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四川省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及2015年計畫草案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四川省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及2015年計畫草案的報告
  • 報告日期:2015年1月28日
發文背景,報告全文,

發文背景

關於四川省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及2015年計畫草案的報告
2015年1月28日在四川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託,現將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及2015年計畫草案提請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報告全文


一、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
2014年,是我省近幾年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異常嚴峻複雜的形勢,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省上下堅決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認真執行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審查批准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全省經濟社會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一是經濟穩定增長。及時出台穩增長的十六條措施及相關配套政策,努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各種矛盾,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536.7億元,增長8.5%。城鎮新增就業96.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15%。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6%,控制在預期目標範圍內。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58.5億元,增長9.8%。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34951.9億元,比年初新增4504.9億元。
二是投資保持平穩增長。堅持把穩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關鍵,在全國率先出台《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制定實施穩定和擴大投資九條措施,投資在高基數上繼續平穩較快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577.5億元,增長12%,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完成22662.3億元,增長14.7%。民間投資完成13210.3億元,增長14.8%,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56%。全省500個重點項目和50個省重點推進項目加快建設,成綿樂客運專線、成自瀘赤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阿壩紅原機場正式通航,溪洛渡、向家壩和錦屏一、二級水電站全部投產發電;川藏鐵路成都朝陽湖至雅安段、成昆鐵路峨眉至米易段、汶馬高速、東風神龍汽車第四工廠、天府新區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等146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成都新機場獲得國家立項批覆;川南城際鐵路、向家壩灌區一期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積極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規劃,64個項目納入國家7個重大投資工程包;49個項目納入長江經濟帶指導意見和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
三是消費需求持續擴大。組織實施市場拓展“三大活動”,成功舉辦“旅博會”“酒博會”“茶博會”等大型會展旅遊活動,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1665.8億元,增長12.7%。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348.8億元,增長12.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17億元,增長13.8%。
四是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大力推進出川通道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全省鐵路營運里程3977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5510公里,民航機場13個,形成包括7條鐵路、15條高速公路和1條水運航道的23條進出川通道。加快實施“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工程,武引灌區二期、小井溝水庫等60處大中型水利工程加快建設,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2萬畝,16項重點水利工程納入國家推進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項目。強化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全省電力總裝機7874萬千瓦,其中水電裝機6170萬千瓦,占79.1%;四川盆地生產天然氣273.3億立方米。

  
(二)結構調整成效初顯
一是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天府新區獲批為國家級新區,綿陽科技城軍轉民產業鏈(第二批)14個重點項目獲國家支持,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廣安川渝合作示範區加快建設。建立完善五大經濟區發展省級協調製度,區域合作機制初步形成。內江、自貢等老工業城市和瀘州、華鎣等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進展順利。地區生產總值過百億的縣(市、區)突破100個。
二是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由12.8:51.3:35.9調整為12.4:50.9:36.7。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531.1億元,增長3.8%。糧食總產量3374.9萬噸,新建高標準農田219萬畝,新建和改造提升萬畝億元示範區2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4.7萬個。確定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和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集中突破,篩選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和服務業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工業經濟結構發生積極變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七大優勢產業加快發展,電子信息與汽車製造業工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提高0.8個百分點,傳統資源型產業和六大高耗能產業占比下降0.6個百分點;淘汰505戶企業落後產能,關閉126處小煤礦。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486.2億元,增長8.8%。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突破1.2萬億元,增長40.5%;實現旅遊總收入4891億元,增長26.1%;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達到30個。
三是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產值突破1.2萬億元、增長19%。重點支持釩鈦資源綜合利用、軌道交通等20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突破關鍵技術,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0餘家,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50項。技術改造投資完成5037億元,增長9.3%。新升級7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新建40個省級工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以上高新區新增1個、達到10個。
四是統籌城鄉發展有序推進。“五個統籌”“五項改革”穩步推進,統籌城鄉改革發展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城鎮化率達到46.3%,提高1.4個百分點。全面實施“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建設城鄉住房104萬套,其中,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11.2萬套,啟動改造城市棚戶區和危舊房40.6萬戶。“百鎮建設行動”有序推進,啟動第二批100個鎮建設。幸福美麗新村加快建設,60個省級新農村成片推進示範縣建設加快推進,建成各類新村聚居點7269個。
五是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紮實推進。預計全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以上,單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以上,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節能減碳目標;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完成年度減排目標。制定實施《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實施辦法》。組織989戶重點用能單位開展國家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循環經濟試點示範有序推進。德陽市納入第三批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達州經開區列入2014年國家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德陽市、攀枝花鋼城集團分別入選國家第二批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範基地和骨幹企業,成都、雅安納入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完成營造林889.5萬畝,增加森林面積183.6萬畝、森林蓄積168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35.75%。積極推進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生活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6%、84.4%。8個全國環保重點城市按新標準發布PM2.5等監測數據,對21個省控城市實行空氣品質排名。

  
(三)改革開放深入推進
一是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取消調整下放92項行政審批項目,僅保留省級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8項。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取消和下放企業投資項目核准事項38項,省級層面核准事項減少50%以上。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基礎設施,分兩批推出336個鼓勵社會投資的重大項目。“先照後證”試點穩步推進,新登記企業增長64.5%。深入推進成都市統籌城鄉綜合改革試點和省內試點,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率分別達到94%、96%,除成都外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全面放開戶籍限制。繼續推進擴權強縣改革,新增19個縣納入擴權試點,擴權試點縣達到78個。國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出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促發展的意見。地方金融改革創新取得新進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序推進。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改革進一步深化,省級專項預算項目個數壓縮40%。資源性價格改革邁出新步伐,調整水資源費徵收標準,完善居民用電階梯價格制度,制訂全省城鎮居民生活用水和用氣階梯價格指導意見,加快推動存量和增量天然氣價格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啟動,基本實現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分級診療制度初步建立。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
二是開放合作取得新成效。成功開展“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等投資促進活動,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推進成都等地學習借鑑上海自貿區經驗。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06.5億美元,實際到位國內省外資金8798億元。在川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新增14戶、達到283戶。全省進出口總額達到702.5億美元,增長8.8%,其中出口448.5億美元,增長6.9%;進口254億美元,增長12.3%。貿易結構逐步最佳化,機電產品進出口增長12.2%,高技術產品進出口增長15.6%。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新增境外投資企業112家;對外工程承包完成營業額超過70億美元。雙流機場新開通國際(地區)航線7條,達到78條。
(四)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
一是十項民生工程和19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用於民生支出的比重達到65%,十項民生工程和19件民生實事多數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深入開展“四大片區扶貧攻堅行動”,實施500個整村推進項目、43個連片扶貧開發項目、5個以工代賑片區扶貧開發項目和24個以工代賑示範工程,129.6萬農村扶貧對象脫貧解困。加快實施藏區“六項民生計畫”、彝區“十項扶貧工程”,分別完成投入61.4億元和58.1億元。實施16萬戶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推進2.3萬戶彝家新寨住房建設,實施2萬戶藏區新居建設,新建21個巴山新居中心村、316個聚居點。向農民工定向供應公共租賃住房房源1.7萬套。新改建農村公路2.2萬公里,支持農民新建沼氣池14.2萬口,解決415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和38.8萬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
二是民生不斷改善。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81元,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8803元,增長11.5%。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86.4%,25.3萬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和再就業。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全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分別增加117.7萬人、12.4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9%以上,新農合參合率達99.3%。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月標準提高到349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月標準提高到188元,全省50.3萬符合農村五保條件的對象全部納入供養範圍。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全省未發生一例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
三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啟動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減免47.3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及民族地區在園幼兒保教費,新建和改(擴)建城鄉公辦幼稚園468所,改造農村國中96所,支持50所中職學校建設。安排“三免一補”資金73.58億元,向111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髮放生活費補助,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2.64%。醫療衛生事業全面推進,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達標率分別達到96.4%、92.8%、92.4%,計畫生育工作平穩發展,人口自然增長率3.1‰。文化事業不斷增強,省圖書館新館、四川大劇院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達1752萬、文化館(站)服務人次達3560萬、博物館參觀總人次逾5000萬,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7.18%、98.03%。全民健身行動計畫深入推進,新增農民健身體育場地3693個。
四是災後重建穩步推進。加快推進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突出抓好城鄉住房、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和城鎮體系恢復重建,由地方承擔的2419個重建項目已全部開工,其中農房重建全部完工、城鎮住房重建完成33.7%;產業重建加快推進,招商引資成效初顯。康定地震救災工作有序進行,災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應急搶修快速推進,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實施規劃迅速啟動編制。
對照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審查批准的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進出口總額、農民人均純收入、節能減排、就業、人口自然增長率、城鎮化率9項指標完成或基本完成;地區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項指標與預期目標有一定差距。
——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低於年初預期目標0.5個百分點。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速低於年初預期目標0.4個百分點,影響GDP少增長0.17個百分點;建築業增加值增速低於年初預期目標5.4個百分點,影響GDP少增長0.4個百分點左右。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於年初預期目標1個百分點。市場需求疲軟,投資意願不足,導致第二產業投資下滑較快,全年僅增長1.5%,其中工業投資增速僅為1.6%,是多年來的最低增速,加之房地產市場調整下行等因素影響,投資較快增長面臨很大壓力。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於年初預期目標1個百分點。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乏力,影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少增長0.6個百分點;轉移性收入增速回落,影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少增長0.2個百分點;經營性收入增長緩慢,影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少增長0.2個百分點。
回顧過去一年,我省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與當前特殊困難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成為貫穿全年的主要矛盾。面對這樣的困難複雜局面,省委省政府保持定力、主動作為,在全國率先推出一攬子穩增長、促改革的政策措施,全省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勢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高於全國1.1個百分點。雖然與全國其他省市區一樣,我省經濟增速與年初預期目標有一定差距,但將31個省市區GDP增速與年初預期目標的差距從小到大排列,我省在全國居第10位,在西部居第2位。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各地各部門齊抓落實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

  
二、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重點工作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謀劃和推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和大前提。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進入了“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新常態,2015年經濟增速可能會略有回升,但總體復甦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了“速度變化、結構最佳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增長速度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部分經濟風險顯現等困難和挑戰。中央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在新常態下,我省與全國一樣,總體進入了速度換擋期,要實現過去那樣的高速增長,三大需求、發展動力、要素環境、巨觀政策都難以支撐,發展面臨多重困難和挑戰。一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從運行態勢看,經濟成長持續放緩,經濟增速從2011年的15%逐步回落到2014年的8.5%,目前下行壓力還在持續加大。從當前走勢看,部分先行指標持續回落,全省製造業PMI連續4個月處於收縮區間,鐵路、公路貨運量和工業用電量低位徘徊,穩增長面臨嚴峻挑戰。二是市場有效需求仍然疲軟。投資需求增長乏力,我省投資率已超過80%,投資保持高位增長的難度很大,尤其是工業投資持續低迷、房地產投資回落的態勢難以明顯改觀。消費需求疲軟,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社會保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居民擴大消費的動力不強。外貿增長放緩,結構不優,訂單減少。三是部分企業生產經營舉步維艱。企業效益明顯下降,企業虧損面和虧損額進一步擴大。企業物流、用工等成本集中上升,尤其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突出,工業企業財務費用增長較快。同時工業產品市場價格持續低迷,PPI連續32個月處於負增長區間。四是新舊增長點轉換接續困難。鋼鐵、化工、煤炭、白酒等傳統行業仍處於深度調整期,化解產能過剩任務艱巨。新興產業發展接續乏力,電子信息、汽車等產業增勢放緩,新的增長點正在孕育,短期內難以彌補傳統增長點收縮的影響。五是短期問題與長期困難相互交織。企業三角債有所蔓延,部分企業出現信貸違約事件。房地產市場調整壓力加大,對上下游關聯產業以及財政金融領域產生較大影響。受兩次地震災後重建等因素影響,我省地方債務規模較大,加之財政收入增速回落,收支形勢嚴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設領域差距仍然較大,一些涉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這些問題累積交織,對有效管控風險、守住運行底線增添了複雜因素。
同時,我省發展也具備一些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一是國家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快編製成渝城市群規劃,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規劃,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為我省發展開闢更廣闊的空間。二是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各地競相發展的條件日趨成熟,特別是天府新區獲批為國家級新區、綿陽科技城比照執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相關先行先試政策、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縱深推進,成都高新區爭取創建國家第3個自主創新示範區,全省開始進入高鐵經濟時代,將為我省發展提供強力支撐。三是我省在經濟體制、農業農村、國有企業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專項改革方案和措施,改革紅利和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顯現。四是我省水電、天然氣、頁岩氣等戰略資源正處於大規模開發時期,加快培育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和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我省特色產業發展迎來新的有利時機。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著力內需拉動、產業帶動、創新驅動,狠抓改革攻堅,加強民生保障,強化風險防控,促進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根據總體要求,提出2015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建議是: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第一產業增長3.5%左右,第二產業增長8%左右,第三產業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建築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左右;
——進出口總額增長6%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5%左右;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左右;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城鎮化率提高1.2個百分點以上;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
——單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2%、2%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任務和“十二五”減排目標任務。
圍繞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全面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著力抓好8個方面的工作:
  (一)紮實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1.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清理最佳化行政權力目錄,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實現省市縣聯網審批,強化行政權力事前事中事後監管。深入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繼續實施“先照後證”試點。基本完成全省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有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服務供給。
2.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精簡投資項目審批事項和前置條件,修訂政府核准投資項目目錄和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管理辦法,研究制訂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探索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機制,再推出一批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的示範項目。積極推進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推行全省統一的電子招標投標系統。
3. 深化農業農村體制改革。完成75%以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全面開展農村房屋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開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試點。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新培育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300家、家庭示範農場200家。
4. 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推進建立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深化專項資金管理改革,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繼續推進“營改增”等稅制改革。出台省內私募基金髮展激勵扶持政策。加快發展服務小微企業的中小金融機構,加快城市商業銀行法人治理機構改革,支持符合條件的城區農信社整合組建農商行。支持民間資本依法設立或參股金融機構。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金融。
5. 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出台省屬國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意見,推進省屬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和省屬國有企業部分項目的非國有資本參股試點。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進省屬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
6. 積極推進價格改革。出台深化價格改革總體方案,最大限度縮小政府定價範圍,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和監管機制。修訂《四川省定價目錄》和《四川省政府價格決策聽證目錄》,落實清單管理;進一步將定價許可權下放至市、縣管理。全面取消收費許可證及年檢制度。
(二)積極擴大有效需求
1. 穩定投資增長。推動省政府確定的130個重點前期工作項目和64個已納入國家7類重大工程的項目儘早開工建設,創造條件提前實施一批已納入國家中長期規劃的重大項目,加快推動省政府確定的工業和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
2. 抓好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推進500個省重點項目和50個省重點推進項目建設。加快川藏鐵路成都至雅安段、成都至貴陽、西安至成都、成昆鐵路擴能改造等鐵路,雅康、汶馬、攀枝花至大理等高速公路,紅魚洞水庫、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升鐘灌區二期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設,年內成渝客專建成投運。加快推動成都新機場、樂山機場、巴中機場、川藏鐵路雅安至康定段、川南城際鐵路、隆黃鐵路敘永至畢節段、岷江航電犍為樞紐、宜賓至攀枝花高速公路、雙江口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川渝電網第三通道、武引蓬船灌區、土溪口水庫、李家岩水庫、向家壩灌區一期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力爭及早開工建設。擴大重點項目直接融資比重,推進示範項目企業在“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或上市。繼續實施重點項目用地計畫梯度機制,優先保障重點項目建設。
3. 著力擴大消費需求。加快推進寬頻四川、寬頻鄉村等重點工程建設,打造“天府網交會”等網路平台,支持農村電商配送,擴大電子商務、網購網銷等新型消費業態,積極促進養老健康消費、綠色消費、旅遊休閒消費、教育文體消費。組織1000家以上企業開展“川貨全國行”活動,開展“惠民購物全川行動”系列促銷活動500場以上,打造10個特色專業性品牌展會,新建10個現代流通試點縣和20個商貿鎮。不斷健全和完善價格調控預案和監管體系,嚴厲查處價格違法行為,保持市場物價基本穩定。
4. 積極拓展對外貿易。深入開展“萬企出國門”活動,加快培育外經貿企業隊伍,支持一批成長型、潛力型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著力發展貨物貿易,穩定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紡織服裝等傳統優勢產品出口;積極發展服務貿易,規劃建設一批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支持發展服務外包產業。
(三)大力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1.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現代農業(林業、畜牧業)重點縣建設,推進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發展,推進“糧食生產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動現代農業千億示範工程,新建和改造提升200個萬畝億元示範區。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0萬畝、蓄引提水能力4億立方米。
2. 推動工業經濟轉型發,組織實施好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發展規劃和推進方案,加快56個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培育100個戰略性新興產品。編制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實施規劃。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幫助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突出問題,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提振實體經濟發展活力。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組織實施500個重點技改項目。繼續推進煤礦兼併重組和小煤礦關停,推進鋼鐵、白酒、化工等行業跨區域兼併重組,淘汰400戶以上企業落後產能。
3. 深化服務業改革發展,優先發展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加快50個重大服務業項目建設。加快發展旅遊產業,大力推動旅遊與文化、農業、林業、水利等融合發展。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新增培育發展20個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深入推進成都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繼續實施服務業“雙百工程”。
(四)強化創新驅動
1. 推動重點區域創新發展,支持成都高新區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推動綿陽科技城軍轉民產業鏈(第二批)專項建設,籌備辦好第三屆科博會。組織實施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重大科技攻關及產業化項目,組織第二批科技攻關項目全球招標。支持資源枯竭城市、獨立工礦區轉型發展和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加快發展接續替代產業。
2. 完善市場主導的創新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重點支持20家產業技術聯盟,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0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業5000家以上,爭取新認定國家企業技術中心5—6家,力爭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突破1.5萬億元。加強創新平台建設,積極推進國家級、省級高新區建設,新建省工程(重點)實驗室20個,新建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提高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占GDP的比重。推進大型科研基礎設施等開放共享,加快推動生物治療轉化醫學、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相關工作。
3.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建設創新創業大平台,創新孵化器建設和服務模式。加快實施新興產業創投計畫,設立更多的創業投資基金。繼續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專項項目,力爭“十二五”累計達到1500個。加快發展技術市場、完善中介服務,力爭技術契約交易額突破220億元。建立健全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激勵機制,完善科技成果的產權保護和轉移制度。
(五)著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1. 加快天府新區建設,細化落實支持天府新區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支撐性、先導性和引領性的重要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促進現代製造業和總部經濟、現代金融、文化創意等高端服務業加速聚集。推進創新研發產業功能區建設,規劃建設“天府創客”孵化園,推動天府新區全球招商。
2. 推動五大經濟區競相發展,加快建立五大經濟區區域間及區域內協調聯動發展機制,著力建設一批跨區域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支持成都經濟區領先發展,推進成都城市群同城化,加快編制天府航空港經濟區總體規劃。支持川南經濟區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和重要交通幹線,大力發展臨港經濟和通道經濟,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布局,建設國家級綜合清潔能源基地,培育建設多中心城市群。支持川東北經濟區加強與渝陝甘毗鄰區域的聯動合作,促進天然氣等資源科學開發、就地轉化。支持攀西經濟區積極推進釩鈦、稀土等優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編制實施川西北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著力發展生態經濟和旅遊經濟。
3. 支持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抓好“四大片區扶貧攻堅行動”和“五大扶貧工程”,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9萬人以上。紮實開展藏區“六項民生計畫”和彝區“十項扶貧工程”,繼續做好廣東、浙江對口支援我省藏區發展和珠海市對涼山州扶貧協作工作,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現代農牧業、民族手工業、旅遊、水電等特色產業。推動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遊產業,積極促進資源就地綜合利用。支持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幫助24萬困難移民解決貧困問題;全面解決無電地區剩餘2.3萬戶、9.9萬人的用電問題。
4.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推動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積極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啟動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完成投資1500億元。繼續實施“百鎮建設行動”,新增100個省級試點鎮。加快推進彝家新寨、藏區新居、巴山新居建設,力爭建成幸福美麗新村5000個。
5.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完善擴權強縣改革運行機制,進一步下放一批市級經濟和社會事業管理許可權。突出特色和優勢,加快建設一批工業經濟、現代農業、生態旅遊強縣。
(六)進一步深化開放合作
1. 全面融入“一帶一路”發展,研究制定“一帶一路”規劃實施方案,積極對接國家政策和相關規劃。加快在全省學習推廣上海自貿區經驗,加快建設一批不同類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及場所。爭取將“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納入成都等城市72小時過境免簽範圍。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優勢特色產業走出去投資,支持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抱團到境外建設經濟貿易合作區。
2. 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落實我省貫徹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加強與國家規劃的對接。加快49個納入長江經濟帶指導意見和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的項目建設,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
3. 著力承接產業轉移,推動30個重大招商項目落實,重點促進100家在川大企業增資擴產,積極推進100家重點目標企業入川發展,強力推動600個重點簽約項目落地實施,力爭全年引進到位國內省外資金9000億元、外商投資實際到位100億美元以上。舉辦“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等專題投資促進活動,籌劃辦好川歐經濟合作交流暨投資項目洽談會。繼續抓好新川創新科技園、台商工業園建設,加快推動川法生態科技園、中德中小企業產業園區等國別類園區建設。
4. 進一步深化多層次區域合作,務實推進川渝合作,爭取國家儘快批覆實施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健全完善兩省市區域合作機制,加快推進跨區域重大項目實施,繼續推進川渝合作示範區建設。主動加強與雲南、廣西、陝西、新疆等省(區)以及泛珠三角、長三角的區域合作。進一步深化川俄合作,加強與美國、歐盟、日韓、東協、南亞等國家的交流合作,繼續加強與港澳台的合作。
(七)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1. 加強生態建設,深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力爭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80萬畝、治理岩溶地區石漠化土地200平方公里、增加森林面積18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0.25個百分點,新建10個森林公園。大力開展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和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2. 全面推進大氣污染防治,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組織實施低碳試點,探索開展碳排放交易。加快城市大氣細顆粒物(霧霾)污染治理。實施燃煤鍋爐節能環保提升工程,加快電力、鋼鐵等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和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工程,推進石化、有機化工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加強秸稈焚燒聯防聯控,積極推動秸稈綜合利用。
3. 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加快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重點推進藏區彝區縣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確保實現“十二五”縣縣建有污水處理設施的目標。推進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收運體系。加強飲用水源地和地下水資源保護。繼續開展32條重點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確保6個出川斷面水質達標。
4. 強化節能減排,突出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能減排,抓好鍋爐窯爐改造等節能減排重點工程,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著力推進低碳城市、園區、社區試點。紮實推進我省與清華大學低碳產業發展省校合作。
5.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國家和省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推動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範基地和骨幹企業建設,加快推進國家級和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示範,加快建設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
(八)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1. 繼續實施民生工程,切實抓好十項民生工程,突出辦好20件民生實事,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比重穩定在65%左右。繼續實施“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城鎮化危舊房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35萬套、續建70萬套,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15萬戶。
2. 積極做好就業和收入分配工作,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擴大農民財產性收入改革試點,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3. 全面推進社會事業發展,繼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新建、改擴建400所公辦幼稚園;加快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和民族地區教育,關心支持特殊教育發展。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制度改革,大力實施社會辦醫促進工程;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擴大異地就醫聯網結算醫院的範圍。加快推動天府新區省級文化中心、四川社會科學館等重大文化工程項目建設,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建設,深化博物館免費開放,辦好全國第九屆殘運會暨第六屆特奧會。加強人口戰略和規劃研究。健全社會福利救助體系和殘疾人保障服務體系。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4. 紮實推進地震災區恢復重建,繼續組織實施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突出抓好薄弱環節和重點任務,全面完成災區教育、城鎮住房重建。大力支持康定地震災後重建工作,重點推進住房和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重建和維修加固。
此外,做好“十二五”規劃的全面評估和總結,在此基礎上,加強系統性研究,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確定新常態下今後五年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15年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自覺接受省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省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穩中求進,銳意改革創新,堅定信心、苦幹實幹,奮力推動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實現“兩個跨越”努力奮鬥!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