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功能位

當肢體處於某個位置上能夠很快的做出不同動作的體位,這個體位即稱為功能位.肢體各個關節都有各自的功能位.當關節功能不能完全恢復時,則必須保證其最有效的、最起碼的活動範圍,即以各個關節的功能為中心而擴大的活動範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節功能位
  • 概述:體位
  • 肩部:肩部只有鎖骨內端與軀幹相連
  • 上肢:的主要功能是手的套用
上肢,肩部,肘部,前臂,腕部,手部,下肢,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各關節功能位,

上肢

上肢的主要功能是手的套用,以靈活型為主.上肢的肩關節、肘關節和腕關節以及多樣化的連線方式,都是為了保證充分發揮手的功能,完成各種負責多變的運動.

肩部

肩部只有鎖骨內端與軀幹相連,與胸骨形成胸鎖關節,而且盂肱關節本身接觸面積小,肱骨頭與肩胛盂的關節角度差別較大,加上肩胛骨的聯合運動幅度很大,使得手在以上肢全長為半徑的球形面上,得以充分活動.
肩關節的功能位是指肩關節處於:外展40~50°,前屈15~25°,內旋25~30°的位置.該位置在臨床上常用於肩部手術外固定.在肩關節融合術中,肩關節固定於該位置.患者利用肩胛骨和胸骨間的活動範圍,基本上可以滿足ADL要求.患側手臂一般可以摸到頭面部和臀部.在青少年患者,由於肩胛骨比較靈活,肩鎖關節和胸鎖關節的良好代償活動,肩關節融合可固定於外展50°位,其他角度與成人相同,隨著成長發育和重力作用,到成年期此角度可減少至外展40°左右.

肘部

解剖上,肘關節是僅有一個關節腔的關節,然而生理上它卻具有兩種不同的功能.旋前、旋後運動發生在上尺橈關節,屈曲和伸直發生在肱橈和肱尺關節,因此,擴大了手的運用範圍及靈活性.
肘關節功能為是屈曲90°位,其最有用的活動範圍是60~120°之間.從功能方面考慮,肘關節的屈曲大於伸直.由於肘關節在多數情況下是固定在屈肘90°位,開始肘關節鍛鍊時,有些患者往往害怕肘關節神不直,因此,很自然地把鍛鍊終點反覆在伸肘方面,而忽略了更為重要而且更難恢復的屈肘運動,加以體位和重力作用的自然趨勢是伸肘,因而當肘關節功能不能完全恢復時,受限最多的是屈肘,而伸肘影響較小,從而喪失了發揮作用的最有利活動範圍.

前臂

功能位是旋前、旋後中立位,其最有用的活動範圍是旋前、旋後各45°.但一般右側旋前的需要較多,而左側旋後的需要較多.左側手者則相反.

腕部

腕關節位於手與前臂之間,是一個由腕掌關節、腕尺關節、橈腕關節和橈尺關節組成的符合關節,具有傳導應力及屈伸、偏斜、旋轉、迴旋運動等功能.腕關節功能位是背伸20°,但有時需要根據患者的需求來定.腕關節的尺偏大於橈偏.

手部

手的精細解剖和複雜的功能是身體其他部位肢體不能與其相比的.特別是拇指的外展對掌運動,使手指從單向運動發展為對立運動,使手的功能達到非常精確的水平.
手康復治療目的是恢復一個無痛性、全範圍活動的手.一個伸直僵硬而不能屈曲的手是毫無用處的.為了每天活動需要,手應該有抓握和對指功能.其次是手的伸直.假如手指屈曲活動受限,則可以增加掌指關節屈曲來補償.一般情況下,手各部位功能的重要程度應該是:①橈尺關節:旋前>旋後;②腕關節:伸腕>屈腕,尺偏>橈偏;③手指:依次是掌指關節屈曲、指間關節伸、掌指關節伸及指間關節屈;④拇指:腕掌關節外展、內旋、掌指關節屈伸和指間關節屈伸

下肢

下肢主要功能是負重、平衡和行走,要求下肢各關節不僅要穩定,而且要有一定的活動

髖關節

當足跟著地時屈曲最大,而當足跟離地接近完全伸直,以後轉為屈曲,到足跟開始離地時又接近伸直.之一範圍的伸-屈-伸活動,可以起到吸收足跟觸地時的震動,同時也是身體重心的垂直方向的上下移動儘量減少.從足跟開始離地時,膝關節漸屈曲,最擺動期最大,達到60°.步速愈快,擺動屈膝愈大,要求髖關節伸直達到0°位,屈曲達到60°位.

膝關節

膝關節完全伸直是保證良好功能與正常步態的重要條件,若膝關節屈曲攣縮僅10°,就會米昂西安影響膝關節功能.一般屈膝達105°就可以保證膝的良好功能,某些活動如腳踏車則屈膝要求大於105°,但可容欠伸5°左右.

踝關節

行走時活動範圍在背伸20°與跖屈20°指尖,當足跟著地時約為背伸20°,足趾離地時約為跖屈20°,因此,踝關節背伸與跖屈只要各自維持20°範圍,就不會影響日常活動.

各關節功能位

肩關節:外展45°,前屈30 ° ,外旋15 ° .
肘關節:屈曲90 ° ;體力勞動者,可維持在屈曲60-70 ° ,以便使用勞動工具。
腕關節:背伸20-30 °.
髖關節:前屈曲15-20 ° ,外展10-20 ° ,內旋5-10 °
膝關節:屈曲5 °左右。
踝關節:0 ° 。女性的踝關節功能位,可跖屈5-10 ° ,以適應穿有跟鞋,維持其身體稍前傾的姿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