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縣因布爾津河而得名。"布爾津",衛拉特蒙古語。在衛拉特語中,把三歲公駱駝稱為"布爾","津"則為放牧者之意。當地哈薩克語還稱此地為"奎乾"(為匯合處之意),因布爾津河在這裡匯入額爾齊斯河。
在西漢時期是西匈奴的遊牧地。三國時屬鮮卑,隋唐時期屬突厥。清朝在平定準噶爾部後,布爾津一帶屬烏里雅蘇台定邊左副將軍節制下的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同時這裡也是阿爾泰烏梁海左翼屬下的遊牧地。光緒三十一年(1905)是阿爾泰辦事大臣的管轄地。1919年阿爾泰劃歸新疆省,設阿山道。同年,布爾津正式設縣,先後屬阿山道、阿山行政區、阿山專區、阿勒泰專區轄。1970年後屬阿勒泰地區。
布爾津縣高山逶迤,草原遼闊,水草豐美,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西部遊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據史料記載,布爾津隸屬阿勒泰地區,古稱蒙古西部草原。歷代建制均屬中國地方政權,秦代與兩漢時期均屬匈奴,三國時期屬鮮卑,宋朝後,布爾津一帶恨鐵木真統有,是成吉思汗三子窩闊台的封地。元朝,屬元朝中央政府管轄。明代屬衛拉特部首領管轄。清代,以滿族為代表的中國中央王朝統轄蒙古草原和西域。清政府在漠北、職權勒泰山設烏里雅蘇台將軍府、科布多參贊大臣行使軍政權力。清光緒三十年,科布多、阿勒泰分治,設阿勒泰辦事大臣,歸清廷理藩院節制,布爾津歸阿勒泰辦事大臣管轄。 民國初期,沿襲清朝舊制,阿勒泰作為特區,直屬北京中央政府管轄。民國元年,北京中央政府設阿勒泰辦事長官公署 ,為一特別行政區。 1919 年後,人們省去"河"字稱為"布爾津縣",屬阿山道管轄。同年 8 月委任魯效祖為縣治委員。翌年,任命魯效祖為縣知事。
1945 年 9 月 1 日,伊、塔、職權三區革命,阿勒泰民族軍擊敗國民黨軍他占領布爾津,建立了布爾津縣政府,阿克扎木被任命為縣長。
1949 年 9 月 25 、 26 日新疆和平解放後,伊、塔、阿三區組建的布爾津縣政府繼續行使管理權, 1950 年 8 月,在布爾津縣城召開了首次各民族各界人民代表會儀,選舉產生了布爾津縣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布爾津縣位於阿勒泰山脈南麓,準噶爾盆地以北,東部與蒙古國交界,西北部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接壤,邊境線長218公里,是阿勒泰地區西三縣的交通中心,縣城與首府烏魯木齊市直線距離420公里,交通線長620公里。全縣轄4鄉3鎮63個行政村,總面積10540平方公里。
窩依莫克鎮:2015年3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覆窩依莫克鄉撤鄉建鎮,位於布爾津縣城以北30公里處,西與哈巴河縣相鄰,北與沖乎爾鎮、南與也格孜托別鄉、東與杜來提鄉接壤。鄉駐地海拔520米,地勢高窪不平,屬丘陵地帶,總面積2577.47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場155萬畝。全鄉轄20個行政村,其中農業村14個,牧業村6個。全鄉共5716戶17437人,由漢、哈、回、蒙古、維吾爾、塔塔爾等18個民族組成。其中少數民族14729人,占總人口的84.5%。轄20個村委會:窩依莫克村、強吐別克村、恰爾巴克奧提克勒村、阿勒特拜村、阿克別依特村、江格孜塔勒村、庫爾木斯村、克孜勒喀巴克村、窩依闊克別克村、喀拉加勒村、托庫木特村、也拉曼村、阿克布勒根村、喀拉庫勒村、哈太村、阿克吐別克村、蒙艾提巴斯村、阿克加爾村、也格孜托別村、通克村。
杜來提鄉:杜來提鄉位於217國道兩側,總面積1155平方公里,全鄉共有漢、哈、回、蒙等13個民族,2424戶,8133人,黨員376名,全鄉共有耕地8.83萬畝,人均占有耕地10畝,主要種植油葵、大豆、打瓜、食葵、玉米、蔬菜等農作物。轄11個村委會,其中農業村8個,牧業村3個,定居點2個,養殖示範區1個:額爾齊斯村、沙爾鐵列克村、阿合達木村、庫爾吉拉村、草原三村、草原二村、草原一村、草原新村、哈拉塔爾村、阿肯齊村、杜來提村。
闊斯特克鄉:地處阿勒泰山南麓,額爾齊斯河北岸,西距布爾津縣40公里,與杜來提鄉相鄰;東與阿勒泰市相隔60公里,217國道橫貫該鄉,交通十分便利。1952年屬第二區,1956年建立公私合營牧場,隸杜來提鄉直屬鄉,1956年劃出成立地方國營第二牧場,1980年改稱闊斯特克牧場,1984年撤社建鄉時改建為闊斯特克鄉。總人口4943人,由漢、哈、回、維、東鄉等十個民族組成,其中漢族2287人,占46.3%,少數民族2656人,占53.7%。全鄉總面積為680平方公里。全鄉轄9個行政村,其中7個農業村,2個牧業村:闊斯特克村、克孜勒烏英克村、阿克鐵熱克村、結特阿尕什村、闊克達拉村、闊斯托乾村、薩熱庫木村、喀拉墩村、吉迭勒村。
沖乎爾鎮:2009年11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覆沖乎爾鄉撤鄉建鎮。沖乎爾鎮位於布爾津縣西北部,距縣城70公里,距喀納斯旅遊景區100公里處,東與阿勒泰接壤,南與窩依莫克鄉相連,西與哈巴河縣相鄰,最北端是著名的喀納斯風景區,地勢北高南低,氣候冬暖夏涼。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境內有已開發的白沙山沙漠衝浪、伊列克石林、庫鬚根古岩畫群、河谷原始白樺林、野生巴旦杏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地方性景點,同時,依託區域優勢及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等資源,積極開展春遊白樺、夏探石林、秋賞紅葉、冬觀霧凇為主題的四季旅遊,使沖乎爾鎮的旅遊業不斷走向規範化軌道。交通十分便利,省道232線穿境而過,距喀納斯機場直線距離12公里,是距離喀納斯景區最近的行政鎮。全鎮總面積216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6.4萬畝,草場面積150餘萬畝,森林面積29萬餘畝,森林覆蓋率為24%,綠化覆蓋率達39%。轄區總人口1.33萬人,主要由漢、哈、回、蒙等13個民族構成,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85%;全鎮轄11個行政村,其中農業村9個,牧業村2個:沖乎爾村、喀拉克木爾村、庫鬚根村、孔吐汗村、布拉乃村、齊巴爾托布勒格村、阿木拉西台村、阿克齊村、江阿吉爾村、阿克阿依日克村、克孜勒塔斯村。
也格孜托別鄉:前身為布爾津縣國營一牧場,於1984年建鄉。也格孜托別系哈薩克語,意為“兩個並列相似的山包”。也格孜托別鄉位於布爾津縣南部,東靠布爾津河,東北部與沖乎爾鎮相鄰,西南部與窩依莫克鄉相連,鄉政府駐地為也格孜托別村,距縣城33公里,地理坐標位於:東經87°10',北緯47°46'。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鄉。全鄉總面積1100平方公里,共1124戶,5116人,其中少數民族占82%,哈薩克族占71.8%。下轄9個行政村,其中6個農業村、3個牧業村:也格孜托別村、托普鐵列克村、哈拉阿尕什村、吉迭勒村、克孜勒加爾村、江阿塔勒村、霍斯阿爾阿勒村、何孜勒托海村、爾格爾胡木村。
布爾津鎮:位於地處東經86°47′45″~89°58'01″,北緯47°37′04″~47°43′04″。布爾津鎮位於布爾津縣西南部,東接杜來提鄉,南部、西部鄰額爾齊斯河,北靠布爾津河,是縣人民政府駐地。布爾津鎮轄白山布、神湖、美麗峰、津河、友誼峰、額河6個社區和切克台1個村民委員會。轄區面積7.8平方公里。
禾木哈納斯蒙古族鄉:地處東經78°34′10.20″,北緯 87°26′ 03.70 ″,轄禾木村、喀納斯村2個村委會。主要以遊牧為生,以蒙古族、哈薩克族和圖瓦族為主。
地理環境
布爾津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阿爾泰山脈西南麓,準噶爾盆地北沿。
布爾津縣隸屬新疆阿勒泰地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雞尾"最高點,在阿爾泰山脈西南麓,地處東 86 º 25 ˊ —88 º 06 ˊ ,北緯 47 º 22 ˊ —49 º 11 ˊ 。北部是阿爾泰山的最高點友誼峰,是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接壤的邊境縣。東鄰阿勒泰市,西鄰哈巴河縣,南與吉木乃和福海縣相連。南北長 200 公里,東西寬 49—82 公里,呈葫蘆形,總面積 10540.3 平方公里,國界線長218公里。
自然資源
一、土地資源
布爾津縣土地面積1518萬畝,其中耕地39萬畝,占2.2%。現有耕地除山地土壤外,有三個土類、七個亞類、十個土屬、二十六個土種、十七個變種,土壤類型質地一般較粗,土層厚度約20-40厘米占80%,質地較差,有機質含量低(0.5-0.85%),鹼解氮含量低(20—40ppm),有效磷含量較低,速效鉀含量嚴重缺乏, PH7-8。布爾津縣擁有宜農荒地249.6萬畝,各類養分含量符合二等地33.8萬畝,逐漸開墾可為人工草場、耕地約52.1227萬畝,其中荒草地37.299萬畝,葦地11.214萬畝,灘涂157畝,沼澤地3.594萬畝。
二、環境資源
布爾津縣屬北溫帶寒冷地區大陸性氣候,呈現出冬季寒冷漫長,春季乾旱、夏季炎熱,秋季降溫快,夏短冬長,無霜期短的特點。歷年平均氣溫為4.1℃,全年平均無霜凍期為153天。歷年平均蒸發量1740毫米,降水量為118.7毫米,積雪期150天。
三、水資源
布爾津縣水資源豐富,擁有以額爾齊斯河和布爾津河為主要幹流的眾多水系,年徑流量74.72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貯量5.14億立方米。
四、野生動植物
境內珍稀野生動物有雪豹、貂熊、棕熊、水獺、猞猁、雪兔、北山羊、馬鹿、兔猻、斑尾榛雞、紫貂、黑鸛等;特有兩棲爬行類動物有阿爾泰林蛙、極北蝰、胎生蜥蜴等。天然魚種有鱘魚、哲羅鮭、長頜白鮭、細鱗鮭等20多種。野生藥材有麻黃、赤靈芝、冬蟲夏草、黨參、當歸、貝母、雪蓮等300多種。
五、礦產資源
已探明礦藏32種,有沙金、滑石、矽石、芒硝、白雲母、石灰石、黏土、石榴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