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豫西抗日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9師和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各—部收復河南省西部、開闢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1944年春,日軍華北方面軍發動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作戰,擊退國民黨軍的抵抗,打通了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南段,占領了河南省大部分地區。為收復失地,打開河南抗戰局面,中共中央於7月25日命令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從太行、太岳兩軍區抽調精幹部隊,挺進豫西,開闢抗日根據地。9月6日,由太行軍區第3團和第35團及豫西地方工作隊等組成的豫西抗日游擊第1支隊從林縣(今林州)出發,22日在濟源西南蓼塢口渡過黃河,從新安以西越過隴海鐵路(今蘭州―連雲港),涉洛河、伊河,在伊川以東楊嶺打退追擊之敵,向登封附近嵩山、箕山急進,並於中秋節前夕,襲擊敵登封機場,殲敵一部,解救民工數千人,與中共伊川地方組織取得了聯繫。30日進至登封、臨汝、禹縣(今禹州)邊境大峪地區開展游擊戰。至10月底,建立了偃師、鞏縣(今鞏義)、伊川、登封4個抗日民主縣政府和伊洛(陽)辦事處,初步打開了豫西抗日局面。1944年11月~1945年2月,該支隊連續挫敗日偽軍的三次“掃蕩”,攻克緱氏、皇姑寨、魯莊、府店等日軍據點,開闢了嵩山、箕山地區,成立了第1軍分區。1944年10月上旬,太岳軍區以第18、第59團主力組成豫西抗日游擊第2支隊,於11月6日渡過黃河,擊退日軍的堵截,進入隴海鐵路新安、澠池段南北地區,積極開展游擊戰。到11月底,在新安、澠池、陝縣隴海鐵路南北地區開闢了一塊近1250平方千米的抗日根據地。12月,中共中央黨校幹部100餘人、晉綏軍區第6支隊3個連及第59團另一部到達新安以北園山與第2支隊會合,並於1945年1月中旬成立第2軍分區。為增強豫西抗日力量,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以第385旅第770團和警備第1旅第2團為骨幹,組成豫西抗日游擊第3、第4支隊,於1945年2月中旬進抵宜陽西南東趙堡地區。兩支隊連續進行宋大頂、董王莊等戰鬥,打破了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封鎖,在嵩縣以北、宜陽以南、露寶寨山以東地區開闢了根據地,成立了伊洛軍分區和伊洛獨立支隊。2月底,第3、第4支隊主力進抵東、西白栗坪,與第1軍分區部隊會合。同時成立了河南軍區,王樹聲任司令員,戴季英任政治委員。3月下旬,太行軍區以第13團(欠第1營)為基礎,組成第6支隊進入豫西,歸河南軍區建制。5月,成立第6軍分區。至此,八路軍創建了擁有3個專區、20個抗日縣政權(辦事處)、300萬人口的豫西抗日根據地,部隊發展到1萬餘人。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