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花饃
- 名詞類型:民間小吃
- 創世朝代:晉代
- 材料:麵粉、白糖
做法與口感,由來傳說,
做法與口感
今之開花饃是在麵團充分發酵後加入適量白糖,餳到一定程度後下劑、成形、蒸製。成熟後,饃頂均勻綻放如花朵,故稱開花饃,口感暄甜。
由來傳說
開花饃,傳說是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喜歡吃的食品。相傳,朱元璋小時家境貧寒,隨母親從安徽逃荒來到山西長子縣慈林山地帶。他在白員外的家當僕役時,常幫廚房馬師傅之女馬秀英燒火打雜。倆人情投意合,馬秀英經常偷偷地取點好吃的給朱元璋。朱元璋最喜歡吃開花饃。後來朱元璋約馬秀英一同參加了郭子興的部隊,馬秀英成了一名隨軍炊廚,朱元璋成了一名能征善戰的勇士。每當朱元璋打勝仗回來, 馬秀英就親自蒸上開花饃慰勞朱元璋。他統一天下後,大宴群臣,下旨讓御膳房做開花饃,廚師都不會,被朱元璋臭罵了一頓。無奈請出娘娘馬秀英指教,朱元璋才吃到了他可口的開花饃。朱元璋之子朱模在潞州皇城居住時,也喜歡吃開花饃。不過那個時候的開花饃,可不是今天用精麵粉做的,而是用白玉茭面做的,當時潞州民間百姓也稱之為“點心”,因為蒸出的開花饃頂部要用紅色素點一紅點,故為點心。解放後長治地區因為白玉茭產量低,逐步被淘汰,所以蒸開花饃用精緻的上白粉代替了白玉茭面。蒸開花饃技術性較高。如選不好料,硬度不到,火力不達,蒸出的蒸饃開不了花,則為失敗,開花者才為成功。要成功,必須是水少、酵少、乾粉多、白糖多、坯面硬、火力大,蒸出的饃才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