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疾病

骨關節疾病

各類骨關節疾病,包括退行性關節炎、滑囊炎、滑膜炎、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質增生、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骨關節疾病
  • 主要症狀:關節疼痛
一、常見疾病:,二、鑑別診斷:,三、檢查:,

一、常見疾病:

1、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的名稱極多,如肥大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均指一種病,國內統一使用骨關節炎。其患病率隨著年齡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發。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
骨關節炎可從20歲開始發病,但大多數無症狀,一般不易發現。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50歲以上的人中,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為50%,55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為80%,國外的調查指出,有明顯的骨關節炎X線證據者,在45—64歲年齡組中,男性占25%,女性占30%.;而在65歲或以上的年齡組中,男性上升為58%,女性上升為65%。通過臨床調查也證實,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在59—69歲之間占29%,而在75歲或以上約占70%。我國將60歲以上劃為老年,據估計到本世紀末,我國進入老齡人口將達1億。如借用上述國外調查提出的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粗估,我國僅在老年中的骨關節炎患者就可達5千萬左右。因此,骨關節炎又被稱為“下半生疾病”。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骨關節炎與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
2、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覆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濕病。病因尚不明確,部分患者發病期有受寒冷、潮濕、勞累、創傷或精神因素等影響。
3、骨質增生:骨質增生是骨性關節炎的一種表現,屬於骨關節的一種退行性改變。據統計,40歲以上的人有45%-50%出現骨質增生。60歲以後,80%以上的人或多或少會出現骨質增生。
4、肩周炎:肩周炎又稱肩關節組織炎,這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炎症,50歲左右的人比較常見。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由於長期伏案工作,肩部的肌肉韌帶處在緊張狀態,故50歲以下人中也不少見。中醫認為本病由肩部感受風寒所致,又因患病後胸肩關節僵硬,活動受限,好像凍結了一樣,所以稱“凍結肩”、“肩凝症”。
肩關節是人體全身各關節中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其關節囊較鬆弛,關節的穩定性大部分靠關節周圍的肌肉、肌健和韌帶的力量來維持。由於肌腱本身的血液供應較差,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退行性改變,加之肩關節在生活中活動比較頻繁,周圍軟組織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磨擦擠壓,故而易發生慢性勞損。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地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骨質疏鬆症一般分兩大類,即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繼發性骨質疏鬆症。退行性骨質疏鬆症又可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為60.72%,女性為90.47%。

二、鑑別診斷:

1、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疼痛於活動時發生,休息後消失或好轉。急性發作時,疼痛加劇,同時可有關節腫脹、關節僵硬、關節內磨擦音等。
2、有的病人關節處於一定位置過久,或晨起下地,便感到關節疼痛,即所謂休息痛。此類病人逐漸活動關節一定時間後,疼痛消失,關節可感到鬆快。
3、增生之骨贅刺激或壓迫鄰近神經而發生放射性疼痛,如頸椎增生引起上肢疼,腰椎增生造成下肢痛,髖關節增生所致的股前內側痛等。脊椎嚴重增生可壓迫脊髓和神經根,出現感覺、運動、大小便障礙、神經刺激征,甚至截癱。
4、早期關節外形和活動無異常,晚期膝、手指等周圍軟組織較少的關節可看到骨性增粗,關節腫脹、肌肉萎縮及關節變形,關節有壓痛,活動受限,活動時有磨擦感。

三、檢查:

骨關節感染性病變:關節軟骨破壞、關節間隙變窄及骨性關節面破壞是診斷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依據,單純軸位CT未能顯示關節間隙情況,而髖關節MPR常規冠狀和矢狀重建則能清楚顯示,既能發現輕微的骨質破壞,又能顯示關節周圍細小膿腫存在,充分體現平片的整體性及軸位CT的細微性。如本組脊柱結核的MSCT掃描通過軸位、MPR冠狀位和矢狀位重建,對骨質破壞、結核所致砂粒樣死骨的顯示和膿腫的範圍比X線平片清晰得多。
MSCT對先天性髖關節脫位(CDH)通過三維重建,既能在術前充分了解股骨頭的覆蓋程度,髖臼的深度及髖臼開口的角度,又可以明確關節造蓋的位置和所需骨塊的大小,以避免髖臼成形術治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造成植骨過高的問題;還可以利用三維CT觀察髖臼上緣骨質發育情況,尤其可以清晰地觀察骨贅,術前確定最佳植骨部位,提高植骨成活率。本組病例套用上述術前MSCT評估方法,術後取得良好的效果。
頸突過長症候群:多排螺旋CT通過SSD或VRT3D重建及切割術,可直接、立體地顯示莖突長度、粗細、走行、彎曲程度、假關節形成等,為臨床診斷莖突過長症候群提供有力佐證,本組4例經MSCT診斷莖突過長,2例經過手術治療後症狀消失。
綜上所述,對骨關節系統疾病的MSCT診斷,在軸位CT的基礎上輔以MPR及VRT等3D重建,能更好地對病變進行定位、定性、定量,並顯示病變的立體空間,接近病理解剖,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大的臨床指導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