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河

阿倫河

阿倫河是嫩江支流。發源於大興安嶺的博克圖腰梁子附近。海拔1202米,河長318公里,流域面積6757平方公里。流域形狀為窄長方形,具有河流短和分布均勻的特點。主要流經呼倫貝爾盟阿榮旗境內。成吉思汗邊堡以下屬黑龍江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倫河
  • 外文名:Allen River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西部
  • 全長:318公里
  • 河寬:25—40米
  • 水深:2米
概述,名稱由來,治理開發,堤防,治澇工程,灌溉工程,

概述

阿倫河
阿倫河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流經內蒙古自治區阿榮旗和黑龍江省甘南縣,以及齊齊哈爾市郊西北部,在齊齊哈爾市額爾門沁村附近注入嫩江。全長318公里,黑龍江省境內長57公里。河寬25—40米,水深2米。流域總面積6297平方公里,黑龍江省境內流域面積1571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為結冰期。上中游為林區,下游為農業區,盛產小麥大豆甜菜等。
阿倫河是嫩江支流。發源於大興安嶺的博克圖腰梁子附近,河長344公里,流域面積6126平方公里。流域形狀為窄長方形,具有河流短和分布均勻的特點。主要流經呼倫貝爾市阿榮旗境內。下游於成吉思汗邊堡以下流入黑龍江省境內。
阿倫河:嫩江下游西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西部。發源於大興安嶺八寶山西麓,流經內蒙古自治區阿榮旗和黑龍江省甘南縣,以及齊齊哈爾市郊西北部,在齊齊哈爾市額爾門沁村附近注入嫩江。全長318公里,黑龍江省境內長57公里。河寬25—40米,水深2米。流域總面積6297平方公里,黑龍江省境內流域面積1571平方公里。
阿倫河此河為縣內過境河流,北起興隆鄉雙勝村西北,南經雙河農場東南流過,縣境內流域面積1744.2平方公里,流長57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7.12億立方米。

名稱由來

阿倫河(Arun He)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呼倫貝爾盟東南,源出伊薩奇山北麓,為嫩江支流。“阿倫”系達斡爾語,意為“清澈的河”
阿倫河

治理開發

堤防

阿倫河堤防偽康德12年(1945)日本人監工、徵集勞工600人,修建阿倫河右岸堤壩。當時修壩標準為高4.5尺、上寬6尺,從金界壕至土城子南興十五屯,全長9.6公里。1956年,甘南縣、齊齊哈爾市、音河農場等單位,曾先後在阿倫河中下游右岸移入新村,開墾水旱田。當年因河水泛濫成災,造成人畜、房屋、農田損失嚴重。甘南縣、齊市、音河農場決定聯合修築阿倫河右岸堤防。1956年6月5日至20日進行堤防勘測。由於缺少施測橫斷條件,歷史參考資料很少,洪水流量計算困難,當時按1956年洪水為防禦標準,確定堤壩頂寬2米、迎水坡1∶2,背水坡1∶1.5;通過自然溝子處,增加為頂寬3 米、兩側坡里為1∶2,迎水面用筏坯徹面,背水面由堤頂往下1米築寬3米後戧。為排除內部積水,在通過乾溝處設排水涵洞1座。修堤總土方32.8萬立米。齊市分配堤段部分由自己出工(17.3萬立方米);音河農場堤段部分(15.5萬立米),由甘南、農場、齊市三家按5∶6∶7比例分配。1957年春,完成了阿倫河右岸堤防築壩任務。到1985年,右岸堤防未出現險情。 阿倫河左岸堤防北起金界壕、南至敖寶山大閘,總長20.6公里。平均堤高1米、頂寬O.8米。左岸堤防始建於偽康德8年(1941),當時修建渠首閘到敖寶山一段,長11.3公里。1952年,當地鄉政府動員民眾,開始接堤,從金界壕至渠首閘,長9.3公里。1956年縣農建團出動3000民工。對阿倫河左岸堤防進行加高培厚,全長達14.81公里,渠首閘北堤高1.5米、南高1米、上寬1米、邊坡1∶1.5,完成土方2.91萬立米。到1985年,左岸堤防有兩處險工:一處在東興一隊東南長100米,因河道坍岸、水流沖刷堤腳。另一處在雙勝村西,防洪堤串水溝長300米。成險原因:防洪堤段接近串水溝、堤段薄弱,現有堤段未達到防洪標準。

治澇工程

寶長澇區是甘南縣的最大澇區。東部與東陽鎮、巨寶鄉接界,南部和西部延伸到阿倫河左岸,北部至甘平公路。澇區總面積48.9萬畝,占全縣受澇面積的50.9%;其中易澇面積39.5萬畝,占易澇面積的70%。寶長澇區包括寶山鄉南部、長吉崗鄉、興隆鄉東南部。區內共有村屯58個、2.6萬人口(農業人口2.3萬)、耕地15.11萬畝、草原29.05萬畝。區內有人工總乾河道2 條。都屬半截子工程,沒有接入承泄河道;區內共有乾支渠22條、橋涵工程185處,完成國家投資78.8萬元。1957年8月,對澇區進行了勘測設計,制訂了除澇工程建設方案。1957年12月20日至1958年4月13日共127天,完成長一乾、長二乾、長三乾及一條支渠,總長5.8萬米、土方13萬立米;建大小橋涵17座。用工8.9萬個,國家補助投資18.1萬餘元。1959年,寶山鄉在澇區內挖了兩條排水。即:西大泉眼排水,全長6.5公里,河寬4至5米,深度1至1.2米;東部萬水河子排水,由甘平公路起至興塔南,長3.5公里,河寬3至4米,深0.8至1米,將萬水河子來水引入三合排水。1968年,縣水利部門調整、修訂寶長澇區治理規劃,在寶山鄉南部和長吉崗鄉境內,新建、整修排水渠道70條,總長318.5公里,完成土方107.7 萬立米。經過本期治理,澇區河網工程基本成型。1971年,由於查哈陽農場在西三合建畜牧場,寶山鄉組織人力將萬水河子、龍誼水庫泄水、太平山灌區排水改道向南引入寶山二排乾,經外貿種牛場(今長吉崗農場)泄入澇區南部。但沒有接入泄水河道。1976年7月22日至8月20日,縣裡組織各公社(鄉)水利專業人員到寶長澇區進行排澇河渠整修、清淤和加密河網。完成大小河渠33條、總長65公里、總土方17萬立米。 寶長澇區工程經過多年建設,排澇河渠基本成型,但因工程設計標準低、排水不暢、管理不善,澇災仍有發生。1977年長吉崗公社50%的農田被淹絕產。澇區內拉排水溝38萬米,後因使用管理不利,大部分排水溝被平掉了。1981年縣水利部門作出寶長澇區整頓設計。重新編排河渠序號。設計總乾渠2條、乾渠6條、支渠67條,其中新增設支渠17條;新增橋涵67處。1982年冬延長一總乾12.6公里。北由長吉崗魚場東起,南至牛尾巴溝南入阿倫河。開河寬3.5 米、深0.7至米。採用人工爆破施工,使用炸藥28噸,國家投資10萬元。到1985年,寶長澇區已治理(除澇)面積18萬畝,占本澇區易澇面積的45%。

灌溉工程

興隆灌區位於甘南縣中北部,阿倫河左岸,興隆鄉境內。灌區範圍包括興隆鄉的興鮮、庫寶、東興、奮鬥4個村,總人口為5373人。區內淨水面灌溉面積1.5萬畝。灌區為有壩引水(阿倫河),自流灌溉;阿倫河枯水期水量不足,打井補水。偽康德6年(1939年)興建灌區主幹渠道,在左翼修支渠2條,建造渠首進水閘,在主幹和用水支渠上修跌水6處。偽康德7年(1940年),修南北壩1處;渠首進水閘竣工,規格是5孔1×1.1米,正常引水流量4.84立米/秒,最大可達6立米/秒。右翼建成沖砂閘和攔水壩,壩系堆石壩、壩長55米、頂寬3米、平均高度為2.5米。1950年,對攔河壩進行整修,標準為壩頂高程188.3 米,頂寬3米,迎水坡1∶2 、背水坡1∶5.1950至1965年,水稻種植面積為1000至7000畝左右,1956年達15000畝。1959年以來,由於阿倫河兩岸植被破壞嚴重,河道淤積日甚。1960年出現大水(流量為800立米/秒),灌區渠首阿倫河上遊河道移位,整個灌區枯水。1965年為解決灌區用水,在該河段上修木石攔水壩一處;1969年大水。該壩受到嚴重破壞。1970年4月修主幹分水閘,流量3立米/秒,閘為2孔、孔徑1.5×1.8米;1971年9月至1983年,相繼發生河流改道,在渠首進水閘以上550米和850米兩處柳石壩被水沖毀,形成兩條各為30米寬的新河槽。改道後的河床比原用水幹線低1米,造成灌區內無水灌溉。1985年,市、縣水利部門聯合勘察,對灌區渠首和主河道治理作出了整頓設計。1985年6月3日,開始旌工。6台機車對渠首以上1公里以內的淤砂進行清理,到12日完成砂方1.6萬立米,國家投資1.3萬元。是年在渠首上游建截流砌石壩2處,同時,對渠首消力池、沖砂閘進行了整修。是年,水稻種植面積為4000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