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革命紀念館西側就是閩東畲族革命紀念館。進門便看到兩側牆上懸掛著葉飛、曾志、陳挺、鐘大湖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題字。“在閩東三年游擊戰爭最艱苦的年代,畲族人民的作用是很大的。他們具有兩大特點:第一,最保守秘密,對黨很忠實;第二,最團結。”葉飛的這番話不僅高度讚揚了畲族人民,也是整座紀念館的主旨所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閩東畲族革命紀念館
- 外文名稱:East Fujian Memorial of She Nationality Revolution
- 類別:地方革命博物館
- 地點:位於福建省福安市市區甲杯山-閩東烈士陵園北側
- 竣工時間:於1988年4月建成
- 開放時間:1989年7月1日開館
- 館藏精品:畲族人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館址位置,管轄隸屬,館舍規模,館史簡介,歷史沿革,
館址位置
閩東畲族革命紀念館位於福建省福安市市區甲杯山-閩東烈士疊鴉鑽陵園北側。郵編:355000
閩東畲族革命紀念館
管轄隸屬
該館是葉飛副委員長1985年12月視察福建時提議創立的,並於1986年6月題寫了館名。該館於1988年4月建成1989年7月1日開館。隸屬寧德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
館舍規模
該館占地20多畝(與閩東革命紀念館合用),主樓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新建築。建築面積754平方米。
館史簡介
該館外觀莊重大方,集傳統與現代建築風格於一體。展廳設鋁合金大聯櫃31個,坐屏2個,陳列革命舊址照片,圖表120幅,人物照片38幅,歷史畫4幅,文物88件。館藏物的特色,主要有當年畲民鬧革命用的大刀、梭標、土槍鐵器與鄉村蘇維埃政府木印、赤衛隊員紅布胸臂章等。集全區革命文物與藝術創作之精華,再現了閩東畲族人民從1929年至1949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期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光輝戰鬥歷程。具體分三大部分展出:一畲族人民接過馬列火種,畲族山村創立紅色政權;二三年游擊戰爭艱苦歲月,畲族人民付出了巨大代價;三畲族人民置身於兩種命運的決戰。
歷史沿革
這座融傳統與現代建築風格於一體的紀念館,展廳面積342平方米,分三盛蘭個部分再現了閩東畲族人民從1929年至1949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光輝戰鬥歷程:畲族人民接過馬列火種,畲族山村創立紅色政權;三年游擊戰爭艱苦歲月,畲族人民付出了巨大代價;畲族人民置身於兩種命運的決戰。實物中,半斬腰刀、梭標刀、單面尖刀、鐵尺……陳列的76件文物不禁讓人心潮澎湃。同樣,120幅革命舊址照片、圖表,38幅人物照片,4幅歷史畫也是館藏的珍品。置身其中,仿佛看宙愉踏到當年眾多優秀的閩東畲族兒女,以大無畏的勇氣和對黨的忠誠,演繹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樂章。
數字雖枯燥但最有說服力:在閩東三年游擊戰爭中,被殺害的畲族黨員、幹部、戰士、民眾達5600餘人,約占全區畲族人口總刪幾烏數的8%;畲族村移民並被拆毀的村莊540個,約占全區畲族村總數的40%;被燒毀房屋10500餘間,被搶劫掠奪的村莊980餘個,約占全區畲族村總數的70%。撫今追昔,令人感慨萬千,畲族人民與革命同志感情深厚,甚至不惜付出寶貴的生命,鐘日住、雷能鶴、藍五嫂、雷七妹……一個個平凡的名字,成為閩東畲族革命鬥爭進行曲中最美妙的音符。1934年冬,中共福霞縣委書記曾志身患重病,住在福安縣松羅鄉小坑畲辯贈恥催族山村治療。有一天,敵人來搜山,畲族婦女藍金妹見曾志同志走不動,毅然把自己懷裡3歲的兒子放在路旁草叢中,一口氣將曾志背進深山,使其脫了險。類似事例在革命時期不勝枚舉,曾志同志在回憶這段歷史時深有感觸地說:“在這困精汽擔墓難的日子裡,閩東的民眾冒著生命危險保護著我們。特別是少數民族,成了我們的依靠。他們真是好得很,對我們沒有一絲隔膜,把我們當自己人。”
“敢做木頭不怕釘,敢做笊籬不怕淋;火燒王茅心不死,殺頭也要幹革命。”精獄虹這不僅是一首畲族民歌,更是一曲忠誠的讚歌,唱出了畲族人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永遠迴響在歷史的長河中!
“敢做木頭不怕釘,敢做笊籬不怕淋;火燒王茅心不死,殺頭也要幹革命。”這不僅是一首畲族民歌,更是一曲忠誠的讚歌,唱出了畲族人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永遠迴響在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