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閩都民俗園

其北面與曇石山遺址博物館隔河相望,東面連線正在建設中的閩侯博物館,南面為正在建設中的縣城新區,西鄰福建藝術職業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都民俗園
  • 占地:180畝
  • 位置:緊鄰閩侯縣城,距福州城區12公里
  • 周邊:西鄰福建藝術職業學院
閩都民俗園簡介,閩侯將建“閩都民俗園?,閩侯兩座文物保護建築?,

閩都民俗園簡介

閩都民俗園占地180畝,緊鄰閩侯縣城,距福州城區12公里。其北面與曇石山遺址博物館隔河相望,東面連線正在建設中的閩侯博物館,南面為正在建設中的縣城新區,西鄰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及大型超市、酒店。
記者了解到,龜年閣又稱朱子閣,位於青口鎮楊厝村西側,建於明崇禎年間,清重修,為紀念楊時、朱熹而建。龜年閣為全木結構二層樓閣,建於水池中,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
永豐閩越王廟位於荊溪鎮永豐村。始建於南宋理宗年間(1225年-1264年),現為清代建築,占地面積2500多平方米,依次建築有戲台、鐘樓、拜亭、正殿等。正殿門闊三間,主祀閩越王,左右兩側分別奉祀臨水陳太后、南宋理學家朱熹。青石神龕上雕刻精緻,鐘鼓樓飛檐翹角,戲台藻井工藝精湛,懸鐘鏤雕人物故事組刻栩栩如生。
11日,福建首個縣域文化共建聯盟邁出實質步伐,閩江學院全面參與閩侯閩都民俗園文化創意設計及陳列方案。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兩座縣級文保建築——永豐閩越王廟和青口龜年閣將按照原比例在園內重建,園內還將引入五六座閩侯當地明清古建築。
此外,閩侯縣政府將在民俗園中引入該縣五六座明清古建築,組成村落,這些古建築將進行保護性拆建。

閩侯將建“閩都民俗園?

” 可體驗福州傳統民俗
走在福州街頭,坐花轎、拜堂、鬧洞房、抓晬(zuì,周年,特指嬰兒周歲)、縛手關、祝壽、花朝節等福州古代傳統習俗,已與城市生活遠離。而位於閩侯甘蔗街道的閩都民俗園建成後,這些民俗傳統完整版將天天上演。閩侯縣文體局昨日訊息說,閩都民俗園已開始施工鑽探,預計年底動建。
一座古民居將遷建至園內
“為了真實再現古代農家大院,將專門從本地遷建一座古民居到這裡,大院裡將按農家生產生活布置,擺上農具、蓑衣等物品。”閩都民俗園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閩侯縣文體局局長陳步強說。
據了解,閩都民俗園緊鄰曇石山博物館,位於閩侯縣城新區38米大道東側、10號路西側、安平浦南側、花園路北側。全園占地180畝左右,總投資8000萬元。
三大園重在體驗
民俗園分成生產民俗園、生活民俗園、文化教育園。
在生產民俗園中,將有農田,種上荔枝、福橘、黃皮果等福州特色果樹。還設定了陶作坊、根雕作坊、竹編作坊等,遊客還可看到茉莉花茶製作工藝過程,也可品茶休息。“花朝節、拗九、做夏、七夕節、重陽節、送年六個具有閩侯特色的時令節慶,都可在生活民俗園中再現。”陳步強說,“市民甚至可把自己的婚慶儀式安排在民俗園中,感受高頭大馬、大花轎迎親的另類仿古婚慶儀式。”
生活園還將建地方小吃一條街,讓遊客品嘗到糍粑、鼎邊糊、蠶豆、菠菠粿、九重粿、線面、光餅等地道的福州特色小吃。
文化教育園內建閣樓、戲台、畫廊。戲台與閩越王廟正對,遊客可在對面的閣樓品茗聽閩劇。平時沒演出時,遊客可在樓中下棋、作詩、寫字等,也可將閣樓作為吟壇,展現福州最有特色的文學創作活動之一“詩鐘”吟唱。書院按小孩入私塾到長大離開經歷,設定相應建築。

閩侯兩座文物保護建築?

將“入駐”閩都民俗園
福州新聞網訊 11日,福建首個縣域文化共建聯盟邁出實質步伐,閩江學院全面參與閩侯閩都民俗園文化創意設計及陳列方案。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兩座縣級文保建築——永豐閩越王廟和青口龜年閣將按照原比例在園內重建,園內還將引入五六座閩侯當地明清古建築。
據悉,閩都民俗園占地180畝,緊鄰閩侯縣城,距福州城區12公里。其北面與曇石山遺址博物館隔河相望,東面連線正在建設中的閩侯博物館,南面為正在建設中的縣城新區,西鄰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及大型超市、酒店。
記者了解到,龜年閣又稱朱子閣,位於青口鎮楊厝村西側,建於明崇禎年間,清重修,為紀念楊時、朱熹而建。龜年閣為全木結構二層樓閣,建於水池中,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
永豐閩越王廟位於荊溪鎮永豐村。始建於南宋理宗年間(1225年-1264年),現為清代建築,占地面積2500多平方米,依次建築有戲台、鐘樓、拜亭、正殿等。正殿門闊三間,主祀閩越王,左右兩側分別奉祀臨水陳太后、南宋理學家朱熹。青石神龕上雕刻精緻,鐘鼓樓飛檐翹角,戲台藻井工藝精湛,懸鐘鏤雕人物故事組刻栩栩如生。
此外,閩侯縣政府將在民俗園中引入該縣五六座明清古建築,組成村落,這些古建築將進行保護性拆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