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童謠(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資區民間文學)

閩南童謠(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資區民間文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閩南童謠,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資區民間文學,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南童謠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申報地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資區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閩南童謠流行於福建閩南(廈漳泉)、廣東潮汕及台灣地區和東南亞華僑華裔的居住地。
  閩南話童謠的起源、沿革沒有詳細的文字記載,福建至唐代才開始得以開發。正如《福建通志》總篡陳衍在《補訂(閩詩錄)敘》中所說:“文教之開興,吾閩最晚,至唐代始有詩人。至唐末五代,中土詩人始有入閩者,詩教乃漸昌。”從唐五代所保存不多的歌謠看,最有代表性、流傳最廣的如:“月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不得渡,小妹撐船來前路。問郎長、問郎短,問郎一去何時返。”又據《福建地方典籍》記載:“公元618年~907年(唐代)福建觀察使常兗州曾看到民間有人傳授《月光光》的童謠,並記下該首童謠”。今天閩南各地的童謠都有《月光光》一首,跟唐代這首《月光光》比較,雖然文字多少有所改動,但主題與結構仍十分相似。而這也正是口傳文學具有的創作的集體性和流傳的變異性的特點所使然。由此可見,閩南童謠的歷史源遠流長。15-16世紀明中葉以後,隨著閩南人大批過台灣、下南洋,閩南文化的區域擴展到那兒,閩南童謠也隨之傳播,在台灣、南洋紮下了根,又創造出許多新的童謠。其中的許多又很快傳回福建閩南,相互融合,相互啟發,使得閩南童謠更加豐富。

傳承保護

傳承人:楊安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