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推進建築信息模型套用的指導意見

2015年6月16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以建質函〔2015〕159號印發《關於推進建築信息模型套用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分BIM在建築領域套用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工作重點、保障措施5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推進建築信息模型套用的指導意見
  • 印發機關:住房城鄉建設部
  • 文號:建質函〔2015〕159號
  • 印發時間:2015年6月16日
通知,意見,

通知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推進建築信息模型套用指導意見的通知
建質函〔2015〕159號
各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直轄市建委(規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總後基建營房部工程局:
為指導和推動建築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套用,我部研究制定了《關於推進建築信息模型套用的指導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5年6月16日

意見

關於推進建築信息模型套用的指導意見
為貫徹《關於印發2011-2015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的通知》(建質〔2011〕67號)和《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推進建築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建市〔2014〕92號)的有關工作部署,現就推進建築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簡稱BIM)的套用提出以下意見。
一、BIM在建築領域套用的重要意義
BIM是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等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維模型信息集成技術,是對建築工程物理特徵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數位化承載和可視化表達。
BIM能夠套用於工程項目規劃、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等各階段,實現建築全生命期各參與方在同一多維建築信息模型基礎上的數據共享,為產業鏈貫通、工業化建造和繁榮建築創作提供技術保障;支持對工程環境、能耗、經濟、質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檢查和模擬,為項目全過程的方案最佳化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支持各專業協同工作、項目的虛擬建造和精細化管理,為建築業的提質增效、節能環保創造條件。
信息化是建築產業現代化的主要特徵之一,BIM套用作為建築業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極大地促進建築領域生產方式的變革。
目前,BIM在建築領域的推廣套用還存在著政策法規和標準不完善、發展不平衡、本土套用軟體不成熟、技術人才不足等問題,有必要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進BIM在建築領域的套用。
二、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工程建設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為依據,堅持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相結合,在建築領域普及和深化BIM套用,提高工程項目全生命期各參與方的工作質量和效率,保障工程建設優質、安全、環保、節能。
(二)基本原則。
1.企業主導,需求牽引。發揮企業在BIM套用中的主體作用,聚焦於工程項目全生命期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通過BIM套用,提高工程項目管理水平,保證工程質量和綜合效益。
2.行業服務,創新驅動。發揮行業協會、學會組織優勢,自主創新與引進集成創新並重,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BIM套用軟體,建立BIM資料庫及信息平台,培養研發和套用人才隊伍。
3.政策引導,示範推動。發揮政府在產業政策上的引領作用,研究出台推動BIM套用的政策措施和技術標準。堅持試點示範和普及套用相結合,培育龍頭企業,總結成功經驗,帶動全行業的BIM套用。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末,建築行業甲級勘察、設計單位以及特級、一級房屋建築工程施工企業應掌握並實現BIM與企業管理系統和其他信息技術的一體化集成套用。
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項項目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中,集成套用BIM的項目比率達到90%:以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大中型建築;申報綠色建築的公共建築和綠色生態示範小區。
四、工作重點
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BIM套用配套激勵政策和措施,扶持和推進相關單位開展BIM的研發和集成套用,研究適合BIM套用的質量監管和檔案管理模式。
有關單位和企業要根據實際需求制定BIM套用發展規劃、分階段目標和實施方案,合理配置BIM套用所需的軟硬體。改進傳統項目管理方法,建立適合BIM套用的工程管理模式。構建企業級各專業族庫,逐步建立覆蓋BIM創建、修改、交換、套用和交付全過程的企業BIM套用標準流程。通過科研合作、技術培訓、人才引進等方式,推動相關人員掌握BIM套用技能,全面提升BIM套用能力。
(一)建設單位。
全面推行工程項目全生命期、各參與方的BIM套用,要求各參建方提供的數據信息具有便於集成、管理、更新、維護以及可快速檢索、調用、傳輸、分析和可視化等特點。實現工程項目投資策劃、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各階段基於BIM標準的信息傳遞和信息共享。滿足工程建設不同階段對質量管控和工程進度、投資控制的需求。
1.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在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設計階段,通過建立基於BIM的可視化信息模型,提高各參與方的決策參與度。
2.建立BIM套用框架。明確工程實施階段各方的任務、交付標準和費用分配比例。
3.建立BIM數據管理平台。建立面向多參與方、多階段的BIM數據管理平台,為各階段的BIM套用及各參與方的數據交換提供一體化信息平台支持。
4.建築方案最佳化。在工程項目勘察、設計階段,要求各方利用BIM開展相關專業的性能分析和對比,對建築方案進行最佳化。
5.施工監控和管理。在工程項目施工階段,促進相關方利用BIM進行虛擬建造,通過施工過程模擬對施工組織方案進行最佳化,確定科學合理的施工工期,對物料、設備資源進行動態管控,切實提升工程質量和綜合效益。
6.投資控制。在招標、工程變更、竣工結算等各個階段,利用BIM進行工程量及造價的精確計算,並作為投資控制的依據。
7.運營維護和管理。在運營維護階段,充分利用BIM和虛擬仿真技術,分析不同運營維護方案的投入產出效果,模擬維護工作對運營帶來的影響,提出先進合理的運營維護方案。
(二)勘察單位。
研究建立基於BIM的工程勘察流程與工作模式,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和套用條件確定不同階段的工作內容。開展BIM示範套用。
1.工程勘察模型建立。研究構建支持多種數據表達方式與信息傳輸的工程勘察資料庫,研發和採用BIM套用軟體與建模技術,建立可視化的工程勘察模型,實現建築與其地下工程地質信息的三維融合。
2.模擬與分析。實現工程勘察基於BIM的數值模擬和空間分析,輔助用戶進行科學決策和規避風險。
3.信息共享。開發岩土工程各種相關結構構件族庫,建立統一數據格式標準和數據交換標準,實現信息的有效傳遞。
(三)設計單位。
研究建立基於BIM的協同設計工作模式,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和套用條件確定不同階段的工作內容。開展BIM示範套用,積累和構建各專業族庫,制定相關企業標準。
1. 投資策劃與規劃。在項目前期策劃和規劃設計階段,基於BIM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對項目規劃方案和投資策略進行模擬分析。
2. 設計模型建立。採用BIM套用軟體和建模技術,構建包括建築、結構、給排水、暖通空調、電氣設備、消防等多專業信息的BIM模型。根據不同設計階段任務要求,形成滿足各參與方使用要求的數據信息。
3.分析與最佳化。進行包括節能、日照、風環境、光環境、聲環境、熱環境、交通、抗震等在內的建築性能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結合全生命期成本,進行最佳化設計。
4.設計成果審核。利用基於BIM的協同工作平台等手段,開展多專業間的數據共享和協同工作,實現各專業之間數據信息的無損傳遞和共享,進行各專業之間的碰撞檢測和管線綜合碰撞檢測,最大限度減少錯、漏、碰、缺等設計質量通病,提高設計質量和效率。
(四)施工企業。
改進傳統項目管理方法,建立基於BIM套用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協同工作機制。明確施工階段各參與方的協同工作流程和成果提交內容,明確人員職責,制定管理制度。開展BIM套用示範,根據示範經驗,逐步實現施工階段的BIM集成套用。
1.施工模型建立。施工企業應利用基於BIM的資料庫信息,導入和處理已有的BIM設計模型,形成BIM施工模型。
2.細化設計。利用BIM設計模型根據施工安裝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指導建築部品構件的生產以及現場施工安裝。
3.專業協調。進行建築、結構、設備等各專業以及管線在施工階段綜合的碰撞檢測、分析和模擬,消除衝突,減少返工。
4.成本管理與控制。套用BIM施工模型,精確高效計算工程量,進而輔助工程預算的編制。在施工過程中,對工程動態成本進行實時、精確的分析和計算,提高對項目成本和工程造價的管理能力。
5.施工過程管理。套用 BIM施工模型,對施工進度、人力、材料、設備、質量、安全、場地布置等信息進行動態管理,實現施工過程的可視化模擬和施工方案的不斷最佳化。
6.質量安全監控。綜合套用數字監控、移動通訊和物聯網技術,建立BIM與現場監測數據的融合機制,實現施工現場集成通訊與動態監管、施工時變結構及支撐體系安全分析、大型施工機械操作精度檢測、複雜結構施工定位與精度分析等,進一步提高施工精度、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7.地下工程風險管控。利用基於BIM的岩土工程施工模型,模擬地下工程施工過程以及對周邊環境影響,對地下工程施工過程可能存在的危險源進行分析評估,制定風險防控措施。
8.交付竣工模型。BIM竣工模型應包括建築、結構和機電設備等各專業內容,在三維幾何信息的基礎上,還包含材料、荷載、技術參數和指標等設計信息,質量、安全、耗材、成本等施工信息,以及構件與設備信息等。
(五)工程總承包企業。
根據工程總承包項目的過程需求和套用條件確定BIM套用內容,分階段(工程啟動、工程策劃、工程實施、工程控制、工程收尾)開展BIM套用。在綜合設計、諮詢服務、集成管理等建築業價值鏈中技術含量高、知識密集型的環節大力推進BIM套用。最佳化項目實施方案,合理協調各階段工作,縮短工期、提高質量、節省投資。實現與設計、施工、設備供應、專業分包、勞務分包等單位的無縫對接,最佳化供應鏈,提升自身價值。
1.設計控制。按照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等階段的總包管理需求,逐步建立適宜的多方共享的BIM模型。使設計最佳化、設計深化、設計變更等業務基於統一的BIM模型,並實施動態控制。
2.成本控制。基於BIM施工模型,快速形成項目成本計畫,高效、準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控制、核算、分析等,有效提高成本管控能力。
3.進度控制。基於BIM施工模型,對多參與方、多專業的進度計畫進行集成化管理,全面、動態地掌握工程進度、資源需求以及供應商生產及配送狀況,解決施工和資源配置的衝突和矛盾,確保工期目標實現。
4.質量安全管理。基於BIM施工模型,對複雜施工工藝進行數位化模擬,實現三維可視化技術交底;對複雜結構實現三維放樣、定位和監測;實現工程危險源的自動識別分析和防護方案的模擬;實現遠程質量驗收。
5.協調管理。基於BIM,集成各分包單位的專業模型,管理各分包單位的深化設計和專業協調工作,提升工程信息交付質量和建造效率;最佳化施工現場環境和資源配置,減少施工現場各參與方、各專業之間的互相干擾。
6.交付工程總承包BIM竣工模型。工程總承包BIM竣工模型應包括工程啟動、工程策劃、工程實施、工程控制、工程收尾等工程總承包全過程中,用於竣工交付、資料歸檔、運營維護的相關信息。
(六)運營維護單位。
改進傳統的運營維護管理方法,建立基於BIM套用的運營維護管理模式。建立基於BIM的運營維護管理協同工作機制、流程和制度。建立交付標準和制度,保證BIM竣工模型完整、準確地提交到運營維護階段。
1.運營維護模型建立。可利用基於BIM的數據集成方法,導入和處理已有的BIM竣工交付模型,再通過運營維護信息錄入和數據集成,建立項目BIM運營維護模型。也可以利用其他竣工資料直接建立BIM運營維護模型。
2.運營維護管理。套用BIM運營維護模型,集成BIM、物聯網和GIS技術,構建綜合BIM運營維護管理平台,支持大型公共建築和住宅小區的基礎設施和市政管網的信息化管理,實現建築物業、設備、設施及其巡檢維修的精細化和可視化管理,並為工程健康監測提供信息支持。
3.設備設施運行監控。綜合套用智慧型建築技術,將建築設備及管線的BIM運營維護模型與樓宇設備自動控制系統相結合,通過運營維護管理平台,實現設備運行和排放的實時監測、分析和控制,支持設備設施運行的動態信息查詢和異常情況快速定位。
4.應急管理。綜合套用BIM運營維護模型和各類災害分析、虛擬現實等技術,實現各種可預見災害模擬和應急處置。
五、保障措施
(一)大力宣傳BIM理念、意義、價值,通過政府投資工程招投標、工程創優評優、綠色建築和建築產業現代化評價等工作激勵建築領域的BIM套用。
(二)梳理、修訂、補充有關法律法規、契約範本的條款規定,研究並建立基於BIM套用的工程建設項目政府監管流程;研究基於BIM的產業(企業)價值分配機制,形成市場化的工程各方套用BIM費用標準。
(三)制訂有關工程建設標準和套用指南,建立BIM套用標準體系;研究建立基於BIM的公共建築構件資源數據中心及服務平台。
(四)研究解決提升BIM套用軟體數據集成水平等一系列重大技術問題;鼓勵BIM套用軟體產業化、系統化、標準化,支持軟體開發企業自主研發適合國情的BIM套用軟體;推動開發基於BIM的工程項目管理與企業管理系統。
(五)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施工圖審查、工程監理、造價諮詢以及工程檔案管理等工作中的BIM套用研究,逐步將BIM融入到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六)培育產、學、研、用相結合的BIM套用產業化示範基地和產業聯盟;在條件具備的地區和行業,建設BIM套用示範(試點)工程。
(七)加強對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關於BIM套用的相關培訓,在註冊執業資格人員的繼續教育必修課中增加有關BIM的內容;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企業和人員的BIM套用水平考核評價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