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索夫氣候分類

阿利索夫氣候分類

1936-1949年蘇聯氣候學家阿利索夫提出的以盛行氣團為主、海陸位置為輔的氣候分類。他認為,氣候性質可以反映大氣環流、下墊面特性、洋流與氣流的熱量和水分的輸送等氣候形成因子的影響,是一個比較好的指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利索夫氣候分類
  • 外文名:Alisof'climatic classification
  • 提出者:阿利索夫
  • 套用領域:氣候學
  • 判據:盛行氣團為主、海陸位置為輔
  • 分類:四個基本氣候帶,三個過渡帶
分類,主要特徵,

分類

阿利索夫根據盛行氣團和氣候鋒的位置極其季節變化,將全球氣候劃分為赤道帶、熱帶、溫帶、極帶4個基本氣候帶和副赤道帶、副熱帶、副極帶3個過渡氣候帶。除赤道帶外,其他各帶南、北半球各有一個帶。基本氣候帶終年盛行一種氣團,過渡氣候帶盛行的氣團隨季節而變化。除赤道帶外,其他氣候帶再分為若干氣候型,如大陸型和海洋型、大陸東岸型和大陸西岸型。前兩型是海陸性質差異引起的,後兩型是環流條件不同形成的。
阿利索夫氣候分類

主要特徵

全球氣候帶和氣候型的主要特徵:
1、赤道帶。全年盛行赤道氣團,高溫多雨,降水量季節分配均勻。赤道帶的海洋氣團和大陸氣團物理性質比較相近,環流條件基本相同,不在劃分氣候型。
2、副赤道帶。夏季在赤道氣團控制下,為雨季;冬季在熱帶氣團支配下,為乾季。本帶劃分出海洋型和大陸型2個氣候型。
3、熱帶。全年盛行乾熱而穩定的熱帶氣團。根據海陸分布和環流特性,劃分為大陸型、海洋型、大陸西岸型和大陸東岸型4個氣候型。大陸型和大陸西岸型乾燥少余,廣大地區成為沙漠和草原,另外兩個相對溫和潮濕。
4、副熱帶。夏季炎熱,盛行熱帶氣團;冬季涼爽,盛行溫帶氣團。本帶劃分出大陸型、海洋型、大陸西岸型和大陸東岸型4個氣候型。
5、溫帶。終年為溫帶氣團所控制。根據下墊面性質,劃分為大陸型、海洋型、大陸西岸海洋型和大陸東岸季風型。
6、副極帶。冬季漫長、嚴寒、盛行極地氣團;夏季短促、涼爽,降雨較少,盛行溫帶氣團。本帶劃分為大陸和海洋2個型。
7、極帶。全年嚴寒,盛行南、北極氣團。最暖月平均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降水很少。
氣候分類屬成因分類,其指標比較綜合,所劃出的氣候帶和地理緯度較為一致,但在一些地方偏離和中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