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

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是教育部於2005年1月7日發布的關於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
  • 發文機構教育部
  • 發文時間:2005年1月7日
檔案發布,檔案全文,

檔案發布

2005年1月7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和周濟部長在第二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檔案全文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
(2005年1月7日)
近年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快速發展,高等教育規模持續擴大,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高等學校教學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任務更加艱巨。因此,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轉移,在規模持續發展的同時,把提高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養數以千萬計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為落實《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畫》,實施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現就今後一個時期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1.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牢固確立人才培養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牢固確立質量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牢固確立教學工作在高等學校各項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貫徹“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工作方針,自覺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財力進一步加強教學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和要求是:著眼於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加大教學投入,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堅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協調發展,更加注重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3.加大教學經費投入,確保教學運行需要。高等學校要調整經費支出結構,切實把教學工作作為經費投入的重點,加大對教學經費的投入力度。學校學費收入中用於日常教學的經費不得低於25%,用以保障教學業務、教學儀器設備修理、教學差旅等教學開支。要大幅度增加實踐教學專項經費,儘快改變實踐教學經費嚴重不足的狀況。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與同級財政部門積極協調,共同研究制訂生均教育事業費撥款標準,確保高等學校生均教育事業費撥款及時、足額到位。教育部將定期向社會公布各高等學校教學經費投入情況,並將其作為教學工作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
4. 強化教學管理,確保教學工作正常秩序。高等學校要根據新形勢的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健全和完善各項教學工作規章制度。要通過制度建設,規範教師社會兼職和校外活動,促使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學工作,並引導教師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係;規範教學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促使管理人員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務工作;規範學生的行為,促使學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學習活動。要採取措施,確保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並對執行情況進行嚴格考核。要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加大新形勢下教學管理規律的研究,不斷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5. 深化教學改革,最佳化人才培養過程。高等學校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調整和設定學科專業,不斷最佳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強新設定專業建設和管理,把拓寬專業口徑與靈活設定專業方向有機結合。要科學制訂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標準,把加強基礎與強調適應性有機結合,著力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更加注重學生能力培養。要繼續推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構建新的課程結構,加大選修課程開設比例,積極推進彈性學習制度建設。要切實改變課堂講授所占學時過多的狀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有條件的高校要積極推行導師制,努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優質和個性化的服務。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要通過教學改革立項等機制,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理論研究、教學實踐探索和優質教學資源開發。
6.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走多樣化人才培養之路。高等學校要根據國家和地區、行業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和自身特點,科學定位,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要根據不同專業的服務面向和特點,結合學校實際和生源狀況,大力推進因材施教,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緊密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科學規劃本地高等學校布局結構、層次結構和科類結構,引導學校明確辦學思想,找準學校的定位。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要根據本地、本校的辦學基礎和社會需要,建設品牌專業,形成優勢和特色。教育部將用政策導向等多種手段,形成一批在不同類型高等學校中起示範帶頭作用的學校。
7. 強化教師教學工作制度,完善教師教學考核機制。高等學校要把教授、副教授為本科學生上課作為一項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學年至少要為本科學生講授一門課程,連續兩年不講授本科課程的,不再聘任其擔任教授、副教授職務。要完善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從事助教工作的制度。要把教師承擔教學工作的業績和成果作為聘任(晉升)教師職務、確定津貼的必要條件。要完善教師教學效果考核機制,大力表彰獎勵在教學工作第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同時,對教學效果不好,學生反映強烈的教師,不應繼續聘任其從事教學工作。要鼓勵和推進名師上講台,積極聘請國內外著名專家承擔講課任務或開設講座。高等學校廣大教師要積極探索教學規律,研究和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8. 加強教材建設,確保高質量教材進課堂。要大力錘鍊精品教材,並把精品教材作為教材選用的主要目標。對發展迅速和套用性強的課程,要不斷更新教材內容,積極開發新教材,並使高質量的新版教材成為教材選用的主體。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要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為契機,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組織編寫出版一批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要健全、完善教材評審、評介和選用機制,嚴把教材質量關。
9.加大教學信息化建設力度,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要確保高質量完成??1 500??門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任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要大力推進校、省、國家三級精品課程體系建設,形成多學科、多課程的網路共享平台。要建設儀器設備共享系統和數位化圖書館等,加快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的進程。要鼓勵教師共享精品課程等優質教學資源,按照教育規律和課程特點,推動多媒體輔助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國家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所開設的必修課程,使用多媒體授課的課時比例應達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學校應達到15%以上。
10. 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高等學校要強化實踐育人的意識,區別不同學科對實踐教學的要求,合理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要切實加強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保障各環節的時間和效果,不得降低要求。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要貼近實際,嚴格管理,確保質量。要不斷改革實踐教學內容,改進實踐教學方法,通過政策引導,吸引高水平教師從事實踐環節教學工作。要加強產學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不斷拓展校際之間、校企之間、高校與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加強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基地和實驗室建設。教育部將適時啟動基礎課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項目,推動高校實踐環節教學改革,並把實踐教學作為教學工作評估的關鍵性指標。
11. 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高等學校的所有實驗室和圖書資料室都要向學生開放,建立大學生儘早進入實驗室研究的基本制度和運行機制。要增加綜合性與創新性實驗,提供豐富的教學參考資料,積極推進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和合作式學習方式,引導大學生了解多種學術觀點並開展討論、追蹤本學科領域最新進展,提高自主學習和獨立研究的能力。要讓大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科學研究項目或自主確定選題開展研究等多種形式,進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12.繼續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高等學校要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各門課程、各教學環節都要貫徹素質教育的思想。要注重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積極面向非本專業學生開設文學、歷史、哲學、藝術,以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課程,提升大學生的人文和科技素養,增強社會責任感,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第二課堂要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鼓勵開展以提高大學生多方面能力和擴展學生專業知識為目標的課餘活動。高校教師要重視通過課內教學和課外輔導等切實提高大學生的素質,要加強對學生課外活動的引導。
13.以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提高大學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高等學校要全面推廣和使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成果,大力推進基於計算機和校園網的大學英語學習,建立個性化教學體系,切實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套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以非英語通用語種作為大學公共外語教學要求的院校和專業,也要根據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路推進改革。要提高雙語教學課程的質量,繼續擴大雙語教學課程的數量。積極鼓勵高等學校在本科教學領域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14. 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高等學校要營造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要以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誠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自強不息、誠實守信、勇於探索的精神,形成嚴謹的學術風氣。學生要以學為主,勤奮刻苦;教師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要堅持依法治教,嚴明學習紀律,嚴格考試管理、嚴肅考場紀律、嚴格評分標準,堅決遏制考試作弊現象,對於違反學校紀律的學生,要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15.加強高等學校教學工作評估,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教育部實施定期進行教學評估制度和高校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年度公布制度,有計畫地開展學科專業等專項教學評估工作,逐步建立政府、高校和社會有機結合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重視不同類型高校的辦學定位和特點,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要充分發揮教學評估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將評估結果作為學校增設專業、確定招生計畫、進行資源分配等有關工作的重要依據。高等學校要努力探索和建立本校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機制。
16.切實加強對本科教學工作的領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本科教學工作的重要意義,制定有關政策和措施,把提高本科教育質量作為評價和衡量高等學校工作的重要依據,確保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各高等學校的黨政一把手作為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要統籌學校的各項工作,把主要精力真正轉移到教學工作上來,把質量意識落實到具體工作之中,不斷推進高等學校的觀念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開創本科教育教學工作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