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四九起義紀念館

阜陽四九起義紀念館

阜陽四九起義紀念碑是"四。九"起義紀念館內的標誌性建築,紀念碑高10米,上題"四九起義紀念碑"七個大字。紀念碑是為了緬懷在1928年4月9日皖北阜陽爆發的武裝起義中壯烈犧牲的80餘位革命先烈而建。這次起義是中國共產黨貫徹"八·七"會議精神,用革命的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一次英勇的實踐,它極大的鼓舞了人民民眾的鬥志,打擊了敵人的反革命氣焰,積累了武裝鬥爭的經驗,培養和鍛鍊了幹部。

阜陽四九起義紀念館,位於安徽省阜陽市穎泉區邵營鎮王官集行政村北側山丘上。1959年建立“四.九”起義紀念館,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館內有由紀念碑、陳列室。
起義紀念館起義紀念館
紀念碑聳立在四層台階36級的平台上,紀念碑高10米,琉璃瓦冠頂,碑身為白色大理石。碑名由陳雲譙同志題寫。碑座為黑色大理石鑲嵌。 陳列館為磚瓦結構平房,10間展室,館藏文物72件,面積150平方米,室內分別陳列早期中共阜陽黨組織發展概況及阜陽近代史,“四.九”起義有關史實,今日阜陽的發展變化和成就,還陳列著“四.九”起義時用過的武器及烈士的遺物。
1928年4月9日,中共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在這裡組織領導了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參加起義的有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高桂滋部)教導團、第十軍(楊虎城部)軍校和阜陽地方黨組織領導的農民赤衛隊,後因雨阻,攻城久攻不下,起義軍分兵轉移,一路由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率領西行,一路由杜聿德等率領到邵營鎮與農民赤衛隊會合,在王官集大寺廟成立皖北蘇維埃政府,建立皖北工農紅軍,後因反動軍隊圍剿,起義軍彈盡糧絕失敗。 這次起義,有80多位共產黨員、農民赤衛隊員和革命民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皖北工農紅軍總指揮昌紹先在戰鬥中壯烈犧牲;皖北工農紅軍副總指揮杜聿德等20多人在突圍中被俘,杜聿德在阜陽城東關英勇就義;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在臨泉老集慘遭殺害;中共阜陽縣委書記喬錦卿被撲後在阜陽城英勇就義;阜陽的青年楷模,“兄弟雙烈”周傳業、周傳鼎等阜陽6烈士被殺害於安慶北門外。剛剛誕生紅色政權被扼殺在搖籃中。這次起義雖歷時不長,但它點燃了皖北革命的烈火,建立了我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在黃淮平原上,第一次建立了工農紅軍。
1961年7月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將阜陽“四.九”紀念館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安徽省愛國主義基地”;2004年7月,被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為“安徽省國防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