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最佳化廣東行政區劃設定的建議

2014年1月廣東“兩會”,王蘇生作為致公黨廣東省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又以致公黨廣東省委的名義向廣東省政協第十一屆二次會議提出《關於最佳化廣東行政區劃設定的建議》的集體提案。建議通過拆分整合的方式將目前廣東2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行政區劃重新組合,最終形成包括廣州、深圳在內的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最佳化廣東行政區劃設定的建議
  • 時間:2014年1月
  • 地點:廣東
  • 屬性:行政區劃
內容,調整方案,觀點,

內容

提案介紹,目前廣東省共有2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地級及以上城市數量排名全國第一。不過,與江蘇的13個地級市、浙江的11個地級市和山東的17個地級市相比,廣東的地級市數量偏多。
根據2011年廣東經濟數據和人口數據,平均每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常住人口和經濟總量(GDP)計算起來並不低,平均每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經濟總量為2630億元、常住人口為500萬人。但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經濟總量還是常住人口數量,廣州、深圳、佛山、東莞4個城市占了較大比重。如果扣除這4個市,剩餘17個地級城市,平均每個城市常住人口、經濟總量相對較低,每個城市經濟總量為1196.825億元,每個城市常住人口為390.267萬人。
提案指出,導致廣東地級城市過多和規模過小原因,主要在於20世紀80、90年代短時間批量設定地級市造成的。

調整方案

廣東行政區劃建議八大調整
粵東地區
汕頭、揭陽、潮州三市合併,建立潮汕市;拆分汕尾地級市
河源和梅州合併,以生態保護為主要功能
粵西地區
雲浮市合併到肇慶市,雲浮市降為縣級市
湛江、茂名未來均以石油化工為主業,兩市合併建立粵西市,陽江分拆,吸收陽江部分管轄縣市
粵北地區
清遠分拆,部分併入廣州,大部分併入韶關
珠三角地區
廣州、佛山合併,並吸納清遠所轄少部分縣市
深圳、東莞、惠州合併,並吸納原汕尾管轄的一些縣區
珠海、中山、江門三市合併,建立珠江市,吸納陽江部分所轄縣市

觀點

致公黨廣東省委提交今年廣東政協第十一屆二次會議的《關於最佳化廣東行政區劃設定的建議》的集體提案指出,與國內其他省份相比,在城市管理幅度上,廣東有2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每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管轄的縣級行政區為5.76個,即使去除東莞、中山沒有所轄縣級行政區城市,其餘19個城市平均管轄縣級行政區也只有6.37個。“這些指標遠低於江蘇浙江山東等其他沿海經濟發達省份。與東部沿海省份相比,廣東現行行政區劃問題尤其明顯,嚴重阻礙了廣東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上述提案認為,廣東現行行政區劃存在的問題,最突出的就是各地級市中心城市經濟實力與所轄區域嚴重不匹配,普遍出現“小馬拉大車”或“大馬拉小車”的局面。
所謂“小馬拉大車”,主要表現為粵東西北部分地級市中心城市缺乏相應的經濟實力,無力發揮應有的輻射作用和拉動作用。而“大馬拉小車”主要表現在珠三角中心城市(如深圳),由於所轄區域面積過小,不能充分發揮其經濟中心城市功能。“正是這種區劃設定的不合理狀況,既不利於城鄉協調發展,又加劇了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
上述提案指出,新型城鎮化是中國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是中國成功調離“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關鍵戰略之一。未來城鎮化的引擎就是一批有較強經濟輻射帶動能力、有創新活力的區域中心城市。廣東如果不進行最佳化行政區劃設定,勢必影響廣東城鎮化進程,從而影響未來10年經濟發展。
王蘇生表示,通過適當合併、調整現有地級市設定,可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同時又可以打破固化的利益格局和封閉保守的文化體制痼疾,以此為契機推動新一輪的廣東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充分發揮粵東西北發展潛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在整個城鎮序列中,廣東相對薄弱的是地級市和縣級市,廣東最需要加強的也是地級市實力,只有這樣,廣東才能一方面大幅度降低行政成本,另一方面,又為廣東未來發展增強後勁,縮小區域發展差異。”王蘇生說。
致公黨廣東省委提案認為,導致廣東地級城市過多和規模過小的原因,主要在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短時間批量設定地級市而成,例如,1979年深圳、珠海同時設為地級市;1983年佛山、梅州、茂名、江門同時設為地級市;1988年東莞、中山、清遠、陽江、汕尾同時設為地級市;1991年潮州、揭陽同時設為地級市;1994年雲浮設為地級市。
“這是以時間短、缺乏嚴密認證、行政主導等為特徵的城市化進程所致,今後廣東行政區劃最佳化設定決策應以此為鑑。”王蘇生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