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布揭陽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關於公布揭陽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是揭陽市人民政府2007年4月11日印發的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公布揭陽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 頒布時間:2007年4月11日
通知,名錄,

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府直屬各單位: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有關規定,經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市際聯席會議評定,現將《潮劇》等38個項目列入我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予公布。
我市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文化大市,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指導方針,科學規劃,妥善處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經濟、改善人民民眾生活條件之間的關係,深入做好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揭陽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七年四月十一日

名錄

揭陽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38項)
分類(代碼)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基本特徵
民間文學
(Ⅰ)
1
蘇六娘傳說
揭東縣
在揭東縣炮台鎮東北2里處,有個雷浦村。是揭東縣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員外蘇士產一女,因是六胎,取名六娘。蘇員外因打官司,把六娘許配給楊之辦三子楊子良。蘇六娘為抗婚,與表兄密約私奔,被沉榕江,造成悲劇。蘇六娘追求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精神,深得人們同情,被譽為“潮汕祝英台”。先後被編成潮州歌冊、潮劇、拍成電影《蘇六娘》,廣為流傳,在海內外產生了深遠影響。
2
潮州歌謠
榕城區
榕城潮州歌謠源遠流長,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質樸自然,清新精巧,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對其進行挖掘、保護,有助於更好發揚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質。
民間音樂
(Ⅱ)
3
潮州音樂
榕城區
揭陽潮州音樂系華夏正聲,千百年來紮根於廣大潮汕民間,並隨潮人足跡遍及全國,流播於東南亞、美洲、歐洲。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一支別具特色的地方音樂。(為弘揚潮汕文化,探索潮樂改革發展之路,豐富民眾文化生活,陶冶人們精神情操,提高整體文化素質,構建和諧社會,保護揭陽潮樂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揭東縣
普寧市
惠來縣
揭西縣
4
普寧廣東
漢樂
普寧市
普寧漢樂優美淳樸,典雅大方。它和潮樂溶合,演奏出惟妙惟肖曲調,為節日文藝活動增添氣氛。
5
惠來漁歌
惠來縣
惠來漁歌是漁民以勞動、生活為素材創作,於節假日或空閒時間自娛自樂的一項民間活動。參與者男女老少皆有,主要內容有祈求風調雨順、表達男女愛情、祝願家庭幸福、嚮往美好生活等。主要流傳於惠來沿海鄉鎮及陸豐縣甲子鎮。
民間舞蹈
(Ⅲ)
6
煙花火龍
喬林鄉
燒龍也稱“煙花龍”,包括游龍、舞龍、燒龍,以喬林鄉最為盛行。民間把燒龍當作興旺平安、扶正驅邪、吉祥如意的活動。
揭西縣
7
九鱷舞
惠來縣
惠來九鱷舞是一項優秀海濱文化,在惠來城鄉逐步成為人們喜慶、生活、休閒、民眾追求的一項民俗活動,是聯結鄉情鄉誼的紐帶,是我省獨有的一項民間舞蹈。它獨特的特徵是壯觀、豪放、威猛、氣勢。
8
葵潭鶴舞
惠來縣
在惠來城鄉,人們通過“鶴舞”祈求國泰民安、幸福美滿。他是我省獨有一項民間舞蹈。它獨特的特徵是貫穿了瑞鶴“起舞”、“迎春”、“獻寶”及“七鶴歸崬”,場面壯觀。
9
普寧英歌
普寧市
已被評為國家級
傳統戲劇
(Ⅳ)
10
潮劇
揭東縣
揭陽潮劇作為中國古老戲曲劇種,保持和弘揚了地域文化藝術特色,體現潮劇作為一種藝術的個性獨特性,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觀眾,在豐富的戲曲大家庭中凸顯自己的個性魅力和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對潮劇更好地繼承、保護、創新、發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普寧市
惠來縣
榕城區
揭西縣
11
紙影戲
揭東縣
晚清至民國時期,揭陽的紙影戲十分普及。改革開放後紙影戲頗有演出市場。它由圓身木偶畫成各種人物臉譜,套上各款服飾,由人用小鐵線操縱表演,並配以後台唱聲和音樂以演釋劇情。
惠來縣
揭陽經濟開
發試驗區
曲藝
(Ⅴ)
12
潮州歌冊
榕城區
潮州歌冊既是潮汕民間說唱文學中最流行的一種,也是榕城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之一。它從彈詞演變而來,生動、純真、樸素,潛移默化地傳播正義、良知、美德。
雜技與競技
(Ⅵ)
13
南枝拳
榕城區
“南枝拳”武術幾十年套路的特點是招法兇狠、能攻善防、靈活多變、強身實用。“南枝拳”及跌打傷科醫術流傳揭陽、潮汕及南洋。
14
大路拳
普寧市
普寧大路拳動作靈活、敏捷,手法講究“借力”,有“四兩撥千斤”之說;守護嚴密,以守帶攻;講究腕力、掌力角度技巧,剛勁有力;崇尚武德,以懲惡揚善、強身健體為宗旨。具有典型的南拳特徵,拳路豐富。
民間美術
(Ⅶ)
15
剪紙
榕城區
揭陽剪紙,構圖清新明秀,畫面剔透玲瓏,刀法工巧纖細。
普寧市
16
木雕
榕城區
揭陽木雕以雕工精細、多層鏤空、富立體感、風格獨特、富麗典雅負有盛名。它的代表作《梅花喜鵲》、《雙鳳朝牡丹》、《賈元春省親》等分別懸掛於北京人民大會堂等處。
揭東縣
揭西縣
普寧市
惠來縣
17
石雕
榕城區
揭陽石雕,歷史悠久。1830年前後,揭陽石雕業已甚興旺。其時藝人以黃執、謝喜最負盛名,所雕人物、山水、飛禽走獸、花卉以雕工精細、造型優美譽滿潮汕。揭陽石獅雕刻最負盛名,品種繁多,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兼備,備受海內外歡迎,遠銷美、法、日、泰、科威特等30多個國家與地區,成為海內外公園、別墅、大型建築物之裝飾。香港報紙稱譽:“揭陽石獅,雄踞五洲”。
揭東縣
揭西縣
普寧市
惠來縣
傳統手工技藝
(Ⅷ)
18
嵌 瓷
榕城區
嵌瓷多用於建築上的裝飾,色彩鮮艷,質感堅實、美觀,久經風雨永不褪色。地方傳統藝術特點突出,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觀賞價值和歷史價值。
普寧市
19
篾 織
揭東縣
以“苦薄竹”為材料,抽成薄如紙、軟如絲的篾條,編織成人物、花卉、書法、圖案的畫屏,竹扇和花籃。
20
陽美翡翠玉
雕刻技藝
東山區
陽美翡翠玉雕將南北派精湛的玉雕風格和潮汕木雕及潮繡工藝融合為一體,以奇、巧、精、特取勝,具有較高藝術價值,東山區的龍頭產業,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和文化品位的提高。
21
半洋掃帚
東山區
半洋掃帚產品內銷鄰近省、市,遠銷美國、東南亞,是東方人日常生活用品,也是西方人聖誕用品,具有實用價值和驅神祈吉的精神價值。是該地區人民民眾的生活依據和精神寄託。
22
揭西擂茶
揭西縣
揭西擂茶以古樸見奇趣,以保健見奇效,古稱“藥食兼佳、味中有味”的客家保健飲料,具有祛暑、消滯、解毒、提神、生津止渴、消痰化氣、健脾養胃、滋補益壽之效。是河婆客家人的傳統,對客家人的人文特色的體現有極大的代表性。
23
貴政山茶葉
陶罐製作
普寧市
貴政山茶葉陶罐製作歷史悠久,特點是手工製作,貯存茶葉十年、二十年不變質,且具有解暑和治傷風感冒等奇效。在潮汕地區、港澳台、東南亞有較高聲譽,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現代文化經濟價值。
24
西隴燈籠
製作
普寧市
普寧西隴燈籠製作工藝歷史悠久,久負盛名。西隴燈籠製作所用竹為觀音竹和粉竹;製作過程細緻複雜:燈籠多姿多彩,琳琅滿目。潮汕民間有西隴“日產萬燈”之譽。它深受潮汕、興梅、惠州地區民間喜愛,也為南洋群島、美國民間所青眯。
25
靖海景屏
惠來縣
景屏今稱彩車,是惠來縣靖海鎮一門有地方特色的藝術表現手段。其工藝獨具匠心,技法細膩,連線點藏而不露。作品表現形式多樣;景屏上人物造型均為實人,有良好的保險係數;全螢幕高度4米。該項目流傳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26
貝雕工藝
惠來縣
惠來面海,海灘上貝殼眾多。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惠來縣成立貝雕廠,構建地方特色工藝基地。貝雕產品主要圖案有“仙女下凡”、“八仙賀壽”、“松鶴延年”及花卉、動物等。其形象栩栩如生,工藝獨特,頗有藝術價值和鑑賞價值,在潮汕地區享有一定聲譽,並曾參加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貝雕廠自“文革”時下馬至今。
27
桌球粿製作
榕城區
南宋末年,揭陽人用野菜“鼠殼草”混合糯米碾成粉,再加佐料碾粉做成“鼠殼粿”;後又改用“檳醅麩”做餡子。揭陽“檳醅粿”風味獨特,名傳海內外,後以訛傳訛稱“桌球粿”。
傳統醫藥
(Ⅸ)
28
振高跌打
藥膏
揭陽市民俗
博物館
“振高跌打膏藥”是傳統中醫藥膏,經過數十年臨床,廣泛實踐,證明是藥效甚好的註冊跌打藥膏。它既能減輕病人痛苦和減少病痛的時間,也能節省患者的費用,為傳播和弘揚傳統醫藥起了一定的作用。
民俗
(Ⅹ)
29
踏 青
榕城區
“正月十六登黃岐山,祭月容,是日四鄰蓋至。月容明代天啟間,邑知縣馮元飈侍妾,遭嫡婦鳩死,眾憐之”(孫寒冰《榕城鎮志》)。由此可知榕城人正月十六登黃岐山踏青,是從紀念黃月容演變而來的。如今,正月十六登黃岐山踏青的風俗,已成為揭陽人不可缺少的活動。是日,男女老少成群結隊,登上黃岐山,踏青野遊,盡興而歸。
30
行 彩 橋
榕城區
榕城古稱“水上蓮花”,城中橋樑甚多,人們以行彩橋的形式寄託祝願,祈求平安。它是榕城特有的民間活動,在廣大人民民眾中有極大的影響力。
31
三山神祭典
揭西縣
“三山神”的精神可歸結為“護國庇民”四個字,是嶺東地區特有的地方守護神;既是地方神,也是“人本位”的升華。作為一種地方民俗文化,它已經成為弘揚中華文化、促進海內外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的紐帶和橋樑。
32
揭陽城隍
廟會
榕城區
通過對城隍廟會民俗的保護,留下古代城鄉居民追求幸福祥和生活,重視以共同的喜聞樂見的載體加強感情聯絡,從而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信息,藉以推進傳統美德教育,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同時也打造更廣泛堅實的文物保護意識,為本地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豐厚的文化資源。
33
大溪宗祠
祭典
揭陽市非物
質文化遺產
保護中心
大溪祠堂祭典,在東南亞國家、港澳台地區、全國各地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代表著潮汕民間祖先信仰的優秀文化形式,其建築特色和信仰祭祀儀式,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34
出花園
榕城區
榕城“出花園”儀式有兩層意義:祀公婆神是為子女平安成長的一種祈求;出花園則是孩子成人的一種表示。父母將孩子托給花公花母保護,又稱孩子為“花仔”,這是“出花園”一詞的由來。
35
伴娘歌
做四句
榕城區
揭陽的婚娶禮俗有“賀新婚”、“賀出閣”“送花粉”、“陪閨”、“做四句”等等。“做四句”即念四句詩,或說四句吉祥的韻語。需四句一個韻。其中主要角色是一個能說會道,且有急才的“倩娘婆”(俗稱伴娘)扮演。所以“四句”稱伴娘歌,倩娘歌。伴娘從新娘上轎開始,到抵達男家以後,引導新娘下轎,跨火煙、拜父母、拜尊親、夫妻相拜等禮儀,及進同房,整理被褥等繁文末節,都要唱四句以兆吉祥。在鬧同房時,伴娘又要代新娘招架政圍。為新娘回敬鬧同房者的四句。
36
揭東縣鑼鼓
標旗隊
揭東縣
揭東鑼鼓標旗表演是幾百年來民間遊春祈豐年、避邪趨吉及重大喜慶的傳統綜合文藝遊行活動,是潮州大鑼鼓與標旗等組成的綜合性文藝遊行隊伍。
37
棉湖營鑼鼓
棉湖鎮
棉湖營鑼鼓是一種主體已經綿延400年左右的民俗活動,是地方經濟、文化的總亮相。它存在不可低估的社會價值,保留許多歷史信息,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是民間藝術的集大成。
38
榕城破門樓
鄭翁仔燈
榕城區
每年農曆正月十一之前,榕城破門樓鄭氏族人把翁仔組成一幅幅歷史、傳說、戲劇故事的屏燈擺在大廳堂上。從正月十一至十六日,門樓里外張燈結彩,弦歌歡笑,熱鬧非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