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乙

阿乙

阿乙,原名艾國柱,作家,1976年出生於江西瑞昌,畢業於警校。他做過警察、體育編輯、文學編輯,曾任《天南》文學雙月刊執行主編、鐵葫蘆圖書公司文學主編,作品有《下面,我該幹些什麼》、《模範青年》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艾國柱
  • 別名:阿乙
  • 出生日期:1976年
  • 職業:作家
簡介,榮譽,評價,新生活,書籍,人物爭議,

簡介

高考的時候,艾國柱所在的班級只有4個人考上大學,艾國柱是第3名,成績出來後,家人迫不及待地給他填了警校,但是當警察並不是他的理想。
阿乙喜歡文字,並且有些天賦。他在天涯部落格里描繪自己有過兩次發表文字的欣喜:“一次是國小時給《小主人報》投了一篇幾百字的文摘稿,叫《漢字知多少》,一次是從警後在派出所給縣報寫了一篇案件稿,有六七百字,發表後我去鄉政府等單位串門,把它們訂的縣報全部都收集過來,作為自戀的證據。”
在瑞昌市洪一鄉當了一年半民警後,阿乙調到了瑞昌市公安局工作,後又調到組織部當公務員,就這樣過著閒適的日子。有一天艾國柱、副所長、所長、調研員四個人按東南西北四向端坐打牌,鏖戰一夜後,所長提出換位子,重擲骰子。四人便按順時針方向各自往下輪了一位。艾國柱就是在這一刻看到了他極度無聊的永生:20歲的他變成了30歲的副所長,30歲的副所長變成了40歲的所長,40歲的所長變成了50歲的調研員,頭髮越來越稀,肚皮越來越鼓,眼睛越來越渾濁,一根中華煙抽滅了,點起煙屁股繼續抽。這一年他26歲,從組織部辭職了,來到《鄭州晚報》做體育編輯。
出版作品:小說集《灰故事》,《鳥看見我了》;隨筆集《寡人》;小說《下面,我該幹些什麼》;自傳小說《模範青年》;短篇集《模範青年》(台灣寶瓶);小說集《春天在哪裡》。

榮譽

2010年:《人民文學》中篇小說獎。2011年:鳳凰網年度十大好書獎(《寡人》)、《人民文學》年度青年作家獎;2012年:《南方日報》中國文學現場2月月度作家、《人民文學》“未來大家TOP20”、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聯合文學》20位40歲以下華文作家、《東方早報》文化中國年度人物、《南方人物周刊》青年領袖獎、蒲松齡短篇小說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小說選刊》雙年獎,入選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
阿乙阿乙
阿乙筆下的鄉鎮、小城以及人物,常給人一種似幻似真的感覺,堪稱為有靈魂的小說,在當下的國內文學作品中比較罕見。當過警察的阿乙,對底層人物生活的描寫有著深刻的理解與把握。阿乙喜歡稱自己為“一個講述犯罪故事的作家”,而不是“偵探驚險小說家”,他對罪犯的思想更感興趣,“絕大多數犯罪都是意外”。
2008年,命運開始垂青他了,bullogger網頁的創始人羅永浩向出版商推薦了阿乙,然後《灰故事》就出版了,很快,他的短篇小說也被頗有影響力的《人民文學》出版,儘管只印刷了4000本,但是阿乙知道他的夢想逐漸開始變成現實了。
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總裁沈浩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非常欣賞阿乙,認為他的小說集《鳥,看見了我》是本“純粹的文學集”。儘管當時他僅是《體育畫報》的一個普通編輯,但是沈浩波還是簽下了他。第二本小說集《鳥,看見我了》的出版,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好評,讓阿乙第一次有了“當作家”的感覺。
在第二本書出版前夕,阿乙向詩人北島寫了封郵件,希望小說能得到他的推薦,不久北島回信了,並給予了熱情洋溢的評價。他說,從《灰故事》開始,他就開始關注阿乙,而《鳥,看見我了》的進步是如此明顯。北島稱讚阿乙是“近年來最優秀的漢語小說家之一,對寫作有著和對生命同樣的忠實與熱情。”

評價

“就我的閱讀範圍所及,阿乙是近年來最優秀的漢語小說家之一。他對寫作有著對生命同樣的忠誠和熱情,就這一點而言,大多數成名作家應該感到臉紅”。——北島

新生活

2011年初,35歲的阿乙跳槽到《天南》文學雙月刊擔任主編。
“正式開始寫作是32歲,當我認真寫下第一篇小說時,感覺自己像回到了童年時的選擇。但是如果沒有這十幾年顛沛流離,沒有那種時刻擔心自己成為井底之蛙的恐懼感,沒有那種切膚的掙扎,和時時湧來的絕望,可能現在什麼也寫不出來。”
阿乙離開瑞昌已經9年了,回顧過去,他有了新的看法,認為這些經歷是上天對自己眷顧。現在他計畫寫一部非小說題材的作品,以一個理想的、正直的、有點學術氣息的警察為主角,這名警察一直希望能夠擺脫充滿絕望和無助的生活,但是從未成功。“也許裡面有我的影子。”阿乙曾有過一段不成功的愛情,“這段愛情把一個充滿希望和朝氣的年輕人變成了一個憂鬱的男人”。正是這段經歷,讓他徹底愛上了寫作。
如今,經過文化名人羅永浩、北島、李敬澤不斷推薦,和兩部小說的出版,阿乙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逐漸多了起來,一系列榮譽向他撲來,同時作品的海外版以及兩部新作也在進行之中。

書籍

《春天在哪裡》
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本書是阿乙最新的短篇小說創作。故事的原型大多來自他與聞的民間軼事,情節急轉直下,帶有一種原始的恐怖;而阿乙則像悲傷的獵人,埋伏在這些故事的轉角處, 等著給你當頭一擊。作者說:“這些小說寫於2009年至2012年,都有點誌異的色彩。小說帶給我的磨難與難堪越來越多。因為到今天我還沒有征服它,沒有 扭住它的角,讓它雙膝著地。但是總是在這注定失敗的事業中,我感覺自己是英雄。”
海豚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自傳體小說。小說敘述了一對年齡相仿的同事兼同學,試圖逃離縣城朝九晚五的生活,像於連一樣穿州過府,去大城市建立自己。最終隨波逐流的那個勝利了,而另一位因病去世。
《下面,我該幹些什麼》
浙江文藝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阿乙首部長篇單行本。小說以第一人稱自述,講述一個十九歲的青年如何殺害一位無辜同學。他沒有任何常理意義上的作案動機。他的案件被稱為“無由殺人案”。
寡人
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是作者個人精神記載,內容涉及隱秘暗戀,父輩祖輩,還有他對身邊人事的觀察。 阿乙有著與卡夫卡一樣敏銳的觸覺,而他筆下的描寫,能讓人像看到卡夫卡那些零碎的小文一樣的驚喜。
《鳥,看見我了》
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出版,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1年再版。收錄作者10箇中短篇小說,為作者成熟作品的批量展示。其中《小人》、《先知》、《隱士》堪為佳作。
灰故事
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出版,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再版。由牛博網創辦人羅永浩扶助出版,作者處女作,收錄中短篇小說30餘篇。內容參差不齊,有不少屬練筆之作,但很好體現了作者最初創造那充沛的元氣。“書如其名,敘述在小鎮的喧囂背景下,一個個個體生命是如何讓違逆生活平庸的本質,與孤獨抗爭,而最終又如何殊途同歸的死於失敗”-----摘自洪鵠的《阿乙:我比我活得久》

人物爭議

2015年4月8日,北京一家知名書店推出“駐店作家”計畫,70後作家阿乙受邀成為了這家書店的“駐店作家”,他也被稱為中國“駐店作家”第一人。但“點讚的”、“吐槽的”,眾說紛紜。
國內實體書店首推“駐店作家”
自作家阿乙成為“駐店作家”以來,作家駐店這種模式開始備受關注。
作為駐店作家,阿乙需要在書店寫作、和讀者面對面聊天、舉辦沙龍、講座等,每兩個月一期。
阿乙為這次駐店經歷寫的文章叫《自我訓誡課》。但為期半個月的駐店寫作並沒有影響他的創作,他的新書也已經交給了出版社,即將出版。另外,他的另一位作家朋友梁鴻已確定將加入該計畫。
“駐店作家”計畫源於西方,如紐約公立圖書館、《巴黎評論》、愛荷華大學等文化機構都有此類“駐店(館、校)作家”項目。不過,作家駐店模式在國內卻鮮有人涉足。此次推出“作家駐店”計畫,阿乙所駐書店的一位創始人有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能在創作者與讀者間建立更緊密的社區感,讓藝術家、作家與讀者能更直接、也更持續地彼此激發。
質疑:
阿乙“駐店”不純粹?
阿乙所駐書店內設有“阿乙薦書專區”,此區域內除了可以看到但丁、莎士比亞、卡夫卡、老舍等作家的作品,更有阿乙自己的作品《寡人》《模範青年》等。把自家作品擺進推薦專區,是每個駐店作家的“特權”。對此,有人認為,阿乙的“駐店”並不純粹,覺得他與書店存在經濟利益關係。
成都萬象城西西弗書店成都萬象城西西弗書店
在質疑的同時,“質疑者”還以國外的“駐店(館、校)作家”計畫,進行了舉例說明:“比如著名的‘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就是強調讓有潛質的作家接觸美國生活,讓這些作家可以參與美國大學的生活;並為這些作家提供適合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文藝創作。在3個月中,受邀作家需要參與大學的課程,安排各種座談會、閱讀會等。這只是純粹的文學的聚會,並不存在商業的影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