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
  • 發文字號:教高廳〔2011〕2號
  • 發文時間:2011年12月23日
  • 發文機構教育部辦公廳
指標體系,指標要求,調整說明,

指標體系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1.辦學思路與領導作用
1.1 學校定位
1.2 領導作用
1.3 人才培養模式
2.教師隊伍
2.1 數量與結構
2.2 教育教學水平
2.3培養培訓
3.教學條件與利用
3.1 教學基本設施
3.2 經費投入
4.專業與課程建設
4.1 專業建設
4.2 課程與教學
4.3 實踐教學
5.質量管理
5.1 教學管理隊伍
5.2 質量監控
6.學風建設與學生指導
6.1 學風建設
6.2 指導與服務
7.教學質量
7.1 德育
7.2 專業知識和能力
7.3 體育美育
7.4校內外評價
7.5 就業

指標要求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和基本要求(試行):
一級
指標
二級
指標
主 要
觀測點
基 本 要 求
備 注
1.1
學校
定位
● 學校定位
與規劃[注1]
學校辦學定位明確,發展目標清晰,能主動服務區域(行業)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科學合理,符合學校發展實際需要;
注重辦學特色培育。
[注1] 學校規劃包括學校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學科專業建設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校園建設規劃。
1.2
領導
作用
● 領導能力
● 教學中心地位
各級領導班子遵循高等教育辦學和教學規律,樹立“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學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認真落實學校發展規劃和目標,教育教學管理能力較強。
有以提高質量為核心、落實教學工作中心地位的政策與措施,重視建立並完善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各級教學管理人員責任明確,各職能部門服務人才培養情況好,師生基本滿意。
1.3
人才
培養
模式
● 人才培養思路
● 產學研合作教育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
突出套用型人才培養,思路清晰,效果明顯;
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注重因材施教。
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在與企(事)業或行業合作舉辦專業、共建教學資源、合作培養人才、合作就業等方面取得較好效果。
一級
指標
二級
指標
主 要
觀測點
基 本 要 求
備 注
2.1
數量
與結構
● 生師比
● 隊伍結構
全校生師比達到國家辦學條件要求[注2];
各專業的教師數量滿足本專業教學需要;
合理的控制班級授課規模,有足夠數量的教師參與學生學習輔導。
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比例≥50%;
在編的主講教師中90%以上具有講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具有碩士、博士學位,並通過崗前培訓;
教師隊伍年齡、學歷、專業技術職務等結構合理,有一定數量的具備專業(行業)職業資格和任職經歷的教師,整體素質能滿足學校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注2]參照教育部教發[2004]2號檔案限制招生規定。
2.2
教育
教學
水平
● 師德水平
● 教學水平
履行教師崗位職責,教書育人,從嚴執教,為人師表,嚴謹治學,遵守學術道德規範。
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指導總體上能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學效果較好,學生基本滿意。
2.3
培養
培訓
● 培養培訓
有計畫開展了教學團隊建設、專業帶頭人培養等工作,初見成效;
有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措施;
有加強教師專業職業資格和任職經歷培養的措施,效果較好;
重視青年教師培訓和專業發展,有規劃、有措施、有實效。
一級
指標
二級
指標
主 要
觀測點
基 本 要 求
備 注
3.1
教學
基本
設施
● 實驗室、實習場所建設與利用
● 圖書資料和校園網建設與利用
●校舍、運動場所、活動場所及設施建設與利用
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及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所占比例達到國家辦學條件要求[注3];
實驗室、實習場所及其設施能滿足教學基本要求,利用率較高。
生均藏書量和生均年進書量達到國家辦學條件要求[注4]。
圖書資料(含電子類圖書)能滿足教學基本要求,利用率高;
重視校園網及網路資源建設,在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
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達到國家辦學條件要求[注5];
教室、實驗室、實習場所和附屬用房面積以及其它相關校舍基本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利用率較高;
運動場,學生活動中心及相關設施滿足人才培養需要。
[注3] [注4] [注5]參照教育部教發[2004]2號檔案限制招生規定。
3.2
經費
投入
●教學經費投入
教學經費投入較好地滿足人才培養需要。其中,教學日常運行支出[注6]占經常性預算內教育事業費撥款(205類教育撥款扣除專項撥款)與學費收入之和的比例≥13%。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1200元人民幣,且應隨著教育事業經費的增長而逐步增長。
[注6]指學校開展普通本專科教學活動及其輔助活動發生的支出,僅指教學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務支出(302類)(不含教學專項撥款支出),具體包括:教學教輔部門發生的辦公費(含考試考務費、手續費等)、印刷費、諮詢費、郵電費、交通費、差旅費、出國費、維修(護)費、租賃費、會議費、培訓費、專用材料費(含體育維持費等)、勞務費、其他教學商品和服務支出(含學生活動費、教學諮詢研究機構會員費、教學改革科研業務費、委託業務費等)。取會計決算數。
4.1
專業
建設
● 專業設定
與結構調整
● 培養方案
有明確的專業設定標準和合理的建設規劃,能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本校實際調整專業,專業結構總體合理;
注重特色專業的培育。
培養方案反映專業培養目標,體現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構建了科學合理的培養套用型人才的課程體系,其中,人文社科類專業實踐教學占總學分(學時)不低於20%,理工農醫類專業實踐教學比例占總學分(學時)比例不低於25%,師範類專業教育實習不少於12周;
培養方案執行情況良好。
4.2
課程
與教學
● 教學內容與
課程資源建設
● 教學方法
與學習評價
課程建設有規劃、有標準、有措施、有成效;
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的需求,開設了足夠數量的選修課;
教學內容符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能夠反映本學科專業發展方向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教學大綱規範完備,執行嚴格;
注重教材建設,有科學的教材選用和質量監管制度;
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好,能有效利用網路教學資源。
有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方法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培養,教師能夠開展啟發式、參與式等教學,課程考核方式科學多樣。
4.3
實踐
教學
● 實驗教學
實習實訓
● 社會實踐
● 畢業論文(設計)與綜合訓練
實驗開出率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90%;
有一定數量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有開放性實驗室;
實驗指導人員結構合理,實驗教學效果較好。
能與企事業單位緊密合作開展實習實訓;
時間和經費有保證;
指導到位,考核科學,效果較好。
把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學計畫,規定學時學分,對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出時間和任務要求;
把教師參加和指導大學生社會實踐計入其工作量。
選題緊密結合生產和社會實際,難度、工作量適當,體現專業綜合訓練要求;
有50%以上畢業論文(設計)[注7]在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中完成;
教師指導學生人數比例適當,指導規範,論文(設計)質量合格。
[注7]包括不同科類畢業匯報演出、作品展示、醫學臨床實習、社會調查報告等。
5.1
教學
管理
隊伍
[注8]
● 結構與素質
結構較為合理,隊伍基本穩定,服務意識較強;
注重教學管理隊伍培訓,積極開展教學管理研究,有一定數量的研究實踐成果。
[注8]教學管理隊伍包括學校分管教學的校領導、教務處等專職教學管理人員、院(系、部)分管教學工作的院長(主任)、教學秘書等教學管理人員。
5.2
質量
監控
● 規章制度
● 質量控制
教學管理制度規範、完備,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執行較嚴格,教學運行平穩有序。
學校建立了自我評估制度,並注意發揮高校教學基本狀態資料庫的作用,對教學質量進行常態監控。
6.1
學風
建設
● 政策與措施
● 學習氛圍
●校園文化活動
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政策與措施,開展了行之有效的學風建設活動。
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主動、奮發向上,自覺遵守校紀校規,考風考紀良好。
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指導學生社團建設與發展,搭建了學生課外科技及文體活動平台,措施具體,學生參與面廣泛,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起到了積極作用,學生評價較好。
6.2
指導
與服務
● 組織保障
● 學生服務
每個班級配有兼職班主任或指導教師;按師生比不低於1:200的比例設定一線專職輔導員崗位;專職就業指導教師和專職就業工作人員與應屆畢業生的比例要保持不低於1:500;按師生比不低於1:5000的比例配備專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且不少於2名,並設定了相關機構;
有調動教師參與學生指導工作的政策與措施,形成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機制。
開展了大學生學習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創業教育指導、就業指導與服務、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心理健康諮詢等服務,學生比較滿意;
有跟蹤調查畢業生髮展情況的制度。
7.1
德育
●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品德
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較強,學生比較滿意,評價較高。
學生展現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表現出服務國家和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具有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良好品質,學生能積極參與志願服務等公益活動。
7.2
專業
知識
和能力
● 專業基本理論與技能
● 專業能力
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學生掌握了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具備了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的能力。
7.3
體育
美育
● 體育和美育
《國家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達85%,學生身心健康;
開設了藝術教育課程,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7.4
校內
外評價
● 師生評價
● 社會評價
學生對教學工作及教學效果比較滿意,評價較好;
教師對學校教學工作和學生學習狀況比較滿意。
學校聲譽較好,學生報到率較高;
畢業生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認可度較高,評價較好;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較高。
7.5
就業
● 就業率
● 就業質量
應屆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達到本地區高校平均水平。
就業面向符合學校培養目標要求,畢業生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相關性較高,就業崗位適應性較強,有良好的發展機會。畢業生對就業工作的滿意度較高。

調整說明

對民辦、醫學類、藝術類高校部分評估指標的調整說明
一、民辦高校部分評估指標的調整說明
1.辦學思路與領導作用
1.2 領導作用
增加一個觀測點“領導體制”,基本要求為:領導體制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學校董事會(或理事會)、校務委員會、黨委會機構發揮了各自的職能;建立了學校發展決策諮詢機構並很好發揮了作用;建立了學校師生員工民主管理監督、建言獻策的機制。
2.教師隊伍
2.1 數量與結構
觀測點“生師比”合格標準中增加:自有專任教師數量不低於專任教師總數50%。“專任教師計算方法”是:自有教師及外聘教師中聘期二年(含)以上並滿足學校規定教學工作量的教師按1:1計入,聘期一年至二年的外聘教師按50%計入,聘期不足一年的不計入專任教師數。
二、醫學類高校部分評估指標的調整說明
1.教師隊伍
2.1數量與結構
觀測點“生師比”合格標準中增加:醫學類專業(主要指五年制、授醫學學士的專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針灸推拿學等本科專業)要有一支雙師型的臨床教師隊伍,教師隊伍數量與學生數量的比例達到1:10。臨床教師的計算以附屬醫院(直屬)具有醫師職稱系列全部人員的15%計;非直屬附屬醫院教師按聘請校外教師折算,原則上不超過全校教師總數的四分之一。
觀測點“隊伍結構”合格標準中增加:醫學類專業整體師資隊伍結構必須由校本部基礎教師和臨床教師兩大部分組成(臨床教師必須有執業醫師資格,且理論授課和課間見習教學教師須有主治醫師及以上醫療職稱)。
2.教學條件與利用
3.1 教學基本設施
觀測點“實驗室、實習場所”合格標準增加:醫學教育必須有附屬醫院和非直屬附屬教學醫院承擔學生臨床階段教學,且生均床位數達到0.8張以上。非直屬附屬醫院指經當地行政部門批准、可完成臨床教學全過程且有一屆以上畢業生的教學醫院。
3.專業與課程建設
4.3 實踐教學
觀測點“實習實訓”合格標準增加:臨床階段教學中主幹課程課間見習與理論授課的比例不少於1:1。
觀測點“畢業設計與綜合訓練”:對於醫學生是指畢業實習和畢業綜合考試。畢業實習時間不應少於48周。臨床實習教學管理制度基本健全,有出科考試和畢業考試制度並實施;實習大綱規定的操作項目合理,多數學生基本完成規定項目;畢業實習每生實際管理病床4-- 6張。
三、藝術類高校部分評估指標的調整說明
1.教師隊伍
2.1 數量與結構
觀測點“隊伍結構”合格標準中“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比例≥50%”改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比例≥35%”。
藝術類院校中的主講教師“具有二級及以上藝術類專業技術職務,通過崗前培訓並取得合格證”視同為“具有講師及以上職務或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通過崗前培訓並取得合格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