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關於經濟學現狀的三篇論文》由一篇序言和三篇論文構成。該書系統地闡明了庫普曼斯對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認識,總結了庫普曼斯在經濟學上的主要貢獻。
第一篇論文是《資源配置與價格體系》,作者在該篇論文中運用新的數學工具闡明了經濟學的傳統理論,並且總結了數理經濟學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從而揭示了傳統經濟學與數理經濟系的一些內在的邏輯聯繫。該篇論文由四章組成:(一)點集合。線性函式與經濟決策的分散化。(二)競爭均衡與帕累托最適度。(三)生產效率與價格體系。(四)歷時的生產;資本和利息。
第二篇論文是《經濟知識的構成》,共分為十二節,是一篇經濟學淋鞏挨方法論論文。
第三篇論文是《經濟學中工具與問題的相互影響》,共分九節,著重討論了分析工具在歸墊付奔經濟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1810年
邊際革命以後,數學研究方法被逐漸引入到經濟學領域。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經濟學中用得較多的數學方法是微積分。從20世紀40年代起,隨著數學方法本身的發展,拓撲學、集合論、線性規劃和對策論等一些新的數學工具開始滲入經濟學領域。與此同時,公理化方法,即自然科學的傳統研究方法被套用於經濟學,從而逐步形成以數學為表達方式的另一分支——
數理經濟學。在經濟學的這一發展過程中,庫普曼斯作為主要推進者之一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數理經濟學產生以後,不同的經濟學家由於採用不同的經濟表達方式,從而在信息溝通上產生了較大的障礙,致使數理經濟學的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無法及時為廣大經濟學家所接受和理解。因此,如何溝通數理經濟學家與非數理經濟學家之間的聯繫以及如何及時將數理經濟學的研究成果轉達給廣大經濟學家,便成為經濟學領域急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同時,由於公理化方法和另外一些新的教學工具被套用於經濟理論的闡述上才凳龍,從而引起了經濟學研究方法的一場革命,如何評價這一變革對經濟學發展的意義也成為經濟學界急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庫普曼斯的《關於經濟學現狀的三篇論文》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其目的是試圖解決上述兩個問題。
作品思想
第一篇論文《資源配置與價格體系》中,作者先用通俗的語言介紹了經濟學中的一些新的分析工具,主要的概念有:商品空間、機會集合、凸集合、緊集合、分離線等,這些工具中較重要的是兩個相反相才達背成的定理。第一個定理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個體的極大值包含著總體的極大值;第二個定理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總體的極大值也包含著個體的極大值。然後,作者套用這些分析工具討論了兩個問題;第一問題涉及競爭市場機制與資源最優配置之間的關係問題;第二個問題涉及資源配置方法上的新成果與傳統經濟理論之間的關係問題。
第二篇論文《經濟知識的構成》中,庫普曼斯認為有必要為方法論進行辨護,因為在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方法論總是處於一種被人們忽視的地位,甚至有一種壞夜習芝霉名聲。他認為,每當新的作品問世時,每當經濟學研究對象的重點發生變化時,以及每當新的分析工具得到套用時,人們都會展開對方法論的討論。而當時,經濟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研究的重點以及分析工具都在發生變化,這必然會引起方法論上的反響。他的這篇論文的內容是要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總結當時經濟學的變化。
第三篇論文《經濟學中工具與問題的相互影響》中,作者系統論述多屑了分析工具的地位。他指出,由於工具的選取決定於特定的問題,所以工具在經濟學上原則上處於僕人的地位。但是工具也有其自身的革命,它甚至能支配一個時期或一個學派。有些問題的解決會由於工具尚未發現而受到影響,相反,由於工具的獲得可以使一些嫌臘酷問題及時得到解決。因此,人們的僕人在某些場合下會變成主人。
作品影響
《關於經濟學現狀的三篇論文》是對西方經濟學現代化的哲學總結和前瞻之一,其中許多內容對於政治經濟學及經濟學的現代化具有啟發意義。以當代科學成果及其哲學提升為依據,揭示了經濟學理論體系的一般結構,是庫普曼斯對當代經濟學的一大哲學貢獻。
出版信息
《關於經濟學現狀的三篇論文》由麥格勞—希爾圖書公司於1957年首次出版。中譯本由蔡江南譯出,由商務印書館於1992年出版。
作者簡介
佳林·庫普曼斯,又譯為賈林·庫普曼,西方經濟學家,由於他在資源最優配置理論的貢獻而獲得了1975年度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給定的生產技術和消費者偏好下,如何將有限的經濟資料分配於各種產品的生產,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需要,這就是資源最優配置理論的中心內容,也是庫普曼斯的主要研究領域。他的主要貢獻集中在對資源配置方式的說明上。主要論著有:《動態經濟模型的統計推斷》《生產和配置的活動分析》 《關於經濟學現狀的三篇論文》《論最優經濟成長概念》《時間上的分布和“最優”總經濟成長》《經濟成長和能耗盡的資源》等。
第二篇論文《經濟知識的構成》中,庫普曼斯認為有必要為方法論進行辨護,因為在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方法論總是處於一種被人們忽視的地位,甚至有一種壞名聲。他認為,每當新的作品問世時,每當經濟學研究對象的重點發生變化時,以及每當新的分析工具得到套用時,人們都會展開對方法論的討論。而當時,經濟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研究的重點以及分析工具都在發生變化,這必然會引起方法論上的反響。他的這篇論文的內容是要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總結當時經濟學的變化。
第三篇論文《經濟學中工具與問題的相互影響》中,作者系統論述了分析工具的地位。他指出,由於工具的選取決定於特定的問題,所以工具在經濟學上原則上處於僕人的地位。但是工具也有其自身的革命,它甚至能支配一個時期或一個學派。有些問題的解決會由於工具尚未發現而受到影響,相反,由於工具的獲得可以使一些問題及時得到解決。因此,人們的僕人在某些場合下會變成主人。
作品影響
《關於經濟學現狀的三篇論文》是對西方經濟學現代化的哲學總結和前瞻之一,其中許多內容對於政治經濟學及經濟學的現代化具有啟發意義。以當代科學成果及其哲學提升為依據,揭示了經濟學理論體系的一般結構,是庫普曼斯對當代經濟學的一大哲學貢獻。
出版信息
《關於經濟學現狀的三篇論文》由麥格勞—希爾圖書公司於1957年首次出版。中譯本由蔡江南譯出,由商務印書館於1992年出版。
作者簡介
佳林·庫普曼斯,又譯為賈林·庫普曼,西方經濟學家,由於他在資源最優配置理論的貢獻而獲得了1975年度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給定的生產技術和消費者偏好下,如何將有限的經濟資料分配於各種產品的生產,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需要,這就是資源最優配置理論的中心內容,也是庫普曼斯的主要研究領域。他的主要貢獻集中在對資源配置方式的說明上。主要論著有:《動態經濟模型的統計推斷》《生產和配置的活動分析》 《關於經濟學現狀的三篇論文》《論最優經濟成長概念》《時間上的分布和“最優”總經濟成長》《經濟成長和能耗盡的資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