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魯縣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發言人為趙長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魯縣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Kailu County in 2013 government work report
- 發言人:趙長勇
- 屬性:政府工作報告
相關背景,主要內容,
相關背景
2013年3月2日在開魯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開魯縣人民政府代縣長 趙長勇
主要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工作簡要回顧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有力監督和大力支持下,全縣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攻堅克難,經濟社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81.6億元,增長15.1%,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完成44.6億元、94.2億元、42.8億元,分別增長5.1%、23.9%、8.2%,三次產業比調整到24.6:51.9:2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4.6億元,增長30%。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11億元,增長20.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177元、9697元,分別增長13.5%、1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9.3億元。
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88.4億元,增長24.9%。實施重點工業項目42個,其中新建項目38個。工業園區建成區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入駐企業55戶。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簽約工業項目31個,其中億元以上28個,實際到位資金110.2億元。
農村經濟實現長足發展。建設節水灌溉農田32.8萬畝,新建高產高效農田25萬畝,糧食產量達到29.5億斤。投入設施農業扶持資金2300萬元,利用率提高到85%。紅乾椒等高效特色農業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建設規模養殖小區20處、養殖場67處,牧業年度家畜存欄268萬頭只。建設經濟林基地2.55萬畝。勞務輸出10萬人次,實現收入8億元。
城鄉建設成效顯著。規劃了20平方公里的新城區,投資1.2億元啟動4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建設。實施總投資2.1億元的城區硬化、亮化、綠化、供水、供熱、排污等基礎設施配套工程。棚戶區改造25.3萬平方米,開發商住樓房50萬平方米,建成東關新區7.5萬平方米回遷樓。303線一級路改造單幅工程基本完成,開東公路二級路改造全線通車。建設通村水泥路和油路256公里。
第三產業繁榮發展。開展了綜合物流園區核心區征地工作。投資740萬元,對雨田牲畜交易市場和紅乾椒專業市場進行改擴建。投資510萬元,完成中心市場改造維修。改造農家店355家。新增個體工商戶1649戶,新註冊各類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145個。百年酒業“相知百年”商標被評為自治區知名商標,利牛生化“利牛牌”和玉王生物“玉太牌”商標被評為通遼市知名商標。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積極開展立項爭資工作,爭取上級項目105個、資金5.6億元。投資7億元實施了“十項民生工程”和“十件惠民實事”。完成15所幼稚園、5家衛生院、25家標準化衛生室改擴建和40個村級文化體育廣場建設。續建廉租房709套、3.5萬平方米,新建公租房100套、4500平方米,改造農村危土房7840戶。全面推行嘎查村“532”民主決策監督管理機制,深入推進“格線化”社區管理服務新模式,村級“三資”實現網路化管理。加大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力度,堅持縣領導信訪接待包案制度,民眾的合理合法訴求得到解決。組織開展了打擊“兩搶一盜”等專項行動。圓滿完成了第八次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12年,各項工作創一流、上水平,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成績的取得是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歷屆政府和全縣上下團結拼搏、艱苦奮鬥的結果,凝聚著廣大創業者、勞動者、建設者的辛勞和智慧。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關心支持開魯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二、2013年主要工作任務
各位代表,今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工作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準確把握形勢,堅定發展信心,以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在新一輪發展中搶占制高點,贏得主動權。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縣十一屆二次黨代會精神,以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加快富民強縣步伐,著力推進“三化”互動、項目拉動,大力發展民生和社會事業,努力建設更具實力、富有魅力、充滿活力、文明和諧的新開魯。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10億元,增長16%,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達到49億元、112億元、49億元,分別增長10%、19%、14%。地方財政收入達到7億元,增長14.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0億元,增長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580元,增長1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250元,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4億元,增長16%。
圍繞上述奮鬥目標,縣政府將著力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
緊緊圍繞“重大項目突破年”部署,切實增強全縣爭取項目、實施項目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紮實推進立項爭資、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努力在縣域經濟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突出抓好立項爭資。加強對國家、自治區巨觀政策和投資導向、投資信息的研究,結合開魯實際,有針對性地編制和儲備一批前景好、對接性強的重大項目,並積極主動與上級部門溝通聯繫,下大力量爭項目、爭資金、爭政策。要建立健全立項爭資激勵約束機制,形成以項目論實績、論發展的濃厚氛圍。年內爭取上級資金要達到6億元以上。
全面抓好招商引資。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引進在產業延伸升級中起關鍵和引領作用的項目,重點在澱粉和酒精下游產品開發、紅乾椒精深加工、裝備製造、非資源產業等項目上實現突破。主動承接東三省、長三角、環渤海等重點區域,在項目、產業、市場和各類要素方面全面對接,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吸引更多先進生產要素參與縣域經濟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家的人脈優勢,切實強化以企引商,吸引關聯企業投資。繼續推進領導招商、重點部門招商和全民招商,做到引資金、引技術、引智力、引實體有機結合。年內力爭實施重點工業項目30個,其中超億元項目20個,引進縣外生產類資金100億元以上。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按照“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則,切實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的政務環境、商務環境、法制環境和社會環境,加快拓寬民營經濟投資領域和範圍。進一步落實《通遼市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意見》,發揮政務服務中心職能,開闢審批綠色通道,大力營造高效率、低成本的發展環境,保證民營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積極創新融資模式和擔保機制,擴大籌資規模,提升金融機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年內全縣新註冊登記各類企業75戶,新增個體工商戶1700戶。
(二)以產業升級為重點,全面提升新型工業化水平
按照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的要求,堅持大園區承載、大項目支撐,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做大做強骨幹企業,支持發展中小企業。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106億元,增長2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00億元,增長24%。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戶,實施超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35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億元以上。
突出抓好企業運行質量和效益。強化縣處級領導包聯、部門聯動的工作責任制,制定出台更加優惠的扶持政策,促開工、保生產,全力抓好企業的運行和調度。加強政銀企協調對接,為企業搞好服務,引導企業按市場走向抓好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建立應對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機制。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申報自治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建立院士、博士工作站。玉王生物、利牛生化等玉米發酵企業要滿負荷生產,實現產值95億元;湘電風能、華創風能、葛洲壩塔筒、美澤葉片等風電裝備製造企業要積極開拓市場,全年實現產值75億元;福澤牛業必保下半年投產,加工肉牛3萬頭以上,畜禽產品加工業要實現產值10億元;飛達公司、人和齋等紅乾椒企業要實現產值30億元;以昶輝生物為代表的醫藥化工業要實現產值10億元;新型能源實現產值14億元;乾坤公司、鑫東山水泥等非主導產業實現產值65億元。
突出抓好重點項目建設。重點抓好玉王公司10萬噸葡萄糖酸鈉、成達2億隻肉雞加工、上海聯業水肥一體化、洪源糖業多功能糖產業等項目的建設,確保如期建成投產。加快玉米生物科技產業延伸提質,打造玉米發酵產業基地,推進胺基酸、聚乳酸、維生素等澱粉下游系列產品開發。提升裝備製造產業層次,加快推進風能、光伏、風光互補項目建設。加強與蒙東電網公司的溝通協調,加快開魯百萬千瓦風電基地500千伏輸電線路前期工作,年內開工建設。力促簽約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產,為經濟成長提供新的支撐。
突出抓好園區建設。加大投資力度,完善工業園區服務網路、污水處理和亮化、綠化等基礎建設,提升園區產業承載能力,促進玉米生物科技、綠色農畜產品加工、裝備製造等優勢特色產業聚集。利用現代信息網路技術構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實現對園區和企業資源要素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要嚴把項目準入關,集約合理利用土地,多引進財政貢獻率高、產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安置就業人員多的項目。年內要力爭新入駐企業30戶,園區銷售收入實現300億元、利稅20億元。
(三)以農牧民增收為核心,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不斷強化“三農”的基礎地位,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推進農牧民增收步伐。
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整合節水增糧行動、土地整理等項目資金,突出抓好高標準良田、良種良法配套、機械化作業、節水措施的組合運用,新增高產高效農田22萬畝,達到87萬畝,糧食產量達到30億斤。加大以節水灌溉工程為重點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資1.73億元,新增節水農田32萬畝以上,打造1處10萬畝連片膜下滴灌示範區。加強畜牧業基礎建設,種植青貯飼料33.8萬畝、紫花苜蓿5萬畝,新建棚舍12萬平方米、窖池10萬立方米。加大玉米秸稈轉化利用,轉化率達到45%。加快農牧業機械化步伐,全縣農機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3個百分點,達到87%。抓好西遼河灌區節水改造、乾河堤防加固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不斷提高防洪能力。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加大禁墾禁牧力度,實施10萬畝北大沼綜合治沙工程,鞏固生態建設成果。
建設現代農業發展基地。以品種改良更新為突破口,壯大紅乾椒、食用葡萄等特色產業,特色種植達到53萬畝,其中紅乾椒穩定在30萬畝。在鞏固、提高利用率和產出率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促進設施農業良性發展的新機制,確保設施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大力發展建設型畜牧業,高質量完成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建設,全縣家畜存欄達到297萬頭只。大力發展黃牛、肉羊、生豬產業,著力打造育肥牛場、養豬場及養牛專業村。最佳化林產業結構,發展以食用果品、釀酒葡萄為主的經濟林,新造林8萬畝,不斷提高林產業收入比重。做好重點項目區路林、防護林的規劃和建設,打造精品項目區。
強化示範引領和服務體系建設。整合先進生產要素,建設一批以現代農牧業技術、農業新品種和設施設備農業為主要內容,集示範、推廣、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示範引領農業逐步實現現代化。加大科技服務力度,從品種選擇、育苗、技術培訓等方面提供全程式服務。抓好技能培訓,大力普及高產創建、測土配方、深松改土、地力培肥等實用技術,穩步提升單位面積產出,繼續保持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殊榮。強化科技支撐,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廣泛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要打好綠色無公害品牌,提高產品知名度,拓展產品銷售面。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降低農業風險。繼續搞好貧困地區、民族嘎查村幫扶工作,全力做好扶貧開發和革命老區項目的爭取和實施。
推進農牧業產業化進程。積極發揮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和種養大戶在推進農業產業化中的主力軍作用,全年農牧業龍頭企業發展到34家,新上投資2000萬元以上農畜產品加工項目4個,實現銷售收入40億元。積極發展壯大非農產業,推進農牧民轉移,全年輸出勞務10萬人次以上。大力發展農村商貿物流業,培育協會、合作社、經紀人隊伍等服務組織,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新建各類專業合作社24個、規範35個,培養市級4個、自治區級1個。進一步提高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鼓勵支持各類生產要素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集聚。
(四)以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為目標,全面提升城鎮化水平
全面啟動新城區建設,加快老城區改造步伐,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吸引人口向城鎮集聚,提升城鎮化水平。
實施城鎮發展規劃修編。按照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原則,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評估、修編工作。實施城市綠地和雨水等基礎設施配套專項規劃編制,科學引導和調控城市建設與管理,保障公共安全與公眾利益,促進全縣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按照交通便捷、特色突出、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要求,高標準啟動部分鎮場基礎設施和村莊建設規劃,增強人口吸納能力。嚴格執行各項規劃,保持規劃的嚴肅性和建設的連續性,確保城鎮化發展健康、科學、有序。
打造現代宜居宜業園林新城。加大對新城區和東關新區的建設力度,全力打造衛生、文明、整潔、有序的人居環境。對道路、綠化、亮化、給排水等基礎設施一次性規劃設計,並及時開工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占地230畝的中央公園,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休閒、娛樂、活動的生態空間。投資1000萬元,實施3.3公里、3.26萬平方米的街路綠化美化工程,最佳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推進建設項目前置審批程式的辦理,確保行政辦公區單位辦公用房早日開工。啟動東關新區摘牌地塊的規劃設計建設,加快其餘地塊的掛牌和規劃設計,爭取年內開工建設。
加快老城區開發改造。加大老城區的開發改造力度,力爭用3—5年的時間,使老城區“新起來、管起來、美起來”。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爭取棚戶區改造資金5000萬元以上,突出抓好13個片區、3000戶、30萬平方米的房屋徵收工作,開發房地產60萬平方米。加大小街小巷路面硬化、亮化改造力度,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加大管理整治力度。加強社區建設和物業管理,投資500萬元,完成15個住宅小區物業設施改造和45個小區的公共設施維護維修。深入開展城鎮“治髒治亂治堵”專項整治,強化日常監管和專業執法,加大對違法違規占地和違法違章建築清理整治的工作力度,進一步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開展市容市貌管理示範街創建活動,不斷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為廣大居民營造一個安全穩定、整潔有序的城市環境。
改善城鄉基礎設施。推進國道303線一級路改造及早建成通車,抓好寶開線、民開線二級路改造工程前期工作,爭取省道開魯至烏丹二級路改造項目列入計畫。實施城區東西兩個出口與國道303線連線部分和遼河大街東延等道路建設工程。投資1.4億元,建設通村水泥路200公里,加大鎮村公路改造和通村公路養護力度,保障道路通暢。投資7900萬元,新建和改造新老城區道路17公里,鋪設雨水管網23.3公里、建雨水提升泵站一座。投資3500萬元,完成污水處理廠擴建及中水回用設備安裝,年內投入使用。投資800萬元新建燃氣主管網5公里,新增燃氣入戶3000戶。投資6000萬元,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
加強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整合各類項目資金,以實現住房磚瓦化率、通村公路硬化率、村屯綠化率等7個100%和圖書室、衛生室、文化室、科技服務等20項全覆蓋為目標,重點打造東風鎮整鎮推進和12個市級示範村,通過典型示範帶動,加快全縣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步伐。
(五)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引領,全面提升第三產業水平
啟動綜合物流園區供水、供電、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機農資市場、汽貿市場和果蔬市場等一批項目入駐園區。加快推進城市綜合體開發和重點鎮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發展好小街基、麥新等區域性商貿中心,完善城鄉商貿物流網路,完成雨田牲畜交易市場和紅乾椒專業市場擴建改造升級。積極推廣“農超”對接模式,改善偏遠地區的消費環境。不斷強化市場管理,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和消費氛圍。加大外貿出口力度,重點做好玉王公司、格林蔬菜等外貿企業出口環節的協調服務,實現年外貿出口額500萬美元以上。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加快古榆園續建、麥新烈士陵園二期、他拉乾水庫生態保護區和義和塔拉綜合旅遊區項目的規劃建設。規範中介服務組織,鼓勵金融、保險、信息諮詢、科技、商務等新興服務業發展。積極協調國家開發銀行支持農業現代示範區項目,力爭成立2—3家小額貸款公司,推進中國銀行、包商銀行在開魯分支機構的籌建工作。大力培育特色農產品優勢品牌,註冊商標12枚以上。
(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全面提升社會事業發展水平
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合理配置資源,加快幼稚園、校安工程驗收和評審工作。重視發展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突出抓好以“名教師、名校長、名學校”為主要內容的“三名”工程,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專項整治力度,確保全縣人民飲食用藥安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統領,以建設“文化開魯”為目標,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深入推進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全社會文明程度。大力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家書屋建設等工程,完成新增和整轉有線電視數位化用戶5000戶、戶戶通衛星直播工程3000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做好全民創業促進就業工作,推進勞動力培訓轉移,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年內新增城鄉就業3000人。切實做好城鄉社會養老保險統籌工作,加強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健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規範化服務體系。落實國家政策,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提高城鎮基本醫療、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標準和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建立健全殘疾人和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完善社會幫扶救助機制。創新社會管理。進一步推行嘎查村“532”民主決策監督管理機制、“社區格線化管理”模式,落實“大調解”工作機制,強化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堅持領導信訪包案接待制,暢通人民民眾信訪渠道,妥善解決民眾合理合法訴求。健全應急管理運行機制,不斷提升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的安全監管,有效預防和處置重大突發事件。健全環境保護工作機制,抓好節能減排,促進經濟與環境資源和諧發展。深入推進平安開魯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紮實開展“六五”普法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加強法律援助,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各位代表,改善民生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職責之一。縣政府將堅持把有限的財力向民生傾斜,重點辦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件實事”,解決好人民民眾最直接、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一是在保障安居方面,投資8000萬元以上,改造農村牧區危土房6000戶以上,提高民眾居住水平。二是在教育提質方面,投資4200萬元,啟動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建設,完成校安工程和幼稚園配套設施,抓好住宿生入住學生公寓工作,提升教育設施水平。三是在城區供熱方面,籌資對15個小區、15萬平方米居民樓進行供熱和保溫改造,投資4500萬元新建供熱能力100萬平方米的供熱站一座、供熱管網6公里,對20個小區實施“一戶一閥”供熱區域網路改造,提高供熱水平。四是在農牧業裝備方面,爭取補貼資金2800萬元,補貼購進適用農機具900台套以上,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五是在養老保障方面,投資2200萬元,建設東來鎮、義和塔拉鎮和小街基鎮3處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實現集中供養全覆蓋。六是在醫療保障方面,投資2600萬元,新建縣醫院急救中心、開魯縣第二醫院和3所基層衛生院,改善就醫條件。七是在民族地區發展方面,投資4000萬元,繼續實施10個少數民族嘎查幫扶工作,實現少數民族嘎查與全縣同步發展。八是在安全飲水供應方面,投資2000萬元,新建城區自來水管道18.5公里,實施農村牧區安全飲水工程25處,提高供水能力,保障供水安全。九是在文化惠民方面,投資1500萬元,建設50個農村牧區文化體育廣場,豐富民眾文體生活。十是在創業就業方面,投放婦女創業就業小額擔保貸款2000萬元,全民創業小額擔保貸款3000萬元,為民眾提供創業就業支持。
(七)以提高行政效能為重點,全面提升政府自身建設水平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一屆政府肩負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光榮使命。我們必須圍繞全縣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八項規定”要求,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努力建設規範有序、務實高效、勤政廉潔的為民政府。
推進依法行政,著力建設法治型政府。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把依法行政貫穿到政府工作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提高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切實加強法制、誠信和人文環境建設,著力營造公平、高效、有序的社會環境。
加快職能轉變,著力建設效能型政府。大力弘揚雷厲風行、埋頭苦幹的作風,做到不推諉、不拖拉、不折騰。實行政府工作項目化,對全年工作排定時間表,逐項抓落實。進一步加強政務督查,著力解決行政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等問題,確保令行禁止、政令暢通,形成人人抓落實、事事能落實的良好氛圍。
改進工作作風,著力建設務實型政府。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的要求,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做到講實話、乾實事、勇擔當、負責任。完善調查研究和聯繫基層制度,面對面解決實際問題,實打實辦事。對研究決定的事抓住不放,強化落實,務求實效。進一步改進會風文風,嚴格控制政府會議的數量和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