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原鎮

開原鎮位於東經127°66′至1127°181′,北緯44°19′至44°27′之間,海拔高度為231至610米,是舒蘭市東六鄉鎮的中心地帶,因此也可說是交通方便,境內有霍倫河,南從趙家村入境到長遠村境,流經開原鎮六個行政村,長約16華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開原鎮
  • 別名:開原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14個行政村,56個自然屯,115個生產聯社
  • 車牌代碼:吉B
概況,沿革,地理環境,行政區劃,經濟,特產,養殖業,旅遊,村務,長效機制,管理辦法,三管齊下,敢於投入,領導分工,

概況

開原鎮位於舒蘭市東部,距市區25千米。面積455.65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地處長白山余脈向松遼平原的過渡地帶,霍倫河、珠琦河、蛟(河)金(馬)、舒(蘭)開(原)公路過境。旅遊資源有九頂蓮花山、青雲寺風景區和霍倫河漂流等。

沿革

因所轄前開原屯得名。清道光初年建屯,建屯時從遼寧開原縣遷來孫、季、潘等戶,為紀念原地,稱屯名為開原。1912年-1931年為舒蘭四區開原保;日本侵占時期設開原村(歸七里紅部)。1945年解放後,為舒蘭縣開原區。1956年設鄉,1958年改開原公社,1961年析設永勝公社(1981年更名為青松公社),1984年改開原鄉、青松鄉。1996年,開原鄉面積473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青山、大安、謀安、趙家、龍王、前開原、腰開原、泉子沿、長遠9個行政村;青松鄉面積298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模範、薛家、八里、向陽、大興、永勝、新開、四滴、五滴、六滴10個行政村。?年,開原鎮面積143.15平方千米,人口1509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74人,鎮政府駐開原社區,轄開原1個社區和青山、開原、龍王、大安、泉子沿5個村,31個自然屯;青松鄉面積299.05平方千米,人口1690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06人;駐地人口1782人,鄉政府駐保全屯,轄永勝、四滴、五滴、六滴、新開、大興、八里、薛家、模範9個村,24個自然屯。2005年,撤銷青松鄉,劃歸開原鎮管轄。

地理環境

全鎮有14個行政村,56個自然屯,115個生產聯社,6945戶、71502口人。鎮政府設在泉沿村泉沿屯,這裡成為全鎮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這裡距舒蘭市區25公里,是舒蘭市城區通往東部六鄉的交通樞紐,屯內有直屬機關和市直單位15個,還有企、廠、礦和個體工商業戶,服務攤床,每月逢五、逢十為農貿大集。 開原境內有蛟金線、省級公路貫穿南北,舒開線縣級公路,由西向東近10公里,有泉子沿至存糧堡,大安至青山,龍王至朝陽溝,李家屯至於家,腰開原至後開原,腰安至承金六條公路,屯屯都有公路相通,運輸和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車、拖拉機、手扶拖拉機、農用三輪車、電動三輪車和牛馬車,改革開放以來農電事業發展很快,灌田提水,磨米制面,照明、鄉村企業生產,打場脫粒、飼料粉碎等基本實行了電器化。
開原鎮地圖
教育事業隨著經濟的發展也迅速發展,全鎮已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境內有村小20所,初級中學兩所分校點八處。醫院衛生事業發展迅速,鎮內有衛生院兩處,站所20個,基本達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

行政區劃

村別
戶數
人口
面積
青山村
473
1635
2993.7
大安村
562
2173
2698.7
謀安村
283
1030
1344.1
泉沿村
302
1139
649.7
龍王村
386
1807
2288.2
趙家村
350
1363
1249.3
前開村
419
1249
1109.8
腰開村
300
1475
955
長遠村
214
833
753.4
鹿場
不詳

273.1
模範村
400
1523
1528.3
薛家村
602
2300
2700.4
八里村
577
2487
1756.6
向陽村
不詳

1539.2
大興村
46
183
95.8
保全村
433
1700
1646.6
新開村
402
1348
4543.4
四滴村
351
1514
2807.9
五滴村
462
1721
2485.3
六滴村
588
1465
10801.7
合計(2007年數據)
71502
6945
44220.2

經濟

截止2007年,開原鎮經濟發展狀況。 1、2007年開原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一億六千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5000萬元,招商引資實現4300萬元,勞務輸出達到3400餘人,創收1700餘萬元,全鎮人均增收570餘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750餘元。個體私營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新生成民營企業2戶,總數達到7戶,個體工商業戶達220戶;落實惠農政策,兌現惠農資金,發放糧食補貼款,綜合補貼款合計近270餘萬元。
開原鎮開原鎮
2、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效果明顯,2007年開原鎮繼續與市國土資源局共同引進資金1.093億元,落地千萬元以上生產加工型企業1個,――吉輝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3、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加強。開原鎮緊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題,積極實施綠色農業戰略,大力推進項目農業建設。充分發揮了農業示範園區的拉動功能。2007年開原鎮新增四滴村牧業產業園區一處,建築面積1620平方米,占地面積2.0公頃,年出欄肉雞60000隻。新建八里村、六滴村西洋參養植主導產業項目一處,面積17公頃,總投資120萬元。新增泉沿村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一處,7.5公頃。新增養雞戶30戶,新建雞舍38棟,總建築面積17000平方米,新組建農村合作組織——協會6個。分別為中藥材、雞、豬、牛、貉、蜂。完成能繁母豬保險760頭,完成農作物保險93、282、00元。各產業園區的發展及保險政策的落實使我鎮的產業結構調整逐步驅向合理。生豬、黃牛、肉雞等對糧食的過腹轉化率進一步提高。
4、林業,2007年完成更新造林10.3公頃,籌集綠化資金60000元,栽植楊樹25000株、柳樹5000株、紫穗槐20000株、綠化村屯2個、綠化公路10公里。

特產

大蒜
開原大蒜:主要產於開原老城鎮金錢河一帶,此地土質肥沃,所產大蒜品質最佳,種植歷史已達300年以上。 鹿茸:是雄性鹿還沒有完全風化的袋角。可醫治勞傷瘦弱、目暗,婦女子宮虛寒、崩漏、赤白帶症。被稱為東北“三寶”之一。
蠶絲被:蠶絲屬天然蛋白質纖維,富含10種人體必須的胺基酸,其成分與人體的皮膚構成極為相似,因此,蠶絲具有滋養皮膚的保健作用。

養殖業

開原鎮肉雞、黃牛等傳統養殖項目已漸成規模,狐狸貉子等特種動物飼養戶也日漸增多,牧業經濟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開原鎮地處舒蘭市東部山區,搞養殖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該鎮農民也有飼養畜禽的傳統。隨著舒蘭市和開原鎮一系列養殖優惠政策的出台,該鎮的養殖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開原鎮開原鎮
肉雞養殖是近兩年開原鎮新興的養殖產業。2007年之前,全鎮僅有不到10戶肉雞養殖戶。2007年,舒蘭市號召農民大力發展肉雞養殖,並出台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開原鎮在舒蘭市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制定了林業優先批給肉雞養殖戶用木材,建設預留地優先提供給肉雞養殖戶的優惠政策,鎮裡還幫助養殖戶優先貸款。在這些優惠政策的促進下,僅2007年,全鎮新增加肉雞養殖戶40多戶,建成肉雞養殖小區6個,全鎮肉雞年出欄200萬隻,人均增收近500元。
由於地處山區,飼料來源充足,黃牛養殖也是開原鎮的傳統養殖項目。農民徐存寶是該鎮有名的黃牛養殖大戶,10多年的養殖、銷售經驗使他成為該鎮最大的黃牛養殖戶,每年出欄黃牛超過1000頭。在他的帶動下,開原鎮目前有20多戶農民搞起了黃牛養殖,全鎮年出欄黃牛3000多頭。為了獲得更廉價的飼料和更接近黃牛銷售市場,開原鎮還有10戶養殖戶搬到榆樹市五棵樹鎮搞黃牛育肥,年出欄黃牛700多頭。
在傳統養殖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開原鎮的部分農民開始探索特種動物養殖的熱潮。泉子沿村村民李玉寶嘗試著養起了貉子,在他的帶動下,該鎮已經有幾戶農民開始飼養狐狸、貉子等毛皮動物,均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旅遊

1、九頂蓮花山旅遊風景區 九頂蓮花山是吉林省歷史名山,位於吉林省舒蘭市開原鎮新開村,距舒蘭市40公里,海拔517米,是由九個山頭組成的環行山,占地面積1000公頃,遠看似一朵盛開的九瓣兒蓮花,山腳下有一座蓮花池,故名九頂蓮花山。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中,一座座宏偉的廟宇群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金碧輝煌,雄偉壯觀,它就坐落在九頂蓮花山的懷抱中。是吉林省著名的三教(儒、佛、道)旅遊勝地。
開原鎮開原鎮
九頂蓮花山“明真寺”始建於民國九年(1920年),“明真寺”氣勢宏大,寺院共有大小銅像46尊,“明真寺”有佛、道、儒三方教士興建和管理,又被百姓稱之為“三教寺”。“文革”期間,佛像被毀,廟宇拆除,1995年重建。該名為“法雲寺”。
2、吉林省舒蘭市青松九頂蓮花山森林公園,在開原鎮境內,距舒蘭市45公里,距吉哈鐵路30公里。
1977年,九頂蓮花山被舒蘭市政府確定為重點旅遊區進行開發建設,到目前已累計投資500萬元,恢復重建了九頂蓮花山“明貞寺”廟宇群,(現為九頂蓮花山“法雲寺”)。該廟宇群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景色怡人,前身系全國佛教界有“南普陀、北三教”美譽的“北三教”即九頂蓮花山“明貞寺”。坐落於九頂蓮花山南麓,在高處觀此山,有九個峰,每峰又有九個峰谷,即九九八十一谷,俯看形似蓮花,故名九頂蓮花山。眾遠處看,廟宇群立於蓮花之上,寺為山添色,山為寺增輝,山寺相映,互得益彩,為吉林省一大景觀。
九頂蓮花山森林公園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生態景觀,該公園建設、可以有效地利用現有的森林資源及廟宇景觀,在保證森林資源原來面貌的基礎上,進行人為的藝術裝飾,合理開發利用,既保護了森林資源,又利用了它自然森林美景為人們提供了休閒觀賞景觀,促進城鄉經濟發展,可以帶動一大批二、三產業發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旅遊消費需求。

村務

開原鎮位於山區,是全市比較困難的鄉鎮,外出打工的人員逐年增多,給流動人口管理帶來了很多的困難。目前,流出人口達7765人,占全鎮人口的24%。管理措施:
開原鎮開原鎮

長效機制

配齊了人員,制定了工作流程、目標考核、責任追究等各方面的制度措施,以落實責任為核心,以考核評定為策略,以責任追究為手段,從根本上解決了流動人口管理的難題;

管理辦法

一是通過宣傳教育促使流動人口自我管理,二是鎮、村聯合管理。定期召開會議,分析研究工作重點,遇有重大問題要及時匯報;

三管齊下

一是鎮社會保障聘用了20名專管員分布各個村,計生和村級管到人抓到戶,二是公安聯防抓重點,通過統一管理、統一調動、相互協調、共同管理。三是流入的派出所發放流動人口暫住證,計生查驗流動人口證明,村級按常住人口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消除了管理工作的死角。

敢於投入

投入資金4.5萬元,新建村部130平方米,投入資金2萬元,建文化廣場1500平方米;籌集資金4.05萬元,建沼氣池27個;籌集資金7.7萬元,建水泥板杖子1100延長米;協調資金67萬元,打自來水井一眼,105米深,飲用自來水農戶120餘戶。

領導分工

沈文新 黨委書記兼鎮長主持黨委、政府全面工作 ,主管財政工作,負責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作。
開原鎮開原鎮
魏中偉 人大主席、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主抓黨建精神文明建設,主管組織、宣傳、紀檢、信訪、共青團、婦女、人大、統戰、綜合治理、民營經濟、牧業園區及動物防疫,負責機關後勤工作。
陳 鵬 副 鎮 長 : 主管農業、林業、水利、農經、農機、新農村建設、民政、統計、科技科協、公路建設,聯繫農電工作。
宋志剛 副 鎮 長 : 主管教育、衛生、文化廣播、計生、勞動保障、公安、司法、民族宗教、土地鄉建、安全生產、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工作。
林志忠 武裝部長 : 主管武裝日常工作,分管鎮政府所在地環境衛生建設,防雹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