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出土拓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使□等造像題字
- 年代:唐(618-907)
- 地點: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
- 書體:正書
- 數目與尺寸:1張19×10cm
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出土拓片
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出土拓片責任者[佚名]撰年代唐(618-907)地點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拓片原物狀況附刻拓片版本拓片描述書體與行款正書裝裱獲得方式數目與尺寸1張19×10cm題跋印記文種漢 文書目索引關聯關係拓片錄文館藏...
造像呈“一”字形東西排列,共有唐代大小造像49尊。最高者177厘米,最小者僅為10厘米。長安三年(701年)清信女比丘尼王八元、朱芸等造像主要為阿彌陀佛3尊大像,像著雙領下垂式衣,質薄貼體,襞褶流暢寫實具有質感。面部豐腴,眉眼細長,五官雕刻細膩,面帶笑意,神情豐富。胸部凸起,光頭並施彩繪,內有化佛7尊...
居巢劉君墓頂鎮石題字 故宮博物院 漢 16 北京市 立朝、毗上殘石 故宮博物院 漢 17 北京市 魯北陛石題字 北京大學圖書館 西漢 18 河北省 群臣上醻刻石 朱山石刻 西漢 19 江蘇省 蘇馬灣東海琅琊郡界域刻石 東連島東海琅琊郡界域刻石 西漢 20 江蘇省 羊窩頭東連島東海琅琊郡界域刻石 東連島東海琅琊郡界...
歷代文人在吳山題詠甚多,對鑑賞吳山阮公祠景區風光起著點景和遐想的提示作用,有的摩崖石刻書法,造像為藝術價值極高的珍品。特別在奇峰異石集中的地方,題字題名尤多,如寶成寺南面小徑(阮公祠景區界線)山坡上氣勢雄偉的“第一山”摩崖石刻為宋大書法家米芾所書。“滌凡池”、“月波池”、“青芙蓉”、“栽...
大佛寺的主要殿堂有天王殿、西方殿、大雄寶殿、大佛殿、地藏殿、藏經樓、隱鶴樓等,還有千佛院、智者法塔等建築,此外還有朱子題字、隱岳洞、無量橋、放生池、龜化石,回音壁、米蕭所書“面壁”題刻、古銀杏、解開岩、仙客岩、七雨頭、月峽等風景名勝。附近還有南岩寺、任公子釣台、化雲洞、蝙蝠庵、十里潛溪、...
這驚險壯觀的場面,自然使人想起烏尤山臨江峭崖上四個巨大的古代石刻題字—中流砥柱。真正“天開圖畫,江心一螺孤峭;如此江山,烏尤天下好”(趙熙《如此江山》詞)。烏尤菩薩 該像建於唐代,是烏尤山最早的佛教造像,系用青銅整體澆鑄,高兩米,重約三千公斤,造型古樸,威嚴生動,純屬印度造像風格。據佛典記載:...
在大雄寶殿的兩側佛龕里,供列著十八羅漢。香光寺大雄寶殿內的這堂十八羅漢的藝術造型源於普陀山佛門。雕塑家以傳統、誇張的藝術手法,使每位羅漢都不同凡俗、無一雷同,個個生動傳神。同大佛造像一樣,選用的也是脫紗胎工藝,具有不腐、不銹、不蝕等諸多性能。在釋迦牟尼背後,塑有一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高4...
經文與幢記之上則雕刻兩組以十字架為中心的四尊“天神”圖像,與佛教造像中的“飛天”極其接近。由此不難看出,這件景教經幢,明顯從佛教同類文物中汲取了營養,說明當時諸多宗教之間存在著相互吸收、相互融會的現象。洛陽地處中原,其博大精深、海納百川的文化氛圍,無疑給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廣闊的平台。經幢...
造像組合以3壁3佛為主,主尊佛像為結跏趺坐式的釋迦多寶、彌勒、阿彌陀佛,其結合有一佛二立菩薩二坐菩薩、一佛二弟子二立菩薩二坐菩薩等形式。佛、菩薩頭與身體比例和諧,面相豐腴。佛像為水波紋或旋渦紋高肉髻,著袒右式或通肩式袈裟,裙擺覆座前呈倒山字形,衣紋立體感強烈。菩薩頭束高髻,面相豐腴,頸飾...
在造像上作了兩個藝術處理:一是適度放大頭部,處理好視差關係,使人們仰視大佛時,毫無比例失調之感,且面容親近真實。另一個巧妙的創造是鑿成深穴代替眼珠,使觀瞻者不論從哪一角度仰視,均有與佛目光相接之感。千佛禪院 千佛禪院位於大佛寺西北約300米,緊鄰大佛寺的外山門,是除大佛之外的另一處石窯造像。因...
這些佛像袒胸露肩,威武奇突,其中以無量佛母準提像量為精緻,龕呈喇嘛塔形,旁有供養天女飛翔,佛母三頭八臂,端莊安詳,兩側供養質麗虔誠,衣著輕柔,四個金剛威武有力,位於呼猿洞口的造像與刻於元至元二十九年(1363年)的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菩薩,容相端莊,衣飾富有質感,以元代造像手法並繼承了宋代造像...
《梁綿州造像》《瘞鶴銘》《泰山經石峪》《般若經》《石井闌題字》《蕭衍造像》《孝昌六十人造像》高品上 《谷朗碑》《葛祚碑額》《吊比干文》《嵩高靈廟碑》高品下 《鞠彥雲墓誌》《高勾麗故城刻石》《新羅真興太王巡狩管境碑》《高植墓誌》《秦從三十人造像》《鞏伏龍造像》《趙珊造像》《晉豐縣造像》...
經文與幢記之上則雕刻兩組以十字架為中心的四尊“天神”圖像,與佛教造像中的“飛天”極其接近。由此不難看出,這件景教經幢,明顯從佛教同類文物中汲取了營養,說明當時諸多宗教之間存在著相互吸收、相互融會的現象。洛陽地處中原,其博大精深、海納百川的文化氛圍,無疑給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廣闊的平台。經幢...
在佛教各種圖象或造像中也最為常見。這位大慈大悲的菩薩,傳說能給處於危難中的眾生以無畏的力量;且能滿足眾生生兒育女的願望。元奎筆下的觀音造像,除莊重、慈祥外,更強調了她的堅毅感。臉型拉長,鬢髮下行並使兩邊的臉部輪廓呈剛直狀,同時與下頦的弧線形成剛柔對照。飾有化阿彌陀佛象的冠被,上行呈三角形,...
會稽山龍華寺精美的佛像造像引領目前國內佛教造像藝術的最高水準,殿內供奉的諸佛菩薩羅漢造像均出自國家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之手,清淨莊嚴,令禮佛者頓生“恭敬心”、“歡喜心”與“信心”!在佛像造型設計上,秉承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指導思想,莊嚴、如法、創新,不落傳統梏桎(去民間鬼神化色彩),走人間佛教的...
造像方拙短壯,頭大頸粗,為民間造像風格,具有北朝晚期向唐代過渡風格的特徵。隋唐石窟 陝北隋唐石窟較少。隋代石窟以佳縣劉國縣鄉隋大業五年(609)的玉泉庵為代表,系佛、道造像混合之石窟。長方形窟,洞口左右雕蹲獅、力士,門楣呈尖拱形,雕蓮花捲雲紋,富麗壯觀。門內壁上部為佛涅□浮雕,左右各雕束髮袒胸、...
自四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即有《知魚堂書畫錄》《知魚堂鑑古錄》《鄭板橋評傳》《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殷周青銅器釋名考略》《魏齊周隋造像殘石冊》《說鏡》《鏡文考釋》《中國版畫史略》《中國古代建築與雕刻》和《明清四畫人傳》多種著作。遍觀郭味蕖的著作和文章,可以看到三大特色。其一是從基礎研究...
比起泉州那些名山大川,金井鎮卓望山實在沒有多少名氣,可鮮為人知的是,這裡的西資岩摩崖造像,卻是晉江有史籍記載的最早的摩崖石刻。始建於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的西資岩摩崖造像,至今已有1423年歷史。西資岩最出名的是“西方三聖”摩崖造像。守廟人品為師父介紹,位於寺廟寶殿正中間的是阿彌陀佛,身高4...
萬佛洞,是山東濟南著名的旅遊景點,興建於1992年。萬佛洞位於千佛山北麓,集我國“莫高”、“龍門”、“麥積”、“雲崗”著名四大石窟之精華,塑佛主、菩薩、弟子、天王、力士近三萬尊,遊人至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風采。此外,還散落著唐槐亭、“齊煙九點”、“雲徑禪關”古坊等名勝。 萬佛洞為一長...
著名的馮玉祥將軍曾遊覽天龍山並題字刻石。石窟 石窟分布在漫山閣東西兩峰的懸崖腰部,有東魏,北齊、隋、唐開鑿的24個洞窟,東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現存石窟造像1500餘尊,浮雕、藻井、畫像1144幅。各窟的開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達十五窟。東魏石雕比例適度,形象寫實、逼真,生活氣息濃郁;唐代雕...
古絲綢之路雕塑群雕刻了中國古代在嘉峪關地區有過記載的張騫、霍去病、班超、玄奘、馬可波羅、林則徐、左宗棠七位主要歷史人物造像及五名隨從、二匹馬、二峰駱駝和一架馬車塑像組成,藉以展示石關峽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人文內涵。張騫兩次出使西使,霍去病率軍攻伐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經,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東入中原都在這裡留...
翁同龢:董公此書,正如天女散花,神龍戲海,最後題字又謹嚴超秀,奇蹟也。康有為《廣藝舟雙楫》:香光(董其昌)雖負盛名,然如休糧道士,神氣寒儉。若遇大將整軍厲武,壁壘摩天,旌旗變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李志敏:主張學古變古,但在書法神韻問題上的迷信觀念,卻比古人尤有過之。主要作品 著作 董其...
、菩薩造像(北齊)、韓克智造像(北齊)、白石菩薩造像(北齊)、超化寺造像碑(北齊)、天統二年造像(北齊)、少林寺北齊造像(北齊)、天統四年造像(北齊)、邢河摩崖造像(唐)、天王菩薩造像(唐)、彌勒菩薩造像(唐)、阿彌陀佛造像(唐)、十一面觀音造像(唐)、阿彌陀佛石像(唐)、崇唐觀老君造像...
字型蒼勁,筆畫清晰,題字與山勢配得十分巧妙,遊人至此,頗有騰雲駕霧之感,從捨身崖上,西可望雞上架、達摩洞、獨秀峰、舉火樓:北可俯瞰遇仙橋、石瓮瀑布、破雲洞;東可觀及石瓮寺、又可仰望烽火台、石魚崖等,是一覽石瓮谷全景的好地方。破雲洞,自捨身崖而下,便是石瓮瀑布。在雲霧迷漫的瀑布右側,又有...
所有佛寺造像都採用緬甸上乘玉石雕塑,慈眉善目,非男非女,晶瑩潤澤,流光溢彩,俗稱“玉佛殿”。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已經逐漸被中化,並融入了國人傳統思想的文化內涵中,因此這些佛國世界的二等公民,被人們推上蓮花寶座,享受和大佛們一樣的待遇。寬敞的殿宇兩廂曾列有十八羅漢。他們一個個神乎其神,顧盼自如。對於...
羅漢堂於1995年峨眉山佛教協會撥款200多萬元重建。羅漢堂高大雄偉,恢弘莊嚴。殿內供奉的500阿羅漢均按照佛教傳統塑造,造像生動,流金異彩,佛教氛圍十分濃郁。建築特點 一、伏虎寺字境內,擁有三橋(虎浴、虎溪、虎嘯)流水潺潺,二坊(伏虎寺、布金林)林木蔥蘢,背倚海拔630米的伏虎嶺,斜面有飛鳳山為綠色屏障,寺...
雪竇寺,位於浙江省奉化區溪口鎮著名的國家級風景旅遊區,早在漢代就有“陸上天台、海上蓬萊”之美譽。五代時布袋和尚於此應化,此乃為大慈彌勒菩薩道場。雪竇寺志記載,宋代仁宗皇帝夢遊雪竇山,理宗皇帝題字“應夢名山”,雪竇寺住持廣聞禪師刻石築亭於寺南,名“御書亭”。雪竇寺被稱為佛教名剎已有悠久歷史,...
這圓拱門洞是石砌的。東面門額上題著“敕賜法海禪寺”,旁邊陪著一行“順治十七年夏月吉日”的小字。西面額上題著三種文字,其中看得懂的中文是“唵巴得摩烏室尼渴華麻列吽敆吒”,其他兩種或是滿蒙各占其一個。走路到這門下,疲乏之餘,讀完這一行題字也就覺得輕鬆許多!門洞裡還有隱約的畫壁,頂上一部分居然...
內供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的造像。並建有神奇冥府的地藏殿于山洞之中。寺廟周圍岩石上鐫有摩崖造像。有藏文摩崖題記密宗三部真言和蒙文鐫刻造像的記事。有三類十種十三尊摩崖造像,其中有:閻魔護法、護國護法、彌勒菩薩、金剛手菩薩、二十一度母、宗喀巴上師、阿底峽大師和甲曹傑、...
其中東海縣革命歷史紀念館於1996年落成,面積560平方米,有圖片246楨、文字資料10餘萬字、實物52件、簡介218張、題字33幅。烈士陵園內藥草繁花簇擁著高30.472米的安峰山事件烈士紀念塔,蒼松翠柏掩映著錯落有致的東海縣革命歷史紀念館。烈士陵園大門南側豎一花崗岩石柱、柱上鑲嵌著直徑為1.2米的安峰山烈士陵園園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