合執導短片集《威尼斯70周年:重啟未來》。2014年,擔任第6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和電影基金會單元”的評審會主席。

個人生活

逝世情況
2016年7月4日,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因癌症在巴黎去世,享年76歲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7年
《24格》
電影
2016年
《帶我回家》
短片
2013年
《威尼斯70周年:重啟未來》
短片
2012年
電影
2010年
電影
2008年
電影
2007年
短片
2005年
電影
2004年
紀錄片
2002年
電影
2001年
紀錄片
1999年
電影
1997年
電影
1996年
紀錄片
1994年
電影
1991年
電影
1990年
特寫
電影
1989年
《家庭作業》
電影
1987年
電影
1984年
《國小新生》
紀錄片
1983年
《公民同胞》
紀錄片
1982年
《合唱團》
短片
1981年
《有序與無序》
短片
1980年
《牙疼》
短片
1977年
《報告》
電影
1976年
《婚禮服》
短片
《顏色》
1975年
短片
《我也能》
1974年
《過客》
短片
1973年
《體驗》
短片
1972年
《課間休息》
短片
1970年
短片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6年
《帶我回家》
短片
2012年
電影
2010年
電影
2008年
電影
2006年
電影
2005年
電影
2004年
紀錄片
2003年
電影
2002年
電影
2000年
電影
1999年
電影
1997年
電影
1996年
紀錄片
1995年
白氣球
電影
1994年
電影
1991年
電影
1990年
特寫
電影
1989年
《家庭作業》
電影
1987年
電影
《鑰匙》
1984年
《國小新生》
紀錄片
1983年
《公民同胞》
紀錄片
1982年
《合唱團》
短片
1981年
《有序與無序》
短片
1980年
《牙疼》
短片
1977年
《報告》
電影
1976年
《婚禮服》
短片
《顏色》
1975年
短片
《我也能》
1974年
《過客》
短片
1973年
《體驗》
短片
1972年
《課間休息》
短片
1970年
短片

製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2年
電影
2010年
電影
2008年
電影
2004年
紀錄片
2002年
電影
2001年
紀錄片
1999年
電影
1997年
電影
1994年
電影

攝影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08年
電影
2004年
紀錄片
2002年
電影
2001年
紀錄片
1999年
電影
1997年
電影
1994年
電影
1991年
電影
1990年
特寫
電影
1989年
《家庭作業》
電影
1987年
電影
《鑰匙》
1984年
《國小新生》
紀錄片
1983年
《公民同胞》
紀錄片
1982年
《合唱團》
短片
1981年
《有序與無序》
短片
1980年
《牙疼》
短片
1976年
《婚禮服》
短片
《顏色》
1975年
短片
《我也能》
1974年
《過客》
短片
1973年
《體驗》
短片

剪輯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04年
紀錄片
2002年
電影

獲獎記錄

坎城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2第6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如沐愛河提名
2010第6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合法副本提名
2002第5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十段生命的律動提名
1997第5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櫻桃的滋味獲獎
1994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橄欖樹下的情人提名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9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隨風而逝獲獎
1999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國際競賽單元隨風而逝獲獎
1999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隨風而逝獲獎
1999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電影未來獎-最佳電影獎隨風而逝獲獎
1999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隨風而逝提名
亞洲電影大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3第7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如沐愛河提名
東京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2第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生命在繼續提名
釜山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1997第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獲獎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5第5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榮譽金豹獎----獲獎
1989第4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銅豹獎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獲獎
1989第4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特別提及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獲獎
1989第4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獲獎
1989第4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豹獎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提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