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張我軍,於1942年,《關於島崎藤村》發表於《日本研究》一卷二期,描寫了島崎藤村與四個子女的生活情況。
基本介紹
- 書名:關於島崎藤村
- 作者:張我軍
- 出版時間:1942年
- 發表於:《日本研究》
簡介,作者,主角,
簡介
在《關於島崎藤村》一文中,張我軍介紹了島崎藤村描寫自己與四個子女的生活情況的<嵐>並說明了他翻譯這篇作品的“特殊原因”:“我個人對於藤村先生的一生,最佩服的一件事是‘做父親的島崎藤村’。人世有所謂‘慈母’,卻很少見所謂‘慈父’者;然而我們試讀本篇,到處可以發見‘慈父藤村’的面目活現著。我讀了本篇,不知有多少次感觸於‘慈父’之心而為之暗灑熱淚哩!老實說,我對於自己的孩子的教育,受教於先生本篇的地方著實不少。……我深信讀了本篇的人,為人父母者可以知道怎樣疼愛他(或她)的子女,為人子女者可以怎樣敬愛他(或她)的父母。”張我軍:《關於島崎藤村》,見張光正編《張我軍全集》,台海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183頁。其實張我軍正是一個像島崎藤村式的“慈父”。
他對孩子的教育是浸潤著父愛的關懷、理解與支持。他的強烈的民族情感,勤奮好學的奮鬥精神及對朋友肝膽相照、對敵人疾惡如仇的是非分明的做人準則,這一切優秀的品質所形成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在塑造著兒子們的“正直誠樸”的品格和好學向上的奮鬥精神,使他們日後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上取得驕人的成績。
作者
張我軍,原名張清榮,筆名一郎、速生、野馬、以齋等。台灣台北縣人。中國台灣作家,文藝理論家。台灣新文學運動的開拓、奠基者。1926年始陸續發表小說《買彩票》、《白太太的哀史》、《誘惑》。作品有力地揭露與批判了黑暗時代,有“台灣文學清道夫”、“台灣的胡適”盛稱。
在社會上,張我軍是台灣反對封建的舊文學、舊思想、舊道德,提倡新文學、新思想和新道德的急先鋒;在家庭中,張我軍卻是集新舊道德於一身的父母的好兒子、妻子的好丈夫、兒子們的好父親。張我軍自小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他少年時就用自己的勤苦、好學和聰穎智慧為自己打造了一片小小的天地,成了為父母爭氣的好兒子。他事母至孝。1922年父親去世以後,當時尚在廈門擔任銀行職員的張我軍,就把母親從台灣接來同住。銀行解散以後,迫於無奈,他將母親送回台灣。此後,他大部分時間是在大陸求學,除了在《台灣民報》工作的一年多以外,一直未能和母親在一起生活。但是,他時刻沒有忘記孤單一人生活在台灣的母親。1929年,張我軍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留校任教,總算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生活一有保證,張我軍就把母親從台灣接來,一家三代在北京團聚,讓母親享受了天倫之樂。與妻子羅心鄉的富於浪漫傳奇色彩的“亂都之戀”,可以說是實踐五四新思想、新道德的楷模。更難能可貴的是,夫妻二人的愛情終生不渝,一直相敬如賓,伉儷情深。對兒子們來說,張我軍是一個慈愛開明的父親。
主角
島崎藤村(1872-1943)是日本的詩人、小說家。原名島崎春樹。參加了北村透谷等創辦的雜誌《文學界》,以第一本浪漫詩集《若菜集》,開創了日本近代詩的新境界。之後轉向小說發展,發表了《破戒》,開創了日本自然主義文學的先驅。另外,他是明治學院大學的第一屆畢業生,是該大學校歌的作詞者。是國際文藝家協會日本分會的創立者,第一任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