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虛擬街道

開發區虛擬街道

塘沽地名產生於該地靠近海邊,自古民間就有“塘兒沽”、“塘沽”等叫法,相傳天津周遍有七十二沽;沽,小海也,是天津地名常用字。塘沽的意思是:靠近海邊港灣池塘眾多的地方,迄今塘沽周邊還有大量的養殖池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發區虛擬街道
  • 外文名:Virtual streets in Development Zone
  • 總面積:42平方千米
  • 人口:6萬餘人
  • 常住人口:2.3萬餘人
簡介,塘沽區,地理位置,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網,越溪街道,橫涇街道,龍西街道,蘇苑街道,

簡介

塘沽區

國務院批覆同意天津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三個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

地理位置

塘沽區位於天津市東部,是天津濱海新區的中心區,地理坐標為北緯38°44′~39°13′,東經117°30′~117°46′。區境東瀕渤海,西鄰東麗、津南二區,南接大港區,北抵漢沽區寧河縣,區域面積790.2平方公里。區境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25公里,擁有92.16公里長海岸線。地處中國北方黃金海岸的中部,毗鄰首都北京,是華北、西北廣大地區的出海口。潮白河、永定新河、薊運河、獨流鹼河及海河,都從塘沽境內注入渤海。區境東部的天津港,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貿易港口,年吞吐量達2.5億噸,與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地區的400多個港口保持著貿易往來。此外,京山鐵路橫貫全區,公路網路四通八達,京津塘高速、津濱高速、丹拉高速、津塘公路大大便捷了塘沽與京津及三北地區的交通。
塘沽地理環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百里鹽田盛產名聞世界的“長蘆鹽”,為海洋化工提供理想的生產原料;渤海海域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石油地質儲量19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702億立方米,渤西油田是中國第一個海上油氣田;豐富的地熱資源,使“海水”與“溫泉”實現了美妙的結合,為海濱特色的醫療、旅遊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潛力。而擁有55公里的海灘及由此產生的豐富的水產品資源,則早已享有盛譽,聞名遐邇了。尤為重要的是,作為發達的現代化城市的塘沽,仍擁有十分豐富的土地資源灘涂面積188.66平方公里,宜於工業、倉儲業開發,荒地和其他可供利用的土地120平方公里,具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歷史沿革

2000年,塘沽區轄10個街道、4個鎮:新港街道、大沽街道、新村街道、北塘街道、三槐路街道、渤海石油街道、新河街道、杭州道街道、向陽街道、解放路街道,新城鎮、北京鎮、中心橋鎮、河頭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552610人,其中各鎮、街道人口(人):新村街道 62853 解放路街道 26960 三槐路街道 43387 新港街道 57662 向陽街道 43479 杭州道街道 63852 新河街道 42498 大沽街道 47892 北塘街道 23938 渤海石油街道 33003 新城鎮 21629 河頭鎮 31931 中心橋鎮 26394 開發區虛擬街道24985保稅區虛擬街道 1323 塘沽農場虛擬鎮 824
2001年底,塘沽區轄11個街道(其中有農業3個)、1個鎮:新港街道、大沽街道、新村街道、三槐路街道、渤海石油街道、杭州道街道、向陽街道、解放路街道,新河街道、北塘街道、胡家園街道,新城鎮。
2004年初,塘沽區轄11個街道、1個鎮:新村街道、解放路街道、新港街道、三槐路街道、向陽街道、杭州道街道、新河街道、大沽街道、渤海石油街道、北塘街道、胡家園街道、新城鎮。

行政區劃網

吳中區轄8個街道、7個鎮:長橋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橫涇街道、香山街道、蘇苑街道、龍西街道、城南街道、甪直鎮、木瀆鎮、胥口鎮、東山鎮、光福鎮、西山鎮、臨湖鎮。

越溪街道

總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6萬餘人,其中常住人口2.3萬餘人。轄2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 自公元前221年置吳縣始,即為吳縣轄地。909年劃歸吳江縣。1950年9月12日復歸吳縣。1994年撤鄉建鎮,設越溪鎮建制。2001年8月,越溪鎮與長橋鎮合併,組成新的長橋鎮,在越溪設辦事處(其管轄範圍不變,職能不變)。2002年3月,原越溪鎮境域又從長橋鎮劃出,併入吳中經濟開發區,原屬橫涇鎮的前莊村、南章村、木里村、旺山村四個村劃歸為越溪辦事處管轄,人口也比原來增加8000多人,轄區面積也增加16平方千米,已初步成為吳中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4年3月從吳中經濟開發區劃出,成立越溪街道辦事處,隸屬吳中區管轄,下設2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 >更多資料

橫涇街道

位於吳中區西南部,北連木瀆,東接越溪,南臨東太湖,西與浦莊相鄰。面積53.3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02萬人。轄12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 古時,轄區北部的堯峰山、七子山橫斷南北交通,習稱為橫山;南面的溪涇與橫山平行,被稱為橫涇塘。據傳,齊相管仲、鮑叔牙曾在橫山腳下擇地分金,留下分金墩遺蹟,故名橫金。元代橫金有一條長源街,行坊林立,商賈盈市,因地勢較低,數遭水患,居民逐漸移遷至橫涇塘兩岸,重新形成集鎮。“橫涇”也由此替代了“橫金”。明代設定橫金巡檢司駐守,當時橫金鎮為吳縣六鎮之一。民國時,橫涇為區公所駐地。解放後,先後設人民公社、鄉、鎮、街道。1993年3月撤鄉設鎮。2004年3月撤鎮改設街道。 >更多資料

龍西街道

位於吳中城區,成立於1997年,東瀕西塘河,南臨京杭大運河,西至盤蠡路,北連邱家橋,面積3.2平方千米。轄9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約57597人。 >更多資料

蘇苑街道

位於吳中城區,東臨京杭大運河,南至澹臺湖,西瀕西塘河,北接蘇州城區湄長河,面積為6.4平方千米。轄1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6萬餘人。 吳縣縣委、縣政府於1987年2月,設立團結橋辦事處,89年9月改為新區辦事處。後隨著轄區內居民住宅區日成規模,居民人數達2萬多,考慮到城區管理的需要,撤銷新區辦事處,成立吳縣開發區城管局,但街道辦事處職能未變,其側重點放到了城市管理上。1993年12月,城管局又劃歸長橋鎮管理。吳縣市委、市政府於1997年6月28日將城管局從長橋鎮劃分出來,設為蘇苑、月浜、龍西三個街道辦事處,當時市區人口已達3萬多人,面積6.9平方千米,已初步成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蘇苑街道辦事處也於次年年底由二級局上升為一級局。2002年7月,原蘇苑、月浜合併為蘇苑街道。 >更多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