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

2013年11月2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以國衛規劃發〔2013〕32號印發《關於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分充分認識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基本原則、總體框架與建設目標,重點任務,重點工程,保障措施5部分。

總體目標是:以業務和管理需求為導向,全面建成實用、共享、安全的人口健康信息網路體系,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效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提高衛生計生服務與管理水平,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提供有力的信息技術支撐和保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
  • 發布單位:國家衛生計生委
  • 檔案號:國衛規劃發〔2013〕32號
  • 時間:2013年11月20日
意見,解讀,

意見

國家衛生計生委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
國衛規劃發〔2013〕3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人口計生委(衛生計生委)、中醫藥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人口計生委,委機關各司局,委直屬和聯繫單位:
為加快建設人口健康信息化,提高衛生計生(含中醫藥,下同)服務與管理水平,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信息化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創新驅動力。人口健康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點領域和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體現國民生活質量和國家綜合實力的標誌之一。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經過全系統的不懈努力,我國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快速發展,為提高衛生計生服務和管理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覆蓋城鄉的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網路全面建立,以臨床套用和電子病歷建設為主要內容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遠程會診系統初具規模,基層醫療衛生管理信息系統的套用推廣步伐加快,居民健康卡試點成效開始顯現,信息標準和安全體系建設日益健全,150餘項標準和安全規範初步滿足當前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需求,部分地方建立了省級信息平台和地市、縣級區域信息平台,區域內衛生信息共享以及跨區域業務協同逐步深化。國家和省級全員人口信息資源庫覆蓋13億人口,支持信息採集、人口與計畫生育業務和人口決策三大套用,形成數據向上集中、套用向下延伸的服務模式,探索開展了計畫生育服務管理信息的跨部門、跨地域互動和共享,促進了計畫生育服務和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化的轉變。
但是,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仍然面臨亟需解決的問題。亟需整合衛生計生已有信息系統,擴大區域信息平台覆蓋面,並提高聯網水平,實現系統互連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提高衛生計生服務能力和水平,改善人民民眾就醫感受。亟需改變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的薄弱狀態,促進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的平衡發展。亟需提升數據集成、信息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提高科學決策支持能力。亟需進一步加強制度、管理、人才和資金的保障,進一步完善信息標準和安全體系,支撐信息化建設順利推進。
“十二五”時期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攻堅階段,也是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關鍵時期。2013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就深化醫改、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面臨重大機遇,亟需以信息技術支撐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人口健康服務,以人口健康推動實現社會的全面小康。大力推進人口健康信息技術的普及套用是促進衛生與計生融合發展,提升服務水平、創新服務模式、健全管理工作機制的重要手段,事關既定醫改目標的有效實現,事關計畫生育基本國策的有效落實,事關衛生計生事業的科學發展。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對於促進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基本原則、總體框架與建設目標
(一)基本原則。按照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和國務院相關部署,堅持“制度先行、統籌設計、強化套用、互聯共享、業務協同”的總原則,緊密圍繞深化醫改、完善生育政策和衛生計生融合發展,全面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加快推進業務系統套用和協同,健全績效評估和長效運維機制,有效提升科學決策、精細化管理和個性化服務水平,推動重點示範套用,實現行業率先發展。
(二)總體框架。統籌人口健康信息資源,強化制度、標準和安全體系建設,有效整合和共享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資料庫資源,實現公共衛生、計畫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等六大業務套用,建設國家、省、地市和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四級平台作為六大業務套用縱橫連線的樞紐,以居民健康卡為民眾享受各項衛生計生服務的聯結介質,形成覆蓋各級各類衛生計生機構(含中醫藥機構,下同)高效統一的網路,實現業務套用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有效協同。
(三)總體目標。以業務和管理需求為導向,全面建成實用、共享、安全的人口健康信息網路體系,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效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提高衛生計生服務與管理水平,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提供有力的信息技術支撐和保障
(四)階段目標。至“十二五”末,基本實現各級各類衛生計生機構的信息網路安全互聯;以區域為重點完成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資料庫建設,實現試點地區互聯互通;結合地方實際,合理構建四級信息平台,實現六大業務套用,基本覆蓋80%的省份、70%的地市以及50%的縣區,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全覆蓋;在試點地區普及套用居民健康卡。
“十三五”時期,深入開展與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相承接的人口健康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設,全力加強示範推廣,持續深化重點業務套用,實現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資料庫基本覆蓋全國人口並整合共享;全面建成互聯互通的四級信息平台,實現六大業務套用、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普及套用居民健康卡,全國實現“一卡通”。
三、重點任務
(一)健全制度和統一標準體系。結合實際,健全人口健康信息化管理制度,完善居民健康卡普及套用工作機制和管理制度,完善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資料庫建設和運維管理的工作機制,保障工作正常開展。
建立健全適應中西醫業務發展需求,促進衛生計生科學發展,涵蓋數據、套用、管理、安全等方面的人口健康信息化標準規範體系;修訂完善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中西醫電子病歷數據標準和技術規範,統一建立人口健康數據元值域代碼資料庫,實現與相關業務領域信息標準協同;完善業務術語標準、各類數據集標準、統一接口標準,完善信息化標準套用管理工作機制,推動中醫藥信息標準的建立和套用,加強人口健康軟體、終端和網路相關標準的符合性測試,實施標準套用評估,確保人口健康信息系統標準統一、有效互通和可持續發展。
(二)統籌建設三大資料庫。推進全員人口信息資料庫的建設和套用,實現全員人口信息的實時動態管理,為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資料庫建設和套用。完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資料庫,支撐區域內基層衛生計生機構間信息動態共享及業務協同,提升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套用服務水平,滿足居民個人健康檔案信息查詢、增強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能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推進中西醫電子病歷的建設和套用。以中西醫電子病歷為核心,實現醫院內部信息資源整合和共享,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加強公立醫院行為監管,體現公益性。通過區域信息平台實現居民基本健康信息和檢查檢驗結果、醫學影像、用藥記錄等的醫療機構之間信息共享,實現區域內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的實時動態更新,提高數據質量。
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資料庫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在確保三大資料庫基本信息的一致性、準確性、完整性,避免多頭重複採集的基礎上,對外授權實現部門信息共享,對內有效提升臨床和基礎醫學科學研究水平,實現信息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信息共享,支撐人口健康戰略決策和精細化服務管理。
(三)統籌建設六大業務套用系統。統籌建設和深化涵蓋衛生計生各項業務領域的公共衛生、計畫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等六大重點業務套用系統,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視聯網、智慧卡等新技術,有效提升人口健康信息化業務套用水平。
加強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實現分級管理,數據同步,協同套用。完善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婦幼健康、食品安全、血液管理、綜合監督、衛生應急決策信息系統,提高業務能力,加快衛生計生入口網站和服務熱線建設,推動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加強計畫生育套用信息系統建設。完善出生人口信息採集和監測預警機制,實現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跨地域業務協同,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和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政策落實,開展計畫生育依法行政和便民服務,提升家庭發展能力,加強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推動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轉型發展。
加強醫療服務套用信息系統建設,推進中西醫電子病歷套用和遠程醫療,最佳化醫療服務流程,規範醫療服務行為,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保障醫療安全,方便民眾看病就醫。
完善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在衛生計生行業的套用,促進醫療、醫保體系信息共享。加快完善新農合信息系統,提高新農合基金監管水平和使用效率,方便參合農民異地就醫和即時結報,加強全國新農合業務運行監控和信息決策支持。
完善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機構藥品供應保障套用信息系統,支持基本藥物管理和使用,支持藥品、醫療器械招標採購、物流配送、使用管理,強化及時監管。
完善綜合管理套用信息系統,提高人口健康信息數據採集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提高信息數據統計分析和套用能力,實現對各級各類衛生計生機構業務工作、財務管理、內部運行的精細化管理,有效支撐衛生計生戰略決策和政策規劃。
(四)合理構建四級信息平台。建設標準統一、融合開放、有機對接、分級管理、安全可靠的國家、省、地市、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各地根據服務人口數量和地域特點,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建設地市及縣級區域信息平台,聯通區域內各類衛生計生機構的信息系統,以服務居民為中心,支撐公共衛生、計畫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等業務套用,支持遠程會診、預約掛號、雙向轉診、健康諮詢等服務,突出傳染病防控、預防接種、重點精神障礙等報告與管理,實現電子病歷與電子健康檔案信息實時更新,滿足居民查詢個人健康檔案需求。支持區域內醫療衛生人員績效考核、衛生計生服務監管、藥物使用監管等精細化管理。聯通省級信息平台,滿足跨區域業務協同需求。
省級信息平台數據同步來源於轄區內地市、縣級信息平台,形成全省(區、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索引庫,實現滿足業務需求的統計分析功能,支持綜合管理和科學決策,支持跨區域信息查詢和六大業務套用協同。依託省級全員人口信息資料庫實現轄區內計畫生育服務和管理。聯通國家平台,滿足跨省業務協同需求。
國家平台數據主要來源於省級平台,統籌中醫藥管理、疾病預防控制、婦幼健康、綜合監督、計畫生育、新農合和應急指揮等管理功能。依託信息資源庫和多主題資料庫,實現全國人口健康信息數據挖掘和綜合分析,支撐國家人口健康管理和決策,支撐跨省、跨業務領域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對外授權實現與有關部門信息系統對接和信息共享。
(五)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網路統一共享、互聯互通建設。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在於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實現衛生計生各項業務相向協同,同時集中數據信息資源,發揮大數據套用優勢,有效提升人口健康科學決策和服務管理水平。以國家電子政務外網為骨幹,多種通信網路為補充,構建與網際網路安全隔離,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高效、穩定的人口健康信息網路,穩步擴大網路覆蓋面,推動四級信息平台、平台與各級各類衛生計生機構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全行業信息共享交換和業務協同。
(六)加快推進居民健康卡建設與套用。以居民健康卡為聯結介質,依託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有效共享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信息。堅持居民健康卡的專屬、通用、互動和開放功能,實現居民身份識別、基本健康信息存儲、跨區域跨機構就醫和費用結算,促進居民個人電子健康信息動態實時更新,強化個人健康與疾病監測的管理,構建最佳化、規範、共享、互信的診療流程,方便居民享受連續、高效、便捷的衛生計生服務。
(七)強化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建設。貫徹執行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分級保護制度和信息安全審查制度,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實施人口健康信息系統(平台)安全建設。完善安全管理機制和制度,加強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強化容災備份工作,確保系統運行安全和信息安全。推行以電子認證技術為基礎的網路信任體系建設,建立統一互認的CA認證體系,保障業務套用安全。完善涉及居民隱私的信息安全體系建設,實現信息共享與隱私保護同步發展。
四、重點工程
(一)全面推進“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金人工程”。按照《“十二五”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建設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實現衛生相關政務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重大疾病防控能力、食品安全、綜合監督和公眾健康保障能力,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醫療衛生事業行政監督管理水平,提高遠程醫療服務能力,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樣化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重點完善以疾病防控網路為主體的中西醫協同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完善以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為主體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統;建立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計畫生育等的綜合監督信息系統;建立涵蓋基本藥物採購供應和使用管理、居民健康管理、診療導航和績效考核等功能的基層醫療衛生管理系統;建立婦幼衛生監測、孕產婦、兒童保健管理、生殖健康服務等的婦幼健康服務信息系統;以建立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中西醫電子病歷為重點,建設支持各級醫院上下聯動、醫保醫藥醫療業務協同、居民健康監測諮詢等的醫療健康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支持醫療機構分級協作和醫保支付、費用核查、即時結算;建設基本藥物制度管理信息系統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質量與績效評價信息系統。
推進國家和省級全員人口統籌管理信息系統(“金人工程”)建設。加強全員人口信息的自主採集、業務辦理採集和共享採集,加強人口與計畫生育服務管理。建立完善國家和省級全員人口數據中心,形成標準統一、更新及時、真實準確的全員人口統籌管理信息資源;推進計畫生育公共服務管理,基本實現全國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相關信息的快速查詢和異地辦證;建立出生人口登記和出生醫學證明信息系統,開展出生人口信息監測,推進出生性別比綜合治理;探索開展以家庭為主體的信息管理,加強計畫生育家庭利益導向、應對人口老齡化等政策制定實施;加強人口政策輔助決策支撐體系,加強對人口總量、素質、結構、動態分布、家庭發展能力、人口城鎮化等關係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動態監測、分析評價和科學預測,為完善計畫生育政策提供信息支持和科學依據。
全面推進兩項工程建設,統籌業務需求,共享基礎設施和數據,促進軟硬體匹配、信息整合和大數據套用。
(二)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按照《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將遠程醫療和居民健康卡建設納入信息惠民工程。一是建設國家遠程醫療服務監管系統和省級遠程醫療服務信息系統,並實現遠程醫療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整合遠程醫療服務資源,提供遠程會診、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心電診斷、遠程病理診斷、遠程監護、遠程教育等遠程醫學服務。二是普及套用居民健康卡。加快大型醫療機構以及新農合參合人群、新生兒群體、職業衛生高危人群、無償獻血者等人群的發放與套用,服務於民,惠及於民。將居民健康卡的發放使用情況納入醫院等級評審考核指標。
(三)推廣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示範。在全國大中型城市推廣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成功經驗,依託居民健康卡和醫療衛生人員績效考核卡(CA電子認證),促進區域內人口健康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創新資源集約、流程科學、服務規範的衛生服務模式,方便居民獲得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培養居民健康管理理念,改善看病就醫感受,健全以內部管理、外部監管、績效考核、政府補償為核心的監管體系,形成整體示範效應。
(四)加快推進各地已有信息化建設。繼續加強省級人口健康信息化綜合建設工作,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門診統籌管理,加快省級綜合管理信息平台和區域信息平台建設,實現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互聯互通。推動以省(區、市)為單位建設統一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基本藥物招標採購供應,構建涵蓋居民健康管理、公共衛生監測與服務、規範化診療、績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統,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範化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快推動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電子監管系統建設,實現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內部藥品(疫苗)使用的全程監管。
(五)加強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信息化建設。按照《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要求,依託現有基礎,加強衛生應急指揮決策信息系統建設和移動應急指揮平台建設,提高衛生應急準備、監測和應急處理信息數據採集、分析、研判能力,實現衛生應急值守、預警評估、輔助決策、現場指揮、異地會商、隊伍和物資的有效管理與調度,構建國家、省、地市、縣之間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反應靈敏的衛生應急指揮體系。
(六)推動中醫藥服務信息化建設。依託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實現中醫藥與衛生計生業務協同、信息共享。建設中醫藥電子政務、綜合統計、預防保健(治未病)系統,加強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電子病歷和中西醫醫療信息系統。繼續開展中藥資源基礎數據服務和動態監測信息系統建設。逐步增強民族醫藥信息化能力建設。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建立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化管理組織和專業機構,明確業務部門和相關機構的信息化建設工作職責與任務。各地要加強信息化建設業務指導和監督評估,將信息化建設成效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爭取政策、編制等方面的支持,為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二)加強制度保障與人才隊伍建設。形成有效的人口健康信息化管理機制和完備的規章制度體系,保證各級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高效管控與有序開展。重點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高端急需人才和基層實用人才的培養,建立業務培訓考核和職稱評聘制度,探索建立持證上崗制度,逐步形成穩定、可持續的複合型人才隊伍的培養、管理與保障制度。
(三)加大投入力度。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統籌安排使用信息化建設資金。要會同發展改革、財政、信息化管理等有關部門,加大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及科研資金投入,重點保障各項重大工程建設和系統運維經費投入,確保持續深入開展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
(四)完善體制機制。完善信息化歸口管理、各業務部門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探索建立政府統籌、部門主導、社會參與、便民惠民、合作共贏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模式。充分利用已有信息資源,加強與專業諮詢機構、國內科研機構及相關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知名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充分發揮信息學會協會作用,探索建立行業軟體評價和準入機制。
國家衛生計生委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3年11月20日

解讀

概述
《指導意見》指出,人口健康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點領域和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關係到既定醫改目標的有效實現、計畫生育基本國策的有效落實和衛生計生事業的科學發展。當前,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進入“全面統籌、快速推進、重點突破”的新階段。
《指導意見》提出,按照“制度先行、統籌設計、強化套用、互聯共享、業務協同”的原則,在保證原有衛生信息化和人口計生信息化工作連續性的基礎上,全面統籌建設以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資料庫為基礎,公共衛生、計畫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六大業務套用為重點,國家、省、地市和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為樞紐,居民健康卡為載體,信息標準和安全體系為保障,互聯共享和業務協同為關鍵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
《指導意見》確定了近期幾項重點工程,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金人工程”統領國家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設,以區域信息化示範項目擴大區域平台覆蓋面,以四級平台建設統籌實現六大業務套用和共享三大資料庫信息,普及套用居民健康卡推進衛生計生服務惠及於民,加大遠程醫療工作力度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提高服務可及性,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快速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設。
《指導意見》明確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十二五”和“十三五”時期的階段性建設目標,最終全面建成全行業實用、共享、安全的人口健康信息網路,方便民眾獲得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提高衛生計生科學管理水平。
出台背景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進入全面快速發展時期。目前,部分地區通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實現了人口健康信息共享和跨區域業務協同。全國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網路全面建成,提升了公共衛生服務和管理能力。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遠程醫療系統初具規模,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居民健康卡套用穩步推進,成為全人口、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服務的重要載體。覆蓋13億人口的全員人口信息資源庫,為人口計畫生育服務提供了強大的信息支撐。信息標準和安全體系建設日益健全,150餘項標準和安全規範初步滿足當前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需求。對於提高衛生計生服務和管理水平,改善人民民眾就醫感受,信息化的作用越來越凸顯。但也存在著薄弱環節,特別是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方面,亟需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實施,加快推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完善生育政策做了總體部署,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就人口健康信息化作出重要批示,國務院通過一系列涉及信息消費、健康服務業、養老服務業、寬頻中國等重大民生政策的出台,規劃和部署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國家衛生計生委對原有信息化工作進行了深入研究,先後到十餘省份進行調研,多次組織有關領域專家進行研討,在保證原有衛生信息化和人口計生信息化工作連續性的基礎上,形成人口健康信息化頂層設計的思路,制定形成《關於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建設原則、總體框架、重點任務以及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更加有效地支撐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生育政策和衛生計生事業科學發展。
建設原則
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建設原則是“制度先行、統籌設計、強化套用、互聯共享、業務協同”。制度先行是保障。隨著人口健康信息化進程的加快推進,產生的人口健康信息數據量將會越來越大,需要參照國內外信息化建設經驗,先行研究制訂管理制度,進一步規範人口健康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利用,保障人口健康信息安全,保護居民隱私。國家衛生計生委專門組成專家組,研究起草了《人口健康信息管理辦法(試行)》,正在國務院法制辦網站公開徵求社會意見。統籌設計是前提。按照國家信息化總體戰略規劃要求,統籌衛生計生業務需求,做好頂層設計,保證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整體性、系統性、可持續性。強化套用是關鍵。強化公共衛生、計畫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六大業務套用,以需求為導向,以套用促發展。互聯共享是核心。以四級平台縱橫連線共享三大資料庫,實現六大業務套用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是目的。通過各項衛生計生業務協同,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服務於民,惠及於民,讓民眾享受到信息化帶來的好處和實惠。
總體框架
指導意見提出要全面建設以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資料庫為基礎,公共衛生、計畫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六大業務套用為重點,國家、省、地市和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為六大業務套用縱橫連線的樞紐,居民健康卡為民眾享受各項衛生計生服務的聯結介質,信息標準和安全體系為保障,互聯共享和業務協同為關鍵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總體框架,最終建成全行業實用、共享、安全的人口健康信息網路體系,有效支撐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生育政策和衛生計生事業科學發展。
人口健康三大信息資料庫間的關係
全員人口信息包括人口基本信息,計畫生育服務管理相關信息,流動人口計畫生育服務管理信息等。目前,全國已經基本建立了國家和省兩級全員人口信息庫,覆蓋了全國13億人口信息,支撐國家、省、地市、縣、鄉、村六級計畫生育服務套用。
電子健康檔案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控、健康保護、健康促進等)過程的規範、科學記錄,是以居民個人健康為核心,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涵蓋各種健康相關因素、實現多渠道信息動態收集,滿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決策需要的信息資源。目前,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19個省份已建立全省電子健康檔案資料庫。
電子病歷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使用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生成的文字、符號、圖表、圖形、數據、影像等數位化信息,並能實現存儲、管理、傳輸和重現的醫療記錄,是病歷的一種記錄形式。目前,全國已有3700多家醫療機構開展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實現醫療機構內部信息共享。江蘇、浙江、河南、重慶等6省份建立全省電子病歷資料庫。
全員人口信息資料庫、電子健康檔案資料庫和電子病歷資料庫三大資料庫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通過全員人口信息資料庫提供電子健康檔案資料庫和電子病歷資料庫的基礎信息,電子健康檔案記錄個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電子病歷是電子健康檔案的重要信息來源。三大資料庫通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實現信息共享,實時動態更新,確保三大資料庫個案基本信息的一致性、準確性、完整性,支撐業務協同。
各層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關係
人口健康信息化要建設標準統一、融合開放、有機對接、分級管理、安全可靠的國家、省、地市、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進衛生計生機構上下聯動,實現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信息實時動態更新、整合共享,保證跨區域、跨業務領域業務協同。
地市、縣級平台承載區域內多種衛生計生業務套用,是區域內各類信息系統互連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的基礎和樞紐,為省級平台提供區域內人口健康信息。省級平台形成全省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索引庫,對上是國家人口健康信息資源的重要支撐,是國家平台信息匯總、統計分析和綜合決策的數據來源,對下調度省內各級平台,聯通業務系統,滿足跨區域業務協同需求。國家平台統籌疾病預防控制、婦幼健康、綜合監督、計畫生育、中醫藥管理、新農合和應急指揮等功能,形成多主題資料庫,突出信息整合和大數據套用,支撐國家人口健康管理和決策。
目前,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南、重慶等10省份已建成省級信息平台,實現部分人口健康信息實時採集與共享交換,支持跨區域業務協同,服務綜合管理與科學決策。部分地市和縣區建立區域信息平台,實現區域內醫療衛生業務協同。
重點業務套用涵蓋內容
六大業務套用是滿足公共衛生、計畫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等業務需求,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依託於各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公共衛生業務套用建設重點在於建設完善疾病防控、婦幼健康、綜合監督、食品安全、血液管理、健康教育等信息系統,實現分級管理,提高業務能力,推動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計畫生育業務套用建設重點在於建設國家和省兩級全員人口管理信息系統,支持國家、省、地市、縣、鄉、村六級套用,實現轄區內計畫生育服務和管理。
醫療服務業務套用建設重點在於加強以(中西醫)電子病歷為核心醫院信息化建設,最佳化醫療服務流程,並與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聯,實現醫院內和醫院間信息共享,以遠程醫療推進大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之間上下聯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
醫療保障業務套用建設重點在於加快完善新農合信息系統,實現省級與國家級新農合系統對接,實現跨區域即時結報,促進醫療醫保醫藥信息共享,提高新農合基金監管水平和使用效率。目前,北京、上海、安徽、江蘇、河南、浙江、內蒙古、吉林、海南等9省份的省級新農合信息系統與國家新農合系統實現聯通和信息共享,上海、安徽、江蘇、河南四省份實現省內跨區域即時結報。
藥品管理業務套用建設重點在於完善醫療衛生機構藥品供應保障信息系統,支持基本藥物監測和管理,支持藥品、醫療器械招標採購、配送和使用管理,加強藥品電子監管系統在醫療衛生機構中的套用。
綜合管理業務套用建設重點在於提高人口健康信息的綜合分析利用能力,實現對各項業務工作內部管理和外部監管的精細化管理,有效支撐科學決策和政策規劃。
人口健康信息網路
以國家電子政務外網為骨幹,多種通信網路為補充,構建與網際網路安全隔離,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高效、穩定的人口健康信息網路,穩步擴大網路覆蓋面,推動各級平台、平台與各級各類衛生計生機構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服務於全行業信息共享交換和業務協同。目前,上海、天津等17個省份採取依託政務外網,租用電信、聯通等虛擬專用網及獨立建設等多種方式,建立了省級人口健康信息專用網路,為全國人口健康信息網路互聯互通奠定了基礎。
居民健康卡
居民健康卡具有居民身份識別、基本健康信息存儲、跨區域跨機構就醫和金融功能,目的是逐步統一不同醫療機構的就診卡、免疫預防接種證、新農合證等,方便居民預約掛號、疫苗接種、共享檢查檢驗結果,方便居民獲得連續、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服務於全人群生命全過程。
居民健康卡作為民眾享受各項衛生計生服務的載體,對於改變人民民眾的就醫模式和最佳化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模式,構建便捷、連續、可查、互信、共享的醫療服務流程,提高精細化服務水平,提高跨機構、跨區域診療時效和質量,改善民眾就醫感受,促進醫療衛生業務協同以及向健康服務業延伸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對逐步解決看病就醫問題、適應人民民眾健康需求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為充分發揮居民健康卡的健康管理和便民惠民功能,國家衛生計生委研究出台《居民健康卡管理辦法》,制訂相關技術規範。目前,河南、內蒙古、遼寧、廣東、江蘇等15個省份以及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等大型醫院開展居民健康卡發放與套用工作。實現了多卡合一,跨機構、跨區域就醫一卡通,費用實時結算,動態記錄和共享醫療衛生服務信息,滿足緊急情況下醫療救治、異地共享信息和居民健康管理的需要。
人口健康信息標準
信息標準規範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是實現信息共享交換和系統對接的前提。目前,已經建立了涵蓋基礎、數據、技術和管理等四大類150餘項衛生計生信息標準規範,還有29項標準規範正在制修訂過程中。隨著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進程加快,系統覆蓋範圍和業務需求不斷增加,國家衛生計生委不斷建立完善信息標準規範。同時,正在開展標準符合性測試工作,促進規範套用,確保人口健康信息有效共享、系統互聯互通。
人口健康信息安全目標
按照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要求,國家衛生計生委積極推進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切實提高信息安全防護能力、隱患發現能力、應急處置能力, 做到信息安全保障與信息化建設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國家衛生計生委本級重要信息系統已按照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和相關標準規範要求,完成定級備案、安全建設整改和等級測評,且每年都開展等級測評及相關安全整改工作,做到動態安全。全國範圍內重要人口健康信息系統已基本完成定級備案工作,各地區域信息平台以及全國三級甲等醫院積極開展等級保護建設。
按照國家《電子簽名法》和國家密碼管理有關規定,國家衛生計生委積極推進以CA電子認證技術為基礎的網路信任體系建設,建立身份真實可靠、業務數據完整可信、用戶行為規範可控和責任明確的網路信任體系,確保業務安全有效運行。目前,全國已有22家第三方電子認證機構通過國家衛生計生委電子認證監管平台的符合性測試,遵循統一的證書格式標準、接口標準,實現全行業跨地域、跨信息系統的一證通用、互認互信。
在人口健康信息化中,明確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是人口健康信息的主管部門,各級各類衛生計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醫療機構、中醫藥機構等)為人口健康信息的責任單位,明確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信息,不對外提供,明確主管部門和責任單位負責的人口健康信息不得在境外存儲,注重落實管理措施和技術手段,妥善做好隱私保護工作,實現信息共享與隱私保護同步發展。
重點工程
為加快構建人口健康信息化總體框架,當前要紮實做好幾項重點工程建設,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全面系統快速推進。
1.關於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與金人工程。
按照《“十二五”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建設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重點是統籌中醫藥管理、疾病控制、衛生監督、新農合等業務,建設國家級信息平台,聯通各省級平台,促進各地區域平台建設,統籌實現六大業務協同套用,共享三大資料庫信息,實現信息整合和大數據套用,形成全行業實用、共享、安全的信息網路,提高科學管理和決策水平。
按照《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建設全員人口統籌管理信息系統(“金人工程”),以出生登記信息和全員人口信息為主線,主要服務於計畫生育工作,建設國家級和省級全員人口統籌管理信息系統,支撐國家、省、地市、縣、鄉、村六級套用。
總體上,以統籌推進兩項工程為契機,統籌業務需求,加快國家和區域信息平台建設,促進軟硬體匹配、信息整合和大數據套用。
2.關於居民健康卡信息惠民工程。
按照《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家衛生計生委將進一步加快居民健康卡建設。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完善居民健康卡基礎環境建設。繼續堅持以大型醫院和新農合參合農民、新生兒、職業病高危人群、無償獻血者等四類人群為重點,發揮好人口信息庫的作用,免費為民眾制發卡。推動大型醫院將居民健康卡作為精細化管理和便民惠民的切入點,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上下聯動,讓民眾切實感受到持卡就醫的方便、快捷和實惠。以推進金融IC卡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套用為契機,促進金融IC卡載入健康套用(居民健康卡)。繼續堅持在保持主要功能、標準規範、密鑰體系、管理主體都不變的前提下,將居民健康卡與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務卡“多卡合一”,方便民眾“一卡多用”。
3.關於遠程醫療信息惠民工程。
按照《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實施遠程醫療信息惠民工程。2010年以來,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方支持中西部地區遠程醫療系統建設,目前已有800多家醫院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提高服務可及性,解決民眾看病就醫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通過建設國家遠程醫療服務監管系統和省級遠程醫療服務信息系統,構建全國統一標準、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安全實用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充分利用雲服務、視聯網等新技術不斷探索創新遠程醫療服務模式,建立完善遠程醫療運營監管機制。
4.關於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示範。
選擇部分地市,示範推廣上海市區域衛生信息化的工作經驗,依託居民健康卡和醫務人員績效考核卡,以衛生計生協同服務為導向,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建立資源集約化、流程科學化、服務規範化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推進醫療機構上下聯動,建立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新機制;促進區域內信息共享及醫療與公共衛生的業務協同,建立防治結合的健康管理新模式;構建以內部管理、外部監管、績效考核、政府補償等內容的區域衛生綜合監管體系,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提升政府對醫療衛生機構的監管、評估與考核能力和水平。
5.關於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信息化。
2003年以來,我國的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已建成覆蓋國家、省和地市三級的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指揮系統,在各類衛生應急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要求,將在現有衛生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基礎上,擴大衛生應急指揮系統的覆蓋面,向縣級延伸,提升各級衛生應急信息化裝備水平,提高衛生應急信息監測和分析、研判能力,實現預警評估、輔助決策、現場指揮、異地會商、隊伍和物資的有效管理與調度,加強移動應急指揮平台建設,利用多種通訊手段構建衛生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完善應急指揮管理流程,不斷建設完善國家、省、地市、縣之間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反應靈敏的衛生應急指揮體系。
6.關於中醫藥信息化。
中醫藥信息化是人口健康信息化的重要構成。通過多年建設,中醫藥信息化取得了一些進展。建立中醫醫療質量監測中心,初步實現了中醫醫療質量監測資料庫上報的網路化;不斷完善和更新各類中醫藥信息資料庫,初步建成中醫藥資料庫共享平台;基本建立中醫藥電子資源共享平台,充分發揮著中醫藥網路宣傳和教育作用。建成區域、院際等信息共享網路,開展電話網路預約掛號、遠程醫療會診等網路服務。部分中醫醫院建立了具有中醫藥特色的信息系統,注重信息共享和交換。積極研製中醫相關信息標準,研發中醫臨床術語資料庫、中醫疾病診療資料庫、中藥基礎信息資料庫、民族醫藥資料庫等一批中醫藥資料庫。
下一步,加強醫院、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電子病歷和中西醫結合醫療信息系統建設,推廣套用中醫藥標準規範,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提升中醫辨證論治水平。依託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實現中醫藥與衛生計生業務協同、信息共享,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建立中醫藥資源基礎數據服務和動態監測信息系統,實現對中醫醫療質量的信息化監測和管理。構建民族醫藥醫療機構資源庫,促進民族醫藥醫療服務信息化建設,推進民族醫藥事業發展。
保障措施
為確保如期實現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需要全面統籌,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國家衛生計生委成立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統領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設在規劃與信息司,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職責。國家衛生計生委成立人口健康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在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發揮專家在人口健康信息化發展戰略、政策規劃、重大項目等方面的作用,提供專業諮詢和決策參考。各地可參照國家衛生計生委的組織模式,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明確職責,著力構建權責統一、分工合理、上下聯動、保障有力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格局。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社會資源的作用,鼓勵並引導企業和科研機構針對性的開展技術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培訓,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逐步形成穩定、可持續的複合型人才隊伍的培養、管理與保障制度。
完善資金保障機制,加大投入。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會同當地發展改革、財政、信息化管理等有關部門,保證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投入,重點保障各項重大工程建設和系統運維經費投入,確保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