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徵求《關於科技支撐淳安等26縣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各有關市、縣(市、區)科技局(委):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淳安等26縣加快發展的決策部署,我廳研究制定了《關於科技支撐淳安等26縣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現公開徵求意見。請於2015年6月5日前將修改意見書面反饋我廳。

檔案發布,總體思路,主要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

檔案發布

關於科技支撐淳安等26縣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
(徵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淳安等26縣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浙委發〔2015〕8號)檔案精神,進一步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切實推進26縣全面走上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的路子,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及“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八八戰略”為總綱,緊緊圍繞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和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現代化浙江的總目標,按照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導向、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突出發揮科技支撐轉型升級作用,引領26縣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

主要目標

加強科技創新與服務,組織實施26縣綠色技術研發套用專項,支持26縣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大科技富民惠民力度;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區域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支持 26縣提升區域特色產業與生態經濟發展水平;加快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最佳化創新創業環境,支持26縣發展一批科技產業園區和示範基地,努力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躍。

重點任務

(一)加強產業技術創新,支撐生態經濟發展
1.圍繞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實施現代農業生態循環技術專題。針對26縣農業主導產業布局,開展現代農業生態循環技術的研究、套用與示範。重點開展“節藥節肥”、資源有效利用、綠色低碳循環等領域的重大技術攻關。鼓勵跨領域協作,加大產前、產中、產後的全過程循環技術集成示範,大力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與資源循環利用。在現代農業“兩區”、農業高科技園區和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先行先試一批有推廣前景的農牧結合、林牧結合科技項目。按照“主體小循環、園區中循環、縣域大循環”的生態循環農業體系構建思路,建設一批資源利用高效、生產清潔安全、環境持續改善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工程。(責任處室:農村處)
2.圍繞發展生態工業,實施工業高效清潔生產技術專題。加快工業高效清潔生產技術創新,依靠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行業龍頭企業,培育創建一批省級高效清潔生產技術研發中心,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適用性強、發展潛力大、有共性的高效清潔生產技術。鼓勵運用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在冶金、建材、電力、有色、化工、石化、造紙、醫藥等行業推廣套用一批清潔生產適用技術。積極創建光伏、半導體照明、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等新興行業清潔生產先進技術,提高企業清潔生產工藝技術裝備水平。(責任處室:高新處、條件處)
3.圍繞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科技支撐現代服務業專題。圍繞環保、健康、旅遊和現代物流等產業,結合市場需求,在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數字媒體、製造業信息化、農業信息化、數字社區、信息化遠程醫療、數字旅遊等套用領域加強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套用,培育一批現代服務業龍頭企業。深化“網際網路+”與縣域經濟相融合,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建設為契機,推動現代農業信息、農村民生信息和農產品電子商務三大信息服務系統在26縣的示範套用;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建設農業物聯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業地理信息套用和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等農村信息化示範工程。(責任處室:社發處、農村處)
4.圍繞生態富民惠民,組織實施科技富民惠民專題。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的要求,支持淳安縣、開化縣、文成縣、泰順縣、慶元縣、景寧畲族自治縣等6縣開展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圍繞人口健康、生態環境、公共安全等重點民生領域和農業農村發展,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套用,推廣套用一批先進成熟適宜技術,擴大科技惠及面,力爭惠及300萬以上山區居民。(責任處室:社發處、農村處)
(二)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創新創業
1.建立完善區域創新服務體系。圍繞區域生態經濟發展需求,扶持建立省級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改善科技創新條件,強化公共服務功能。在有條件的區縣,謀劃建設一批眾創空間、創業社區、創業一條街,進一步匯聚產業要素資源,為科技人員與年輕一代的創新創業提供精準服務。面向26縣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以企業為主體,深化產學研合作,尋求內生共同發展動力,突破行政區劃界限,聯合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引導26縣因地制宜編制人才團隊合作清單、技術難題需求清單、企業項目合作清單、技術研發合作清單,建立政企雙層對外對接的協調合作平台。支持26縣創建以企業為基礎的地與所、地與校新型雙層長期合作機制,大力引進集聚創新人才,促進協同創新。(責任處室:條件處、法規處、高新處、成果處)
2.培育發展各類科技型企業。把培育各類科技型企業,作為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要抓手,加快培育和集聚一批產業鏈“補短板”的科技型企業,扶持發展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重點)企業研究院、農業科技型企業。以“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為發展模式,加強26縣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根據26縣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加大對26縣科技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力度。在26縣鼓勵科技人員領辦和參與創辦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民間資本投資新興產業,創業資本投資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海外高層次人才攜科技成果回國創業,併購海外企業、研發機構和引進消化高新技術等“科技五創業”。(責任處室:高新處、條件處、農村處)
3.推進完善科技特派員結對服務。充分發揮法人、團隊和個人科技特派員的作用,加強26縣科技特派員工作力度,向26縣所有鄉鎮派駐省級個人科技特派員,針對26縣的重點特色產業選派省級團隊特派員,針對26縣區域生態經濟發展,建立高校院所法人特派員結對服務制度。鼓勵特派員基層創新創業,促進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支持26縣建立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加強創業型和技能型人才培訓,推進農民素質培訓從數量型、質量型向普及型、提高型轉變。(責任處室:農村處)
(三)加強創新基地建設,培育各類科技園區
1.支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充分發揮高新園區的核心載體作用,聚焦發展主導產業。引導26縣按照“低碳、綠色、智慧型”的要求和“一地一主業”的布局思路,突出產業主攻方向,錯位匯聚創新要素,引導建設一批高新區和高技術產業化基地。進一步最佳化金衢麗產業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格局,支持衢州氟矽新材料高新區發展提升,培育麗水節能環保裝備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創建省級高新園區。(責任處室:高新處)
2.培育發展農業高科技園區。圍繞建設綠色農業強省和現代農業生態循環試點省目標,加快在26縣培育發展農業高科技園區。進一步推進衢州市、麗水市、仙居縣等省級農業高科技園區的發展,促進園區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特色農業發展,使之成為26縣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樣板區,努力發展成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責任處室:農村處)
3.支持建設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以26縣為重點,培育建設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引導26縣制訂以培育生態經濟體系為核心的經濟發展規劃、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的資源環境規劃。將“生態經濟發展水平”作為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評價的主要內容。加大對蒼南縣、江山市、開化縣、蓮都區、遂昌縣等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支持力度,推動有條件的縣(區、市)積極創建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責任處室:社發處)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統籌協調和指導,注重科技支撐26縣加快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建立統籌集成的資源配置機制,促進人才、技術、項目、資金等創新要素向26縣流動。統籌財政科技公共資金,拓寬科技融資渠道,加大對26縣科技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人才支持機制,加大與26縣之間的幹部掛職互派交流力度。(責任處室:各處室)
(二)建立上下聯動機制。
各有關市、縣(市、區)科技部門要從全局高度出發,牢固樹立“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刻領會“不再有發達與欠發達之分,只有工作的先進與落後之別”的要求,把科技支撐26縣發展作為下一階段科技工作的重點任務,落實分管領導和責任處(科)室。省市縣科技部門要注重上下銜接配合,形成廣泛工作合力,切實做好支持26縣發展的推進和協調服務。尤其要圍繞各項重點任務,聯合一致行動。建立年度例會制度,專題研究科技支撐服務26縣發展,加強省市縣供需對接,力爭做到一縣一策,錯位發展。(責任處室:各處室、各有關市、縣(市、區)科技局(委))
(三)明確責任分工。
各處室,各有關市、縣(市、區)科技局(委)要圍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增強機遇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強協調配合,抓好工作落實。要根據工作分工,按年制訂“支持26縣加快發展行動計畫”,分解工作任務,落實工作措施。要加強政策和制度創新,加強政策落實情況評估,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著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責任處室:各處室、各有關市、縣(市、區)科技局(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