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大族

門閥大族

門閥大族,就是在經濟、政治、文化形態上具有上述種種特徵的大家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門閥大族
  • 相關制度:察舉制、徵辟制
發展歷史,歷史影響,

發展歷史

漢代,在任官制度上實行察舉制、徵辟制。察舉是漢代低級官吏或儒生向上攀登的一個重要階梯。東漢時,隨著政治的腐敗,察舉制往往只注重所舉之人的出身和家世。於是,豪族出身的官吏們為了把持政權,擴大本家族的利益,紛紛互相推薦親屬故友。同時,士人為了做官,也往往投靠依附於豪族,建立師生關係,成為豪族的“門生”,而豪族則被稱為“宗師”。豪族往往會將有利於擴大自己勢力範圍的門生薦舉為官。 徵辟制,是指一些官吏本人,可直接選拔人才到自己官衙中做官。同樣為選官與入仕的重要途徑,徵辟制為豪族發展個人勢力開了方便之門。這樣,他們便徵辟那些對自己有利的人為官,被稱為“舉主”,而被徵辟者自然要依附於“舉主”,被稱為“故吏”。兩者之間形成了隸屬關係。故吏依附於舉主,往往要隨同舉主出征、調轉。

歷史影響

這些選拔官吏的制度,使豪族子弟順利進入官場,出現了累世公卿的局面。這些家族還利用這些制度,把較小的家族或某些中小地主以“門生”、“故吏”的名義招攬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一個個以某一家族為中心的政治勢力。
同時,自漢武帝尊崇儒術後,儒家經學興盛。不少著名的儒者,世代以傳授儒家經典為業,而且形成了學術壟斷。他們授業範圍廣泛,許多官吏都出自其門下。受業者以弟子自居,弟子的弟子則為門生。他們的弟子動輒數百人,甚至數千人。通過經學入仕,又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這樣,就在大小官吏之間,塗上一層師生色彩。這些大族累世為高官,累世傳授經學,有大批故吏、弟子、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