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向生(1912年-2002),祖籍河南省濮陽甘露集,生於河南省濟源縣,曾用名史鑄九。中國共產黨黨員。原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原中共河南省委副書記、副省長,原中國農業科學院黨委第一副書記、第二副院長,原北京農業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校長。離休幹部(正部長級待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向生
- 別名:曾用名史鑄九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省濟源縣
- 逝世日期:2002年11月8日
- 職業:原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 畢業院校:濟源縣初級師範,開封國學專修館
- 信仰:共產主義
- 祖籍:河南省濮陽
- 畢業院校:晉冀魯豫中央局黨校
- 畢業院校:中共中央高級黨校
- 性別:男
個人履歷,人物生平,逝世,人物評價,
個人履歷
1931年考入濟源縣初級師範。
1932年秋因原大寨“暴動”,學校被勒令停辦。
1933年春考入開封國學專修館,1935年畢業。
“一二九”前後,即參加中共領導的抗日救亡活動。
1937年5月,史向生參加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任中共濟源縣委組織部長兼杜八聯區委書記,後任縣委書記。濟源杜八聯抗日自衛團建立後任副團長,參加開創建立杜八聯根據地,發動和組織第一批抗日武裝上陽城山參加八路軍。杜八聯成為這一帶黃河的“河防保壘”。
1938年10月,任沁(陽)濟(源)溫(縣)孟(縣)中心縣委組織部長。
1939年後任中共山西沁水縣委書記、晉 城縣委書記和晉(城)沁(水)陽(城)三縣工委會書記。1940年5月,史向生調任中共太行區太南地委副書記,後又兼組織部長。
1941年調任太行區五地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1942、1943年兩次參加林縣南部開闢新區工作,並任豫北工委會委員兼中共林縣縣委書記。
1944年9月,史向生隨皮定均、徐子榮率領的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隊渡過黃河,開闢豫西抗日根據地,恢復建立豫西地方黨組織和進行政權建設,吸收培養地方幹部,建立與發展地方抗日武裝。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史向生隨軍南下到中原軍區,任中原軍區第一縱隊幹部教導團政委。
1946年4月奉中原局命令同其他同志一起帶領一千多名傷病員、家屬,艱苦地通過蔣管區到達華北解放區。後任中共太岳區四地委常委,併到晉冀魯豫中央局黨校學習。
1947年9月任中共伏牛山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
1948年秋,任中共豫西區黨委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1949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在開封成立,史向生任省委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
1952年又先後調任中共陝州地委、洛陽地委書記。同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農村工作部部長、省人民政府農委主任。
1954年9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副省長兼農委主任。
1962年8月,調入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學習。1964年秋到陝西省西鄉縣李家溝大隊參加“四清”工作,任工作組組長。1965年8月任北京農業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校長。在“文化在革命”中,受到錯誤批鬥。
1970年調農林部工作,參與國務院《農村工作六十條》的修改工作。
1978年史向生調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黨委第一副書記、第二副院長。
1979年8月調水利部任副部長、黨組成員。
1983年離休。
人物生平
史向生較早地接受了進步思想。1933年春考入開封國家專修館,1935年畢業後,參加黨領導的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6月參加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中共濟源縣委書記、沁水縣委書記,太行南區地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林縣縣委書記等職。他組織發展當地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1944年9月,他隨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部隊渡過黃河,開闢豫西抗日根據地,恢復豫西地方黨組織建立政權。抗日戰爭勝利後,他隨軍南下,到中原軍區任八路軍第一縱隊幹部教導團政委。1947年9月,他隨陳(賡)謝(富治)兵團第二次渡過黃河進入豫西,任中共伏牛山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後任豫西黨委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為開闢伏牛山革命根據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從1949年3月起,史向生長期在河南省工作,歷任省委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陝州、洛陽地委書記,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農委主任,省委農村工作部部長,省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副省長兼農委主任等職。他在河南省土地改革、互助合作和農業生產、水利、林業建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1965年,他調任北京農業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和常務副校長。1970年,他調農業部參加西藏工作調查團、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調查組工作。1979年,他先後擔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黨委第一副書記、第二副院長,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成員(正部長級待遇)。他為中國水利建設的改革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83年12月離職休養。
逝世
水利部原副部長史向生同志(部長級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02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人物評價
史向生在長達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長期擔任領導職務,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他對黨忠心耿耿,堅決服從黨的領導,衷心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刻苦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重大歷史關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在工作中,他堅持原則,顧全大局,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注重調查研究,勇于堅持真理,敢於同一切不良傾向作鬥爭;他為人真誠,愛憎分明,剛正不阿,光明磊落;他從政廉潔,克己奉公,艱苦樸素;他以身作則,作風樸實,聯繫民眾,團結同志,平易近人;他組織觀念強,服從組織,嚴守紀律,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為黨工作,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中國的革命與建設事業。他為黨為人民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作風和思想品德,深受廣大幹部民眾的尊敬與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