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四九起義紀念碑

阜陽四九起義紀念碑

阜陽四九起義紀念碑是“四·九”起義紀念館內的標誌性建築,紀念碑高10米,上題“四九起義紀念碑”七個大字。紀念碑是為了緬懷在1928年4月9日皖北阜陽爆發的武裝起義中壯烈犧牲的80餘位革命先烈而建。這次起義是中國共產黨貫徹“八·七”會議精神,用革命的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一次英勇的實踐,它極大的鼓舞了人民民眾的鬥志,打擊了敵人的反革命氣焰,積累了武裝鬥爭的經驗,培養和鍛鍊了幹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阜陽四九起義紀念碑
  • 地理位置:位於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邵營鎮王官集行政村
  • 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
  • 景點級別:紀念館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相關影視:《四九英雄》 
阜陽“四.九”紀念館,位於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邵營鎮王官集行政村(王官、盧營、朱莊、金莊)北側山丘上。1959年建立“四.九”起義紀念館,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館內有由紀念碑、陳列室。
紀念碑聳立在四層台階36級的平台上,紀念碑高10米,琉璃瓦冠頂,
碑身為白色大理石。碑名由陳雲譙同志題寫。碑座為黑色大理石鑲嵌。
陳列館為磚瓦結構平房,10間展室,館藏文物72件,面積150平方米,室內分別陳列早期中共阜陽黨組織發展概況及阜陽近代史,“四.九”起義有關史實,今日阜陽的發展變化和成就,還陳列著“四.九”起義時用過的武器及烈士的遺物。
1928年4月9日,中共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在這裡組織領導了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參加起義的有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高桂滋部)教導團、第十軍(楊虎城部)軍校和阜陽地方黨組織領導的農民赤衛隊,後因雨阻,攻城久攻不下,起義軍分兵轉移,一路由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率領西行,一路由杜聿德等率領到邵營鎮與農民赤衛隊會合,在王官集大寺廟成立皖北蘇維埃政府,建立皖北工農紅軍,後因反動軍隊圍剿,起義軍彈盡糧絕失敗。
這次起義,有80多位共產黨員、農民赤衛隊員和革命民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皖北工農紅軍總指揮昌紹先在戰鬥中壯烈犧牲;皖北工農紅軍副總指揮杜聿德等20多人在突圍中被俘,杜聿德在阜陽城東關英勇就義;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在臨泉老集慘遭殺害;中共阜陽縣委書記喬錦卿 被撲 後在阜陽城英勇就義;阜陽的青年楷模,“兄弟雙烈”周傳業、周傳鼎等阜陽6烈士被殺害於安慶北門外。剛剛誕生紅色政權被扼殺在搖籃中。這次起義雖歷時不長,但它點燃了皖北革命的烈火,建立了我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在黃淮平原上,第一次建立了工農紅軍。
1961年7月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將阜陽“四.九”紀念館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安徽省愛國主義基地”;2004年7月,被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為“安徽省國防教育基地”。
阜陽四九起義紀念碑
阜陽四九暴動始末:
開篇
安徽省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五四運動以後,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在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安徽人民英勇奮鬥的革命傳統,在新的條件下得到升華,發揚光大。
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陳獨秀,早期活動在安徽,培育了一批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崛起於包括皖西在內的大別山區,創立了名聞中外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二師、四師、五師、七師馳騁在大江南北、淮河兩岸,讓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震撼了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在爾後發動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中,安徽人民積極參戰,奮勇支前,為推翻國民黨反動政府作出了重大貢獻。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犧牲奮鬥,安徽人民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歷史具有連續性,今天的安徽是昨天安徽的繼續和發展。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勤勞智慧的安徽人民,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定能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阜陽四九起義紀念碑
帝國主義的入侵
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同清朝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了許多特權。在安徽,他們控制蕪湖海關,開闢蕪湖租界,掠奪礦山資源,控制鐵路航運,開辦教會學校,進行文化侵略等等。由此,安徽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控制蕪湖海關
1858、1860年,清政府被迫與英、法、美等過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給洋人以長江航行權和內地傳教權。1876年中英簽訂《煙臺條約》後,開蕪湖為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並將安慶大通池州)作為外國輪船停泊和上下貨物的"寄航港"。次年,蕪湖設海關。接著,又分別在裕溪口、無為泥汊口、宣城新莊口和西河鎮設立了分關。從此,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直接滲透到安徽沿江城市及全省各地。蕪湖海關設立始,便受到外國的控制。當時省內的一些官吏不學洋務,清朝政府就委派英人擔任稅務司、幫辦、書記等高級職務,讓他們獨霸海關大權,關稅自主權被斷送。據1914年到1916年的統計,由蕪湖進口的紡織品每年達40多萬匹,流出白銀達200萬海關兩。此外,洋油、洋火、洋酒、洋糖、水產、仁丹等也源源湧入蕪湖。
開闢蕪湖租界
1877年,英國駐蕪湖領事與蕪湖關道商定,在蕪湖西門外增闢通商租界。1904年,英國領事強迫蕪湖關道簽訂各國在蕪湖的《公共租界章程》10條。其中規定:將蕪湖市的陶家溝至弋磯山腳下,作為各國公共租界,占地面積689畝,供英、法、美、日、意等外國人建築房舍及居住之用。
掠奪礦產資源
自1895年甲午戰爭,帝國主義在中國採礦權後,列強紛紛與清政府簽訂礦物契約,攫取礦山開採權。如1901年8月,宣城煤礦公司與日商土倉鶴松氏簽訂了開採宣城煤礦契約,1904年安徽巡撫聶氏與英商凱約翰簽訂開採銅官山鐵礦契約,強行開採,激起銅陵人民收回銅官山鐵礦的鬥爭。1916年,當塗的寶興、福民、利民等鐵礦,也將礦石全部賣給日本。據統計,從1918年起到抗日戰爭爆發,日本從繁昌、當塗等地共掠奪鐵礦砂達600萬噸。
進行文化侵略
帝國主義對安徽進行經濟掠奪的同時,通過設教堂、辦學校、設醫院、辦報刊等手段宣傳西方思想,進行文化侵略。早在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後,資本主義國家傳教士即獲得深入我國內地"傳教"的特權。據1892年上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材料統計,英、法、美等國相繼在安慶大通、貴池、壽縣、合肥、宣城等地設教堂155所,到1908年增加到500所,而當時全省的國小只有497所。
五四運動在安徽
1915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民主運動。訊息傳到安徽,各地青年學生紛紛集會聲援,抵制日貨,提倡國貨。
安徽學生回響五四運動
1919年5月6日,安慶各中等以上學校的學生派代表在法政專門學校召開緊急會議,商討聲援北京五四運動。8日上午,安慶各校學生2000多人在黃家操場(現市體育館)舉行大會,憤怒聲討日寇侵略和軍閥政府的賣國勾當。蕪湖、合肥、六安、阜陽、徽州等地學生也紛紛集會聲援。為了統一領導和進一步推動全省學生的愛國運動,5月25日在安慶召開了各校學生代表大會,組成省學生聯合會,方洛舟為會長。
抵制日貨,"三罷"鬥爭
安徽抵制日貨的鬥爭,早在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時就已發生,站在抵制日貨鬥爭最前列的是安慶、蕪湖、合肥等地的學生。安徽學生的愛國鬥爭,得到了工人、店員、社會名流和工商業主等社會個階層人士的有力支持,從而由學生罷課發展到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具有廣泛民眾性的"三罷"鬥爭。6月11日安慶總罷市,碼頭工人罷工。六安、阜陽、合肥、宣城的功能地也廣泛開展了聲勢浩大的"三罷"鬥爭。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十月革命後,《新青年》成了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的重要陣地。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發表了李大釗撰寫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李大釗、陳獨秀主編的《每周評論》也刊登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在安徽廣泛流傳安慶和蕪湖是當時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地區。早期共產主義知識分子、青年運動領袖惲代英對安徽傳播馬列主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惲代英(1895-1931),又名遽軒,字了毅,祖籍江蘇武進,生於湖北武昌。1920年11月應聘宣城省立第四師範任教導主任,宣傳馬克思主義。
八七會議後安徽
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武漢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徹底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並把發動農民起義作為當前的最重要任務。
安徽地方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
1927年5月中共安徽省臨時委員會在武漢成立,柯慶施任書記。8月初由武漢秘密遷回安徽,在蕪湖設立了省臨委機關。1928年3月第二屆省臨委成立,尹寬任書記。省臨委把恢復、建立各地黨組織作為中心工作。到1927年10月上旬,建立了蕪湖市委,宿縣、壽險縣兩個臨時縣委,安慶、六安、泗縣、無為4個特別區委。到1929年5月,全省先後恢復建立了22個特委、特區委、縣委、直屬區黨委組織。5月24日,中央決定暫時取消安徽省臨委,同時在蕪湖、安慶、六安、阜陽4箇中心區域建立中心地方黨部,由中央直接指導。全省黨員數量由1927年252人增加到1931年4626人。
農民暴動
在八七會議精神推動下,安徽各地的農民運動有了很大的恢復和發展。1927年10月至1928年底共發生農民暴動6起,地點在桐城、潛山、南陵、泗縣、東流、至德、郎溪等地,均為安徽省臨委所屬黨組織領導。1929年至1930年全省發生較大規模的農民暴動35起,主要在皖西地區,有的建立了紅軍和鞏固的根據地。其中著名的暴動有阜陽"四九"起義、商南起義、六霍起義和請水寨暴動。
【"四九"起義】1928年4月9日,中共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和李端甫、杜聿德等發動的阜陽暴動,是一次由皖北特委策動國民黨高桂滋部兵變和當地農民起義相結合的大規模暴動,宣布成立皖北蘇維埃政府和皖北工農紅軍。11日被軍閥部隊及地主武裝鎮壓,起義失敗。
【六霍起義】1929年11月8日六安獨山數千農民包圍自衛團,迫敵釋放被捕六安三區農民協會秘書何壽全,發生武裝衝突。9日六安中心縣委指示各區立即進行武裝起義,12日成立三區革命委員會,朱雅清任總指揮,方英任黨代表。19日霍山縣西鎮農民在紅三十二師支持下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了西鎮革命委員會和軍事指揮部,徐育三任總指揮。1930年1月,獨山、西鎮兩地起義武裝合編成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三師,徐百川任師長。自此皖西革命根據地開始形成。
【請水寨暴動】1930年2月4日,中共潛山縣委王效亭等領導發動請水寨(今岳西縣境內)農民暴動,將原秘密組織的3個大隊,整編為紅軍潛山獨立師,王效亭任師長,陳履謙為黨代表。5月3日,成立潛山縣革命委員會,王焰才任主席。9月4日被敵人鎮壓,暴動失敗。
安徽抗日統一戰線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揭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鄂豫皖和皖浙贛邊紅軍游擊隊同國民黨地方當局和駐軍談判達成合作抗日協定,桂系主皖後成立了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隨著中共安徽各級當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全省抗日救亡運動全面展開。
岳西談判
1937年7月15日(一說13日),紅二十八軍政委高敬亭致函國民黨豫鄂皖邊區督辦衛立煌,建議舉行停戰談判,共同抗日。20日,衛立煌派劉剛夫為代表與高敬亭派出的代表何耀榜接觸,22日起雙方在岳西青天畈上青國小正式舉行談判。其間高敬亭以紅二十八軍"軍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始終參加和領導這次談判。7月28日上午8時,雙方決定在紅二十八軍臨時集合點岳西縣九河的朱家大屋舉行停戰談判協定簽字儀式。高敬亭化名李守義,仍以紅二十八軍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出席,何耀榜和劉剛夫分別在協定上籤字。此後,雙方均按協定條款實施,鄂豫皖邊區很快呈現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新局面。
舍會山談判
1937年10月底,國民黨浙贛皖邊區主任公署代表張甫成到祁門舍會山與中共皖贛特委代表李步新、江天輝接洽,11月初又到瑤里談判,達成了合作抗日協定。至此,以休寧石屋坑為活動中心的浙贛皖紅軍三年游擊戰爭宣告結束。12月12月,陳毅專程從南昌到達舍會山,傳達中共中央關於國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指示精神。
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的成立
南京淪陷前夕,董必武、葉劍英在中共辦事處接見了國民黨著名左派人士朱蘊山,要其"迅速回安徽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後朱蘊山會見了即將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向他建議組織總動員委員會。1938年2月23日,第五戰區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安徽省分會在六安成立,張義純為主任委員;3月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成立,設定常務委員會,從常委中推定主任委員總攬全會事務,任命章乃器為秘書代行,下設總務、組織、宣傳、後勤、情報五部。此後,省動委會成立了43個直屬工作團,30個委託工作團。
解放軍挺進安徽
1947年從7月到9月,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話東野戰軍挺進豫皖蘇;在此前後,其他戰場的解放軍也相繼轉入進攻。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1947年6月10日,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二、三、流縱隊組成南征野戰軍,執行挺進中原創建大別山根據地的戰略任務。6月30日夜劉鄧大軍13萬人,在臨濮集至張秋鎮300語裡寬地段強渡黃河,然後在冀魯豫和豫皖蘇軍區配合下,發起魯西南戰役,作戰28天,殲敵6萬餘人。8月7日,劉鄧大軍開始了潛力躍進大別山的壯舉。1947年11月初,劉伯承、小平在指揮高山鋪戰鬥全殲敵第四十五軍和第五十二師第八十二旅後,把指揮部東移到太湖縣劉家畈。
解放戰爭時期
劉鄧大軍勝利到達大別山
陳粟大軍挺進豫皖蘇
1947年8月31日,陳毅、粟裕率第六縱隊、特種兵縱隊主力到達陽穀、壽張地區,與第十縱隊會合。9月9日,陳粟指揮華北野戰軍在沙土集將敵整編第五十七師9000餘人全部殲滅。9月26日開始陳粟大軍南下各縱隊先後於蘭封、民權間和碭山以西越過隴海線,分別向尉氏、鄢陵、太和、蒙城挺進。經過1個月的戰鬥先後攻克24座縣城,其中有安徽的渦、蒙、亳、太、阜、潁、靈等8縣。12月,陳粟外線兵團參加了平漢線戰役,破擊平漢路鄭州至漯河段,隴海線鄭州至開封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