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北宋
宣和二年(1120年),罷輔郡,仍隸河北東路。
民國三年(1914年),改稱
濮陽縣,隸屬直隸省(今河北省)。
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濮陽縣隸屬於河北省
1949年10月,濮陽縣隸屬於平原省濮陽專區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濮陽縣隸屬於河南省濮陽專區
2003年2月14日,市區更名為華龍區。
至2008年底,濮陽市轄五縣一區,即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范縣、台前和華龍區。
行政區劃
濮陽,中。
觀城,望。皇祐元年,省入濮陽、頓丘。四年,復置。
臨河,緊。
清豐,中。慶曆四年,徙清豐縣治德清軍,即縣置軍使,隸州。熙寧六年,省頓丘縣入清豐。
衛南,中。
朝城,畿。舊隸大名府,崇寧四年,與南樂來隸。
南樂。畿。
典籍記載
輿地廣記
卷第十
北輔 開德府
春秋時屬
魏國。秦置
東郡。二漢屬東、魏二郡。晉屬濮陽國、
頓丘郡。隋屬東、武陽二郡。唐屬澶、濮、魏三州。晉
天福中,移濮陽於
澶州南郭為治所,九年升鎮寧軍節度。皇朝大觀元年升開德府,崇寧四年建為北輔。今縣七。
宋史
志第三十九地理二
河北路河東路
河北路。舊分東、西兩路,後並為一路。
熙寧六年,再分為兩路。
東路。
府三:大名,開德,河間。
州十一:滄,冀,博,棣,莫,雄,霸,德,濱,恩,清。軍五:德清,保順,永靜,信安,保定。
縣五十七。
開德府,上,澶淵郡,鎮寧軍節度。本
澶州。崇寧四年,建為北輔。五年,升為府。宣和二年,罷輔郡,仍隸
河北東路。崇寧戶三萬一千八百七十八,口八萬二千八百二十六。貢莨莠席、南粉。縣七。
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
四輔
崇寧四年七月丁巳,左僕射
蔡京等奏:『伏奉聖旨,京畿四面可置輔郡,屏衛京師。謹酌地遠近之中,割移縣鎮,分置四輔。南以
潁昌府為南輔,割汝州之郟縣隸之,凡七縣;東去南京道里差遠,今以
襄邑縣建名輔州,為東輔,割南京寧陵、楚邱、柘城、京畿之考城、太康隸之,凡六縣;西以
鄭州為西輔,割西京密縣隸之,凡六縣;北以
澶州為北輔,割北京輔城、南樂隸之,凡七縣。四輔郡並依節度州,以大中大夫以上充知州事,置副總管、鈐轄各一員,知州都總管,余依三路帥臣法,各屯馬步車共二萬人。積貯糧草,每州五百萬。』從之。
宋朝事實
卷十八 升降州縣一
河北東路開德府,大觀元年,升府。崇寧四年,建為北輔。雍熙四年,省臨黃縣入觀城縣。熙寧四年,省頓丘縣入清豐縣。崇寧四年,以大名府南樂縣屬開德府。
金史
開州,中,刺史。宋開德府澶淵郡鎮寧軍節度,降為澶州,皇統四年復更今名。戶三萬三千八百三十六。縣四、鎮一:
濮陽,倚。有衛陽山、鮒鰨山、黃河、淇河、瓠子口。
清豐,有廣陽山、黃河。
觀城,有泉源河。鎮一武鄉。
長垣,本隸南京,泰和八年以限河不便。來屬。
元史
卷五十八 志第十
地理一
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
開州,(上。)唐
澶州。宋升開德府。金為開州。元割開封之長垣、曹州之東明來屬。領四縣:濮陽,(上。倚郭。)東明,(中。太宗七年,割隸大名路。至元二年來屬。)長垣,(中。初隸大名路,至元二年始隸開州。)清豐。(中。)
續通典
卷一百二十六 州郡六
宋一【京畿路 京東路 京西路 河北路 河東路】
△
河北路河北路舊分東西兩路後並為一路熙寧六年再分為兩路
東路府三州十一軍五縣五十七 【按東路府州軍共領縣五十六史作五十七誤】
開德府
開德府 【上】 澶淵郡鎮寧軍節度本澶州崇寧四年建為北輔五年升為府 【按輿地廣記大觀元年升開德府與宋史異謹附識】 宣和二年罷輔郡仍隸河北東路縣七濮陽 【中】 觀城 【望皇佑元年省入濮陽頓丘四年復置 按輿地廣記雍焄四年省臨黃縣入觀城宋史不載謹附識】 臨河 【緊】 清豐 【中慶曆四年徒清豐縣治德清軍即縣置軍使隸州焄寧六年省頓丘縣入清豐】 衛南 【中】 朝城 【畿舊隸大名府崇寧四年與南樂同來隸】 南樂 【畿】 德清軍 【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