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面推動雄安新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路強國的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建設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戰略部署,把握數字經濟發展先機,全面激發雄安新區經濟創新發展活力,增強數字政府效能,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結合雄安新區實際,提出關於全面推動雄安新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全面推動雄安新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
  • 頒布時間:2022年8月2日
  • 發布單位: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
意見全文,

意見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路強國的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建設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戰略部署,把握數字經濟發展先機,全面激發雄安新區經濟創新發展活力,增強數字政府效能,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結合雄安新區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論述和關於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工作要求,以全面落實“五新”目標為出發點,圍繞算力、算法、算料“三駕馬車”適度超前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數據資源化和資源數位化,著力打造高效數字政府,推動新一代網路、基礎軟體、智慧型硬體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集成化套用,前瞻布局衛星網際網路、6G、量子的未來技術研發。以空天、交通、新一代通信、能源網際網路、金融科技、數字貿易等產業為重點,積極打造和培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快推進創新平台建設,建設數位化成果高效轉化機制,培育吸引數字經濟創新人才,營造數字經濟發展新環境。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建成區基礎設施智慧化水平達到85%,大數據在城市精細化治理和應急管理中貢獻率達到8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0%。到2035年數字經濟占比達到80%的建設發展目標,打造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
  二、重點任務
  (一)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
  1.建設雄安城市計算中心。打造“兩地三中心”的城市計算中心體系,分片區部署建設邊緣計算節點,形成算法協同、算力協同,“邊雲超”協同的新型“城市雲”計算體系,為新區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生產生活按需提供綠色、高效的先進計算服務。以城市數據中心建設和需求為牽引,推動伺服器、交換機、路由器、資料庫、GPU及配套軟硬體相關創新產品在新區研發、部署,形成產業聚集。
  2.適度超前建設新一代通信網路設施。適度超前部署5G通信網路,形成泛在連線、千兆接入的移動通信網路能力。建立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打造成為等同於北京、上海、廣州的國家級重要通信樞紐。建設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鼓勵運營商、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接入交換中心。布局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地基骨幹節點,對內互聯天基骨幹網、天基接入網,對外互聯地面網際網路、移動通信網,形成天地網路互聯中心。加快建設廣覆蓋、低成本、低功耗的短距離無線網路,以及移動物聯網、增強移動物聯網等低功耗廣域網路,預置預留網路接口。
  3.全面推動城市感知終端部署和建設。在城市建築、城市部件、綜合管廊、綠地公園、公共設施等項目中進行統籌規劃、適度超前部署各類智慧型感知設施。與道路工程同步,在啟動區、雄東、昝崗等新建片區全面推進數字道路建設工程,部署多功能信息桿柱、攝像頭、雷達、5G、邊緣計算節點、路側RSU、車載OBU等智慧型設施。與樓宇、社區、園區建設同步,全面推進智慧安防、智慧型表具、智慧停車、智慧環衛等智慧型化設施部署。
  4.積極打造數字孿生城市。將北斗系統全面嵌入城市智慧型體系,匯聚城市的活動數據,實現城市空間要素位置全面感知。建設城市級物聯網平台和視頻平台,通過各類智慧型感知終端,匯聚城市生產、生活、運行的各類數據。建設城市級數據匯聚開放平台,實現政務數據、空間位置數據和城市生產、生活、運行數據的匯聚融合和共享使用。建設城市CIM平台,逐步匯聚城市三維空間數據,形成城市孿生鏡像,實現物理空間與數字空間同生共長,打造數字孿生城市。
  5.加快建設具有自我學習、自我完善能力的“城市大腦”。以數字孿生城市各類基礎公共平台為依託,建設人工智慧算法、區塊鏈、數字身份、數字交易等基礎開放平台,建設交通、社區、住房、能源、公共服務等行業套用中樞平台,利用公共安全、生態環境、經濟運行、交通運輸、社會民生等多維感知數據的匯聚融合,不斷強化“城市大腦”的感知能力、學習能力、決策能力和持續最佳化能力。
  6.加快建設城市區塊鏈基礎設施體系。搭建集建鏈、用鏈、擴鏈、跨鏈、管鏈、治鏈多功能為一體的自主可控區塊鏈底層平台,積極突破高性能共識算法、跨鏈互操作、可信數據交換、多維身份認證、智慧型契約安全等技術。按照“基礎共用、平台通用、行業專用”的思路,搭建“核心鏈+套用鏈”的新型區塊鏈基礎設施體系,形成多方協同創新的開放式服務發展環境。
  (二)加快推進數據資源化和資源數位化
  7.打造“生長即匯聚”的數據融通匯聚環境。在城市各類場景,統籌規劃智慧型感知終端,實現城市生產、活動數據的全面感知和匯聚。加強政務信息系統統籌建設,形成“行業系統一張圖、行業數據一張表”,從源頭打破數據孤島。以城市級塊數據平台為底層數據平台,通過視頻平台、物聯網平台、CIM平台、各行業系統,實現城市感知、物理空間、生產生活、運行管理各類數據底層匯聚,形成城市數據“產生既匯聚”的數據融合、互通環境。以共享為常態,不共享為例外,完善數據共享授權機制,建立安全可信的數據共享環境,制定政務數據開放共享清單。
  8.構建統一、規範的高質量數據資源體系。制定城市數位化標識的元數據標準、命名標準、採集標準等,實現對城市空間要素的全數位化標識記錄。建立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的數字映射關係,確保城市空間全要素數位化標識的唯一性和有效性。深化完善數據管理總體規範、數據採集、數據資源目錄、數據標準、數據開放共享、數據分級分類等數據資源管理標準。依託人口、法人、地理信息等基礎資料庫,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參照,構建行業數據標準化主題庫。建立公共數據共享資源池,形成公共數據資源目錄、數據標準,明確公共數據進入、退出、使用機制。
  9.鼓勵數據加工開發和資源化利用。在確保個人信息和企業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整合各類數據,建立全數位化的個人賬戶體系,支撐生活服務便捷化和公共服務普惠化。整合各類機構數據,建立機構數據賬戶,簡化政務服務、企業融資等流程,形成可持續最佳化的運營服務能力。以數據為關鍵資源要素,賦能市場活動和政府管理,建立數據資源流通交易服務平台,延長數據交易鏈,探索數據資源、模型算法、加工套用、數據安全、數據治理、數據存儲管理等多元化的數據資源產品體系,構建創新型的數據交易模式。研究數據權屬認定、價值評估、流通交易規則和標準契約等政策體系,明確數據流通與可交易的範圍,建立有效的監管運營機制,保證數據交易規範進行。鼓勵更多數據交易主體參與到交易過程中,增強數據流通性和使用價值,多渠道提升數據交易能力,形成數據流通、開發、套用價值鏈。
  10.保護數據隱私和數據安全。利用數字身份體系構建個人/企業的“數據管家”,通過區塊鏈加密技術為個人和企業建立“數據保險箱”,全面實現“數盡其用,還數據於民/企”。在數據產生、傳輸、訪問、存儲、刪除等各階段,套用數據分類分級、數據加密、數據災備、終端數據防泄漏、數據脫敏、分散式存儲、數據銷毀等多種技術手段,形成全生命周期數據安全解決方案。建立數據安全備案機制和數據市場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嚴控數據資本市場風險,強化關鍵領域數字基礎設施安全保障,保護專利、數字著作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數據。
  (三)著力打造高效數字政府
  11.政務服務數位化。完善“網際網路+政務”,深化推進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協同,全面實現“行政審批不見面、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最佳化審批流程,業務流程由“串聯”向“並聯”推進,進一步讓“數據少跑快跑”,提升審批效率。融合城市十分鐘生活圈,政企協同提供線上線下融合、泛在便捷的政務服務通道,實現24小時線上審核辦理政務服務。提供精準、智慧型、便民、定製的政務服務、上門服務。
  12.生活服務數位化。建設人車路協同的交通路網環境,推動人車路信息的實時共享,合理最佳化配置道路資源和出行路線,引導智慧型出行。建設智慧型停車場,實現停車管理無人化、停車引導智慧型化和信用預約停車位。建設物流共配中心,利用智慧型運載工具開展“最後一公里”配送。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實現政務服務、公交出行、景區出入、就醫購藥、商超購物“一碼通行、一卡通行”服務。全面推行線上線下無縫對接,預約、就醫、支付、結算一體化的健康醫療服務。建設智慧型養老社區機構和基礎設施,提供健康監測、生活服務、情感陪護等智慧康養服務。統籌布局、共享建設充換電網路,形成新區多能互補、主動服務的智慧型充電格線。打造智慧家居開放服務平台,聚集各類智慧社區、智慧家庭服務,統一家居家電接入標準,讓安全舒心、物美價廉的智慧型服務走入百姓家庭。
  13.經濟運行數位化。推動稅費征繳一體化辦理,推進涉稅數據融合分析,實現綜合治稅智慧型化。搭建經濟運行綜合統計平台,實時呈現、精準監測分析經濟發展態勢。匯集政府、社會和第三方徵信機構信用數據,構建安全可信的個人與機構誠信數據體系,在多領域推進多元化信用服務。完善區塊鏈資金管理體系,確保項目資金全過程的可追溯、可查詢,確保建設資金使用的高效、透明。利用項目審批平台,打通各審批環節業務流程,實現從可研初設、投資概算、契約到竣工驗收全流程數據標準化和融通共享,提高審批效率。探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建立綠色數字積分體系和碳匯制度,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14.城市運行數位化。利用全方位部署的人車路感知終端,識別預測車輛軌跡、道路路況、交通客流,自動調節信號燈配時,動態調配路權,有效疏導交通流量。建立人機協同的執法模式,實時監測、精準識別、智慧型處置各類違規違章行為,執法案件全過程線上辦案、執法監督實時化,實現“綜合執法一網統管”。全面推廣水電氣熱智慧型表計集採集抄,實現削峰填谷、綠色用能。充分利用能源使用數據,分析掌握新區實時用能狀態和波動特徵,實現供給側清潔能源與傳統能源的主動補給、動態回響,提高能源供需平衡能力。動態檢測大氣、噪聲、土壤、河流淀泊等環境指標,構建環保一張圖。構建智慧型環衛體系,精準識別環境衛生狀態,實現環衛資源調度處置智慧型化。建設“端+雲+數據”的智慧工地管理體系,實現建設施工現場全域、全過程感知、信息實時互通,實現施工過程中管理、生產、安全、服務的智慧化。
  15.城市安全數位化。建立虛實互動的智慧型安防體系,重點針對社會綜合治理、新型犯罪偵查、城市反恐等領域,自動挖掘安全風險線索,分析安全風險規律,預判高危風險,自動發現全域警情,智慧型匹配出警方案。建設突發事件綜合指揮系統,推動跨部門、跨領域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升突發事件的監測預警、指揮救援、分析研判等智慧型化水平,預防和降低自然災害、群體性事件、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等突發事件的危害。
  (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集成化套用
  16.新一代網路技術。依託邊雲超協同的城市計算體系,吸引集聚通信、雲、計算、存儲等相關科技企業在新區部署新產品,研發雲網協同、邊雲協同、算力等新技術,試驗新套用。圍繞打造全域純IPv6的目標,聚集IPv6創新資源,研製IPv6相關技術標準,開展IPv6晶片模組、網路互通、安全設備、測量監測等方面的技術攻關。開展5G核心晶片、網路切片、異構網路、M2M通信等關鍵技術研發。
  17.基礎硬體技術。積極承接及引進一批積體電路設計產業相關的優勢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鼓勵圍繞5G、數字道路、物聯網感測器、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智慧型家居等領域的晶片設計成果轉化及套用。深化物聯網技術在城市的綜合套用,在智慧型交通、智慧型能源、智慧型製造、智慧型農業、智慧型家居等領域,形成物聯網集成服務能力。
  18.智慧型軟體技術。鼓勵企業依託新區自主可控區塊鏈底層,在高性能共識算法、鏈上數據隱私保護、節點網路最佳化、跨鏈互操作、可信數據交換、鏈網協同等關鍵技術領域開展創新研究,推動區塊鏈技術與人工智慧算法、5G、智慧型晶片、數字身份等技術融合創新與套用。搭建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開展群體智慧型、知識計算引擎與知識服務等關鍵軟體技術研發,發展新型作業系統、資料庫等基礎套用軟體,支持計算機視覺、自主決策控制、人機互動軟體研發套用,在無人駕駛、IPv6、分散式雲計算、網路安全等技術領域形成一批自主可控技術。
  19.網路安全技術。建設網路安全產業園區,打造國家級創新平台,集聚各類創新要素,積極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量子密碼、工業控制等技術在網路安全領域的深度套用和創新突破。鼓勵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提供網路安全監測、預警、智慧型防禦、風險評估、等保測評等服務,形成網路安全服務能力。推動軍民兩用網路安全技術與產品相互轉化。
  20.前瞻性技術。部署衛星移動通信、衛星網際網路、衛星物聯網、衛星導航增強等試驗試用系統,開展星間鏈路、星地融合、高速率傳輸技術、空間網際網路安全等技術研究。適時啟動6G等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研究和測試,超前布局未來網路發展。開放數字道路場景和數據,開展無人駕駛測試與示範套用,加速無人駕駛技術成熟。推動量子精密測量、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裝備產業化,研發量子晶片、量子軟體及相關材料。利用量子技術研究成果,在更多領域推動套用。開展太赫茲、生物晶片、超導晶片等新型器件前瞻性探索,實現產業化,帶動相關產品升級換代。
  (五)積極打造和培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21.空天產業。鼓勵中國星網等相關企業,積極研發衛星組網等技術,探索構建涵蓋基礎研究、前沿技術、標準規範、套用服務的一整套空天信息技術創新體系,深入布局衛星通信系統,打造全國衛星通信運營總部。布局建設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地基骨幹節點,形成天地網路互聯中心和信息港,推動衛星網際網路在航空、航海、公共安全和應急、交通能源等領域更廣覆蓋,發展衛星導航、衛星遙感等新型網際網路業務。建立衛星地面時空數據綜合服務平台,研製豐富的地面段產品及終端用戶產品,加強通信、導航和遙感衛星數據融合共享,推廣衛星數據套用服務,積極參與衛星通信、數據處理等方面國際標準制定。打造北斗衛星產業鏈,發展北斗導航套用服務新業態。探索軟體定義衛星相關服務,發展衛星套用軟體商店。
  22.智慧型交通。以數字道路基礎設施和海量交通數據為基礎,打造智慧型駕駛和數字交通發展示範區,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研發、試驗、測試環境,攝像頭、雷達、各類感測器等智慧型硬體,5G、IPv6、邊緣計算等通信計算軟硬體,計算機視覺、數據分析挖掘、智慧型算法等人工智慧技術相關領域,智慧型交通管理、服務等套用領域,汽車電子、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研發生產相關領域,以及數字交通相關測試、認證服務等領域集聚發展,形成“技術+套用+服務”較為完備的數字交通產業鏈。以道路交通、雲網設施、數據中心、智慧型充電樁等數字交通基礎設施為切入,形成從數字道路“新基建”設計、解決方案、建設,數字交通套用、產品、運營服務等全方位的服務能力,培育城市“新基建”新型運營商。
  23.新一代通信技術產業。以無人駕駛、旅遊、康養、辦公等場景為重點,鼓勵企業開展5G場景套用實踐。依託適度超前部署的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雲網設施、邊緣數據中心、算力中心等設施,鼓勵基礎網路運營服務,V2X、M2M等新型通信,5G晶片產品研發、異構網路服務解決方案等從軟體到硬體到解決方案的通信技術全產業鏈發展,打造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產業發展生態。充分釋放IPv6的技術潛能和領先優勢,帶動IPv6網路設備、終端設備研發,推進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等領域套用創新,加強IPv6對智慧型家電、綜合能源、金融、教育、醫療、媒體等有關行業的賦能。
  24.能源網際網路。統籌布局、共享建設新能源汽車服務站點、綜合能源站點,建設智慧型、高效、標準的充換電網路。構建“智慧園區/社區+清潔能源”為核心的套用場景,在標準規範、協同創新方面全面推進行業套用落地。以雙碳目標為引領,整合新區能源行業領軍企業,建設融合開放的能源網際網路平台,匯聚能源生產、安全、經濟、消費等數據,構建可感、可知、可視、可控的數據資源體系,實現設備、場站、供應商、能源企業、用戶之間,電力、天然氣、石油等能源節點間互聯互通,整合能源上下游產業鏈,打造多能互補、綠色低碳、集約共享的能源網際網路產業生態。
  25.金融科技。建立國家金融科技實驗室,加強國際數字金融合作,開展法定數字人民幣試點,創新數字資產套用。推動數字金融賬戶、數字身份識別、數字票據套用等數字金融工具在新區先行先試,構建數字交易新模式。建設雄安金融科技中心,吸引集聚一批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生物識別、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金融科技企業。依託雄安新區智慧型城市建設,推動金融科技在安全監管、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城市治理等領域拓展套用。支持優質金融科技企業上市,吸引各類優質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加大對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支持金融機構運用金融科技提升智慧型服務能力、風險識別能力、綜合研發能力和實體服務能力。
  26.數字貿易。依託河北自貿試驗區雄安片區數字商務發展示範區建設,建立數字貿易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從雄安片區到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的直達數據鏈路,重點發展雲服務、大數據交易、數據中心和數字內容等數位化貿易。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安全、透明數字貿易徵信體系,發展數據跨境流動安全評估、信息共享、項目對接、著作權管理、金融服務,翻譯培訓等多類型的公共服務,探索建立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內容加工與運營中心。
  27.軟體產業。引進和培育高水平的雲計算服務企業,發展視頻分析、虛擬現實、醫療健康、金融分析、類腦計算等多領域計算服務,大力發展雲服務套用軟體,發展雲上信息系統的設計諮詢、系統集成和測試評估等服務。建設開源開放的數據資源共享平台,推動數據挖掘、智慧型分析、數據可視化等軟體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形成一批重點領域大數據套用解決方案。以人工智慧算法開放服務平台為依託,加快推動人工智慧算法頭部企業入駐,創新算法交易、軟體服務的模式,構建算法經濟新生態,推動軟體服務業在新區做強做優。以數字城市建設和套用為驅動,深化以人工智慧、資料庫、5G通信、作業系統等為代表的軟體技術集成創新,推動智慧家居服務、教育、醫療、交通、能源、數字內容、影音遊戲等軟體系統、解決方案的創新套用,實現軟體和信息服務產業的全面發展。
  28.科技服務業。依託國家區塊鏈綜合試點城市、數字貨幣試點城市,建設工程項目、住房、產業、數據服務區塊鏈服務平台,推進區塊鏈服務實體經濟。利用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化技術,最佳化創新金融服務,踐行普惠金融,做到“秒批秒貸”,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依託產業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集成各類數位技術、套用、產品、解決方案等服務,深刻挖掘數位化轉型機遇,加快實施一批數位化轉型項目,加快新區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步伐。同時,不斷集聚發展跨境電商、就業培訓、工業設計、電子商務、惠企政策等服務。促進住房、交通工具、家居用品、文化消費品等生活性服務業數位化升級,推動線上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有序發展。開展數字規劃設計服務,推動城市規劃、建築、旅遊、工業等領域設計產業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型化。
  29.數字健康產業。利用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搭建跨機構的健康大數據平台,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形成生命數據資產管理體系。研發可穿戴智慧型醫療設備,開發智慧型化監測預警、遠程治療、健康管理和公共衛生管理等系統,形成精準化智慧型健康服務模式。打造國內外新型醫療、康養機構集聚區,構建數據驅動的數字健康服務新體系。
  (六)營造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和人才環境
  30.加快推進創新平台建設。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雄安創新研究院、京津冀國家創新中心(雄安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的引領作用,加快智慧型駕駛、區塊鏈、人工智慧算法、半導體晶片、空天信息、新一代網路等創新平台建設。加快網際網路產業園建設,以龍頭企業為牽引,打造集成創新平台。推動中試基地建設,鼓勵多方聯合創辦新型研發機構和產業創新中心,集聚研發、小試、中試、小批量生產,探索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套用、人才流動的新模式。支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在新區設立數字經濟相關創新領域的研發中心,積極爭取國家級、省部級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在新區布局,鼓勵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及眾創空間建設發展。
  31.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和標準研製。打造一流的數字基礎設施環境、開放場景、開放數據,鼓勵相關單位以自主創新為目標,開展人工智慧算法、IPv6、區塊鏈、邊雲協同、網路安全、智慧型駕駛等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聯合申報國家級數位技術重大創新研發項目。定期徵集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支持新區企業開展套用示範。鼓勵新區企事業單位及創新機構主導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制定,占領關鍵核心技術的制高點。
  32.建立數位化成果高效轉化機制。支持新區企業開展首台(套)重大數位技術產品的推廣和使用。對於新區企業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數位技術領域創新產品和服務,經認定後納入新區創新產品和服務推薦名單。建設中國雄安數字交易中心,鼓勵數位技術、數字產品、數字服務等轉化交易。設立雄安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推動創新成果標準化、專利化並在雄安新區及相關地區轉化利用。構建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平台,鼓勵開展智慧財產權證券化融資和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建立健全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機制。積極參與、定期舉辦大型數字經濟、數位技術活動,推介推廣新區數字經濟領域創新技術和產品。
  33.加快培育數字經濟創新人才。實施數位技術與數字經濟領域的“雄才計畫”,加大兩院院士、相關領域領軍人物、創新團隊引進力度。支持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雄安新區設立分院(所),鼓勵高校和本地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聯合探索多元化的產教培養模式。探索設立雄安人才發展引導基金,推動人才鏈、產業鏈、資金鍊深度融合,制定鼓勵各類股權投資機構、創業投資機構支持人才發展政策。建立高端人才雙聘制,鼓勵科研人員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自由流動,吸引“候鳥型”人才來新區創新創業。加大國際人才“引才飛地”計畫,加大對高層管理人員數字思維的培訓教育。創新完善科技人員股權和分紅激勵辦法等人才激勵政策、開展股權激勵和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試點。健全完善人才“一鍵式、一站式、一條龍”全程服務制度,對各類高層次人才提供“保姆式”優質高效服務。
  三、組織保障
  34.完善領導體系。由新區數字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對新區數字經濟工作進行統一領導,研究數字經濟發展重大政策,商議解決重大問題,做好任務分工,統籌各部門力量,形成上下協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格局。由新區數字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實施數字經濟發展系列行動計畫,建立考核、督導、評估機制,推動重大工程、重點項目落地。
  35.強化決策諮詢。藉助外腦,為戰略部署和重大問題提供決策支撐。邀請國內外數字經濟相關領域知名專家,組建雄安新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充分發揮專家在各領域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將最前沿的數字經濟相關技術、商業模式、體制機制、政策等引入雄安新區,將雄安的最新試驗成果傳播到全球各地,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36.加大政策支持。通過政策引導、稅收優惠、資金支持等方式,集聚數字經濟領域企業和創新資源。充分發揮雄安新區產業引導基金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成立數字經濟細分領域子基金,放大財政資金撬動作用。支持銀行、擔保、小額貸款等機構創新融資方式,支持符合條件企業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進行掛牌上市融資。落實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業投資企業稅收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股權激勵稅收優惠以及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創新激勵稅收優惠政策。
  37.落實跟蹤評估。加強新區數字經濟發展情況跟蹤評估。建立數字經濟評估機制,定期對新區數字經濟領域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建設質量和試驗成果進行自評估,重點對本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態勢、規模體量、帶動效應、就業和產業結構影響、質量效益等指標進行動態監測,及時總結建設過程中的成功經驗,深入剖析存在的問題和障礙,做好新區數字經濟發展經驗總結和工作計畫安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