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魯古榆

開魯古榆

內蒙古通遼市開魯城西40華里,大榆樹鎮內有一參天古榆。年輪久遠,飽經滄桑。春來枝繁葉茂蔥蘢翠綠,冬去枝幹蒼勁,盡展雄姿,冰凍雷擊、風吹沙掠錘鍊了它鋼鐵意志,寒凌暑九,酷旱三伏難滅它旺盛活力。古榆熱戀故土不嫌家鄉貧瘠,古榆靈氣襲人傳奇神秘,古榆旨在長天風和日麗,旨在大地勻稱呼吸,為這永恆的信念,不改痴心,年年為沙鄉吐綠遮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魯古榆
  • 地址:內蒙古通遼市開魯
  • 樹高:25米
  • 樹圍:5米
簡介,由來,相關傳說,

簡介

古榆樹高25米,樹圍5米,四人合抱方能圍攏。枝杈成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走向,主枝幹都一米以上粗,延伸十餘米。或盤曲扭勁如蛟龍探穹,或平直伸展如巨蟒觀風,或枝頭向下如長鯨吸海,或枝條叢生象雄獅抖鬃。枝條旁逸鈄出,綠葉密集交錯,翡翠般巨大樹冠,綠蔭覆蓋達490.5平方米。
古榆生何年?一說生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三百八十多年;二說生於明末清初,距今三百五十餘載;三說(公元1403年至1425年)明成祖北征時路過此地,對這株古榆大加讚許,說古榆至少生長一、二百年,照此推斷它生長距今已有六、七百年左右。傳說清朝康熙皇帝到北方視察,東巡敖漢、奈曼等地時,曾在此樹下乘涼,說“此地有這株古榆,風水大增”。之後,古榆身價倍增,深受人們的敬重。無論是兵荒馬亂的年代,還是滿清放荒招墾,沙俄、日本帝國主義瘋狂掠奪草木資源,這株古榆都完好無損,未受摧殘。
多少年來,人們保護古榆的意識不斷提高,保護古榆的習俗一直沿襲下來,大榆樹鎮政府幾次修建“古榆園”把這棵古榆定為自治區級文化遺產保護下來。如今古榆園風光秀美,古榆樹盡展風姿,四面八方的遊人聞名而至,古榆園門廳古色、典雅壯觀。園內有古榆方碑、九龍吸水、康熙塑像、假山水池等景點,古榆樹下,樹蔭清涼,風輕氣爽,十分幽靜。那古榆根深葉茂,象一位飽經滄桑健康長壽的老人,在向人們講述太平盛世,神采飛揚。

由來

一說生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三百八十多年;二說生於明末清初,距今三百五十餘載;三說(公元1403年至1425年)明成祖北征時路過此地,對這株古榆大加讚許,說古榆至少生長一、二百年,照此推斷它生長距今已有六、七百年左右。傳說清朝康熙皇帝到北方視察,東巡敖漢、奈曼等地時,曾在此樹下乘涼,說“此地有這株古榆,風水大增”。之後,古榆身價倍增,深受人們的敬重。無論是兵荒馬亂的年代,還是滿清放荒招墾,沙俄、日本帝國主義瘋狂掠奪草木資源,這株古榆都完好無損,未受摧殘。
開魯古榆開魯古榆

相關傳說

康熙皇帝來巡視奈曼與敖漢,沿遼河而上,遙見古榆冠如華蓋,滿樹榆錢,金光閃爍,紫氣東來。康熙皇帝來到樹下小憩,命待從尋水,待從拔出插在古榆東北角的長槍,清泉隨之噴涌而出,猶如白練,飲之甘冽。康熙皇帝大喜,當即封為“聖水”。據傳,井系地泉所生,飲者祛瘟疫、除百病,周邊百姓,爭相取飲,奉為神水。聖水井享譽三百餘年,遺蹟尚存。
康熙激賞古榆的神奇偉岸,又慨嘆邊野荒涼,說“天若增之一寺,豈不相映成趣”!清末,開魯居民漸多,遂於古榆北側建“天增寺”。奠基之日,樹旁挖出石穴,內藏方正石塊,寺基砌完,石塊告罄,一塊不多,一塊不少。天增寺凡九間大殿,內奉觀音菩薩、關公和九神像。平日香火即盛,每到舊曆四月十八日廟會,搭台唱戲六天。善男信女,商販藝人,百里千里,摯婦牽雛,如雲如蚊,成一方盛會。寺毀於解放初火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