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草原石人是以石材為主雕刻的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人像。是新疆草原上的一大歷史人文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勒泰草原石人
- 材料:石材
- 製造方式:雕刻
- 所處地區:新疆
簡介,特徵,專家關注,揭秘,
簡介
阿勒泰草原石人
在新疆阿勒泰市郊外的曠野上,有堆黑色巨石,有人說是隕石,也有人說是一種特殊的金屬礦石,但引起考古學家注意的卻是黑石頭上雕刻著的草原石人。
特徵
阿勒泰地區是中國草原墓地石人最豐富的地區,已發現80餘尊。最高的石人通高3.1米、露出地面高2.7米,最矮的石人露出地面高0.6米。經考古研究,阿勒泰地區在青銅時代已出現了墓地石人,有薩木特和喀依納爾兩個類型。薩木特石人類型以青河縣薩木特墓地石人最典型,其特點是只注重表現臉面器官,圓形臉面,圓眼。鼻子呈三角形,翼部寬,平切底。顴骨明顯,大嘴。喀依納爾類型石人則以阿勒泰市切木爾切克鄉喀依納爾墓地石人最典型,石人不僅雕刻出了臉面,有的也雕刻出了手臂。石人明顯程式化,缺乏寫實。圓形或桃形臉面,圓眼,方直鼻,小嘴,肩胸部飾三角紋。據目前的研究情況看,阿勒泰地區青銅時代石人與我國歷史上記載的“鬼國”人的文化聯繫密切。
阿勒泰地區也發現了鐵器時代的墓地石人,主要有喀拉塔斯、切木爾切克10、11號石人、阿勒帕布拉克和塔勒德布拉克等四個類型。喀臘塔斯墓地有男、女兩尊並列的石人,皆立於墓葬的東邊,面向東。石人僅雕刻出了臉面。男性石人居左,以剪底法顯示面部輪廓,嘴比較大,鼻直,平切底。女性石人居右,以浮雕表現面部輪廓,小嘴,小眼睛。從文化溯源上考慮,阿勒泰這一時期石人可以與它的鐵器時代文化聯繫起來,屬於狄人文化系列,所以也可以認為是丁零人一支的文化現象,同時也不排除為呼揭人文化的可能性。
專家關注
牧民阿米娜家住在阿爾泰山腳下一片遼闊的荒原上。她全家人都不放牧,而是長年守護著山坡上一堆黑色的巨石。收取參觀黑石頭的門票,成為阿米娜全家的經濟來源。她告訴遊客,這是一堆鐵隕石,並為遊客準備上小鐵錘,因為黑石頭能敲擊出悅耳的音符。
不過專家認定,這可能是一種叫做閃長岩的含金屬量很高的石頭,是阿爾泰山的自然石。對於在新疆從事了近40年考古工作的專家王明哲來說,黑石頭真正吸引他的,是其中一塊石頭上刻畫有人臉,因為正是這種石人,見證了亞歐大草原幾千年來的風雲變幻。離阿米娜家不遠的公路邊上,還有很多地方都埋著黑石頭,而其中有的石頭上也隱約能辨別出簡陋的人形。沿著阿爾泰山繼續北行,在一個叫阿貢蓋提草原的地方,又有十幾座石人矗立在曠野之中。
石人的存在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除了新疆的天山和阿爾泰山,向東與之相連的蒙古國、南西伯利亞草原,以及我國的內蒙古部分地區,向西穿越中亞腹地,一直到裏海和黑海沿岸,都存在著石人,它們沒有國界的區分,成為北方草原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不過專家認定,這可能是一種叫做閃長岩的含金屬量很高的石頭,是阿爾泰山的自然石。對於在新疆從事了近40年考古工作的專家王明哲來說,黑石頭真正吸引他的,是其中一塊石頭上刻畫有人臉,因為正是這種石人,見證了亞歐大草原幾千年來的風雲變幻。離阿米娜家不遠的公路邊上,還有很多地方都埋著黑石頭,而其中有的石頭上也隱約能辨別出簡陋的人形。沿著阿爾泰山繼續北行,在一個叫阿貢蓋提草原的地方,又有十幾座石人矗立在曠野之中。
石人的存在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除了新疆的天山和阿爾泰山,向東與之相連的蒙古國、南西伯利亞草原,以及我國的內蒙古部分地區,向西穿越中亞腹地,一直到裏海和黑海沿岸,都存在著石人,它們沒有國界的區分,成為北方草原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揭秘
誰才是石人真正的主人?
由於現在生活在石人地區的民族,比如說哈薩克族、維吾爾族、蒙古族都沒有立石人的習俗,因此石人的族屬必須到古代民族中去尋找。據說石人身後都會有墓葬,因此專家首先想到要在墓穴中尋找證據,但現實中保存完好的石人和墓葬極少,即使找到了類似遺蹟,出於文物保護的需要,專家們一般只清理那些被盜和被破壞過的墓葬。由於遊牧民族葬俗本來就很簡單,這種被破壞的墓穴里,就更難找到直接的證據。一時間,鑑定石人身份的問題遇到了很大困難。
《周書·突厥傳》中記載,突厥人死後,要“於墓所立石建標”,這說明古代突厥人有在墓地立石的風俗,同時在《隋書·突厥傳》中也有一段記載,說突厥人尚武好戰,死後要“圖畫死者形儀及其生時所經戰陣之狀”,這樣聯繫起來可以推斷為,墓地立石之上刻畫的正是墓主人自己的形象。上世紀中葉,專家在蒙古國挖掘了一系列立有石人的古墓葬,墓中出土的碑文上明確記載這是突厥貴族的墓葬。
在阿勒泰市文管所里,有幾尊石像被認為是典型的突厥石人,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右手執杯,左手握劍,王明哲認為這種武士型石人正是突厥石人的代表,石人之所以握劍,很可能就是因為突厥人有尚武的風俗。石人的意義,大概是古人認為它具有通靈的作用,即使人死之後,靈魂也會依附在石人身上,只要石人不倒,靈魂就不會消失。
石人出現或與禿頭人有關
上世紀60年代,考古學家在荒原深處發現一大片古墓葬群,在這座被稱為“切木爾切克”墓葬群前,人們看到有5尊石人立於墓的東面,都是由黑色岩石雕成,石人的臉廓和眼睛都呈圓形,面頰上還刻有三角狀飾紋。
專家們一共在此挖掘了30多座墓葬,在出土文物里,有一類陶罐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這種陶罐呈橄欖形,上面雕刻著水波樣的弧線紋,他們認為陶罐屬於一種叫“卡拉蘇克文化”的範疇,卡拉蘇克文化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而突厥人生活於隋唐時代,它們至少有上千年的差距,石人當然就不可能是突厥人的遺存。那么在3000多年以前,是誰在黑石頭上留下了自己的雕像呢?
在中國早期古籍《莊子·逍遙遊》當中,有一極北之國被稱為“窮髮國”,同時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作《歷史》中說,阿爾泰山下居住著一種“禿頭人”,“禿頭”、“窮髮”很可能就是指某個民族不留髮辮的習俗,而這些石人的典型特點,就是圓形頭頂上沒有任何髮飾。希羅多德的著作中還說:禿頭人長著“獅子鼻和巨大的下齶”,這種蒙古人種的臉型恰恰和這些石人身上的表現相吻合。
更有意思的是,希羅多德說禿頭人在山中看守著黃金,而阿爾泰山蒙語的意思就是“金山”。當然,中外古籍對新疆青銅時期居民的稱謂多種多樣,把新疆早期石人都歸結為所謂“禿頭人”的遺留物,是否過於簡單?
塞人和禿頭人同民族嗎?
先秦史料中的塞人也曾生活在阿爾泰山一帶,塞人和禿頭人之間又有何關係?
在新疆天山深處,有一個叫康家石門子的地方,石門子崖壁上有一幅面積達100多平方米的岩畫,據考證這是一幅世間罕見的生殖崇拜岩畫,而它的創作者正是3000多年前在此遊牧的塞人。岩畫上的人物大都體態修長、高鼻深目,這似乎說明塞人和禿頭人並不是一個民族,這一點在早期石人身上會有所反映嗎?
在布爾津縣文管所里收藏著兩個奇特的小型石人,它們是在3000年前的古墓葬里作為陪葬品出現的。其實無論是墓地石人,還是隨葬石人,都具有靈魂保護的含義,它的根源就是對石頭本身的崇拜,認為石頭具有通靈的作用,所以一般石人身後的墓葬也是用石碓壘砌而成。
在這些石碓的周圍,還可以看到半隱半現的散石,其實它們是圍繞著石碓的同心圓,圓圈和石碓由放射狀的線條連線,它們構成的圖形只有站在制高點才能看得清楚。一種觀點認為,立有石人的墓葬並不僅僅是死者的墳墓,可能還是部落的祭祀場所。
石人什麼時候消失的?
和石人類似,雕刻鹿形圖案的石頭被稱為“鹿石”。
鹿石上的鹿群具有抽象化美感,更為奇特的是,所有鹿嘴都被拉成了細長的鳥喙,這種鹿身鳥喙的造型似乎為神靈安上了翅膀。學術界認為,雖然鹿石和石人有並存的年代,但相對來說,鹿石要早於石人出現,而且很可能就是石人的前身。
有一種被稱為非典型的鹿石,因為石柱上只有一些抽象符號,這些符號分為3個部分,上面是3道斜線,中間是一條小圓圈,下面是一把劍。有專家這樣解釋,斜線意味著五官或者人臉,小圓圈則是脖子上的項鍊,而劍代表的部位正是下半身,這3部分代表的恰好是一個抽象的人體。石人什麼時候消失的?突厥石人是最後的終結者嗎?
學術界較一致的看法是,突厥石人之後,石人文化開始急速衰退,隨著伊斯蘭教在草原地帶廣泛傳播,石人便徹底消失了,因為伊斯蘭教是無偶像崇拜,刻畫人形已被禁止,這個時間大約在公元11世紀。在石人存在的2000年當中,草原上民族頻繁發生戰爭,所以石人研究中相當多問題今天都無法解釋。但是,矗立在草原上的石人已經成為一道風景,一種神秘主義的象徵。
由於現在生活在石人地區的民族,比如說哈薩克族、維吾爾族、蒙古族都沒有立石人的習俗,因此石人的族屬必須到古代民族中去尋找。據說石人身後都會有墓葬,因此專家首先想到要在墓穴中尋找證據,但現實中保存完好的石人和墓葬極少,即使找到了類似遺蹟,出於文物保護的需要,專家們一般只清理那些被盜和被破壞過的墓葬。由於遊牧民族葬俗本來就很簡單,這種被破壞的墓穴里,就更難找到直接的證據。一時間,鑑定石人身份的問題遇到了很大困難。
《周書·突厥傳》中記載,突厥人死後,要“於墓所立石建標”,這說明古代突厥人有在墓地立石的風俗,同時在《隋書·突厥傳》中也有一段記載,說突厥人尚武好戰,死後要“圖畫死者形儀及其生時所經戰陣之狀”,這樣聯繫起來可以推斷為,墓地立石之上刻畫的正是墓主人自己的形象。上世紀中葉,專家在蒙古國挖掘了一系列立有石人的古墓葬,墓中出土的碑文上明確記載這是突厥貴族的墓葬。
在阿勒泰市文管所里,有幾尊石像被認為是典型的突厥石人,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右手執杯,左手握劍,王明哲認為這種武士型石人正是突厥石人的代表,石人之所以握劍,很可能就是因為突厥人有尚武的風俗。石人的意義,大概是古人認為它具有通靈的作用,即使人死之後,靈魂也會依附在石人身上,只要石人不倒,靈魂就不會消失。
石人出現或與禿頭人有關
上世紀60年代,考古學家在荒原深處發現一大片古墓葬群,在這座被稱為“切木爾切克”墓葬群前,人們看到有5尊石人立於墓的東面,都是由黑色岩石雕成,石人的臉廓和眼睛都呈圓形,面頰上還刻有三角狀飾紋。
專家們一共在此挖掘了30多座墓葬,在出土文物里,有一類陶罐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這種陶罐呈橄欖形,上面雕刻著水波樣的弧線紋,他們認為陶罐屬於一種叫“卡拉蘇克文化”的範疇,卡拉蘇克文化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而突厥人生活於隋唐時代,它們至少有上千年的差距,石人當然就不可能是突厥人的遺存。那么在3000多年以前,是誰在黑石頭上留下了自己的雕像呢?
在中國早期古籍《莊子·逍遙遊》當中,有一極北之國被稱為“窮髮國”,同時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作《歷史》中說,阿爾泰山下居住著一種“禿頭人”,“禿頭”、“窮髮”很可能就是指某個民族不留髮辮的習俗,而這些石人的典型特點,就是圓形頭頂上沒有任何髮飾。希羅多德的著作中還說:禿頭人長著“獅子鼻和巨大的下齶”,這種蒙古人種的臉型恰恰和這些石人身上的表現相吻合。
更有意思的是,希羅多德說禿頭人在山中看守著黃金,而阿爾泰山蒙語的意思就是“金山”。當然,中外古籍對新疆青銅時期居民的稱謂多種多樣,把新疆早期石人都歸結為所謂“禿頭人”的遺留物,是否過於簡單?
塞人和禿頭人同民族嗎?
先秦史料中的塞人也曾生活在阿爾泰山一帶,塞人和禿頭人之間又有何關係?
在新疆天山深處,有一個叫康家石門子的地方,石門子崖壁上有一幅面積達100多平方米的岩畫,據考證這是一幅世間罕見的生殖崇拜岩畫,而它的創作者正是3000多年前在此遊牧的塞人。岩畫上的人物大都體態修長、高鼻深目,這似乎說明塞人和禿頭人並不是一個民族,這一點在早期石人身上會有所反映嗎?
在布爾津縣文管所里收藏著兩個奇特的小型石人,它們是在3000年前的古墓葬里作為陪葬品出現的。其實無論是墓地石人,還是隨葬石人,都具有靈魂保護的含義,它的根源就是對石頭本身的崇拜,認為石頭具有通靈的作用,所以一般石人身後的墓葬也是用石碓壘砌而成。
在這些石碓的周圍,還可以看到半隱半現的散石,其實它們是圍繞著石碓的同心圓,圓圈和石碓由放射狀的線條連線,它們構成的圖形只有站在制高點才能看得清楚。一種觀點認為,立有石人的墓葬並不僅僅是死者的墳墓,可能還是部落的祭祀場所。
石人什麼時候消失的?
和石人類似,雕刻鹿形圖案的石頭被稱為“鹿石”。
鹿石上的鹿群具有抽象化美感,更為奇特的是,所有鹿嘴都被拉成了細長的鳥喙,這種鹿身鳥喙的造型似乎為神靈安上了翅膀。學術界認為,雖然鹿石和石人有並存的年代,但相對來說,鹿石要早於石人出現,而且很可能就是石人的前身。
有一種被稱為非典型的鹿石,因為石柱上只有一些抽象符號,這些符號分為3個部分,上面是3道斜線,中間是一條小圓圈,下面是一把劍。有專家這樣解釋,斜線意味著五官或者人臉,小圓圈則是脖子上的項鍊,而劍代表的部位正是下半身,這3部分代表的恰好是一個抽象的人體。石人什麼時候消失的?突厥石人是最後的終結者嗎?
學術界較一致的看法是,突厥石人之後,石人文化開始急速衰退,隨著伊斯蘭教在草原地帶廣泛傳播,石人便徹底消失了,因為伊斯蘭教是無偶像崇拜,刻畫人形已被禁止,這個時間大約在公元11世紀。在石人存在的2000年當中,草原上民族頻繁發生戰爭,所以石人研究中相當多問題今天都無法解釋。但是,矗立在草原上的石人已經成為一道風景,一種神秘主義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