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推進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

為加快推進瀘州國家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著力提升水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促進全市民生水利實現突破發展,經研究,提出如下意見:

指導思想,目標任務,主要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圍繞美麗酒城建設目標,轉變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強化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健全完善節水減污體制,培育現代酒城水文化,構建長江上游自然文明、用水文明、管理文明、意識文明的水生態文明先行區、先導區、示範區。

目標任務

主要目標


力爭到2016年,用三年時間建立與瀘州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水資源管理體系、水資源配置體系、防洪與飲水安全保障體系、水環境改善體系、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體系、水文化和水景觀提升體系,構建“三江共治、人水和諧”的酒城民生水利發展新格局。
1.水資源管理目標:到2016年,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基本形成,區域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基本完善;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11.28億立方米以內,地下水開採總量控制在0.62億立方米以內,取水許可制度有效實施率達到95%,規模以上非農業取水單位計量設施安裝使用率達到95%。
2.水資源配置目標:到2016年,多源互補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基本構建,水資源承載能力顯著增強;節水型社會基本建成,用水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萬元GDP用水量降為55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不高於31立方米,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47。
3.水資源保護目標:到2016年,全市水功能區達標率為73.6%,城市生產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產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95%,中心城區基本實現污水不下河,農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和顯著治理。
4.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複目標:到2016年,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體系基本建立,河道生態基流滿足,生態脆弱河流和重要功能區水生態得到有效修復,水生生物環境得到進一步保護與修復;水土流失治理率達到75%,森林覆蓋率達到49.6%。
5.保障與支撐能力目標:到2016年,縣級以上城市基本達到防洪標準,城市排水防澇標準大於30年一遇;城市集中式供水保證率達98%,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大於98%,解決農村安全人口比例達100%。
6.公眾認知目標:到2016年,公眾對水文化的認知度達到80%以上,滿意度達80%以上。

主要任務


1.嚴格水資源管理。嚴格落實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制度,建立和完善覆蓋市、區縣、鄉鎮三級行政區域的水資源管理控制指標。全面落實取水許可和水資源有償使用、水資源論證等管理制度;完善區域、行業和用水產品的用水效率指標體系,加強用水定額和計畫用水管理,實施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三同時”制度(即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建立健全水功能區分類管理制度,嚴格入河排污口設定審批,落實飲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評估制度;健全水資源管理責任與考核制度,建立目標考核、幹部問責和監督檢查機制。充分發揮“三條紅線”的約束作用。
2.最佳化水資源配置。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和調度方案,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加快建設一批骨幹水源工程和河庫水系連通工程,提高防洪保全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資源與水環境承載能力。大力推進污水處理回用,將非常規水源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建設節水型社會,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完善田間灌溉渠網,加快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推廣管道輸水、噴灌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嚴格控制赤水河流域水資源短缺和生態脆弱地區高用水、高污染行業發展規模。加快企業節水改造,重點抓好高用水行業節水減排技改以及重複用水工程建設,提高工業用水的循環利用率。加大城市生活節水工作力度,大力推廣生活節水器具,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建立用水單位重點監控名錄,強化用水監控管理。
3.強化水資源保護。科學編制全市水資源保護規劃,做好水資源保護頂層設計。建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評價體系,加強水功能區動態監測和科學管理。從嚴核定水域納污容量,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力度,嚴格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和入河排污總量控制,對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區限排總量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改善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嚴格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飲用水水源應急管理。
4.推進水生態系統建設。加強對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和濕地的保護,綜合運用調水引流、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生物控制等措施,推進生態脆弱河流和地區的水生態修復。加快生態河道建設和農村溝塘綜合整治,改善水生態環境。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建立地下水監測網路,劃定限採區和禁採區範圍。深入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加大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坡耕地綜合整治步伐,積極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禁止破壞水源涵養林。合理開發農村水電,促進可再生能源套用。建設親水景觀,促進生活空間宜居適度。
5.落實工程保護措施。正確處理好防洪除澇與生態保護的關係,科學編制河湖治理、岸線利用與保護規劃,積極採用生物技術護岸護坡,防止過度“硬化、白化、渠化”,注重加強河庫水系連通,促進水體流動和水量交換。同時要防止以城市建設、河道治理等名義盲目裁彎取直、圍墾水面和侵占河道灘地;嚴格涉河建設項目管理,嚴肅查處未批先建和不按批准建設方案實施的行為,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對水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6.提升支撐保障能力。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改革,建立政府引導、市場推動、多元投入、社會參與的投入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水生態文明建設。建立和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和節獎超罰的節水獎懲機制,積極開展水權交易試點,運用經濟手段促進水資源的節約與保護,探索建立以重點水功能區為核心的水生態共建與利益共享的水生態補償長效機制。制定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評價標準和評估體系,逐步實現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
7.打造酒城水文化名牌。以沱江新城和長江生態濕地公園建設為契機,強力推進“兩江四岸”水環境綜合治理,著力加快國家、省級水利風景區的培育和創建,有效提高全市水域面積;對全市有文化價值的水景觀、水利工程、水文設施、水交通設施及文學文藝作品等進行普查登錄,深入發掘包括酒城水文化、鹽運文化、農耕文化等在內的傳統特色水文化,保護好各種與此相關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加強水文化建設,加強節水、愛水、護水、親水等方面的水文化教育,建設一批水生態文明示範教育基地。深入挖掘具有瀘州特色的傳統水文化、紅色水文化和現代水文化,依託‘永寧河船工號子’、‘瀘州河’等涉水非遺項目,在臨江面水的區域增加碼頭文化、江河文化元素,實施藝術再造工程,創作一批全國知名水生態文藝作品。

保障措施


(一)強化項目建設。各區縣要加大力度推進試點工作規劃確定的107個重點項目,圍繞項目前期工作和在建項目的投資進度、形象進度、移民搬遷、質量安全抓好協調服務,確保項目規劃任務的全面完成。
(二)強化組織保障。市、區縣成立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黨委、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領導組,牽頭統籌和組織落實全市試點各項工作,確保關鍵環節、重點環節、薄弱環節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三)強化機制保障。建立“三條紅線”落實機制,細化分解目標任務。財政牽頭整合發改、經信、國土、城建、水利、農業、林業、環保、旅遊、新村等涉農項目資金,集中投入重點區域、重點項目。探索創新投融資機制,多渠道籌集項目建設資金。完善試點工作專項目標考核辦法,加強項目建設的督促檢查,並建立工作績效與涉農項目安排等支持政策掛鈎機制,嚴格考核兌現。
(四)強化人才支撐。選派優秀幹部到水利部、水利廳,或爭取水利部、水利廳選派幹部到市、區縣掛職,加強聯繫對接。對全市水工專業技術人才和現場管理人才進行合理統籌,採取下派上掛鍛鍊、區縣掛職交流等方式對中型以上工程相對集中的區縣實施人才幫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