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索夫氣候分類法是指又稱氣候成因分類法。根據氣候形成的太陽輻射因子、大氣環流因子和下墊面因子劃分的氣候帶和氣候型。先從太陽輻射和半球性大氣環流劃分出七個氣候帶,即赤道氣候帶、赤道季風氣候帶、熱帶氣候帶、副熱帶氣候帶、溫帶氣候帶、副極地氣候帶和北(南)極氣候帶。
在此基礎上再綜合考慮大陸東西岸位置、海陸影響、地形等因子與環流的相互作用,以氣團的地理類型及其經常活動的範圍來確定若十個氣候型。該分類法反映了全球氣候水平分異的基本規律和氣候基本特徵,但缺乏嚴格的數量指標。
阿利索夫氣候分類法是指又稱氣候成因分類法。根據氣候形成的太陽輻射因子、大氣環流因子和下墊面因子劃分的氣候帶和氣候型。先從太陽輻射和半球性大氣環流劃分出七個氣候帶,即赤道氣候帶、赤道季風氣候帶、熱帶氣候帶、副熱帶氣候帶、溫帶氣候帶、副極地氣候帶和北(南)極氣候帶。
阿利索夫氣候分類法是指又稱氣候成因分類法。根據氣候形成的太陽輻射因子、大氣環流因子和下墊面因子劃分的氣候帶和氣候型。先從太陽輻射和半球性大氣環流劃分出七...
阿里索夫氣候分類法 蘇聯學者Б.П.阿里索夫1936年提出的以氣團地理型為基礎的氣候分類法,這種分類法首先根據氣團地理型的主要特徵。...
1936-1949年蘇聯氣候學家阿利索夫提出的以盛行氣團為主、海陸位置為輔的氣候分類。他認為,氣候性質可以反映大氣環流、下墊面特性、洋流與氣流的熱量和水分的輸送...
阿里索夫氣候分類法 蘇聯學者Б.П.阿里索夫1936年提出的以氣團地理型為基礎的氣候分類法,這種分類法首先根據氣團地理型的主要特徵,在每一半球上劃分出赤道帶、...
帶4個基本氣候帶和副赤道帶(副赤道季風帶)、副熱帶、副極帶3個過渡氣候帶,除赤道帶外,其他各帶南、北半球各有1個帶,全球共13個氣候帶(見阿利索夫氣候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